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江见证— 写在西津水电厂发电四十周年》
本刊记者 李克斌 《广西电业》2004、9、10、(总第54、55期)
(20191029补充在后)
摘录:早春二月 ,南国百花竞放 ,万木扶疏 ,西津 “平湖”波光鳞 鳞 ,水碧如蓝。西津水电站婉如一株根部壮实。枝叶苍劲 的老树 ,经过四十多年风雨的洗礼 ,依然屹立在 滔滔郁江之上 。向世人展示她顽强的生命力。
……在西津采访时 ,重读广西水电工程局总工程师 、副局长 、西津水电厂第二任厂长翁长溥的回忆录: 《西津水电建设历程— — 个施工总工程师的回忆 》令我爱不释手。回忆录重现 “大跃进 ” 年代西津建设的真实场景,剖析了从领导到职工的种种心态 。既有丰富的史料 又有一定的文学性 ,客观评价正反 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作为当年的参与 者 ,仿佛又亲临其境,感触颇深。
……翁长溥在回忆这个场面时这样写道 : “我从苏联工地回到黄河三门峡工地时曾说 ,苏联工地冷冷清清三 门峡工地热 气腾腾,在西津工地上要算热火朝天了!西津民工的报酬 ,每月只有22元到2 6元 ,常常用豆酱送饭 ,生活这样艰苦 ,干劲却这样足。身临其境 ,置身其中,使人感到热血在沸腾 !一穷二白的中国人民要变,要革命 ,在 ‘ 大跃进 ’的岁月里进发出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是十分可贵的,值得后人永远怀念 ,如能很好地爱惜群众的积极性 ,科学地组织群众 的积极性,我们就可以干出大事业 。”
……工程局党委确定出要增加劳动力和增加设备,由杜竞明书记和翁长溥总工程师到南宁汇报:那时解决问题是很快的 ,两天后 ,自治区主席韦国清已亲自把增人任务交 给了南宁地、市。市委第一书记陈枫组织了万人大军支援西津挖砂,先遣队已经出发,阮洪川书记和副市长梁政已带先遣队出发。这种战斗作风实在令人感动。翁长溥乘火车 到六景 去追赶先遣船。船上有南宁市的财贸部长 、粮食部 长 、邮电部长等。阮洪川介绍了动员情况 ,万人大军包括几千民主人士和街道妇女。翁长溥和先遣队在平朗 、磨棉 、平塘 、江 口、南乡等地 ,研究了料场布置 、开采方法 、交通线路 、生活设施 ,防汛措施 等。次 日翁长溥回到西津时 ,工程局兼职第一书记 、南宁地区专员张声震主持召开支援西津挖沙会议 ,宾阳和横县县委书记和有关干部出席会议:张专员要两县共组织一万人,并限时进入现场。会议开得较晚 ,横县的同志悄悄告诉 翁长溥 :去年大炼钢铁开会时 ,张专员在上面作报告时就睡着了。一个多月后 ,从西津村沿河两岸 ,两万采砂大军大战 “砂场”,一个个砂堆矗立河岸边 。
……当西津工程即将转入厂房 、坝块混凝土浇筑之前 ,按计划必须落实8 00 0吨钢材 、1 . 2万 吨水泥 。当时广西没有钢材、水泥的 自给能力 ,覃应机敦催杜竞明和翁长溥尽快到北京 向水电部汇报 ,要求给予解决。后因杜参加 自治区1 960年工业书记会议 ,由毛恣观和翁长溥前往 。
1 95 9年末的北京是够热闹的了。全国基本战线很长 ,钢材、水泥的缺 口很大,各省的厅、局长 、重点工程负责人都到北京来 ,伸出了长长的手 ,水电部根本满足不了。水电部水电建设总局副局长朱国华未等毛 、翁多说 ,就说1 96 0 年全年给西津工程 1 2 00吨水泥 ,40 0吨钢材,不足之处由地方设法解决。要积极上 ,争取 1 960年底发电。鼓励几句 ,就与别人谈话去了。毛恣观和翁长溥相视无言。西津全年计划投资5 00 0万元 ,为把混凝土工程抢在洪水前面,第一季度就需 要 1 . 5万吨 水泥 ,8 0 00吨钢材 。朱局长给 的这点材料丢在水里泡也不起 ,但还要撒点胡椒 ,给点安慰 ,还要生硬地说上两句 “要积极地上”、 “争取年底发电”,否则就不是促进派怕被说成是吹冷风 ,泼冷水。以往那种实事求是的作风不见了。回到招待所 ,接杜竞明在南宁打来的长途电话 。工业书记会议收不了场,主要是西津的盘子定不下来 ,要搞西津就得 占去5 00 0万元 ,其他一大片都不能搞 ,要保其他就不能搞西津 ,最后韦国清下决心 ,搞西津。西津的物资需要,区党委已去电中央。两天后的一个下午 ,广西物资局局长任耕卿来接毛 、翁到东交 民苍水电站招待所拿到了一份区党委发给党中央的一份长长的电报 ,周总理在电报上亲笔作 了批示 ,批给水 电部党组书记李葆华,要他为西津在1 96 0年第一季度解决1 . 5万吨水泥400 0吨钢材 。李葆 华在 电报上写了 “遵办。由水利电力机动水泥中解决 ,不足数由削减部管,部供的直属项 目的材料指标解决。”周总理的批示 ,是实事求是的典范。不是批给什么部门研究办理 ,不是批一个原则 ,而是限时解决问题。周总理真是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者心连心。
……计划部门经过算账 ,l 号机安装发电需3 00 0万元投资。翁长溥认为这个账出入太大。如移 民搬迁费按设计概算照抄,其实发 电之初不要全部移民,投资与拨款应加以区别,专用设备费就多列1 0 00多万元 ,至于上报的下马费很少 ,不是卷起行李就可一走 了事 ,河岸护坡 、工程收尾 、设备维护等收摊费至少也要几百万元。发电与下马所要资金相差不大, “为山九仞,何忍功亏一 簧”。翁长溥认 为这个大帐一定要 向上反映 ,于是写信给段远钟副主席并请他转给区党委第一书记韦国清 、书记覃应机。就在杜竞明、翁长溥在区党校学习“调整”方针时 ,工程局根据上级削减投资的情况,编了个既不装机也不搞船闸的计划上报 ,翁长溥对此表示反对 。认为投资既然削减,仍可以装机 ,工程应继续前进。星期六晚上 ,翁长溥与杜竞明到计委主任何忌家说明情况 ,星期四又到蔡勇为家,蔡已接韦国清电话,即叫杜 、翁二人一起到韦国清家,何忌已在。韦国清听了翁长溥的汇报及建议后 ,高兴地说 ,能积极地干很好嘛 !但一 定不要违反中央最近的有关规定和制度 ,在这个精神 下 ,你们可 以积 极地干。贯彻调整方针 ,工程局 的行动也快。待杜 、翁从 区党校回到西津工地 、年初为装机准备 的设备和材料 已经退货 ,培训 的安装 工人大部分 已下 放农村。区编委已确定水火安装力量合并,西津 l 号机的安装由电力基建公司负责,戴仁元经理已到工地接收安装任务。第一 次安装苏联机组,必须依靠全国水电安装力量的全力支援。工程局领导又派翁长溥到 自治区陈述意见。区党委书记贺希明说编委已经确定 了,是覃应机主持定的,需与覃商量。不久 ,韦国清在主持书记处会议上决定,安装 由工程局 直接管。西津工程既要条条归 口,区里还要直接管。你们找蔡勇为 ,何忌解决不了的就找傅雨 田、覃应机 ,装机一 定要装好。在 1 961年底 的 《内部 参 考 》中 ,西津水电站 曾被列入督促下 马项 目的名单 。但在韦 国清的坚持下 ,工程一直在干 。工程两年所投的钱是 由 自治 区 自筹垫支的。在党 的八届 十中全会其间,韦 国清打电话回广西 ,要派人去北京汇报西津工程 和西津灌 区两个问题 。他在北京饭店 听取汇报 后 ,再向国家计委汇报 。国家计 委燃料局鲍副局长是个精 明人 ,他抓住西津两个问题 :一 是还 要3 00 0万元才能发电 ,口头说的不算数 ,自治区要有正式上报材料 ,第二条是 广西没有负荷 ,电发出来给谁用?鲍副局长说 到点子上。1 96 2年广西发电量仅3. 7亿千瓦时 ,而西津第一 台机组一年发电量4亿千瓦时 ,只供南宁用电 ,最高负荷还不到机组安全最小 出力的一半 。此时工业负荷不可能有快增长。因此 ,广西提出西津电灌 区横县和来宾 、柳州电灌区的配套建设项 目。如何安排1 963年的盘子 ,虽然上面有两种不同意见 ,最后将由程子华副主任定夺 。再次到北京饭向韦国清汇报上述情况时 。韦嘱咐翁长溥以他的名义给程子华写信 ,如实详尽地反映西津工程的进展情况 ,并说设备过境的事由他自己亲自去找外贸部叶季壮部长 面谈 。经过多方努力 ,终于取得中央各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1 962年 “七干人 大会”期 间 ,韦国清进一步取得水 电部 、中南局和国务院领导特别是周恩来总理的支持,他请当时的中南局计委主任周光春执笔 写出联合报告 ,要求续建西津 ,呈交党中央 、国务院 。周总理果断地签上 “同意”二字 。西津这座惟系广西工业 脉的水电工程终于保住了。……。翁长溥在关于这个事件的回忆中,披露了当时的历史情况 。关于推迟到货事出有因。1 96 0年7月6日以前 ,得到过5项到货消息 ,预埋件过境时间在 1 96 0年4月前后 ,预计主机过境 时间在同年9月。各种里衬 、座环 、支持环 、固定导水翼 等的实际到货时间基本 相符 ,并赶上了土建施工进度 。主机到了一些部件以后 ,到货就中断了 ,消息也中断了 ,只是后来得知 ,这些设备放 在满州里对面的国境线上 ,长期扣压 ,不放过境 ,等中方付款结算后才准过境。1 96 0年国家正处在基本建设战线过长 ,力不从心 ,处于极度 困难之中 ,苏方乘人之危 ,迫还旧债 ,过境设备必须现钱交 易 。当时广西电力需求不紧,用现款支付设备自非当务之急。至1 962年冬,国家了解 到西津工程 的实际 后 ,设备过境问题才得以解决 。当时苏联并不友好 ,但并未违约,撕毁经济合同。……。翁长溥认为 ,今天看来 ,从当时 的历史情况出发 ,这一处理一般是正确的,但不是具有普遍价值意义的正面经验 。苏方提供的设备粗糙 ,价格也贵,但还未达到不能使用的程度 ;苏方刁难 ,提供技术资料也不足 ,但未发现政治性的技术破坏。搞技术性破坏无疑是 自损信誉 ,为出口国家所不取 。不适当地把政治和技术纠缠在一起 ,就会堵塞言路 ,防碍作出符合经济规律与自 然规律的正确判断 。如果象今天这样电力紧张 ,就应通过更多的论证和试验 ,有些难于判断的问题 ,可容许在运行中检验。翁长溥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和客观评价是正确的。……。翁长溥深有体会 :一种常规的技术 ,当你掌握了它之后 ,并不 高深莫测 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但当没有掌握 ,尚需摸索 ,就将付出很大 的代价。如果当时考虑到1号机一年发电量4亿多度 ,未必为了争气 ,节约专家费用而自己去摸索 ,应该老老实实跟人家学。
……建厂开始,党委书记王醒民和厂长兼总工程师翁 长溥 ,便抓紧队伍 的思想建设 。当时机组试运转中存在的诸多设备和技术问题需留待初期运行解决,职工害怕 出事故 :广西 就这么一座大水电站,出了问题 ,电送不出去怎么负责得起 ?第一任厂长梁岐就因 “怕穿红裤子” (坐牢 )而要求调走的。针对职工中产生的种种疑虑,领导就把职工的思想引导到破除怕字 ,树立搞好安全生产的雄心壮志上去。……
20191029补充:
郁江见证——写在西津水电厂发电四十周年《广西电业》2004年Z1期
《广西电业》2004、9、10、(总第54、55期)本刊记者李克斌(企业纪实-主持人党毅)
早春二月,南国百花竞放,万木扶疏,西津“平湖”波光鳞鳞,水碧如蓝。西津水电站婉如一株根部壮实,枝叶苍劲的老树,经过四十多年风雨的洗礼,依然屹立在滔滔郁江之上,向世人展示她顽强的生命力。
受《广西电业》编辑部的委派,我有幸重访西津。45年前我曾在西津水电工地度过“劳其体肌,炼其心智”,艰苦创业的日子,目睹建设者在那个特殊年代,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土法上马”、“土洋结合”、先“土”后“洋”,终于截断郁江,建起厂房、大坝、船闸,以独立自主、自强的民族精神和不屈气概,安装洋机组发电的辉煌场景,激动不已。如今,旧地重游,椿椿往事仿佛历历在目,浮现脑际。创业艰难,发展不易。40年来继续创造奇迹的工人、干部和领导者,实践了“前人打下江山,后人管好江山”的重任,作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激情年代的回顾
1958年国家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经过“反右”运动,人们“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激情象火山爆发般喷涌出来,“大跃进”的浪潮遍及全国。浙江的新安江、福建的古田、广东的流溪河、还有黄河三门峡等水电站,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水力资源丰富的广西,更应有所作为。广西贫穷落后,“穷则思变”,只要把用之不竭的水力资源开发出来,发展经济也会变得富有。1958年3月成立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按照党中央南宁会议提出的“水主火辅”的电力发展长远方针跃跃欲试了。
戎马生涯出身的区党委第一书记韦国清、分管工业的书记覃应机,抓住了主要矛盾,把“跃进”的重大决策放在水电开发和钢厂、化肥厂的建设上。为了解决经济基础较好的桂中南地区尤其是南宁市的用电急需,自治区政府决定在郁江梯级初步规划的基础上率先兴建开工条件较好的西津水电站,很快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批准。
西津水电站是壮乡最早开发的第一座中型水电站,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河床式水电站。它的建设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关心和支持。在工程的各个时期,韦国清、覃应机亲自过问西
津。处理广西能够解决的重大问题,广西不能解决的,则通过各种途径,请求中央有关部门甚至得到周恩来总理批示解决,使西津水电工程在国家困难时期得以顺利进行。
在西津采访时,重读广西水电工程局总工程师、副局长!、西津水电厂第二任厂长翁长溥的回忆录:《西津水电建设历程——一个施工总工程师的回忆》,令我爱不释手。回忆录重现“大跃进”年代西津建设的真实场景,剖析了从领导到职工的种种心态。既有丰富的史料,又有一定的文学性,客观评价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作为当年的参与者,仿佛又亲临其境,感触颇深。
西津工程于1958年10月开工,一万四千余人即向左岸河床进军,开始围水,修建一期围堰。昭平水电工程缓建后,队伍开入西津,加上民工共二万四千九百余人,没有机械设备,用的是扁担、土箕、三角扒、钢钎、铁锹,从高处向低处运土,用长竹杆作滑道,已经是先进技术。用8公斤轻轨和小容量的V型矿车的为数不多。在上下两条窄窄的堤上,人如潮涌,脚踩着脚,肩碰着肩,象蚂蚁搬家一样抬着石块,肩挑泥土,不少人白天干了一天,晚上还点着火把,挑灯夜战。妇女“尖刀排”和男子“火箭排”的民工,挑着一担满满的4个坭箕的泥土比高低,争放高产“卫星”。在确保19559年发电、船闸通航的口号激励下,人们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尽管人们的体力几乎发挥到极限,效率仍很低,每天投进江中的土石,平均每人不到0.5立方米,高产“卫星”也只达到1个立方米。临时小围堰终于围了半边河,但围起后水抽不下去。当时的几台水泵是从农业排灌调来的,水泵的扬程最大才12米,动力是柴油机带动,水面降低后,要把水泵串联接力,才能把水抽上基坑。柴油机故障又多,眼见水面降低了,一出故障又回升,除了水泵之外,用了大量农用龙骨车和土戽排水,即水戽两侧系上绳子,两人用力拉绳,一戽一戽往上提,通过多级小水池排入江中。在修筑上下游竹笼填石大围堰和纵向木笼填石围堰期间,为了挡住1959年7、8月的大洪水,自治区领导动员大量人员和物资支援西津。搭建木笼围堰需要大量的木材。当时区内的木材很多,4月份一个月内到工地的木材就有1.3万多立方米,西津村沿河停靠由六景放下来的杉木排,每根直径20多厘米,加工的园锯不足,就组织200多人拉大锯,不足就从民工中挑选,再不足,中南建筑六公司派人支援。所有参加抢围堰的人都在拼命。工地上锣鼓喧天,红旗飘飘,扩音器播诵着挑战书、保证书,报捷消息,有的女青年唱起嘹亮的山歌来鼓励。经区党委确定将两个团的复员军人投入西津工程。这些刚复员的小伙子,在围堰工地上挖土、搞滑道、推斗车,脱掉上衣甩开膀子干,人人象只小老虎。男女民兵组成的运土、运石运输线上,人们不是在走而是在小跑,象激流般汹涌澎湃,两旁还站着拿有喇叭筒和小红旗的鼓动员,热火朝天的场面,使你不电得热血沸腾!翁长溥在回忆这个场面时这样写道:“我从苏联工地回到黄河三门峡工地时曾说,苏联工地冷冷清清,三门峡工地热气腾腾,在西津工地上要算热火朝天了!西津民工的报酬,每月只有22元到26元,常常用豆酱送饭,生活这样艰苦,干劲却这样足。身临其境,置身其中,使人感到热血在沸腾!一穷二白的中国人民要变,要革命,在‘大跃进’的岁月里迸发出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是十分可贵的,值得后人永远怀念,如能很好地爱惜群众的积极性,科学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我们就可以干出大事业。”
二万民兵师抢采砂石载入西津史册。1959年春,区党委柳州会议上提出昭平、西津并局后,要实现1959年底西津发电。按照这个目标,必须在汛期前将砂石挖运到岸坡的高地上,以备汛期中浇筑厂房和大坝混凝土,为装机发电创造条件。工程局党委确定出要增加劳动力和增加设备,由杜竞明书记和翁长溥总工程师到南宁汇报。
那时解决问题是很快的,两天后,自治区主席韦国清已亲自把增人任务交给了南宁地、市。市委第一书记陈枫组织了万人大军支援西津挖砂,先遣队已经出发,阮洪川书记和副市长梁政已带先遣队出发。这种战斗作风实在令人感动。翁长溥乘火车到六景去追赶先遣船。船上有南宁市的财贸部长、粮食部长、邮电部长等。阮洪川介绍了动员情况,万人大军包括几千民主人士和街道妇女。翁长溥和先遣队在平朗、磨棉、平塘、江口、南乡等地,研究了料场布置、开采方法、交通线路、生活设施,防汛措施等。次日翁长溥回到西津时,工程局兼职第一书记、南宁地区专员张声震主持召开支援西津挖沙会议,宾阳和横县县委书记和有关干部出席会议。张专员要两县共组织一万人,并限时进入现场。会议开得较晚,横县的同志悄悄告诉翁长溥:去年大炼钢铁开会时,张专员在上面作报告时就睡着了。一个多月后,从西津村沿河两岸,两万采砂大军大战“砂场”,一个个砂堆矗立河岸边。当时我在木材仓库当管理工,面对此情此景,感情不能自己,在《广西日报》“群星”副刊上发表一首浪漫的配画小诗:
姑娘采砂在江边
铲声歌声十里传
十里江河掀碧波
十里砂堆接青天
姑娘挑砂上山去
疑是彩云绕山间
周恩来总理情牵西津
1959年枯水期到来后,在木笼围堰外加修小围堰,加固木笼围堰,解决漏水问题。11月,即展开了万人战基坑之役。在一万平方米左右的基坑里,黑压压地挤满了人。除了几台风钻不停地工作外,其他人即挥动铁锤钢钎,打炮眼,放石炮,撬石块,出碴除了3台自卸翻斗车及几部解放牌4吨载重汽车外,其余全靠肩挑人抬,每天三班施工,每班数千人上阵。小雨不停工,大雨照样干。夜晚,探照灯照着人们挥汗如雨的身躯和负重疾走的步履。1959年12月22日基坑开挖结。
当西津工程即将转入厂房、坝块混凝土浇筑之前,按计划必须落实8000吨钢材、1.2万吨水泥。当时广西没有钢材、水泥的自给能力,覃应机敦催杜竞明和翁长溥尽快到北京向水电部汇报,要求给予解决。后因杜参加自治区1960年工业书记会议,由毛恣观和翁长溥前往。
1959年末的北京是够热闹的了。全国基本战线很长,钢材、水泥的缺口很大,各省的厅、局长、重点工程负责人都到北京来,伸出了长长的手,水电部根本满足不了。水电部水电建设总局副局长朱国华未等毛、翁多说,就说1960年全年给西津工程1200吨水泥,400吨钢材,不足之处由地方设法解决。要积极上,争取1960年底发电。鼓励几句,就与别人谈话去了。毛恣观和翁长溥相视无言。西津全年计划投资5000万元,为把混凝土工程抢在洪水前面,第一季度就需要1.5万吨水泥,8000吨钢材。朱局长给的这点材料丢在水里泡也不起,但还要撒点胡椒,给点安慰,还要生硬地说上两句“要积极地上”、“争取年底发电”,否则就不是促进派怕被说成是吹冷风,泼冷水。以往那种实事求是的作风不见了。回到招待所,接杜竞明在南宁打来的长途电话。工业书记会议收不了场,主要是西津的盘子定不下来,要搞西津就得占去5000万元,其他一大片都不能搞,要保其他就不能搞西津,最后韦国清下决心,搞西津。西津的物资需要,区党委已去电中央。
两天后的一个下午,广西物资局局长任耕卿来接毛!、翁到东交民苍水电站招待所,拿到了一份区党委发给党中央的一份长长的电报,周总理在电报上亲笔作了批示,批给水电部党组书记李葆华,要他为西津在1960年第一季度解决105万吨水泥4000吨钢材。李葆华在电报上写了“遵办。由水利电力机动水泥中解决,不足数由削减部管,部供的直属项目的材料指标解决。”周总理的批示,是实事求是的典范。不是批给什么部门研究办理,不是批一个原则,而是限时解决问题。周总理真是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者心连心。
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时刻牵挂着西津水电站的建设。1960年春,西津水电站正在紧张浇筑厂房混凝土和进行右岸船闸基础开挖。周恩来总理由广州到达南宁,一下飞机,就在韦国清、覃应机等领导同志的陪同下,来到明园饭店接待室,听取了水电厅厅长蔡勇为等同志的汇报,并拟亲自到西津工地视察。那时南宁经宾阳到西津200公里,公路状况又差,来回一整天还很紧张。总理此时已62岁了。经一些领导同志的劝阻,就不亲自赴西津了。周恩来总理的夫人邓颖超出生在南宁。周恩来说过“我是南宁的女婿”,对南宁、对广西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他为这次不能到西津感到遗憾,改派水电部副部长刘澜波代表他到西津视察。刘澜波是中国电力工业的元老,是一位严励的领导者,批评不顾情面,不轻易称赞人。他在视察中从混凝土施工、土石方开挖的安排到防洪安全措施,都了解得很仔细,还不时到施工现场同老工人谈几句话。刘澜波对工程局的领导说,你们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大搞群众运动,逐渐向必要而简单的施工机械化过渡搞得好,这种因时因地制宜地把工程搞上去,是今后地方办水电工程的方向,要注意施工安全,务必把混凝土工程抢在洪水前面,以取得全盘主动。工程局领导听了感到很高兴,想到刘副部长回到北京向周总理汇报,总理会觉得他亲手浇灌的这株幼苗正在茁壮成长,可以放心了。
韦国清书记运筹惟幄
正当西津建设者截断郁江,右岸工程紧锣密鼓,厂房下闸之时,全国因基本建设过快、过猛,经济失调,中央开始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紧缩基本建设战线,全国许多在建工程都相继下马。西津的命运如何?计委要西津按发电、维持和下马三个方案上报。计划部门经过算账,1号机安装发电需3000万元投资。翁长溥认为这个账出入太大’如移民搬迁费按设计概算照抄,其实发电之初不要全部移民,投资与拨款应加以区别,专用设备费就多列1000多万元,至于上报的下马费很少,不是卷起行李就可一走了事,河岸护坡、工程收尾、设备维护等收摊费至少也要几百万元。发电与下马所要资金相差不大,“为山九仞,何忍功亏一簧”。翁长溥认为这个大帐一定要向上反映,于是写信给段远钟副主席并请他转给区党委第一书记韦国清、书记覃应机。
就在杜竞明、翁长溥在区党校学习“调整”方针时,工程局根据上级削减投资的情况,编了个既不装机也不搞船闸的计划上报,翁长溥对此表示反对。认为投资既然削减,仍可以装机,工程应继续前进。星期六晚上,翁长溥与杜竞明到计委主任何忌家说明情况,星期四又到蔡勇为家,蔡已接韦国清电话,即叫杜、翁二人一起到韦国清家,何忌已在。韦国清听了翁长溥的汇报及建议后,高兴地说,能积极地干很好嘛,但一定不要违反中央最近的有关规定和制度,在这个精神下,你们可以积极地干。
贯彻调整方针,工程局的行动也快。待杜!翁从区党校回到西津工地、年初为装机准备的设备和材料已经退货,培训的安装工人大部分已下放农村。区编委已确定水火安装力量合并,西津1号机的安装由电力基建公司负责,戴仁元经理已到工地接收安装任务。第一次安装苏联机组,必须依靠全国水电安装力量的全力支援。工程局领导又派翁长溥到自治区陈述意见。区党委书记贺希明说编委已经确定了,是覃应机主持定的,需与覃商量。不久,韦国清在主持书记处会议上决定,安装由工程局直接管。西津工程既要条条归口,区里还要直接管,你们找蔡勇为。何忌解决不了的就找傅雨田、覃应机。装机一定要装好。
在1961年底的《内部参考》中,西津水电站曾被列入督促下马项目的名单,但在韦国清的坚持下,工程一直在干。工程两年所投的钱是由自治区自筹垫支的,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其间,韦国清打电话回广西,要派人去北京汇报西津工程和西津灌区两个问题。他在北京饭店听取汇报后,再向国家计委汇报。国家计委燃料局鲍副局长是个精明人,他抓住西津两个问题:一是还要3000万元才能发电,口头说的不算数,自治区要有正式上报材料,第二条是广西没有负荷,电发出来给谁用?鲍副局长说到点子上,1962年广西发电量仅3.7亿千瓦时,而西津第一台机组一年发电量4亿千瓦时只供南宁用电,最高负荷还不到机组安全最小出力的一半,此时工业负荷不可能有快增长。因此,广西提出西津电灌区横县和来宾、柳州电灌区的配套建设项目,如何安排1963年的盘子,虽然上面有两种不同意见,最后将由程子华副主任定夺,再次到北京饭店向韦国清汇报上述情况时,韦嘱咐翁长溥以他的名义给程子华写信,如实详尽地反映西津工程的进展情况,并说设备过境的事由他自己亲自去找外贸部叶季壮部长面谈。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取得中央各部门的理解和支持。1962年“七千人大会”期间,韦国清进一步取得水电部、中南局和国务院领导特别是周恩来总理的支持,他请当时的中南局计委主任周光春执笔,写出联合报告,要求续建西津。呈交党中央、国务院,周总理果断地签上“同意”二字&,西津这座惟系广西工业命脉的水电工程终于保住了。
为国争气
西津的两台苏制水能机组是在中苏关系破裂后,通过贸易关系购进的,没有设备安装的条款。苏方派人帮助安装的谈判没有谈成。中方提出请少数技术人员作技术顾问和厂方代表,苏方则要一帮人前来负技术责任。苏联专家来华的工资是他们国内的两倍,比中国的部长还高,而且一切都得照他们说的办。中方人员果断说“不”。商谈未成,他们便挖苦地说:“不要去省那几个钱,你们自己做不好,将来还是要再来请我们去收拾残局的。”因此,装机问题不仅是技术问题’,是为国争气的问题。
在那个时代的社会舆论,集怒于苏联撕毁合同,撤退专家,置中国经济于困难的境地。后来一些史料的记载也有失偏颇。翁长溥在关于这个事件的回忆中,披露了当时的历史情况。关于推迟到货事出有因。1960年7月16日以前,得到过5项到货消息,预埋件过境时间在1960年4月前后,预计主机过境时间在同年9月。各种里衬、座环、支持环、固定导水翼等的实际到货时间基本相符,并赶上了土建施工进度,主机到了一些部件以后,到货就中断了,消息也中断了,只是后来得知,这些设备放在满州里对面的国境线上,长期扣压,不放过境,等中方付款结算后才准过境。1960年国家正处在基本建设战线过长,力不从心,处于极度困难之中,苏方乘人之危,迫还旧债,过境设备必须现钱交易。当时广西电力需求不紧,用现款支付设备自非当务之急。至1962年冬,国家了解到西津工程的实际后,设备过境问题才得以解决。当时苏联并不友好,但并未违约,撕毁经济合同。
在机组安装中,“丢掉洋拐杖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得多”耽误的时间太长。
第一个难题是紧固螺帽。水轮机转轮的传动部件凸耳,螺杆直径190毫米,单个螺帽重57公斤多,其功能又比较复杂,苏联提供的技术资料中又找不到必要的数据。紧固措施是用桥式起重机的吊钩,通过滑轮组传动到螺帽上的专用工具转盘,紧固值由转盘转角弹簧测力表共同监视。第一次分级紧固,发现转盘转角和弹簧测力表的读数不相吻合。经过分析发现异常,决定将螺帽退出检查,但退不出,卡死了。后经“伽玛-”射线和超声波探伤检查,证实螺帽已损坏,只好将螺帽剖开,证实紧过头了。需要修理螺杆另配螺帽。水轮机安装中断4个月。
机组安装由水电部水电安装局负重责广西水电基建公司配合,紧固措施设计是安装局刘玉林工程师做的,螺帽紧力过头,导致损坏重新加工。这是一项责任事故,但安装局王月轩副局长赶来西津做了一番工作后,不再谈紧力过大,而是清理不净,油质不良。安装领导小组收到北京的指示文件,全部采纳了王月轩的观点,并指出把原来紧固力降低8%既要尊重上级组织,又要尊重客观事实。到底紧固力应该降低多少?工地的工程师们认真学习了《汽缸盖沿螺栓紧固理论》、《金属材料疲劳理论》和高等数学,从而发现了原来计算所用螺纹的容许应力是错误的,紧固力应该降低值不是8%而应该是67%。最后经过水电部组织有关单位、院校进行讨论,虽然对若干技术见解未尽相同,但对紧固力必须降低67%取得一致意见。历时5年,重新紧固螺帽,由于工艺关系,实际紧固力比第一次降低了75%,此后长期运行正常。
随着安装工作的进展8米直径的卡普兰式水轮发电机组的质量问题就凸显出来。一是水轮机的止漏装置漏油。经过处理,漏油反而更大,但不影响运行安全.;二是发电机转子的磁极接头焊接未完全达到规程要求;三是起重平衡梁吊杆苏方图纸稍小.;第四比较严重的是发电机推力瓦面有砂眼。在对待上述四个问题的处理上,在工地工作组的同志和北京派驻现场的工作组主张不必全换,只作必要处理。大返工再推迟半年发电没有必要;水电部派来的检责组和电厂筹备处的意见是统统换新的,以保证质量;两种意见未能统一,留待水电部组织讨论。最后何忌在北京传回电话,转达韦国清的意见,由于苏方设备质量差。“以处理为好”发电时间可以相应改变。安装领导小组接到通知后,立即行动,推倒重来,确保优质工程。大返工历时半年之久,返工后的质量确是优等的,证明了中国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有改造苏联设备的能力。
大返工是从经济和政治方法着眼解决的,检查组成员、水电部基建司副司长王宝基曾对翁长溥说过:“广西负荷不紧张,用电不急迫,何不把安装质量搞得高高的,在全国树起一块样板。”当时正值调整时间,严格要求质量实为形势所需。有的同志甚至把对苏联设备的态度当成政治立场问题,由政府领导作出决定。翁长溥认为,今天看来,从当时的历史情况出发,这一处理一般是正确的,但不是具有普遍价值意义的正面经验。苏方提供的设备粗糙,价格也贵,但还未达到不能使用的程度;苏方刁难,提供技术资料也不足,但未发现政治性的技术破坏。搞技术性破坏无疑是自损信誉,为出口国家所不取,不适当地把政治和技术纠缠在一起,就会堵塞言路,防碍作出符合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正确判断。如果象今天这样电力紧张,就应通过更多的论证和试验,有些难于判断的问题,可容许在运行中检验。翁长溥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和客观评价是正确的。
1964年4月2日,1号机组终于进行了机组起动,试运转并非一帆风顺。最严重的是调速环严重损坏,金属表面已熔成一些豆状颗粒。经过反复研究,决定采取现场处理。利用水轮机大轴作轴,配以悬臂转动架,以人推作为动力,由最有经验的许伯温技师站在架上操作刀具,对调环内园进行加工切削。炎热的初夏,水车室密不透风,安装了轴流风扇,但推车的小伙子仍汗流夹背,难于坚持。工程局党委决定,试运转指挥部成员和工地县科以上干部均轮流三班推车架,经过一个月的巧干加苦干,机组又重新转动起来。
5月7日,区党委书记覃应机到现场主持最后一次验收委员会,评价工程质量良好,批准西津水电站投入运行。
西津1号机组从开始安装到投产发电用时21个月又12天,其中试运转55天,西津建设者以中华民族的自信!、自强精神,第一次独立自主,成功安装苏联机组,长了志气,没有请苏联专家来“收拾残局”。但也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有了1号机安装的经验2号机的安装就快得多了,只耗时8个月。3号、4号机是我国自己制造的,安装便顺利得多,3号机为6个月,4号机仅4个多月。翁长溥深有体会:一种常规的技术,当你掌握了它之后,并不是高深莫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当没有掌握,尚需摸索,就将付出很大的代价。如果当时考虑到1号机一年发电量4亿多度,未必为了争气,节约专家费用而自己去摸索,应该老老实实跟人家学。
(后略:抢建船闸为备战 不断面对挑战 智能监控在延伸 领导风范)
……建厂开始,党委书记王醒民和厂长兼总工程师翁 长溥 ,便抓紧队伍 的思想建设 。当时机组试运转中存在的诸多设备和技术问题需留待初期运行解决,职工害怕 出事故 :广西 就这么一座大水电站,出了问题 ,电送不出去怎么负责得起 ?第一任厂长梁岐就因 “怕穿红裤子” (坐牢 )而要求调走的。针对职工中产生的种种疑虑,领导就把职工的思想引导到破除怕字 ,树立搞好安全生产的雄心壮志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