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闫俊云网上纪念馆
  查看图片
宁春明
1933 ~ 2017
  闫俊云
1932 ~ 2006
 
到访:12880  墓地祭奠:113   留言:90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忆母亲》 —纪念母亲诞辰90周年
瑞林  2022/4/10 8:13:00  浏览:277

        昨天夜里我看见了母亲,她带着微笑向我走来,我情不自禁的喊了一声“妈妈”,可她却没有回答,回身向另一个方向走去,我连忙追了过去,可没有追上,急的我醒来,发现是一场梦。时间过得真快,母亲离我们已经16周年了!记忆里,清晰地印着她的脸,她的笑,她的累,她的乐!只是没了机会面对面再叫她一声妈。
        今年的清明节,由于疫情原因,我没能到墓地去扫墓,仅在《天堂网》上祭奠了母亲。农历三月初十是母亲的生日,也是母亲90岁诞辰日,多日来我就反复思考着用什么方法去悼念母亲,思来想去还是用写回忆录的方式更有意义。
        1932年,母亲出生在义县头台乡尚姑堂村的一户闫姓人家,当时家庭比较殷实,外祖父是民国时期的教书先生,方圆百里很有名望,外祖母也是大户人家的千金,知书达理,贤惠善良,一家人生活和谐美满。外祖父祖母养育四个孩子,母亲排行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弟弟、妹妹。民国时期,中华民族遭受日本的入侵,国共两党的内斗,百姓生活困苦,为了照顾家里生活,母亲不得不放弃上学的机会,过早的承担起家务。1949年不满18岁的母亲经人介绍嫁给了距老家十八里外的宁家屯宁姓人家,也就是我的父亲。解放前我父亲的家境不是太好,虽然是中农成分,但家里成员构成复杂,上有我父亲的爷爷奶奶,又有我的爷爷奶奶,我奶奶又是一个盲人,我的父亲又有姊妹四个,母亲到来后也只好面对,还好,我父亲是个精明能干的人,虽然当时只有16岁,可人特别聪明,母亲也恰恰看中了父亲的这一点。由于母亲的到来,整个家庭成员得到了照顾,家里的长辈们对这个媳妇都很满意,邻里乡亲也都纷纷夸赞母亲的贤惠善良。在母亲的操持下,大家庭的生活秩序很快得到了改善,父亲在母亲的帮助下也很快成长起来,先后在村里当上了生产队长、生产大队长,成为当时南北二屯的明星人物。
        母亲养育了我们姊妹四个,我排行老三,上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下面是个妹妹。自从我记事起,我就感觉母亲很能干,父亲一直在村子里管事儿,家庭的重任由母亲担着,生于农家的母亲,身体特好,勤俭持家,慈爱善良,不但会干农活,也会做家务,里里外外一把手,是属于人见人夸的女性。我的记忆里母亲会纺线织布,每到春天都要架起织布机开始织布,一直织到深秋,一个织季下来,成捆成捆的白布摆了一大堆,足足有上百匹。这些布有的用了换钱,有的用来为家人缝衣服、做鞋子,反正都派上用场。到了冬季母亲就开始为家人准备棉衣、棉鞋,填补被褥,忙的不可开交,有时我醒来已是凌晨三点,可母亲还在煤油灯下纳鞋底,我朦胧的对母亲说,妈妈你咋还不睡觉,母亲说,要开学了,你们的鞋都要换新的,我得抓紧赶制呀。我望着母亲的面孔,看着她右手握锥在昏暗的灯光下一锥一锥的用力刺穿鞋底,又用左手穿针引线用力拉紧的动作,心里特别感激,母亲,你太伟大了,是你用勤劳的双手,编织了我们家里人的幸福生活。
        在我的记忆当中,有这几个片段我至今难以忘怀。
        1966年的早春的一天,大概是凌晨时分,我听到母亲对父亲说,咱妈这几天胃口很不好,总说心里热,不爱吃饭,我得去县城一趟,给妈买一些冰棍,看看吃后效果如何。我听到后心里暗想,我也要去。早上母亲很早起床,也没有向我们说她的行动计划,收拾完家务后起身出了家门,我尾随在她的身后,一直跟到三里开外才被母亲发现,母亲看到我很生气,说道,这天气挺冷的,你还跟来了,冻坏了咋办,说着摘下头巾围在我的脖子上,笑着说,走吧。我跟着母亲的后面很快来到大凌河北岸,看着河里的冰面好像是冻着,但也有冰沟,母亲怕我跨过不去,就背起我吃力的跨过冰沟。来到县城里,很快就买完了冰棍,并把它装进暖瓶,给我买了一个面包后立即往回赶,自己都没舍得吃饭,回来的路上我想吃一根母亲却说,这是给你奶奶买的,你吃一根你奶奶就少吃一根,我听到后什么也没说,一路跟着母亲的后面回到家里,母亲拿出冰棍,赶忙送到奶奶嘴边(奶奶是个盲人)。
        母亲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女人,我记得那时文革期间,父亲也受到了打击,可母亲却能正确对待,勇敢地陪伴父亲渡过难关,那是一个冬天的下午,父亲很早就回家了,在母亲眼里父亲回家这么早好像有点不正常,因为父亲多年来一直工作到很晚才回家。看着父亲不高兴的脸,母亲有些茫然,问了声,今天咋回来这么早,父亲没有回答。到了晚上,我就听父亲说,我的入党政审没有通过,原因是你父亲是国民党员,母亲听后没有说话,过了一会,母亲说,那有什么办法能够挽回呢?如果我们名义上分开是不是就可以了,父亲说,不必了,相信党组织会考虑的,没有多久,文革结束了,父亲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光荣加入了共产党。
        我的爷爷胃口和气管都不太好,八十年代以前,农村没有细粮,要想吃口细粮,也只能靠每年的法定节日分一斤二斤的,为了能给爷爷多吃点细粮,母亲就只能从节日里全家人少吃一顿入手,把省下来的细粮留给爷爷吃,为了能多留一点细粮,母亲自己在节日里却暗地里吃着粗粮,就是为了省下来一点好让爷爷多吃上一顿。有时候为防止爷爷半夜里咳嗽,母亲就提前给爷爷准备白梨、冰糖备用。
        长期的积劳成疾,母亲的身体日渐消瘦,发现时已重病在身,1976年夏,母亲的病情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不得不去医院检查,经检查结果是由子宫肌瘤破裂造成大流血,必须立刻入院治疗,临行前,母亲把我们几个孩子叫到身边,一一嘱咐我们要好好学习,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边说边流下来眼泪,看着母亲依依不舍却又痛苦的样子,我们都难过的哭了,很怕母亲离开我们,从那时起我就有了决心,心里暗暗想,一定要好好学习,多做家务,为母亲分忧,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母亲出院了,原来是良性肿瘤,切除后很快就恢复了健康,全家人都十分高兴,家又充满了笑声和希望。
        在母亲的关怀和鼓励下,1980年我考上了中专,拿到入学通知书后我把消息告诉了母亲,母亲听后非常高兴,眼里含着泪花说道,我小儿子终于有着落了。入学前母亲特意给我置办了新被褥和日用品,我记得母亲一边做活一边说,多加点棉花,到冬天别挨冻。入学的那一天母亲起的特别早,全家人破例在非节日里包了一次饺子。临行时我坐上了马车,母亲依依不舍地把我送到村外,并再三地嘱咐我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渐渐远去的我望着越来越远的母亲身影,我流下来幸福的泪水,真正的感受到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情景。
        飞雪迎春,暑去秋来,一转眼就过去了几十年,在这几十年时间里,每到节假日我都带着媳妇和孩子回到老家看望母亲,母亲每次都对我们嘘寒问暖,看着我微笑,并拿出最好的吃喝给我们吃。我的小孩不满一岁开始就由母亲帮我喂养,一直到三岁,当我把孩子接走的那一刻,母亲看着孙子恋恋不舍,拉着孙子的小手千叮咛万嘱咐地送到大道边,望着我们远离的身影,真的不知母亲在想什么,也许是不舍,也许是失落,但让我感觉更多的还是母亲对晚辈们的牵挂和思念。
        我与母亲最后一次见面是在2006年的春天,那一次母亲因我的家事和父亲一起来锦州,我接她来时的一路上感觉她还是很好的,路上有些晕车,但还能坚持,可当到我家开始上楼时我突然感到母亲身体出现了不适,母亲坚强地往楼上走,边上楼边喘气并用右手捂着胸口,痛苦难耐的样子让我感到愕然,我搀扶着母亲停停走走地来到屋里,示意让母亲坐下来休息,过了一会,我感觉母亲身体有些恢复了就问母亲刚才是不是心脏不舒服,母亲说,是的,总这样,休息一会吃点药就好了。第二天我让媳妇陪她到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也是心脏问题,让平时注意休息,并开了一些药拿回来服用。住了几天后母亲说要回去,我再三挽留她还是坚持回家。那是3月26日早晨,临走时她想见一下自己的妹夫,因为她妹妹去年八月去世了,她想过去安慰一下,我开车到她妹妹家楼下打电话家里没人接,可能是不在家吧,我对母亲说。母亲说,那就算了,以后有机会再来,哪知道这次的以后就再也没有以后了。农历三月初十,按照惯例我们儿女都要回老家给母亲过生日,因为母亲刚从我家回去,况且我家里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母亲也知道我很忙,所以这一次母亲反复地告诉我不让我回去了。早上我打电话向母亲祝福,母亲很高兴,说她身体很好,不用惦记之类的话语后,还教我怎样制作大酱好吃,母子在欢乐的交谈氛围中挂了电话。哪成想,这一次的交流竟成了最后的诀别,没有了下次,永远没有了下次。4月13日(农历四月十六)上午9.35分噩耗传来,母亲因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撒手人寰,没来得及给儿女们留下任何遗言,更没能让我见上最后一面,给我留下了终生遗憾。
        母亲的一生,是最平凡的女子的一生,生命之消逝,不会有太多的人记得,但对她的儿女们来说,却是一生的记忆,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
        母亲,安息吧,儿女们永远怀念您!


                                               
                                               2022年4月10日星期日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2条)
  • 文章叙述清楚,朴实无华,真实反映了作者对母亲的记忆和怀念。
    娟娟 发表于2023/1/14 11:47:32
  • 文章叙述清楚,朴实无华,真实反映了作者对母亲的记忆和怀念。
    娟娟 发表于2023/1/14 11:47:01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