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的思念 ——深切怀念王昆才恩师
Zrh1955-1※※※ 2018/6/12 15:00:00 浏览:264
2012年8月18日傍晚,正当我在解放军306医院陪侍父亲住院治疗时,突然接到了友人王保平打来的电话:“王师傅病重已在集团公司医院抢救多日,今天病情加重,现在只能靠呼吸机维持呼吸”。接着,恩师的二女儿王晓蕾也打来电话告知师傅病情。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我感到措手不及。要知道,就在10多天前,我还在路上遇到过昆才师傅,当时看他身体很好。没想到才隔了短短几天,竟然传来师傅病危的消息,真的让人难以接受。
恰逢暑期结束,大量的学生返校,火车票很难买到。在驻京办工作的侄子听说后,托北京路局的熟人帮忙,顺利的拿到了次日由北京西站开往太原的D2015次动车的车票。
8月19日17点57分,D205次动车准时从北京西站开出。3个小时后的21点零三分,动车准时停靠在阳泉北站。前来接站的友人一刻也没有耽搁,驾驶他的帕沙特轿车风驰电掣的将我接回阳泉。
22点整进入集团公司总院神经内科抢救室,立即来到师傅的病榻前。此时的昆才师傅已经深度昏迷,完全没有意识。刚刚冰敷过额头凉到了极点,而脖子后边却热得发烫。使劲揉搓师傅的脚底,强力按摩踝关节等敏感部位,居然毫无反映。只有在呼吸机的强制下,才能看到咽喉部那微弱的呼吸。口中也不断有红褐色的液体析出。虽经护士多次吸痰,这种红褐色的液体还是缓慢的流出。
轻轻的拨开恩师的眼皮,一滴泪水轻轻的滑出,仿佛欲向自己的弟子诉说什么。
望着满头白发的恩师此番境遇,望着被医疗器械缠绕着的恩师身躯,刹那间,一股说不出的酸楚涌上心头。
据恩师的子女介绍,昆才师傅是8月15日上午发病的,而那一刻也正好是我完成夜班跟班任务后途径阳泉转到北京的时刻。可惜师傅的家人没能及时通知我。
那天,一贯坚持走路锻炼的恩师在晨练回家后,向往常一样吃过早饭,然后来到洗手间刷牙,突然间一下子摔倒在里面。家人赶快打了120,急救车迅速将他送到了集团公司总医院。经诊断:师傅患的是大面积脑梗塞。几天来,医院上下可谓劳苦备至,各种仪器、各种治疗、各种抢救措施都一一先后尝试,但恩师始终没有再睁开眼睛,
也许是几天的苦熬等回了自己的弟子得以放心下来,在经历了6天的全力抢救后,现代医术终究无力回天,2012年8月20日8时33分,敬爱的恩师王昆才溘然长逝,享年77岁。
王昆才师傅于1936年8月7日出生于安徽省利辛县胡集镇胡集村,1955年到阳泉矿务局参加工作,先后在阳泉矿务局建井工程公司、阳泉矿务局建安工程处、煤炭工业部第七工程处等单位工作,1968年奉调支援江西煤炭建设,1972年调往天津玉田704工程指挥部,1973年重返阳泉矿务局工程处。历任阳泉矿务局工程处机电工区技术员、高级机械技师、机械工程师、机电科副科长等职。1996年退休。
王昆才同志数十年如一日,精心为企、克己奉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技艺精湛、德高望重,深得广大机电安装工作者的爱戴和尊敬。是全集团公司公认的机械方面的专家。
我和昆才师傅相识于1973年:
1973年的马家坡临建提升机房,从童本源、张国杰对他敬重的行为中,感知到他在弟子心中的威望。
1974年,在张华沟提升机房,透过他对提升机安装精度的一丝不苟,体会到他技术的精湛。
1979年,北丈八井投产前夕,昆才师傅用他的勤奋和钻研,与我的另一恩师程云祥合作,改进了单绳缠绕式提升机衬木加工方法,将原来的先缠绳后再靠烙印铲槽的工艺,改进为预先按螺旋线展开,在平面内加工的工艺,大大提高了效率,保证了施工质量。此工艺获阳泉矿务局科技奖并一直沿用至今。
我和昆才师傅相知于1986年:
1986年10月,昆才师傅调至机电科工程组,担任机电科副科长,与我同室办公,无论是在二矿东副立井井筒装备还是该井提升机的安装,他都将其中的关键技术毫不保留的向我传授,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的恩师系列中又多了他的身影。
1987年,在南风井提升机房,昆才师傅仅仅轻轻的敲了几下,就使毛病频出的液压站电液调压装置起死回生。
1989年在贵石沟副立井施工中,面对一些人的非议,昆才师傅坚持原则,坚持质量标准寸步不退,保证了副立井井筒的安装质量。
从1986年到1992年,是昆才师傅作为我的领导直接辅导我工作的五年,而后来的五年,则是恩师全身心辅佐我对机电科实施领导的五年:
1993年,在芦北工地,老掉牙的提升机电机几经折腾也未能修好,昆才师傅仔细测量了电机中心高和机座尺寸,果断决定立即更换电机并通宵盯在现场指挥。
1994年,1995年,机电科发起以改变设备库厂容厂貌为主要内容的战役,昆才师傅全力支持,为了不让我分心,他坐镇科里亲自处理设备维运的大事小情,将三矿改扩建的机电工作协调的非常到位,成为我真正的“贤内助”,为租赁站的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
1994年9月,由昆才师傅与大修厂技术员李永庆共同设计的大修厂第一台室外轨道旋转式单梁吊试制成功并投入使用。
从1992年我担任科长到他1997年荣退,每逢遇有疑难问题,王师傅总是毫不犹豫地出现在现场,实地处理,他的作风很扎实,问题得不到解决人就不离开工地。
退休后的昆才师傅仍然在为公司发展贡献者余热,无论何时,只要企业有求,恩师毫不推辞。
2005年春,机电二部在冀家脑更换提升机电机中遇到难题,昆才师傅闻讯前往帮助解决。
2007年5月5日凌晨,机电一部检修的新景矿主斜井胶带机在带负荷试车过程中因滚筒发生串动而影响了生产,由于情况紧急,远在外地的我拨通了恩师的电话说明情况,深知此情重大的王师傅二话没说,穿起衣服就乘车赶赴现场,帮助出主意处理问题。
成人之路万千条,恩师带我走正道。多年来,昆才恩师不仅在技术上指导我提高,而且在人格上成为我的楷模:
他为人坦荡,刚直不阿。
他技艺高超,从不自傲。
他待人以诚,从不虚伪。
他极度敬业,从不敷衍。
德高方气正,艺高乃留名,昆才恩师因德高而深孚众望,因才高而倍受人们尊敬。德是恩的基础,是前题,是核心、是师魂。恩是德的表现,是形式,是效果。无德自然无才,无德无才自然也就无恩可言。昆才恩师毕生不同麻将之类赌具有染,更以骄奢淫逸为戒。他作风正派,留下一身浩然正气。也留下一世英名。正是这种崇高的风范,正是这种浩然正气,正是这样的师魂,才使他成为我仰慕的恩师,成为我学习的楷模。成为我愿意为之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生命的偶像。
共同的师徒感情把我同他们紧紧地连在一起,这种师徒之情,超越了金钱,超越了物质。超越了年龄、地域、职业的差异,任凭风吹浪打,也无法影响我对恩师的真挚感情。纵然风云变幻,也无法撼动这用真诚凝结的师徒情谊。
哀乐低回,鲜花簇拥。获悉师傅逝世的噩耗后,众多亲朋友好赶来吊唁。缅怀恩师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短短的两天中,前来吊唁的就超过了500人众。仅花圈就多达200之余。前来吊唁的有:
集团公司在总工会主席张建起
集团公司一矿党委书记尹爱
集团公司各矿的工会主席、副主席等
与他朝夕相处了20多年的老战友、原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蒲先公。
原工程处副总工程师兼机电科长、技术科长于占鳌。
原工程处副总工程师兼机电科长梁利华。
现任宏厦一建副总工程师齐宗涛。
原机电工区副主任施泉。
前来调研的还有:
昆才师傅手把手带出的徒弟、集团公司机电部动力科长王金海;一矿副矿长赵宝刚等。
前来吊唁王师傅徒弟还有:罗金良、梁志琳、张力明等。
参加恩师治丧活动的王师傅徒弟还有:武存科、王平、王保平、李向东、李永庆、王志俊、王怀双、王
连鹏、李爱堂、李荣等。
在吊唁现场,最让人感动的是当年与昆才师傅同乘一辆火车来到阳泉的施泉师傅。8月21日下午,在小儿子的陪同下,身患多种疾病,行动已经非常困难的施泉师傅,颤颤悠悠的来到昆才师傅灵柩前吊唁。声泪俱下、悲痛欲绝。一句“等着我,老伙计”,顿时将现场的哀悼气氛调动到极致。这是战友之间最后的诀别,这是同乡之间最后的慰藉。那情景,让所有的人跟着情不自禁的落下了泪水。
……。
8月22日晨7时,敬爱的恩师王昆才之灵柩被送往火化场火化。
8月22日上午10时,王昆才的师傅的骨灰盒被安放在狮脑山公墓。
一位伟大而平凡的匠人走完了他77岁的人生历程。
又一位对阳煤集团发展壮大做出贡献的恩师在此找到归宿。
登高望远,站在海拔1100多米的狮脑山主峰眺望,阳煤各矿历历在目:
北边最远端是一矿的北丈八井,恩师曾在那里创新提升机安装工艺;
脚下是二矿东西副立井,高耸的井架上留有恩师攀登的足迹;
那是三矿的清水洼,二号井内有师傅安装过的大型胶带运输机;
南边是五矿的副立井,那里留着恩师指挥施工过的副立井、排矸井、选煤厂;
西边是新景矿,哪里的芦南井架、芦北提升机皆有恩师留下的印记。
…….。
触景生情、睹物思人,阳煤60年的发展史上,留有包括恩师在内的一大批建设先驱书写的篇章。
这里是恩师最佳的墓地,这里是恩师最好的览胜之地,这里也是恩师最好的归宿之处。
无尽的追忆换来的是无尽的思念,无尽的思念激发的是无尽的报效。
狮脑垂首、桃河哽咽,阳煤地下将用最隆重的礼仪迎接为他装点的有功将士。
安息吧,敬爱的昆才恩师。
安息吧,不朽的恩师英灵。
2012年8月22日作于昆才恩师安葬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