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龙滩上书胡总书记》
翁长溥著 2004年3月23日
《红枫情》(晚年文信选集)献给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 P23-P28
胡锦涛同志:
你1987年9月在贵州出差北京时,接受了李锐建议,要拜访我听取如何协调龙滩水电站蓄水位的意见。你省计委副主任找来我处说,你因急事赶回贵阳了,临行托他来代你向我致歉并代你听后转告。你这位新一代省委书记的敬老事实,在《龙门阵》月刊1999年第6期的头篇文章中,我曾公诸于世。我离休后已久不管事了,本月9日广西水电学会打电话到我病房来说,龙滩工程一次建到400米蓄水位问题,温家宝总理已批示有关部门研办,但目前遇到了困难,中国水电学会秘书长邴凤山来电话,请我发表意见。对此我考虑了很久,现在才确定以人民来信直接上书给你。
去年出版发行了一本《红水河传》,为延误了龙滩工程的钱正英反而歌功颂德,请看我著《读“红水河传”有感》,便于思考以下问题。
一、龙滩工程在我国的地位
龙滩工程效益之大、距电力负荷中心之近、相对淹没损失之小的综合优点,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国内专家认为是改革开放后的首选项目得到国务院的认同。我国请来的美国水电代表团,1980年就作为首选项目主张立即开工;1984年就责备我们为何还在让龙滩的水白流。1986年11月赵紫阳、李鹏视察南盘江天生桥时,你我均曾迎陪。李鹏当晚电话国家计委天生桥一级应列入计划,“若无钱,可在天生桥二级的日本海外协力基金中先垫支”。你可知道,此基金早在1979年自己选中的是龙滩。龙滩工程在我国的首选性,早已在日、美方的信息库中了。我国的历史实践,是龙滩工程延误了20年,已损失的发电效益,就相当于几个龙滩工程的总投资了。
二、延误的原因
接触过此实际的业内人士多认为是长期卡在贵州省。早在1980年11月我就向钱正英指出过,欧美建大坝,对国与国之间的上下游关系都能及时协调好,对我国的省、区之间的关系更应及早协调好。请注意《读“红水河传”有感》中认为“贵州省未从375米后退,就是识大体了”。我文中突出钱正英个人,是针对《红水河传》对她的突出。她本人也只是体现了我国文化中的“识时务者为俊杰”。更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的旧体制。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中,办电是以省为实体进行负荷平衡,各自追求经济增长;办水利是追求巨大的防洪效益淹上保下,条条专政。各级官员追求的是自己任期内显著的政绩。至于高瞻远瞩深思熟虑的专家的科学求实之见,黄万里对三门峡工程的遭遇,多数人就引以自戒了。今天还需警惕旧体制旧积习的影响,你提出求真务实,我十分拥护。
三、当前的选择
过去确定龙滩工程“400米设计,375米建设”,是由于电市场和财力不足。当前和可见的未来形势,电力是全面紧缺了,报载我国要大量引进澳大利亚煤办电了。澳煤储量甚丰,但他们是先发展水电。我国第一次引进世界银行投资的黄泥河鲁布革水电站,承担国际招标设计的正是已完成了国内任务的澳大利亚雪山公司,我著《恶水缘》书中的与世界银行人员合影照片,两旁均为澳大利亚专家。欧洲美洲和东亚日本,也都是优先发展成本低、无污染、可持续的水电,在电力工业中的比重曾达到过90%以上,然后才逐渐下降。我国的水坝数量和水电装机总容量已居世界之先,但在电力工业中的比重不高,而全国水电资源开发程度只18%,其中西部更低得多。“西电东送要昂起龙头”,龙头要昂高不再分阶段而一次建成龙滩设计蓄水位400米,知情的行家和决策者,是毋庸争论的。
四、如何处理当前的现实矛盾
对此我本来毫无所知,只在电话中得知,已把库区移民费标准提高到三峡水平,贵州仍不接受。现在是调整上下游关系,让贵州在下游梯级的广西地方税收中分成,如何分?要限期解决。我就从此说起。
提高库区移民费标准是一个进步。贵州省不接受他们在三峡库区内曾接受过的标准,自有情况差异。且看“三峡工程平均单位装机容量的移民数是龙滩的5倍”,若计入对下游梯级的调节效益,则差别更大。应适当考虑市场经济以质论价的原则,对移民费标准不宜卡死。
上下游贵州、广西之间,能调节利益分配,也是一个进步。黔、桂的电业早已上划,若把矛盾集中在穷哥们争地方电税不休而影响决策,在上下游关系上就是本末倒置了!广州湾古时为海湾,大片土地是珠江主要是红水河上游夹带的泥沙冲填而成,贵州、广西上游石漠化、珠江口侵海扩地至今未止。龙滩工程一提上日程,水利部就主张以防洪为主水电站之名也改为水利枢纽报至国务院。红水河本身,全程勘察诗有“河低难灌溉,滩急苦航通,水足不能饮,鱼肥亦是空”,本身并无防洪要求,要防的是下游又主要是广东省境内。龙滩水库的防洪效益世纪之交的数字“如重现1949年型洪水或1994年型洪水,可减少淹没损失达316亿元或259亿元,平均年防洪效益在10亿元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今后的防洪效益将更大。红水河原不通航,龙滩工程是全线通航的关键,这是珠江三角洲与大西南腹地联系的新的水上通道。避开此一宏观的上下游关系,而把矛盾着眼在上游两个穷省、区,这不是本末倒置吗?!1984年4月美国人就对我们说“田纳西是我们美国的社会主义”,1985年审查龙滩可行性报告时赵紫阳总理曾指示“学习田纳西模式”。田纳西原为美国的穷困地区,开发水电就很快振兴了经济。本月的全国人大与政协会议贯彻“三个代表”,更应该关心农村、关心西部、关心我国经济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明确了此一本质上的上下游关系后,提出若千初步思路如后。①龙滩水库预留专门的防洪库容,是原来综合利用规划国家统一投资的产物,现在是企业实体投资了,与时俱进,简单的办法,可由国家向下游防洪受益区内征收防洪税,专款用于库区移民。在国外,洪泛区内的高值财产早已实行自动进行防洪保险交费了,可参考。②珠三角地区可以接受三峡库区的移民,就更应该出资接受龙滩库区的部分移民,也属简单办法。③广东省每年接纳大量外地劳动力可有组织地接纳库区劳动力,并事先培训。④广东的工业发展走向高水平时,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在向内地转移,就应考虑库区,库区应实行只计发电成本的低电价来增加吸引力。举个实例,贵州罗甸移民难,可在此建个电解铝厂,由外地运进氧化铝但电解铝不许外运,只能在本地办各种铝材加工安排库区移民。今后铝材是有销路的,私人企业主也可吸引进来。⑤《红水河》杂志2002年第4期发表过我与方大凤合著的《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水库的旅游作用》,设想了大西南特色旅游圈。龙滩水库是一个数百平方公里的大人工湖,西有举世罕见的乐业天坑,北通黄果树、龙宫景点,吃花江狗肉、辣鸡煮粉,库周边可选建渡假村。龙滩工程建成后,广州游船可直达库区,将是粤港澳的休闲圣地,大有前途。广东可抓住此机遇,组织开发并美其名,有计划地把库区移民引向第三产业。以上初步思路,可供参考。
我国最大的三峡工程在国际社会引起过激烈争论,第二大的龙滩与三峡曾有竞争,在我国已大步进入国际的今天,不要由内及外引起争论了。建议及早开个小型的短期高级专家咨询会议,为温总理决策提供方案。高级专家不是指学衔高名望大,而是懂移民和龙滩实际的求真务实者。建议由曾关心过龙滩工程的现水利部部长汪恕诚主其事,业主公司的何琼副之。成员如三峡工程的张超然,我文信中的罗绍基、游吉寿、张津生、吴圣光、方大风、邴凤山等,也可请有国际经验的美籍华人林国璋、徐怀云参加。咨询意见的大原则大方向确定后,政府主管部门今后据以协调实施。我想,贵州省不会要求改变国家早定的设计蓄水位400米,375米以上的困难缓解以后,考虑的是走向华南走出海外;广东省是开放思想的先行者,若龙滩不留专门的防洪库容将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们不会再对此袖手旁观坐享其成。
温家宝总理在1998年去荆江未执行原定的分洪时,我就立即一再写信批评过他,后来我看到“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新方针后,我就很信任他了。他已着手在解决的问题,我为何还面向你写信呢?因为你更懂龙滩史实,可作后盾。我深信温家宝总理会把现实矛盾处理得很好。
八旬叟翁长溥
2004年3月23日于南宁江滨医院
20200823复制:
39岁时的胡锦涛,是如何脱颖而出“接班”的?
文韬与武略 今天
评论时事热点,评议历史典故,评说知名人物。
欢迎点击上方蓝色“文韬与武略”加关注。
来源:人民网、环球人物等
1992年的七常委会见记者
电视镜头里,江泽民笑着对记者们介绍原第十三届政治局常委,又介绍新当选的3位常委。他指着胡锦涛说:“这是一位年轻人,胡锦涛同志,今年49岁。”
此后,胡锦涛从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开始,一路“脱颖而出”直至担任中央总书记。那么又是哪些因素使得胡锦涛能够“接班”呢?
邓小平、陈云:要拔提40岁以下的人
39岁的胡锦涛当选候补中委
1
事情还得从34年前中共十二大前夕说起。1982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会后,部分与会人员留下来参加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座谈会。
7月2日,陈云在座谈会上讲话,强调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客观存在,不无担忧地说:提五十岁左右的人可能争论少些,提40岁左右的人,争论、怀疑会很多。提40岁以下的人,怀疑、争论会更多。既然如此,为什么“纪要”还是“特别写提四十岁以下的人这一句?”他自问自答:一是年富力强。二是有意识地培养。经过3年、5年、10年,有意识地培养,选出好的人。三是40岁以下的人中间有人才。四是只有40岁以下的人,才了解“文革”初期青年人当时的想法和表现。
陈云讲话后,邓小平即席讲话。他严肃地说:“现在,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是十分迫切了,再过三五年,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个问题,要来一次灾难。”“我和陈云同志交过心的,老实说,就我们自己来说,现在我们退,我们实在是心里非常愉快的。”“我们两个人的主要任务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会后不久,8月7日,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贯彻执行中央对调整领导班子和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指示的几项工作的通知》。
1982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大,新选进中央委员会的210人中,最年轻的是甘肃省建委副主任胡锦涛,当时只有39岁。大会闭幕第二天,邓小平、陈云专门接见了39位新当选的年轻中委和候补中委。
关于这次会见,新华社在题为《新老交替,继往开来》的报道中兴奋地叙述:“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会面,也不是一般的接见。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这些多少年来指引着中国这艘巨大航船破浪前进的中国革命舵手们,今天一个个满面春风,拉着走到自己面前的每一位同志的手。这是我们党新老合作和交替的握手,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传革命火炬的握手,是党对中青年干部寄予无限希望的握手。”
1984年12月,胡锦涛升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不久,胡锦涛这位39岁最年轻的中央候补委员,就从西部的甘肃被调往首都北京从事团中央领导工作,先后担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接受锻炼 主政贵州西藏
西部地区工作接近20年
2
1985至1992年,根据中共中央决定,胡锦涛被派往欠发达、条件艰苦的西部地区工作,先后担任贵州、西藏两个省、区的“一把手”。连同走出清华大学校门后在甘肃工作,他在西部地区工作近20年。
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
西南最贫困的贵州是胡锦涛的第一站,主政贵州时,胡锦涛42岁,是当时最年轻的省委书记。经过长期调研,胡锦涛把最典型的“毕节”地区作为改革突破口。经国务院批准,1988年“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成立。这也是胡锦涛“开发扶贫”的试验田。
1989年前后,西藏部分喇嘛和教徒,在国外“藏独”分子煽动下,游行示威,制造骚乱。当时,国务院下令拉萨实行戒严。
1989年1月,邓小平和党中央为了控制骚乱,决定向西藏派一名新的党委书记——胡锦涛。这是一次临危受命,也是中央对年轻干部的一次严峻考验。
胡锦涛在西藏与部队官兵合影
关键时刻,46岁的胡锦涛处乱不惊,稳住了西藏局势。在1989年1月的省部级干部见面会上,胡锦涛以三句话稳定了军心:“西藏局势要稳定”,“西藏的领导班子要团结要稳定”,“党对西藏的政策要稳定不变”。
具体的措施体现在工作方式的调整上。为避免再度造成对官员队伍的冲击,胡锦涛提出“三不”原则:第一,1950年代的历史不要花精力去研究;第二,历届区党委,包括原来的西藏工委,执行中央方针政策正确与否不要争论;第三,对自治区党委领导人的功过是非一律不评论。
尤其是第二句“稳定领导班子”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当时的西藏自治区政协主席热地回忆说,胡锦涛“多换思想,少换人”这个提法,令他大为感慨:这对“统一当时的干部思想、稳定干部队伍、实现西藏社会由乱到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1990年5月1日,拉萨解除戒严,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两个多月后,7月2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赴西藏考察,胡锦涛陪同。
江泽民介绍政治局常委胡锦涛
“这是一位年轻人,今年49岁”
3
贵州和西藏是中国西部两个欠发达省、区,在这样的地方担任“一把手”,成就了胡锦涛“让人服气”的政治资本。
1990年12月24日,邓小平同江泽民、杨尚昆、李鹏谈话时说:“(党的十四大)要选一些年轻一点的精力充沛的人进政治局,进常委会更好。”1991年夏天的北戴河会议开始酝酿十四大中央决策层人选。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更进一步明确了选拔年轻干部的标准:“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推进,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
几个月后召开的十四大实现了邓小平的愿望,49岁的胡锦涛被选进政治局常委会,负责党的组织和人事工作。
1992年10月19日,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会见中外记者。
1992年10月19日,新当选的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通过电视镜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把政治局常委一位一位介绍给大家,当介绍到最后一位常委时,江泽民特意说:“这是一位年轻人,50岁不到,今年49岁的胡锦涛。”的确,当时的胡锦涛比其他6位常委的平均年龄要小16岁。
当天,美联社驻北京记者就发出电讯,称胡锦涛被选举为党的最高机构成员,是一位“出人意料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