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工程师的梦》
一一 读《论红水河开发》有感。丁力 《科学大观》1990年第5期
红水河是珠江水系西江上游的主干,流经云南、贵州和广西山区,汇入珠江。红色的土壤和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它染上了颜色,巨大的落差又使它汹涌澎湃,蕴藏着丰富的水能。随着大化水电站、天生桥水电站、岩滩水电站的相继施工或建成投产,红水河的名声已经冲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
翁长溥总工程师是广西水电建设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上海同济大学攻读水电工程时,就有一个美丽的梦。他想大学毕业后要踏遍祖国的千山万水,开发水电,为人民造福。但是旧社会不容许他的梦想变为现实,新中国成立后,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又唤醒了他美丽的梦,于是,他到了当时举世闻名的黄河三门峡工地。1958年他来到广西,把一个四川人的梦和红水河的开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随着红水河的开发,他年青时的美梦已逐渐化为实践、化为理论了。最近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论红水河开发》,就是他的美梦变为现实的文字记载。
《论红水河开发》虽不是文学作品也不是实用技术的介绍,但它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使人觉得它“很值得一看”。它既不是坐在安静的书斋里凭空想出来的东西,也不是东凑西拼的资料大全,而是一个总工程师踏遍红水河的千山万岭,认真研究了红水河的水文、地质、气候特点以及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历史,通过同志式的不同观点的科学论争,“用脚板皮写出来的”。关于红水河开发的论文集,包括(1)红水河规划的结论性意见、开发原则的商榷、防洪方针、通航规模建议,红水河的特征、规划和开发次序等综合规划意见(2)有关红水河各水电站的建设工程、管理体制、利用外资、开发的可行性、蓄水位问题、装机设计问题等技术性决策意见;(3)有关在改革中加快红水河开发步伐、农村电气化问题、全面评价水电的经济意义等综论性意见。洋洋总总,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论文集里的文章不是小说,读起来不是那样轻松,但也不乏文采,不是专门技术教科书,没有系统地向读者介绍什么专业知识,却可以使我们懂得更重要的东西:在实践和理论探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毅力和眼力。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教授在中国科技大学对研究生演讲时,反复强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毅力和眼力的重要性,《论红水河开发》的作用亦在于此。
我们知道,眼力是一个人在具备一定工作能力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实践和理论探索才能达到的理想境界,可以看到并解决一般人看不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独具慧眼。用翁总自己的话来说,他是在“筹划红河、踏遍滩无数”的实践基础上,通过“已悲两鬓挂霜雪,犹恋天生不解缘”的长期磨炼,才能达到“胸有成竹须命笔,壁截云雨莫蹉跎”,用理性认识指导客观实践的境界的。这个过程,自然离不开苦学、苦干和苦想,自已却不见其苦。不经过这一番磨炼,很难想象翁总能够一到百马坝址就提出“该另外选一个地方”;一看到恶滩工程,就预言它的“深水河槽的坝段必将垮台”,而且不幸而言中。没有一定的勇力和毅力,很难想象翁总敢于在权威面前直陈己见,抱着“事关重大,不可不争”的态度,就红水河开发的原则问题与权威展开论争。
总工程师也好,普普通通的年轻人也好,总希望使自己具有一定的能力、毅力和眼力,度过人生或事业上所面临的困境,打开局面,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收在《论红水河开发》这本书里的,就是翁总人生追求的轨迹。中顾委委员覃应机同志在序中言说得好:“长溥同志是广西水电建设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工作中,他既重视经验的积累,又重视理论的探索。这本《论红水河开发》,就是他多年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的结晶。这本书对广西水电工作者,对关心红水河建设的人们,都将是一份极好的资料。”
读了《论红水河开发》,我们大概也会酝酿着自己的“梦”,并付之实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许,这就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在科学书藉不景气的情况下,不惜赔钱出版《论红水河开发》的一片苦心所在吧!
一一《科学大观》1990年5期 总编谢炳耀,副丘克,廖传堔
摘录:
【用翁总自己的话来说,他是在“筹划红河、踏遍滩无数”的实践基础上,通过“已悲两鬓挂霜雪,犹恋天生不解缘”的长期磨炼,才能达到“胸有成竹须命笔,壁截云雨莫蹉跎”,用理性认识指导客观实践的境界的。】
【《论红水河开发》….是一个总工程师踏遍红水河的千山万岭,认真研究了红水河的水文、地质、气候特点以及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历史,通过同志式的不同观点的科学论争,“用脚板皮写出来的”。】
【收在《论红水河开发》这本书里的,就是翁总人生追求的轨迹。中顾委委员覃应机同志在序中言说得好:“长溥同志是广西水电建设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工作中,他既重视经验的积累,又重视理论的探索。这本《论红水河开发》,就是他多年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的结晶。这本书对广西水电工作者,对关心红水河建设的人们,都将是一份极好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