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妈妈的天堂家园
  查看图片
徐礼学
1943-10-27 ~ 2013-07-02
 
到访:10400  墓地祭奠:5   留言:8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母   亲
随心随缘  2018/8/24 14:59:00  浏览:429

母       亲
                           ---- 光碟解说词
写在农历二0一四年二月二日,是母亲离开我们八个月的日子,每每想起母亲,便泪流不止。可是因为最近太忙,不能坐下来为母亲写点东西,这篇光碟解说词是在母亲去世八个月时写的,此解说词编成光碟片,分送家中诸亲友。
  现写解说词纪念我亲爱的母亲。亲戚朋友来参加母亲的祭悼丧葬活动。母亲去世,心久久地沉浸于悲痛之中,无法自拔。母亲生前的事历历在目。以家中现存照片及祭悼丧葬活动为线索而串写成解说词,制作成光碟片,赶母亲七十二之期,以此纪念。
海浪奔涌,日出其中;河水横流,桥居其上。望着母亲遗象,疾呼“敬爱的母亲 ,我们永远想念您”。
火起钱飞飞满天,慈母孤行有谁怜?
满门长跪呼收钱,心忆半世泪满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苦愁忧伤连相逼,
爹娘宠爱无几时,一朝东来难再觅。
儿多苦多饱难寻,犹携同胞可怜人,
独撑寒门泪暗洒,野菜萝卜苟生存。
前程坎坷复坎坷,苦难茫茫无尽头。
        无尽头,何处寻高丘?
寒冬过去赖坚骨,新枝奋发竟风流,
苦尽甘来花盛开,越过暗沟上高楼。
饥寒已去苦亦葬,谁知福到福亦丧。
一疾十年随风去,留下长哀知是谁?
        知是谁,抬头诉苍天,
生时少钱少欢愉,有钱也是无钱时。
子孙送钱送不尽,冥中勤收应相记,
        冥中勤收应相记!
天地之大,大不过母爱;河海之深,深不过母恩。
我们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从她来到世上那一天起,苦难便伴随着她,她终生没有摆脱苦难。这是因为她是为儿女们活得更好,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20岁那年,她来到现果布嘎乡枫香村田坝组(高石田坝),在这里整整生活了46年。66岁那年,她来到米萝乡簸箕村新街上。在这里又生活5年。经历风风雨雨,她塑造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竖起一座永远耸立在我们心中的丰碑。
一、身世寒
    我们的母亲名叫徐礼学,徐缓慢清风、礼表示尊敬的态度或言行有礼貌、学是学习。母亲徐礼学,于1943年10月27日丑时出生于阿嘎镇阿戛村腰岩组徐氏家庭,于2013年7月2日4时30分在米萝乡簸箕村新街上成毅家中寿终正寝,享年 71 岁。
我们的父亲出生在野钟乡野钟村田坝组。我们家属水城县。
外祖父是贫寒的阿嘎镇阿戛村腰岩组徐氏家族生意人。母亲二岁半那年外祖母去世,43岁那年外祖父去世。
母亲在高石田坝46年,始终为三件事滋扰,长久为之焦虑。一是让丈夫与儿女能吃饱饭,穿暖衣;二是子女的求学读书、职业、前途与娶嫁;还有盖房子搬家。
父母生我时只是临路边大圆石包一间土墙草房。后来将土墙草房翻盖成木架草房又翻盖成石木架瓦房;子女多了,又在房子侧面盖了楼阁子。后面狭长的通道只有两米多,开后门是后土墙,前门是畜圈即楼阁子, 背后地上有树,晦暗而潮湿。
2001年11月,父母在双水帮助我们盖了六层砖混结构新楼房。从此结束漂泊生活,居有定所。58岁盖房,绝非易事。母亲走在路上,连一块块砖头角也拾回来。
然而,在这里仅仅住二年零三个月,母亲三十多年前,母亲就不幸先后被心绞痛、胃溃疡、脑膜瘤、脑梗塞、脑积水等多种病魔缠身,便长病不归。后除在贵阳、昆明、六盘水等医院度过外,回老家高石田坝居住,于2008年1月又搬到米萝乡簸箕村新街上成毅家居住。最终,母亲是在米萝乡簸箕村新街上成毅家中寿终正寝。
二、饥荒苦
母亲一生总是想着别人,唯独没有她自己。在她病痛期间,父亲天天守候在她身边侍候着她。操不完的心思,道不尽的忧愁。母亲的胸怀宽广,什么事总搁在心里,总为别人想了又想。
服侍儿女又操起孙子孙女的心思。五十多年的坎坷,母亲经历了太多的苦难。
在六十年代初集体吃食堂,数月不见米粒,成顿成顿的野菜母亲也是让儿女先吃,吃剩下的自己再动筷子,常常一顿两顿地饿着。除了青紫病、浮肿病,因饥饿引起的胃疼时常折磨着母亲,面色发黄,额头上冷汗如珠,是我们少时常见到母亲的形象。我们一直知道母亲有胃病,后来上年纪了母亲胃倒好些。原来,母亲总处在饥饿之中。
梁龙小时候发高烧久烧不退,一口气上不来便可能死过去。是母亲一次次抓着头发,捂着屁股,用毛巾蘸凉水擦敷把他从死亡线上救过来。寨邻亲戚们一次次说“没用了,扔了吧”,而母亲总流着泪,不松手。母亲这辈子从不向人索取什么,也不指望别人来报答。对别人的滴水之恩,总以涌泉相报。那怕在垂危之际,母亲总以微弱之声说一声“感谢”。
这就是我们的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一生只写着两个字:奉献。以苦为乐,奉献的母亲!
       
三、持家难
母亲的俭朴,也许是长期贫穷困苦逼出来的。然而,在我们日子过得宽绰以至乡邻们羡慕不已时,母亲仍然这么节俭。请不要以为我们家仍然这么贫穷,也不要以为子女忤逆。弟妹七人都为父母买衣服,从头上帽子到脚上袜子。母亲生性俭朴,习性难移。在家里,不仅是一床被一件衣,补丁摞补丁的衣物有不少。
饥荒过去,在家种地,养猪。种地是为了防饿,养猪是为了挣钱补贴家用,我们弟妹的学费要靠养猪的钱交上。每天我们拾回猪菜,母亲在摇晃的昏黄煤油灯光下把猪菜拣净,一把把切碎,倒进猪食缸里,常忙到深夜。每天到很晚才得饭吃,天一亮又到地里干活,整理遗物时,发现只有300元钱。做儿女的谁也没有指望从父母手头得到什么。这是激励儿孙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巨大精神财富.
四、儿女累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象灯塔一样,决定着未来航向。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母亲便是知书达理,深明大义,总讲和为贵,讲忍受。尊长爱幼,对长辈恭敬有加,对子女良言苦语,从不厉言疾色,从没打过儿女一巴掌。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受多大委屈,总是坚强地挺住,不依靠别人,也从没想到过依靠别人。
生活虽穷,祖宗不可不祭;子孙虽愚,书报不可不读。我们是从母亲支持的目光里,读懂这些道理的。小时,那怕买三两肉,也是第一碗端给儿女,把剩下的肉留给父亲,她自己只能喝剩下的汤,闻闻味道。
一把尿,一把屎,我们都是父母带大;一口奶,一口饭,我们都是母亲喂大。哺育之恩,恩重如山。哪个喜闹,哪个喜静,哪个怕冷,哪个怕热,母亲都装在心里。心明如镜,心细如麻。儿女大了,添了孙子孙女。母亲仍然象老人一样照护着子孙。母亲到贵阳,看到成燕工作太忙,毅然地帮助带外孙女,夜里要搂着外孙女睡。
母亲的心中,总装着儿女的疾苦;母亲的辛劳,也激励着儿女努力上进。儿女们一个个上学了,工作了,当家了,母亲总是欣喜万分。其实,这预示着母亲要付出更多的辛苦与劳累。
弟妹们一个个走出高石坎那狭窄的家,带着父母的仁厚、善良、诚实,带着自强、好学上进的精神走向新的天地。由学生到工作,到母亲去世前已都成家落业,孙辈多呈奋发之态,而今孙子们个个在上学,人人都争光。不乏才具过人之处。母亲把这些视为上苍对自己的最大恩赐。
儿女深知,没有天高,那有地厚;没有河长,那有海深;没有根深,那有叶茂;没有至苦至难的父母,那有我们幸运的今天和未来。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