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翁长溥网上纪念馆
  查看图片
翁长溥
1924-08-11 ~ 2018-01-22
 
到访:337560  墓地祭奠:576   留言:247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140.《在红水河综合利用规划审查会议上的发言》
翁晓萍  2019/11/16 1:30:00  浏览:287

《在红水河综合利用规划审查会议上的发言*》
翁长溥著   《论红水河开发》P50-P58
             *1981年10月9日. 原载国家能源委员会办公厅《红水河综合利用规划审查会议文件汇编》。

一、开发方针
    
    方针是否正确,决定于对我国国情与地区情况的了解和对自然界及其固有规律性的认识,从而形成切合实际的观念,并且要受实践的检验。河流规划脱离不了工程技术,但不能局限于工程技术。
    红水河为珠江流城西江上游主干,由云贵高原进入广西盆地。水能蕴藏丰富。但规划工作有过曲折的历程。50年代至60年代初的规划,过分强调兴利除弊效益,全为高坝大库开发方式,对土地资源的价值认识不足,基本上淹没了沿河所有县城和平地,当肚子教育了我们,就又提出了少淹地、不淹地的开发方针,曾出现过全为低水头、径流式的梯级开发方案,这种方案耗资巨大而能源利用极差。在提出三线建设以后,为备战需要,也提出过开发红水河航运为主要目标的航运开发规划。红水河上的第一坝恶滩闸坝是航运坝,至今效益甚微,只有建成恶滩水电站后才有所依托。
    1973年的规划确定了以发电为主,因地制宜,适当增加坝高,兴建了大化水电站。1978年开始的规划,研究确定了龙滩水电站为全河的关键的控制性梯级,从而全局皆活,水电基地的优越性十分明显。
    红水河的开发方针应该是发电为主,兼顾防洪、航运等综合利用,是切合实际的,它是在实践中形成的,现在不存在争议,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也持同样见解。提出要进一步商榷的只是末端的黔江大藤峡梯级。
    对广西提出的《红水河综合利用规划报告》应予以适当评价,规划中所体现的开发方针和正确处理淹没关系,由于前人的长期探索实践,几经反复,是比较正确的。几个重要
梯级,由于长期以来各勘测设计院做了大量的工作,工作深度已超越了规划阶段的深度,应该完全予以肯定,可供国家作开发选择。但是规划的轮廓,是在1978年秋季以前形成的,尚未清理经济建设上左的偏差,下面我将谈到一些。大化至大藤峡之间的一般梯级,工作还较粗浅,均非当务之急,今后还有时间论定。

二、协调要求
    
    今年在香山召开的第二次能源座谈会上有两句话“水电开发,纷争不休”、“急待解决之事, 旷日持久”。不是谁好争,我们层层行政分割,我们过去无偿占用投资而无经济责任,谁不想对国对民有所建树力争上游?同志之间“和为贵”,硬顶住,非调解折衷,即推诿、拖延,怎不旷日持久?要把我们面临的问题解决好,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一些老框框。总的来说,我们旧的体制要改。
    1.防洪
    由国家投资采取工程措施,控制洪水,提高防洪保证率,也即1977年原水利电力部颁发试行的《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动能设计规范》的思想框框,有些要破。我去年写给乔晓光、抄给钱正英和李锐同志的信,思想突破点就在这里。主张依靠群众的实践经验和智慧,对洪水趋利避害,适应自然。譬之战争,如中央苏区时代,以“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取代“御敌人于国门之外”。这封信比较全面地论述了西江中下游的防洪问题,不再赘述,只说几个观点。
    (1)在历史上西江中下游多次洪水,不是什么“损失惨重”,淹与灾有别,与水库淹没数有别。
    (2)治病寻根, 变堵口,为与洪开路。
    (3)控制性蓄水工程之议欠妥,建堤或加高堤防,宜慎。
   (4)红水河梯级要经济地兼顾防洪。
    写这封信后,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越增加了我的信念。在理论上近来年美国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张“无工程防洪”。其基本点为:建设要有区划;报汛撤退现代化;保险与救济
以保验为主。以美国之富、美国人均耕地之多,美国筑坝防洪之早,均非我国可比。此种理论并非生产技术落后的表现、而是实践的总结,是安全与经济的理论。谈此,不是将“无工程防洪”绝对化,而是要破除工程防洪的绝对化。
    今年四川特大洪水的实践,报上有人提出“控制论”,看来实现不了。后果既如所料,乐观更超出所料。9月30日报载中稻比去年全省增15亿斤(5%),出现了“三降”新
气象。不是宣传洪灾好,而是我们要深信社会主义制度的抗洪优越性,要从旧社会的“灭顶之灾”的恐惧情结中解放出来,没有什么“不堪设想”。要从“担戴不起”的顾虑和政治压力下解放出来。
    2.灌溉
    我们要从 “以粮为钢”不顾自然条件和经济效果,而一味追求扩大保水田面积的旧框框中解放出来。
   《规划报告》所列灌区是广西的旱片。非天有不同,而是地有所异。这里是岩溶发育地区,是广西山字型构造的交会处。曾是西津水电站的来柳灌区,自治区实行水费超5元
/亩(最高达90元/亩),部分由公家补贴后,农民仍负担不起,“等书记来再插”,来宾一县免电费呆账1,000万元,区领导也曾指示水田有些应改旱作物。
    按报告所列135.17万亩,及所列各计算成果,每斤粮食仅水费成本即达8.7分。(电价按平均电价,工程投资只按6%年息计息,折旧、电站电能损失等均未计)。工程技术是可以解决灌溉问题的。要讲农业经济和能源经济。相信在付诸实施前,广西会再作可行性研究的。
    3.航运
    我们要从所谓“目光远大”的浪漫主义设想中解放出来。振兴中华,在于求实。历史上在恶滩上游基本不通航,通是放木,上游万吨/年运量是区间性质。“岩滩岩滩十船过去九船翻。”天生桥毁了,也末过雷公滩。北盘江上的高坎滩,也是难于逾越的天然障碍。顾名思义,是主要障碍。至于航道,“重水复疑无路”,到处可见; 至于险情,春夏秋冬各异。港口很难找,洪枯水位变幅大, 有在50米以上者。沿河的忻城、马山、都安、巴马、南丹、东兰等县的县城均不临河,作了历史见证。10年来投资了数以干万元开
发航运,实效何在?投了资,不营运,营运了也只好很快又停。
    红水河不宜设想为沟通云贵两广的重要水道。只是一高山内湖,水道盲肠,可靠的贷源为龙滩水库周围的木材储量600万立米。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提出的资源及运量、航运开发标准等是不切实际的。向水库转运,消落深度70~86米,地形高差1000米以上,不能在平面图上去设想。
    航远开发,亲历实感,痛觉前非,水运落后在于未挖掘现有天然水道潜力,而不在于爬山创奇迹。在投资制度未完善前,国家应勒紧钱包。具体建议:
    大化以上各梯级均不考虑船舶过坝工程,过坝货运由水电站无偿包干过坝。
    大化以下按恶滩已建船闸规模规划。
    黔江大藤峡按500吨船型拖带过坝。
    从可见的规划期看来,仍然是偏宽的。对于投资积压,应有完全新的认识。
    4.发电
    我们要从追求高指标、夸大优越性的旧套中解放出来。
    红水河本身具有的发电优越性就是很突出的,单位干瓦造价不要追求7、8百元,千元以上仍然很好。有些电站装机容量过大,季节性电量过多,尤其在龙滩水库不作第一期工程条件下,红水河的总装机容量要适当降低。否则就难以同用电需要相协调。
    5.其他
    红水河上游的放木要考虑。
    海鱼洄游,据了解一般不过桂平,红水河各梯级不宜搞过鱼没施。

三、梯级方案

    这次会议是否有成果,应反映在确定龙滩和大滕峡的正常高水位上,前者是关键性控制性梯级,后者在开发程序上有现实意义。
    龙滩是红水河不可代替的关健水库,红水河资源的价值不能离开龙滩的高坝大库方案。停留在“龙头水库”的一般认识上是不足的,还要看全流域面积的形状(控制>75%),
还要看下游529公里的河床特征。效益不只反映在枯期保证出力上,对汛期的保证更加重要,无龙滩就怕丰水年。1980年9月向南宁会议提供的《红水河的特征、规划和开发次
序》一文曾有较详的闸述,龙滩回水至天生桥是理想的衔接方案。
    水位越高淹贵州的比重越大,而贵州是几面受淹。单位电能的淹没虽小,但高山峡谷区移民更难,有民族问题、习俗问题、转业不易,出路甚窄。由于有天生桥高坝,缩小了
差距,正常蓄水位选在400米是合适的。但440米还允许研究,也有价值研究,要定不低于400米。
    无论龙滩何时兴建,此次重要会议要把水位定下来。否则下游的全局不明,上游库区的投资方向不明。贵州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无可非议的。我们思想上要从片面强调服从整体,片面强调发扬风格的旧框框中解脱出来。不雪里送炭,反而锦上添花,不用经济杠杆处理损益关系,过去的淹没移民是山里人吃亏。此次是从技术经济全局把水位定下来。至于行动,还有待于研究榷商,以至立法工作。总的是对贯州要有所照顾。大蘼峡57米要定下来,加何发挥防洪作用,可留待以后榷商。

四、开发程序

    开发程序是一个复杂的着眼点不同的问题。 从河流本身固有的自然经济规律在出发是有客观合理程序的,已有专文。先龙滩,避免从中段开始。这是从资源条件出发,但同
时还要从用电的需要出发,另外还有一些众所周知的因素,如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要求。
    龙滩水电站规模之大,投资之多,工期之长,以国家目前的财力和供电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论,尚难列入首期开发项目。至于分期建设,还长期停留在设想阶段,未能提出足
以比较切实的方案。因此我同意广西和水电总局提出的开发程序,即先上天生桥、岩滩一组。因为:
    1.天生桥有仅次于龙滩的调节库容,. 可分期建设及早
受益,方案合理,设计落实,只待复工。
    2.通过天生桥,有利于把盘县火电同红水河水电尽早
联接起来。
    3.广西和水电总局是建设责任的直接承担者。

五、发挥优势
    
    这次会议上提出的贵州自我平衡原则和“华南电力系统电源建设安排表”(设想),本世纪内华南共投入水电424万干瓦,煤电、核电共达576万千瓦,从现在起水电在华南的比重逐年下降,至本世纪末才回升。这是需要慎重研究的。
    发挥红水河水电优势应该看成华南的能源战略。要从打出去来考虑问题,即电力负荷的预测,要考虑港澳市场。水电电能的季节性不平衡问题,第一,要减少或者在一定阶段上
减少非完全必要的水电站装机量。第二,为季节性电能找出路,必狐利用价格杠杆,实行季节差价,把港澳的火电在丰水期变成备用,国内的季节性负荷特性也要逐渐变化。第
三,六盘水地区的煤资源,要考虑变为电能输出,与西南、华南水电相辅相成。总之,本世纪即要从西电东送,减少矿物燃料进口来考虑问题。红水河要成为改造华南能源结构和
电力系统的推动力量。输变电工程要与此适应。
    水电总局安排的开发程序和进度,还应该积极一些。龙滩分期建设的投产进度不宜放在下一个世纪。大藤峡的建设条件是好的,其本身的优越性是明显的,否则不会为大家长期关注。其许多缺点是出自人们对它的要求,即要大的防洪库容,又要限制运行水位,航运要求过高,投资达8亿。这些问题的合理解决,不需要太长时间,大藤峡排在下个世纪投产是太晚了。这些问题解决以后,可以考虑同岩滩同时开工兴建。


                 国务院关于红水河综合利用
                   规划审查会议的批复

    国家能源委、国家计委并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贵州省人民政府,国家建委、电力部、水利部、交通部、国家水产总局:
    国务院同意国家能源委、国家计委(关于红水河综合利用规划审查会议的报告》。开发红水河的丰富水力资源,是解决华南地区能源问题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应当列入“六五”计划和长远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红水河的开发方针,总的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航运、灌溉、水产等综合利用效益。在红水河的开发过程中,有关地区和部门,要从全局出发,团结协作,振奋精神,艰苦奋斗,严密组织,精心施工,力求做到花钱少、见效快、质量好,效益大,为人民造福。
                                                   国务院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抄送:国家农委、国家经委、冶金部、国务院环保办。


读后:《翁长溥传略》......他重新出来工作后,在广西主编《红水河综合利用规划报告》,编制初期拒绝主管领导的不当指示,编印出来后又被水利部反对到国务院,他再反驳,最后获国务院批准。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