天堂网
 
翁长溥网上纪念馆
  查看图片
翁长溥
1924-08-11 ~ 2018-01-22
 
到访:335765  墓地祭奠:576   留言:246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238.《容城风貌》忆《广西水电工程局》的起步《西津水电建设的回顾》
翁晓萍  2022/2/20 16:13:00  浏览:278

《容 城 风 貌》 
注:《有关领导祝贺容县电气化达标匙词》
《广西地方電力》(季刊)1993年第3期(总第25期)一九九三年九月出版(内部发行)


  绣江如镜映容城,
  秋夜乘龙星月明,
  真武阁高林翠透,
  都峤在望掌钟鸣。
           区计委翁长溥

下面只有标题而沒有文章:

1.忆《广西水电工程局》的起步  翁长溥
注:《广西水电施工》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电工程局1988年第1期(总第17期)P3

2.《西津水电建设的回顾》唐鉴钧
注:《广西水电施工》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电工程局1988年第1期(总第17期)P8

3.《关于湘桂运河的建议》翁长溥
注:《广西国土》第三期(总26)广西区计委国土整治和资源调查办公室一九八八年六月

4.《对广西能源问题的若干思考》翁长溥
注:《广西地方电力》(季刊)1989年第1期(总第7期)一九八九年三月出版P2

5.《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委员会前总工程师翁长溥题词
注:《广电电力工程》(季刊)1996年第1期(总第1期)1996年3月25日出版(创刊号)国内统一号:
CN45-1226/TM

6.《我同胡耀邦打桥牌》翁长溥
注:《今日广西》1999.8总第七十六期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5-922
国内统一刊号:CN45-1070/C

7.《广西沿海地区国土规划总报告》(内部材料 注意保存)广西区国土办一九八八年八月
本报告审改定稿: 翁长溥


2.《西津水电建设的回顾》唐鉴钧
注:《广西水电施工》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电工程局1988年第1期(总第17期)P8(遗失P8,从P9开始)
    ......

  西津坝址、坝线的优选,尽管当时勘深时间很短,但做了必要的过细的勘测工作。做了库区地质测绘2300组,坝址机钻1070米、井探150米,坑探土石方800立方米,取得了必要的地质资料,做出了“地质优良”的求实、准确的结论。工程施工设计,在工地党委的领导下坚持现场设计。对重大技术数据,经过现场室内试验,取得可靠试验资料后,再经技术领导技术骨干和有关设计人员的内三结合会议确定;对设计方案、原则和重大技术难题,通过科研、设计和建设单位的外三结合会议共同审定或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施工图交付施工时,坚持召集设计、施工有关人员在现场进行会审,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对施工一般性的技术问题,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工程师有权处理。工程建设中,随着实践、认识的不断深入,按照实际情况,有时对设计进行必要修改、补充也是难免的。为了加快工程建设,西津电站修改过机型:根据施工单位推进技术进步活动中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在确保工程质量的条件下,设计进行了必要修改。实践证明,设计优选西津作为郁江第一期开发工程,并在工地党委领导下坚持现场设计,有利于设计合理,方便施工,为西津电站的建成打了坚实基础。
  二、坚持奋发图强,发扬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
    我国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生产力很低,百业待兴,这是一个很突出的矛盾。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经济建设要保持一定的速度。这就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多方面寻求解决建设资金的途径。西津建设的实践证明,坚持奋发图强,发扬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是充分发挥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潜能的有效途径。西津建设初期,队伍是新组建的,从各单位抽来的几十个技术干部以及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及技校学生,绝大多数没有建设水电站的经验;技工主要是从农村招来的铁、木、石匠和新培训的学徒,以及从武汉、上海、石家庄三所技工学校的一批应届毕业生。以上约3900余人。到1959年元月区党委决定西津与昭平合并,从昭平工地调来约3000人,昭平的队伍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广东流溪河调来的,这时西津工地的施工力量才有所加强。施工机械只有几十台陈旧的小设备,几乎是全靠肩挑、人抬组织施工。在这样条件下要建成西津,是难以想象的。特别是当时已近枯水期,按常规先搞生活设施,组织设备进场后再开工;但这样做就要失去第一个枯水期,水下工程建设要拖后一年。为此,西津第一期截流工程采取低水头土石围堰,主要是土石方,土办法上马,无非是要多耗点人力,截流的时间要多几天;但可赢得一年时间,争取全局主动。两利相权取其重,工程局决定,为了充分利用第一个枯水期,因陋就简,土法上马,组织截流施工,1958年8月8日成立工程局,10月10日开始截流准备,11月14日工地党委进行“集中优势力量,决战十天,确保截流成功”的战地动员,15日集中了一万多职工、民工,在郁江两岸从陆地、水上同时进行立堵、平堵。截流进占到龙口时,水深已达到8至12米,流量达到600到1,000秒立方米,抛投一般块石已是站不住,在一无斗车二无汽车的情况下,组织了16个、20个大力士一组抬特大石,水陆并进,硬是按预定时间,于11月24日16时截流成功。初战胜利,人心振奋,增强了克难致胜的信心。
  三年困难时期,正是西津施工高潮时期,工程建设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工地党委认真贯彻党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从1960年起,先后精减职工七次,职工、民工由1959年高峰时24,942人,精减到3,548人,当时正是厂坝开挖、厂坝砼,二期导截流施工高峰,人少任务重,怎么办?工地党委动员全体职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和“双革”运动,向技术要劳力。工地群众充分发动起来,成效显著。人员精减。任务照完成。厂坝砼施工,因施工准备力量不足,组织不当,砼准备影响了砼浇筑,施工进展缓慢。为了提高工效,对工效低的各个施工环节,进行个技术改造,实现了运输车子化,立模滑轮化,仓面板标准化,清洗打毛风动化,材料堆放规格化,速扭转了砼准备工作拖后腿的的被动局面,使砼准备一直跑在浇筑前而。为了推进技术进步,对重大关键性的设备,工程局有计划进行了添置,1959年,共投资1069万元购置施工设备,使施工由土法上马转到到土详结合阶段,到船闸施工时,已基木达到机械化施工。为了适应机械化施工的转变,从各部门抽调技术干部到一线作为技术骨于,从技术工人中选拔干部学徒,参加木工、砼工等技术工种的培训,还开办技术学习班,培训生产干部、技工骨干。施工设备的更新,技术人员的培训,有效地保证了机械化施工的需要,全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1959年每人年679元,为西津建设高速度进行创造了技术条件。
  西律机组是苏联制造,水轮机直径为8米的大型机组,在我国还是首次安装,厂家认为,没有他们的专家参加指导安装,技术是过不了关的。这种机组不仅技术复杂,制造中隐患也不少,安装难度大确实很大。当时两国关系已破裂,要求苏联来人是不可能的。怎么办?水电部指示,依靠本国专家摸着干。于是,工地成立了以工地党委书记为首的安装领导小组,认真学习国内外水电安装的先进经验,建立严格的整套技术管理制度,重要工艺先试验预演,就是安装好了经过试运行时,也推倒重来,水电部派了经验丰富的工作组坐镇指导。总之,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地摸索前进,历尽艰辛,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历时20个月,一号机组终于安装成功,实现了优质发电。尽管吃了苦头交了学费,但也摸索了经验,培养了人才,把我国大型机组安装技术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2号机仅用8个月就安装投产发电了,没有安装第一台机的勇于探索前进的经验,就不会有第二台机的高速施工的成果。
  西津建设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潜能是很大的。今天我们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已转变到现代化的建设时期,当然不可能要求建设现代化工程时,也象当年西津那样靠人海战术,饿着肚皮穷干。但西津艰苦创业的精神实质是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的。其主要表现:一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要具有坚韧不拔,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胆略和勇于实践、改革、创新的革命精神。二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有新的艰苦创业精神,勇于探索解决新的矛盾和困难的路子。三是要坚信力量的源泉在群众,坚持相信、依靠群众,把群众中的潜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创造条件,转化矛盾,实现新的突破。四是坚持面向国内外,立足于本地区、本单位,推进技术进步,向科学技术要劳动力、要材料、要时间、要效益,是开创新面,夺取竞争中优势的有效途径。
  三、坚持质量第一、老实、从严的科学态度
    质量是反映事物的本质,没有质量就没有数量。建设工程质量不好,就不能保证工程安全,就没有经济效益,就不能在竟争中取胜。水电工程建设,是百年大计,更需老老实实脚踏实地的利学态度。严格按规程规范,按设计要求组织施工,坚持质量第一,这也是成功建成西津电站的重要经验。西津在主体工程开工初期,通过贯彻全国基建质量检查会议精神,就逐步建立、完善工程质量的保证、检查、监督,反馈体系。工程局、工区设有专职质量监督、检查机构,队、班组建立了群众自检制度,做到层层把好质量关。基础处理、隐蔽工程,建有完整的验收纪录。配合比均通过试验优选,从砂石生产、水泥标号、拌和入仓、均有专人专责取样检查;浇筑砼均留有试验块作为检验强度的依据;钢筋加工均有合格资料方准配料。机电安装工程,设有专职质量技术管理小组,严格贯彻合格证制度,上道工序未验收合格,不准下道工序施工。对土建、安装工程的缺陷,以达到设计标准为原则,均作认真负责的处理。对施工中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项目,不惜推倒重来。凡是部署、检查生产时,同时要部署保证质量的措施,检查质量保证程度。在贯彻百分计奖,打分评比的制度中,坚持质量有否决权。凡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时,坚持召开质量事故专题分析会议,找出原因,分清责任,制定预防措施,重大质量事故坚持严肃处理。为了保证工程结构安全,即使完工了,经检查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部位,也要进行补强处理。在工程建设中,施工与设计在些技术问题上看法不一致的事是常有的,工地党委领导一方面坚持现场设计,勇于改革,同时又充分遵重设计人员的正确意见,坚持严格按应有的施工设计修改程序办,绝不盲从独断决定技术问题。对有重大争议的设计问题,一般都请水电部派工作组来工地论证解决。工程竣工后,设计上没有留下重大设计争议与隐患的间题。西津建设的实践证明,只要工程建设单位,优选一位胜任的技术总负责人,指导思想明确,老实,从严,坚持质量第一,就是在情况错综复杂的条件下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也是有条件办到的。
  四、掌握洪水规律,打好枯水期的歼灭战
    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是战争年代军事上取得胜利的战术方针。建国以后,把打歼灭战的方针广泛运用到基本建设上来,多见成效。西津建设的实践证明,根据水电工程的特,掌握洪水规律,集中必要的优势力量,打好枯水期水下工程的歼灭战就能有效地制服洪水,速决全胜,缩短建设工期,充分发挥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保证工程建设高速度胜利进行。
  西津建设期间,由于对郁江流域的水文、气象、做了过细的调查分析,充分掌握预报水文方法和郁江洪枯水期的活动规律,据以决定施工部署、措施,牢牢掌握制服洪水的主动权,为有计划、有组织打好枯水期水下工程歼灭战,创造了先决条件。
  第一个枯水期,从1958年10月到1959年夏,共完成水下工程土石方60·4万立方米,木笼搭建8.8万立方米。郁江水深流急,在没有土石方运输设备的条件下截流,困难很大。为了赢得时间,工程局采取简化准备、止法施工的办法,集中第一线的全部力量,以一工区为主攻,二、三工区协同施工,从10月15日开始,进行了第一期深河槽截流施工,苦战十昼夜,按要求于10月24日准时截流成功。接着进行土石、木笼混合高水围堰的施工。由于时间紧,技术要求高,工程量大,当时西津的技术装备、力量很难适应,怎么办?区党委、水电部决定,西津、昭平电站合并,集中人力、财力打西津,终于于1959年洪水到来之前,把22米的高水围堰抢到设计高程,赢得了第一个枯水期的胜利。
  第二个枯水期,从1959年10月到1960年6月,共完成水下工程厂坝20.6万立方米,开挖14.3万立方米。主攻目标是厂房开挖与砼施工。一个枯水期要攻下西津建设中两块难的硬骨头,任务相当艰巨。工程局决定,以土洋并举的办法,集中拳头一个一个地打。先攻厂房开挖,砼做准备,以二、四两个开挖工区为主攻单位,一工区协同出硫,局后方力量为备用,从10月5日开始,起了大打厂房开挖之仗的高潮,按要求提前8天,于1959年12月22日全部交出厂房建基,验收鉴定质量优良。从12月开始,组织了厂房砼施工高潮,以一工区为主,二、三工度配合;局后方力量做预备队,要人抽人,要物调物,一切为了厂房径施工的胜利,有力地保证了厂房砼高速度进行。1960年1~5月,厂房平均月浇32,562立方米,最高月浇筑强度达39,068立方米,日浇达2,443立方米。6月按要求把厂房砼沧出洪水面,实现了安全渡汛,验收鉴定质量良好。
  第三个枯水期,从1960年10月到1961年4月,共完成水下砼6.9万立方米,基础开挖5.5万立方米,围堰土石5.7万立方米。主攻目标是二期导截流施工。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的后期,职工生活非常艰苦,人力、物力、财力都非常紧张,要在一个枯水期完成截流、闭气、开挖,并把右岸大坝全线抢到163高程以上,难度很大。工程局成立了截流指挥部,以一、二工区为主攻,三工区配合施工,局后方全力以赴支持第一线。在全局进行总动员,提出“人人为截流,事事为截流,一切为截流胜利”的战斗口号,保证了各项水下工程按要求利进行。在138天内连闯截流、闭气、开挖、砼四大关。从1960年11月15日开始截流进占,17日下午4时胜利截流;1961年4月3日把大坝砼全线抢出洪水面;4月厂房下闸、大坝坝面过水,取得二期导截流施工的全胜。这一仗的组织、管理、指挥、机械化效果,在西津都是高水平的,标志着西津施工水平已进入一个新阶段。笔者是当时组织领导者之一,感受颇深,曾赋诗《咏西津二期截流》:“掀起截流战,三军跃马争;天寒争下水,流急夺前锋;石击狂流静、堤飞水上城。斜阳战正酣,捷报姣龙。”可作历史见证。
  在三年困难时期,西津建设却连续取得奇迹般的胜利。其重要原因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地运用集中优势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主要表现在:一是控制总进度的水下工程,规模大,牢涉面广,制约因素多,按正常情况施工工期不能保证,集中优势力量速决全胜,带来全局主动。二是建立强有力的生产指挥系统,坚持奖罚严明,铁的纪律,令行禁止,切行动听指挥。三是对主攻施工方案、部署周密,组织措施得力,充分准备,留有余地,立于不败之地。四是主要领导亲临前线,坐镇指挥。五是坚持一个时期只能有一个中心,各项工作围绕中心,服从中心,保证中心任务完成。六是强有力的思想动员工作先行。
  五、管理也是生产力,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也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力的三要素,都要通过科学管理的组织实施,才能形成。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最活跃的生产力,但要有相适应的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手段,才能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西津的实践证明,建设现代化水电工程,在推进技术进步的同时,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推进工程管理现代化,就能为多快好省地建成水电工程,提高投资效益创造必要条件。西津建设初期,群众热情高,干劲大,进度也快;但企业管理未引起应有的重视,造成企业管理混乱,问题很突出:返工浪费大,安全、质量事故多;人力物力消耗大,工程成本超支多,.计划完不成,群众意见多。工程局从1961年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狠抓了企业科学管理。当时是在工地党委领导下,党、政、技领导各有明确职权范围,各司其责。各级干部、工人建有岗位责任制。全局实行两级核算三级管理,一切生
产、经济活动都必须通过计划。没有计划不能开工,不予结算。贯彻全面经济核算,工区、厂站实行内部独立核算:队、段、车间实行半核算,班组实行定额核算;所有单项工程,开工有预算,月末有结算,完工有决算;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查漏洞,定对策。施工机械建立完善的管、用、养、修制度。工程质量建立了监督、检查、保证、反馈体系。技术上建立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完整技术管理体系;对重大技术措施,坚持一切通过试验;建立健全设计把关,图纸会审、技术处理权限等等各级技术人员的责权制度。坚持凡有施工项目,都相应有保证质量、安全措施;发生安全、质量事故,坚持三不放过。材料管理建有收、发保、退制度与节约有奖办法。制定全面劳动力管理办法,全局所有单位,都实行定员、定额,按出勤的工日定任务。建立了按任务、质量、安全、成本四大指标打分评比的百分计奖办法;把奖、罚、评比同四大经济技术指标直接挂勾,有效地调动各单位、全体职工多快好省地全面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西津企业管理,由初期吃大锅饭、实报实销,转变到中期的专业管理,后期的定、包、奖的经营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厂坝工程验收质量为良好,安装、船闸工程验收质量为全优;后期基本消灭了重大安全、质量事故;一般性事故也很少;全员劳动生产率,逐年较大幅度提高,以1962年为100%计,63年为122%,64年为183%,65年为218%;大体积砼每方水泥消耗平均190公斤,65年降到150公斤以下;钢筋制安、模木加工、安装,砼一条龙,风钻开挖等主要施工定额都达到国家定额水平;施工机械利用率和完好率、人工工时利用率和出勤率,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厂房砼每方成本为53元,大坝、船闸为48元。
  总之,西津建设管理,到后期已转变为一严:全部管理从严要求;二细:施工作风、工艺做到精细;三准:几乎所有单位、月月、项项工程全面完成计划;四很:一抓到底不获全全胜不放;五争:把竞争机制引到局内部,各单位之间争取多快好省地全面完成任务成为风气。
  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门科学。西津建设的实践证明,只要掌握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并运用到职工思想政治领域中去,运用到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中去,就能有效地提高职工的精神境界与主人翁的责任感,冲破前进中各种难关,夺取胜利。工地党委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指示、决定、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明确提出每一个阶段或一定时期的方针、任务;抓住每一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提出中心任务、目标和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使整个工程建设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
  西津建设初期,技术力量、装备的低水平同建设规模的高要求矛盾很突出,在干部中有较大论争。工程局及时提出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土法上马,由土到洋”的建设方针,统一了干部认识,夺取了当年准备当年截流的胜利。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工地木笼围堰漏水严重影响施工,是进还是退?在干部中有不同的看法,工地党委及时把区党委关于昭平、西津合并,再困难也要保住西津的指示精神,及时贯彻到全体职工中去,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保证了第二个枯水期施工高速度进行。当国家部署工业要退够,职工大精简时,连续七次精减人员,职工、民工,由25,897人减到3548人。在此艰难的处境下,工程局决定开展双革运动,向技术要劳动力,施工机械化迅速提高到80%,保证了建设继续进行。由于工地生活物资供应极端困难,职工生活异常艰苦,再加上农村自由市场开放,部份职工人心思散,为此工程局在职工中开展讲、算、辩活动。请老革命大讲战争年代艰苦奋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大算解放后摆脱压迫、剥削当家作主的翻身帐;以讨论、说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在职工中进行辩论的自我教育活动。以南泥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自力更生精神教育职工,局领导勇于带头,见缝插针,大种大养。为了办好职工食堂,政治进食堂,党政干部下伙房,好党员、好团员好干部进食堂的措施。为了加强第一线的生产领导,局领导干部坚持到现场办公、开会、值班;局机关干部、基层领导千部定期跟班劳动。
  总之,西津的思想政治工作,焕发出巨大精神力量,使职工克服了物质条件十分艰苦的困难,比较好地发扬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潜能。这种优势和潜能在后来的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中,得到进一步的发扬。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西津建设的实践证明,无论从设计、施工、生产运行或是从投资效益来检验,西津是一座未经国家审评的国家级优质工程,光荣属于西津水电站的建设者们。
    
    要:技术上建立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完整技术管理体系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