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的广西印记——《西津电厂》
广西台新闻910 1周前
70年风雨兼程,时间的年轮烙印着共和国奋斗的足迹!
70年披荆斩棘,八桂大地,处处生机盎然,充满“春天”的希望。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别节目《共和国的广西印记》
讲述八桂儿女为建设新中国燃烧的青春岁月,记录壮乡大地激情奔跑的追梦记忆!
1957年,国家“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广西也迎来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为解决广西电力资源紧缺问题,毛泽东于1958年亲自批示建设西津水力发电厂。
共和国的广西印记——《西津电厂》
新中国成立前,广西电力工业发展举步维艰,到1949年,广西全境只有小型电厂32座。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西津电厂是广西引以为自豪的电力建设项目,被称为壮乡的第一颗夜明珠。今天,我们就跟随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广西电网发展史展馆讲解员李佳瞳一起去了解这颗“壮乡明珠”的建设故事。
1957年,国家“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广西也迎来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为解决广西电力资源紧缺问题,毛泽东于1958年亲自批示建设西津水力发电厂。
1958年10月,“壮乡明珠”西津电厂在西江水系最大的支流郁江中游开工建设,这是我国第一座低水头河床径流式水电站,也是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的综合水利枢纽工程。电厂距广西首府南宁市110公里,装机容量为23.44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0.9亿千瓦时。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计划部副主任文香军表示,尽管西津电厂在今天看来规模不算很大,但在当时已为广西水电事业和电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个阶段的电网建设大概就是35千伏电压层级为主,后面在发展过程就慢慢地形成了网。到1966年,广西就形成了以西津电厂为骨干的南宁、柳州电网,西津电厂是广西水电比较大规模开发的一个开端。”
在电厂建设的困难时期,周恩来总理多次过问工程建设情况,并亲自拍板要求有关部门解决工程所需钢材、水泥等紧缺物资,使西津电厂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电厂建设期间,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陈毅、陶铸、张云逸、谭震林等同志先后来到西津电厂视察和指导工作。陶铸还亲自题写厂名“西津水力发电厂”。后来,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了全部专家,老一代西津人克服重重困难,第一次成功地自主安装机组。
最终,广西两万多名职工、民兵历经6年艰苦奋斗,克服了技术力量薄弱、物资、资金缺乏等种种困难,让西津电站一号机组在1964年6月建成投产。现任西津水电厂党委书记农振昌感慨,这是广西水电开拓者筑起的第一座丰碑。
“到1979年西津水电厂四台机组先后投产,为广西的电力建设和电网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扭转了南宁市、柳州市用电紧缺的局面,为广西工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963年12月,广西有了第一条220千伏输电线路,建成了西津到南宁220千伏输电线路;1966年至1975年,广西水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第一次超过了火电,广西主电网基本形成。
如今,经过设备升级改造和自动化、智能化提升后的西津电厂仍是广西电网的一个主力电厂,每年发电11亿千瓦时。而经过70年的发展,广西电力工业突飞猛进,广西电网500千伏系统形成“日字型”双环网结构,南宁、柳州、桂林等14个网区全部实现220千伏“手拉手”环网供电,迈入智能高效绿色可靠的现代化大电网行列。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计划部副主任文香军:“广西电网不断地发展壮大,从原来的一个3.5万(伏)的小小网架,经过70年的发展变成了一个交直流、并列混合运行的大规模现代化电网,整个的规模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本期节目特别鸣谢:广西电网发展史展馆
记者:彭龙
编辑:张鸿飞、唐慧婷 值班总监:谭妍薇
出品: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
电话:0771-580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