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翁长溥网上纪念馆
  查看图片
翁长溥
1924-08-11 ~ 2018-01-22
 
到访:336606  墓地祭奠:576   留言:246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39.《7.25南宁第一站 ̄翁长溥访谈》
翁晓萍  2019/5/6 23:56:00  浏览:369

《访谈》
(20110725)
 原文地址:7.25南宁第一站 ̄翁长溥访谈
作者:tjsqsj2011
[人物简介]一一翁长溥是我国水电站线上拼搏一生的老水电专家,曾任西南水电工程局总工程师,广西水电勘测院院长。参加过我国著名的黄河三门峡建设,长江三峡工程论证、西南红水河流域规化以及仅次于三峡工程的龙滩特大水电站开发。
      早上10点多,我们来到了滨江医院。医院很安静,透着一种安详宁静的感觉。推开门,我们便见到了久闻的翁老。老人耄耋之年依然风骨犹健,说到往昔之事侃侃而谈,让在座的我们听得非常入神。
      求学两三事  
      翁老18岁考入了李庄同济大学,那时的李庄校区还是一座破庙,最多也只能容纳几百人。因为正逢战乱,所有人必须提防敌军的轰炸。冒着生命危险学习的日子充满了未知和动蕩。翁老说,43年父亲病逝,犹豫家庭贫困,他不得不辍学打工,抚养母亲和妹妹。有了一定积蓄后44年复学。抗战胜利回到上海后,他听说有一个在中华工商职业学校教热机学的朋友出国急于找人代课,他虽然沒有学过热机学却立即答应去代课。晚上少睡觉现炒现卖准备次日的讲课,他临时租自行车来回跑。47年学校新来教海港工程学的刘宅仁教授为著书需雇佣一名私人助教,翁老通过一位老教授得到这份工作,每节课他都在下面认真听课记笔记,下课时接收刘手上的图纸资料,整偏成书稿后交给刘,他的孜孜不倦得到了刘宅仁教授的赏识。
      有趣的是,当我们问到他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报考同济大学。他说:“我赶时髦啊!我当时想马克思是德国人,爱因斯坦是德国人,同济又是德国人创办的学校啊,所以我报了同济。”而在我们看来,翁老的成就和事迹对我们在座大家的影响和感动已能与前者相比。
      工作两三事    
      翁老大学毕业后,通过刘宅仁的推荐,进入商办闸北水电公司就业,讲到这里,翁老一改谦逊平和的态度,自豪地说:“我一进公司便有了发明创造!”初进公司,他就抓住公司冬季自来水味道过咸这个问题,他持续检测黄河(黄浦江?)水位,通过潮汐涨落来判断取水时间。他将此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有实际意义。
      1956年他担任黄河三门峡工程局技朮处处长,工程局局长为原湖北省省长刘子厚。当时,谢辉副局长提出“抢壩不抢堰”的方案,刘子厚局长在会议上绝对地表场了他的方案并决定采取。但是翁老颇觉不妥,只有他在众多人云亦云中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方案。翁老提到那段受众人误解的日子充满辛酸,虽然他不愿多提及,但是语言中透露着坚定和勇敢。所幸,三门峡最后改变了原方案才得以避免被大洪水冲毁的命运。
      翁老对工作的严谨认真,求真务实的态度令我们感动,在工地上,他会穿上潜水服去水下10米处,他也会系着安全帶爬到高30米的闸墩上检查。全国七大水电工程的混泥土质量大检查时以他帶领的工程质量为最好。
      育人两三事
      翁老在给我们提到过去吃的苦时,更多的不是酸涩而是一种面临困难时的勇气和执着。翁老在教育孩子时一直贯彻着要吃苦的信念。他的女儿在英国读书写信要求寄钱,他回绝了,却要求她勤工助学。他也要求自己的孙女在暑期坚持下乡锻炼。可能是因为老人已经习惯从苦中挺过来,走出踏实坚毅的人生步伐。所以他比别人更懂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吧。”    
      与李校长之情    
      提起李国豪校长,翁老感慨万千。抗战岁月中,因为翁老的真实,在学生运动中受到牵连,李校长得知详情,便密报给他说“快跑!”他们之间的友情因为战争更深厚。
      翁老,一位不简单的老人。我们接触到的是他的现在。可是他不仅仅以他的现在,更以他的曾经震撼教育我们。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