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情况下调整大化水电站装机设计的意见*》
翁长溥著 《论红水开发》P114-P117
*本文是作者1978年7月为红水河规划小组办公室起草的文件。
《在新情况下调整大化水电站装机设计的意见》
我区正在施工的大化水电站,初步设计审定的装机容量为45万千瓦。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规划大化水电站的上游梯级龙滩水电站和天生桥水电站按高方案开发,并已列入了国家的10年规划。龙滩水电站正在进行勘测设计,正常高水位按375米到440米甚至450米来选择,其相应的调节库容为135亿立方米到280亿立方米。天生桥水电站目前按正常高水位780米进行勘测设计,其相应调节库容为73亿立方米。
红水河的天然流量,汛期、枯季变幅很大,80%以上的年水量在汛期,因而在上游没有调节水库的情况下,水电站是汛期弃水,枯季水量不足。在上游兴建上述多年调节的巨型水库以后,以丰补歉。下游各梯级水电站的性能将有巨大改善。虽然上述方案有待经过大量勘测设计工作之后,才能最后确定,但从下表的几种梯级组合的指标中,已可判明对大化水电站的影响。因此,对正在兴建的大化水电站装机,有及时研究的必要。
大化装机4X10万千瓦的几项指标(表略)
注:1.大化的2×2万千瓦贯流式机组的论述见后文。
2.各梯级联合运行组合中,均有岩滩一级开发方案,但其调节库容影响较小。
可以看出,无论是何种梯级组合,大化水电站的保证出力。均由单独运行的10.5万千瓦,提高到30万千瓦以上,枯水期也需4台机全部运行,不能安排机组检修,年利用小时提高到8000小时左右,管理困难。因而,在新的情况下,原设计的装机容量就显然偏小了。
扩大装机,保证出力不变,扩大装机只增加了年电量,不同装机台数的效益列如后表:
大化电站不同机台数发电效益表(表略)
从表中可以看出,装5台10万千瓦机组即增加第5号机时,年发电量增加1.4亿度至1.9亿度。效果比较显著。加装第6号机即共装6台机时,增加的第6号机所增加的年电量只0.6亿度至0.7亿度。效果较差。龙滩440时增加的第8号机所增加的年电量只0.2亿度,即利用小时只有200小时。在枯水年就全无效益。这是由于上游巨型水库的调洪削峰作用,汛期的季节性电能不多了。大化水电站在红水河各梯级中是不宜担负尖峰负荷的,由于尾水位变化幅度大,开机多,尾水高,水头损失大,反而不经济,只宜担负比较平稳的基荷,装机不宜过大。目前施工的右岸基坑已无扩建之可能,扩建机组拟布置在左岸阶地低沟地带。增装台数过多,工程量显著增大。考虑到效益和运行管理方便的需要,以增装2台10万千瓦机组为好。大化总规模为60万千瓦。
原设计在左岸厂房装设2台2.5万千瓦贯流式机组,后改为单机2万千瓦机组,是考虑利用汛期低水头发电,这在大化单独运行时,是适宜的。年发电量为0.95亿度,一般为六月至九月的季节性电能,利用小时2,380小时,本来就不高。龙滩水库参加调节以后原设计的4台10万千瓦机组的发电量显著增加,而2台2万千瓦贯流式机组的年发电量则降低至0.7亿度;增加第5号10万千千瓦机组后,贯流式机组的年电量降低至0.3亿度;增加第6号机后,降至0.24亿度,利用小时降到了600小时,在枯水年甚至无电能。
贯流式机组原设计的年电量0.95亿度,只在龙滩投产前大化单独运行时存在。但龙滩、大化同为10年规划项目,投产时间不致相距很远;加之贯流式机组设备至今未安排落实,在最近中央召开的电站主机设备79、80、81三年预算安排会上,也未安排该机的设计和制造;并且我区的电力系统是以水电为主,汛期电能并不太紧,因而贯流式机组的近期效益也不大。
左岸贯流式机组厂房段,除土方开挖已完成外,石方开挖尚余5,4万立米,其余均未施工。若取消贯流厂房,代之以重力坝挡水。则可减少石方开挖5.4万立米、混凝土4万立米、钢筋钢材3,000吨。减少投资4,000余万元。权衡得失,以取消贯流式机组为宜。
综上所述,我们的意见是:大化水电站增加2台10万千瓦机组,取消2台贯流式2万千瓦机组。增加的2×10万千瓦机组,作为第二期工程。其设计和施工安排在今后另行报批。除取消贯流厂房修改左岸接头设计外,余按原设计施工,力争早日投产发电。报请上级,及早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