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翁长溥网上纪念馆
  查看图片
翁长溥
1924-08-11 ~ 2018-01-22
 
到访:337618  墓地祭奠:576   留言:247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151.《在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初步设计审查会议上的发言》
翁晓萍  2019/11/27 11:58:00  浏览:282

《在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初步设计审查会议上的发言*》
翁长溥著    《论红水河开发》P67-P71
*这是作者1976年9月8日在贵州兴义召开的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初步设计审查会议上的发言

《在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初步设计审查会议上的发言》
    我们来到这里之初,对天生桥的地理位置还是不十分清楚的,设计文件中所述情况也不确切,经过现场踏勘,天生桥是坝索坝址上游跨南盘江两岸的大石头,不是地理名称而且已于1967年被云南省林业局炸掉了,已经不存在了。我们要建的电站,主要是利用雷公滩河段180米落差为特点的引水式水电站,主体工程引水隧洞穿越广西隆林县祥播公社、者保公社境内,拦河坝横跨南盘江,右岸位于广西隆林县祥播公社风云大队坝索生产队,左岸位于贵州安龙县德窝公社油阿槽大队平子生产队,厂房是在广西隆林县者保公社纳贡大队。当然,江河、矿藏资源都是属于国家的,南盘江为贵州、广西所共有,国家决定何方开发我们广西都是遵守、支持的。贵州省积极开发南盘江水利资源,有利于两省区建设,我们是欢迎的。我们指出这些,只是为了名实相符,不是争主从,是为了调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水电站的建设,按水电站建设的历史习惯和部颁规定,拟命名为纳贡电站为好。但是,我们又考虑,两省区历来的友好关系,因此,我们建议在会议纪要开头叙述水电站位置时用如下一段:“南盘江天生桥水电站是一个低坝长隧洞引水式电站,主体工程引水隧洞座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祥播公社至者保公社境内,水电厂在者保公社纳贡大队,拦河坝的右岸在祥播公社风云大队坝索生产队,左岸在贵州省安龙县德窝公社油阿槽大队平子生产队。因沿用已被炸毁的附近跨河大石名称反映贵州、广西两省区的友好联系而命名天生桥水电站”。
    另外,九局勘测设计院提交会议讨论的设计文件第四篇第22页指出:“天生桥电站电力和电量分别给贵州与广西各约分配一半”。我们同意。因此,是否在枯水期任何时段内电力电量的分配也不少于一半。建议在会议纪要前言内写入:“天生桥电站电力和电量分别给贵州与广西各分配一半,鉴于两省区资源和电力系统情况不同,在枯水期的任何时段广西均不少于一半”。

    南盘江是珠江流域干流的上游。其优越性,不仅在于有雷公滩河段180米陡滩落差可供利用,更主要的是,具有淹没小、水头高、库容大的特点。目前640米方案基本没有淹没,淹没(包括因施工迁移)等费用不到总投资的万分之二。780米方案淹没耕地21,330亩,迁移人口总数21,940人,其中广西10,050亩,占47%,贵州7450亩占35%;云南3,830亩占18%,人口比例大体相当。而效益获得总库容90、48亿立米,其中调蓄库容73.52亿立米,装机280万千瓦,年发电量136.4亿度,保证出力约116.5万千瓦。它的益,远不是只在本电站的意义之内。而是整个珠江干流的面貌都有所改观。有的同志把780米方案的水库比作龙头,把珠江干流比作龙身,有了头,全龙皆活,这是正确的理解,形象的比喻。
    从枯水期同样保证率的流量这个意义来说,下游流量由105秒立米因780米高坝一跃而为458秒立米,这就意味着一条南盘江变成了四条多南盘江。西江干流还不改观吗?仅以贵州、广西两省区来说,天生桥以下界河还有约220米落差,保证出力就可净增60多万千瓦,还有利于黔桂航运,增强两省区之间的友好联系,有利于春插期间的取水灌溉。我们在下游,受益就更多一些,不仅我们把这一天然资源看作能源命根子,不知道全国还有第二个这样优越的水力资源没有?
    目前拟兴建的天生桥水电站是有利于或有害于上述资源的开发呢?看来有不同的两种可能。一种是笼统地提什么先利用天然落差后兴建调蓄库容,对主张最终兴建780米方案者可以解释为“并不妨碍呀!”而实际上的解释是坝汪水库有调蓄库容,实际上又支持在南盘江支流黄泥河上兴建鲁布革水电站延长利用落差,从而使780米高坝方案实际上不再存在。740米的坝汪水库有调蓄库容4·05亿立米,调节保证流量到140秒立米,就是说一条南盘江依然是一条南盘江。这样的所谓“吃肥肉”无异于杀鸡取卵。
    另一种是九局设计院的明确主张,兴建目前640米工程是为将来兴建780米方案创造条件。我们赞扬和支持这一主张。因为它既符合充分利用水力资源又符合以农业为基础少淹地的原则,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目前建设的电站,孤立看几个技经指标,是好的。电站投资约6亿元。另330千伏输电线投资就要1·7亿元,将来实际要全部发挥效益,8个亿包不包得住?取得的,主要是季节性电能,保证出力总共只有17,2万千瓦,输电至柳州500公里多,输电工程投资就要1亿元以上,为8万多的保证出力要付出这样大代价。而施工临时设施、施工设备、转移费用等项,按概算就要2亿多元,为大坝投资的4倍多,从施工和输电的经济指标来看,从数量概念上反映了偏远山区开发水力资源的又一特点。与前述优越性共生并存,不结合780米方案考虑,是避其优点就其缺点。目前工程为将来方案作准备,施工临时设施等投资就充分发挥作用了。
    水电建设历来主张应是先规划后设计,1972年国务院批转两委一部有关基建管理文件又重申此一原则。部直属单位负责的工作,未能具体介绍规划从而讨论定案,我们认为是不足之处。建议部规划院考虑:
    1.50年代天生桥就曾有过280万千瓦装机的规划,我区老领导都是知道的,当时部的有关部门可能也有所知,据悉目前南盘江支流上某电站的兴建与上述规划有矛盾,请部领导考虑在没有否定天生桥高坝大库方案前是否需要与有关省、区磋商。
    2.50年代只踏勘规划,都可成立规划方案,为何经过长期工作反而无所主张?会议中地质人员来自全国,其中有在本地区长期工作过的同志,是否在会后与九局一起共同召开一个座谈会,一方面使部领导能够听到第一线工作人员的意见。另一方面从而拟定规划定点阶段的勘察计划。 
     我们基本同意本设计,但建议在《纪要》前言中写入“本设计是在河段开发规划未定的情况下制定和审定的,有不足之处。设计文件所提的780米一级开发方案有巨大优越性。为促其早日成立,九局设计院应抓紧规划定点阶段的勘探工作,早日完成。鉴于施工准备干扰少,不妨碍施工准备的进行。在主体工程开工前,建议水电部再召开一次会议,审查高坝定点和高低坝方案的结合问题。”

    天生桥水电站地下厂房方案具有如下的基本条件:
    1,容量大,地处偏远山区。
    2.厂房顶至地面有厚度达200米的保护层。
    3.水头高,机组直径相对小,20万千瓦水轮直径4,1一4·5米,从而地下开挖量相对小。
    4.是长隧道引水电站,在整个工期安排中,地下厂房不处于控制工期的地位。
    5.地质上地下厂房能满足,并比地面厂房稳定。
    6.两个厂房方案在经济上的主要差别是地下厂房节约3800吨钢和8万立方米土方开挖,增加27万方洞挖,总的还是地下厂房省。
    7.地下厂房可长年施工,明厂房又受洪水威胁,上受边坡危石威胁,处于被动地位。
    这些基本条件,是贯彻毛主席指示“要准备打仗”思想,难以找到可以如此完备的地下厂房条件。是我两省区平战结合的重要动力保证。“天生桥水电站以地下厂房为宜。要与将来780米的厂房方案统筹考虑。”
    以上意见,请予考虑,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