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峡工程》(文信选集)P43.
3、《1998年长江第六次洪峰时上书江泽民总书记》 (1998年8月26日)
江泽民同志:
去年11月30日,我曾向你奉寄拙著《恶水缘》,并写信导读。今年,见党领导军民抗洪抢险得力,严管森林,令我欣慰。在你现因抗洪救灾需要已推迟对俄日访问之际,请容我谈谈刚过去的长江第六次洪峰。
8月19日我寄信给温家宝,认为荆江分洪区内盲流进来的“那几十万人该让洪水赶出去”,意即启动荆江分洪工程。20日我就见到《人民日报华南新闻》头版头条标题为《北闸这一夜》的报导。8月16日温家宝要到北闸宣布分洪命令,现场也已作好了准备,但当晚超过分洪控制线水位44.67米(1954年水位)了,未分洪;北闸分洪人员等候到次日凌晨,已很焦急;17日9时沙市水位达到了45.22米的历史最高水位,也未分洪。因为,温与有关专家们审慎分析研究,上游降雨午后即结束,长江第六次洪峰属“尖峰型”,“可以通过严防死守渡过难关”。“当天中午沙市水位就开始回落。”我要非议的,不是娴于地质初管防洪、依靠专家辛辛苦苦的温家宝,而是我国的水政。
首先,要认识荆江分洪工程。它是建国初期毛主席、周总理亲自关心的与治黄治淮齐名的防洪工程。分洪区内可留人口数,规定只1万多人,有高处与船可依,能自保安全,不影响启闸破堤分洪但到1986年实地调查已有40多万人;98.8.25.国务院新闻办举行记者招待会透露,今天有51.3万人了,今年曾临时“安全转移了需要转移的32万人”,这就是过去对分洪区的水政管理!现有人口密度已超过全国平均值的4倍,牵制分洪了!禁止向法定分洪区内移民,对实在制止不住的盲流者,后果自负,不于保护,此属常识。
其次,就事论事。由国家防总视机下命令分洪,若是对于黄河下游若干可能临时滞洪之区,为防止自然溃堤丢卒保车,是需要临时当机立断向某区分洪的。但对重点建成的荆江分洪工程,水政部门早应实行规范化法制化管理,不应让温家宝去面对矛盾,临时为难,延误时机。温肯定不知道早就有一股势力主张荆江永不分洪,将来的意外大洪峰由三峡水库超蓄,人为向库区造灾,来保护荆江分洪区。此次不分洪,是保分洪区的偏见。长江中下游洪灾最怕上游洪峰与本地洪峰遭遇叠加,应预测到的,是第六次洪峰与洞庭湖高水位遭遇使城陵矶水位破历史最高记录,到武汉又与汉江最大洪峰遭遇,从而就理应及时分洪,削掉此一“尖峰”。怎么可以只预测上游不增流中午即回落而严防死守呢?你指示的“严防死守”是指荆江大堤及其下游的整个长江千堤,此时严防死守分洪区,无异于邻省严防死守省门,不让对长江抗洪的人员物资出境。再看影响,荆江分洪工程已名存实亡了越不分洪就越难分洪,这次沙市水位已到历史最高水位而不分洪,分洪区内的人口更要看长。我的已故老友荆江分洪工程建设的总工程师雷鸿基只能在九泉之下饮泣。
再其次,高瞻远瞩。长江自宜昌至入海口1800多公里而洛差才50多米,洪水需要调节。“湖广得名于湖,湖吞长江调洪,本属天成”。湖南有八百里洞庭,湖北曾称千湖之国,在湖上“晚上回来鱼满舱”。,下游的九江、芜湖、无锡遂成为旧中国的三大米市。我国的诸侯经济传统一直在不断蚕食湖区。在《恶水缘》中,我称赞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孙越崎的防洪高见为“近百岁老人的最后发言。将经得起历史检验’明朝荆北人张居正在朝当权,为荆北垦殖堵死了北口,荆北不再蓄洪,孙越崎认为是第一个错误。我们在粮食超纲要期间,各自为自己的粮竟相“要超纲,开湖荒”,孙认为是第二个错误。为保护已开的湖荒就力主建大三峡工程蓄洪,孙认为把洪灾推向上游是第三个错误。现在就检验一下吧!98.8.17《人民日报》第五版“长江流域承担蓄洪重任的八大湖泊面积比50年代初减少了33%,减少面积5500平方公里”。按此速度,再有两倍时间,湖区就被吃光了。《光明日报》98.8.13.的郑晋鸣等文“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平坦低洼的湖盆地带的围湖造田区”。灾由自取。三峡工程的防洪库容220亿立方米能够顶替湖区库容出来供垦殖吗?《经济日报)98.8.17.魏劲松等文,“洞庭湖的蓄洪库容较50年代已减少了120亿立方米”八大湖泊所减少的数字累计,已超过三峡工程防洪库容很多了,而三峡工程的库容又将不断淤积,长江中下游的调洪库容,能管多少年??再看今年长江第六次洪峰,沙市水位比195年高出0.55米。宜昌站流量未见报导,但今年第六次洪峰的宜昌流量远不如1954年的6.61万立方米/秒,而1870年宜昌流量高达10.5万立方米/秒,但监利以上的荆北大堤并未决口。看来,若干年来既占湖容又占河床,河道的行洪能力也大不如前了!高瞻远瞩就要为子孙后代面对历史,不应继续灾由自取。
我这封信只是把第六次洪峰期间有关的公开报导串联起来考虑,及时提请你注意。你就近在京就有很多专家可依靠,如李锐1985年出版的《论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防洪就有过切实论述。你从我两信中可知我“自认是漏网右派”,我前信附寄的“三论防洪”是公开发表过的文章,但有关决策层看不到,才请你转给姜、田研究,现在建议你亲自找来看一看。
这封信是我最后尽党性之责,但愿不被中途截留!
抄送:朱镕基、温家宝
广西区计委离休干部
翁长溥
1998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