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三年红水河开发规划的主要结论*》
翁长溥著 《论红水河开发》P1-P9
*这是作者1973年9月向广西区党委常委会口头汇报稿。
这次规划工作是为了统一水电和航运的规划意见,由生产指挥组和有关厅局的主要领导同志组成领导小组,并各自抽调人员组成办公室具体进行工作。
规划研究的范围,不含天峨县龙滩以上河段,而包括了黔江,即龙滩至大藤峡的区间河段。
规划工作是在充分利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收集了规划部门、勘测没计部门、交通航运部门、地质和水文部门的有关资料和意见,集中研究比较,集中讨论,专题研究,重点补查,个别访问与交谈,和不同程度的实地察勘,经过办公室半年多来的紧张工作,从而对如下四个问题,得出了初步的结论。
一、红水河的特征
红水河自西向东橫贯广西中部,处于云贵高原与广西盆地的过渡地带,属珠江流城干流西江的上游主干。
大峨以上河段属高山窄谷,河床全为砂岩、页岩封闭,谷深、地少、人稀,系少数民族聚居,可通民船,仍属偏僻。天峨至岩滩为地质过渡段。
岩滩至风凰为石灰岩中山谷区,水文地质复杂。河道狭窄,水面宽100米至150米,水枯时窄处只40米;河岸陡峻,甚至有璧立者;河谷深切,一般20米至50米,个别有枯水深80米者。河岸的漏斗、落水洞、暗河发育。逐渐向下,耕地渐多,沟河及台地渐大,红渡、刁江、忻城有较大片的耕地,以产玉米为主,为多民族聚居。
风凰至武宣,仍为灰岩区,河道、河岸与上游类似,地下河发育。但河流进入了丘陵平原,平地与红水河水面的高差也大,此区以种水稻为主,人口较密。广西六十年代建设
的来柳电灌区即在此片。
武宜以下至大藤峡为砂岩封闭的峡谷区,出峡以后地形
开阔,与郁江汇合,流入浔江平原。
红水河沿岸 虽雨量充沛,但汇流面积不大,流量主要来自天峨以上。以迁江水文站为准,可见红水河流量大,年平均流量2290秒立米,年径流量723亿立米,洪水大,1968 年17600秒立米,30天洪量314亿立米;含沙量3200万吨/年。而5月到10月的半年内,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82%。如此大的径流在狭窄的河道内通过,水流湍急,沿河找不到沙砾
石沉积;洪枯水位变幅极大,岩滩为47米,都安为53米,八甫为42米。
红水河流量虽大,但因河谷深切,历史上未能取用。沿河虽雨量充沛但旱枯季节明显,又兼属灰岩地层难以保水,多地迅速补给了河流经流,最显著的如都安地苏暗河。因而,红水河沿河的农业经济不发达,滇、黔、桂的水土流失,则形成了珠江三角洲的沃野千里。红水河虽有深水河段,但因枯水滩多丰水水恶,历史上除有区间通航外未有过全线通航,冒险者曾有过打好船购好山货视有利季节下航,连船一起卖了(带不回家 )而获利者。现今航运,以合山里兰为常年通航的第一界碑,忻城红渡为第二界,岩滩为断航界。试看来宾与天峨之间,有忻城,马山、都安、巴马、东兰、南丹等县,县城均不临河,与右江、郁江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红水河的上述特征, 在规划工作中须充分认识,顺应自然和自然规律,才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红水河梯级开发方案的评价和建议
兴利除弊,综合利用水资源,是河流开发的一般指导原则。从广西本区看,红水河本身基本无洪灾,迁江以上为峡谷区,以下的平原区也较高。红水河与柳江汇合后有灾,1902年发生的200年仅见的洪水受灾面积34.5万亩。防洪的要求是来自下游。灌溉方面也无大片集中的灌区,因迁江以下大片靠河的耕地,灌溉问题已基本解决了。在航运方面,
近期可见者为合山的煤,上游货运很少,都安县实际有过的记录年货运才10000吨多点。远景可能有跨省区的大量货运,目前是为了发展革命老根据地的经济、文化和小三线建
设,对航运要求比较迫切。至于发电,红水河的水力资源占全广西一半以上,广西属贫煤区,动力煤更少,红水河应是广西能源的主要依靠。 综合利用要从这个实际情况出发, 以友电为主,兼顾航运及其他方面的效益。
至于更加具体的方针,应该产生在研究问题的末尾而不是规规定在先头,只有切合实际的方针,才有利于实践。过去任不同时期按不同的指导方针曾作过不同的规划,简述并评价如后。
l.大跃进式的规划方案
当时的方针或指导思想,是要充分利用水能资源、为殊江三角洲调洪、自流灌溉来(宾)柳(州)片耕地以至跨流域灌溉、跨省、区的航运设想。至于对水库淹没,则认为红
水河相对是人稀、淹没少,指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少种多收,逐渐缩小种植面积。1959年由水利电力部组织了一次珠江流域规划,本河段规划为大藤峡、凤凰、达唛、龙滩四级
开发方案,后来又由广西水电设计院修改为大藤峡、凤凰、岩滩三级开发方案。只是这三个梯级,装机共560万千瓦,保证出力265.5万千瓦,年发电量330.8亿度,但来宾以上沿
河各县的县城全被淹没,淹没耕地69.6万亩,搬迁人口41.07万人。尔后的实际发展,工业用电负荷並未为预见的迅猛增长,农业则出现了勒紧裤带的困难时期,三大项目一个也不去,在预见期内也很难上得去。
2.多梯级迳流式规划方案
由于对上述少梯级高坝大库规划方案的否定,指导思想变为在上游兴建一适当水库,以下全部为低坝迳流电站,淹没少,单项工程投资小,易于上马见效快。近年来在本河段
规划了龙滩、板拉、岩滩、百马、百甫、平阳、大藤峡七级方案。不含龙滩,淹没耕地总共只20,532亩。
但在反对一种倾向时,要注意掩盖着的另一种倾向,凡事过了头都会出现谬误。不计龙滩,以六梯级与大跃跃进时的三梯级比,初步工作的结果是,装机容量电560万千瓦降至162.6万千瓦:保证出力由265.6万千瓦降至46.97万千瓦;年发电量由330.8亿度降至91.12亿度,单位千瓦投资则增大至3倍以上。水能资源的利用程度、综合利用效益和工程
的经济技术指标显然太低了。
特别值得提醒的是,经过百马等工程设计阶段的工作,我们发现了红水河的特殊性。过去人们曾谈起过欧洲某些河流的多梯级低坝开发的先例。其与红水河的差别,一年中的
降雨量和河川迳流比较均匀,又属平原性河床,水位变幅不大。红水河水位变幅很大,在单独运行或上游沒有足够库容调节的联合运行时,一来洪水, 这些梯级的出力就显著降低,以至全部出力等于零。过去我们对水电是感到枯水期难过,这种汛期中失去出力的特性,对于广西电力系统来说是不能被接受的。由于河流的此种特性,施工导流不易,工程
虽小也难于很快建成。
3.航运梯级开发方案
开发红水河实际是由航运开始的。1957年中央关心少数民族地区老根据地发展,就曾拨款300万元整治红水河航道,曾收到一定效果。三线建设时期,就提出过结合航运要求开发红水河,提出“准备打仗”,交通先行,开发红水河的航运就提上了正式日程。问题在于如何开发航运。
珠江流域规划中的航运,是用整治疏炸航道的办法,远景则结合筑坝渠化航道。广西交通航运部门也是由整治航道开始工作的,由于遇到了困难,转向了筑坝渠化航道的技术方案,即现在的恶滩、百龙滩、弯滩等四梯级筑坝渠化方案,并且进行了施工。看来,这种选择是不慎重的,不当的。
首先,疏炸整治不能解决红水河通航之说,不能轻信。过去既有过红水河疏炸整治方案,贵州又有了整治乌江达到了通航的实践先例。其次是交通部门的经济观点很狭隘,他
们认为鸟江通航是低标准,红水河用整治航道办法要4号马力才能拖1吨货,航运企业必然要亏本,渠化航道0.5马力就可拖1吨货,用节约油耗与绞滩费,10年8年就可收回建坝
投资,这完全是亳无根据的假说。历来通航的郁江,去年西津船闸的过坝货运量才10万吨,历来不通航的红水河中上段用年货运量150万来计年收入,全系假设,红水河上建一
个恶滩闸坝原说500万元就够了,对于建坝竞如此认识不足。即令如此,渠化每公
里航道投资也达404,670元, 而白层天峨段红水河疏炸整治曾做过的规划每公里才4670元。闸坝梯级渠化的运行维护护费也将是很高的,已建的恶滩梯级仅一年的时间,上游引航道淤深1.5米,下游引航道淤2米以上,含沙量很大的红水河,只维护航道的费用,航运本身就难以承担。并且,这些为淹没滩群而选的坝址,是难以与综合利用坝址结合的。所调经济,实为浪费。其三,为准备打仗交通先行,红水河的全线渠化将是很长时间以后的事,红水河从上到下滩险很多,搞四个航运梯级淹些滩群,是解决不了尽快高标准全线通航的。从战备观点看,同疏炸整治航道比,闸坝也并不是所谓的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虽然,至令认识上还不是没有分歧,我认为梯级渠化方案是不可取的。从尽快开发航运着眼,应由下游向上游分段疏炸整治;先求简易通航,随着货运量的增长,逐步提高航
道等级、船舶等级、港口码头等级与通航保证时间。随着综合利用梯级的兴建,逐步向全线渠化过渡。
4.建议的梯级方案
否定上述三个方案。
在原有资料和规划工作的基础上,现阶段初步建议水电与航运相结合的六梯级方案,即大藤峡(50米)、蓬菜(73米)、凤凰(118米)、大化(156米)岩滩(219),龙滩方案。大藤峡对上不衔接,龙滩不作第一期工程,资料又不足,其蓄水位容后比较研究。
此次规刘未做野外勘测工作,主要是利用前人的资料,因而对工过去工作较多的坝址均保存,只从中间插入蓬菜、大化。不含龙滩,装机共227.6万千瓦,淹地110,900亩(其中凤凰71,746亩),搬迁74,995人(其中风凰58,385人),汛期中有比较可靠的出力,这是相对合理的,但凤凰梯级淹没仍大,不作先期开发项目推荐,容后尚可研究。
三、对红水河当前优先开发项目的意见
在建议的梯级方案中,坝址综合条件以龙滩为最优,但蓄水位一时难定,施工条件又很艰巨,岩滩地质工作尚待查清,施工条件也较难。凤凰的电能指标和施工条件均较好,
主要是淹没大,地质也较复杂。这些梯级均不宜作为优先开发项目推荐。
已经国家批准了计划任务书正在进行设计的项目是百马水电站。原计划任务书所谓地质简单、建坝条件好、施工条件好、工程量小、工期短、效益大等均不实。在红水河上去
选个低水头河床式的电站,我一去看是在山高谷窄的地方,所谓靠山隐蔽的战备观念,根据西津的实践经验,我就认为选错了。设计进行到现阶段,与原计划任务书的根据比较如表:
由于洪精水位变幅很大,流量够了水头就不够,一年365天中竟没有一天可以发足电站的设计出力,有102天的运行水头小于机组的设计最小水头,洪水时被迫停机没有了出力。洪水位高,地形文窄,基本上只能靠枯水期施工。在此河段开发只能另选坝址,我们在规划中已用大化代替百马,大化地形比较开阔,在施工和运行条件方面,虽尚未进行工作,但看来较百马会有较大的改善。
当前推荐优先开发的项目,看来是在大化和大藤峡两个低坝中两者择一,比较现实。若要在小三线去选,自然推荐大化;从河流开发和经济发展更全面的考虑出发,建议大藤
峡水电站为当前优先开发的梯级。其理由是各方面的条件都较好。
1.过去大藤峡高坝方案由于淹没损失太大,难以承受,若按低坝方案开发,正常蓄永位定在50米,水库基本上在峡谷内,库尾也不出河槽,淹地34, 688亩,移民14,397人,
是可以承受的。装机51万牛瓦,保证出为12.5万千瓦,年发电量23亿度。由于枯水流量较大,.洪水位变幅较小,机组出力受阻小,不停电,这样一个电源点,对广西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有较好的保证。
2.大藤峡至南宁、柳州、梧州的直线距离都在200公里以内。至玉林不到100公里。水库使大藤峡峡谷段全部渠化,改善了柳州至梧州航道中的主要滩险段(洪水时大藤峡要封航),在红水河上也可考虑在来宾或大湾开始建港。这一地区农业现代化需电量大而又缺煤,大藤峡提供的电力和航运改善,对此区的经济发展,将带来巨大的推动。
3.北京院曾做过钻孔1,620米,探槽191米; 试坑29个,试验165组, 地质条件满足蓄水位76米的要求。从工程布置看,无论在设计、施工和运行方面,完全是第二个西津水电站,广西有实践经验。施工场地开阔,就近有质优储量大的天然砂石料,南宁、柳州、梧州都有水运相通,生活供应、劳动力供应的条件都很好,三、四年发电,五年竣工,是比较切实的估计,将是真正见效快效益大的项目。
拟议中的红水河以外的项目,如龙江的下桥,以及百林水电站,都是不能与大滕峡相比拟的。从全广西看,当前也是建议优先兴建大藤峡水电站。
四、对红水河航运开发的意见
当前应该是以巩固已经兴建的工程为主,要修复已经被冲坏的恶滩闸坝。近期的工作放在建立航运机构,设立航标,兴建港口码头,添置船舶,先通起航来,发挥效益。都安红渡以下,可按原规划常年通航250吨船舶,逐渐配套。
都安红渡以上采取疏炸整治措施,使便于放木,便于民船通航,使机船能季节性通航,随着运量的发展逐步提高。结合统一规划的红水河梯级的兴建,再实事求是地逐步渠化航道,以求从根本上改善航道。今后再不宜单独兴建航运梯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