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敬爱的于占鳌恩师
2018年6月6日15时40分许,赴京途中的我突然被异常的手机铃声打断了思绪,电话中,占鳌恩师的三子于力东以极为悲痛的声音告知:“就在10分钟前,老爸走了”。刹那间,我仿佛被雷击了一般,要知道,就在刚才出发前,我还专门给力东弟弟打电话询问了恩师的病情,得到的回答是“稳定”。可万万没想到,才刚刚过了一个多小时,就传来了噩耗,让我完全无法接受,尽管早就有了思想上的准备,但还是感到手足无措。看到我的窘境,坐在旁边的集团公司原机电处郭今副处长关切的问:“怎么了?”当得知是占鳌恩师逝世时,郭副处长连呼:可惜!可惜!
由于正在赴京途中,返回已经不可能,我只好强忍悲痛,在安抚于力东节哀的同时,迅速拨通了宏厦一建原机电副总工程师齐宗涛、原制修分公司经理李向东等老同志的电话,请他们代我先期赶赴恩师家中表达哀思。接着,又迅速通知宏厦一建租赁公司李爱堂等老同志也赶赴恩师家中,为灵堂搭设等工作进行准备。由于此前就知道了恩师的治丧期为3天,我当即决定,次日白天办理完在京的全部事宜,无论如何也要在当天晚上返回阳泉给恩师守灵,还迅速通过12306网站购得了次日18点由北京返回阳泉的高铁车票。
坐在进京的高铁上,占鳌恩师的音容笑貌又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从1981年师从恩师学习机电专业技术,到他1997年离开工作岗位光荣退休,我在恩师麾下整整工作了16年,这期间,恩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高超灵活的领导艺术,出类拔萃的专业技能,高尚的人格品行,无不给我的人生成长之路以深刻启迪。
高铁在飞驰,我的思绪也在飞驰,师从恩师37年来的往事历历在目:
一、德艺双馨诲人不倦 师从恩师受益匪浅
沿八达岭高速出北京城向张家口方向而去,穿过延庆县城,一眼望不尽的汪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康西草原,这就是位于京包铁路和110国道旁的官厅水库,库底深处,就是于占鳌师傅童年曾经成长的地方——延庆县陈家岗村,解放后因要修建官厅水库,恩师举家迁至河北省宣化县。
1956年,20岁的占鳌恩师从大同煤校机电专业毕业来到阳泉矿务局建井工程公司,先在井巷(矿建)单位的机电技术岗位上奉职,后回到处机电科任工程师,再到后来成为机电科长、机电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几乎阳泉矿务局所有的矿井建设中,都留有他的足迹。1968年,为扭转“北煤南运”,到江西支援建设,1973年返回阳泉。由于个子高而被人习惯的称呼为“大于”。他高挑的身材同我的另外一位恩师——赵性温师傅非常相似。
1981年9月,先后在建筑工区和机电工区的工作岗位上历练了11年后,我被调至机电科,师从占鳌恩师学习机电专业技术管理,当时他已经是工程处的机电副总工程师兼机电科长。记得刚到设备库时,占鳌恩师指着一台大减速器对我说:“这就是张华沟风井发生二轴断裂的那台减速器,要不是发现及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搞设备管理,一定要心细,无论是新进设备还是旧设备返库,都要认真检查,决不能允许隐患存在”。37年过去了,恩师当年的这番话,我至今铭刻在心,以致今天回想起来,依然是那样亲切,那样令人钦佩。可以说,正是占鳌恩师当年的鼓励和关怀,才使我日后在设备管理,工程管理,技术管理等方面收获颇丰。
1984年2月,长岭至矿区110千伏供电线路的升级改造工程进入最关键时刻,由于施工单位的原因,导致由马家坪变电站输往盂县的136线路全线停电,百里之外的盂县立刻一片漆黑。闻讯后,占鳌恩师亲自进行部署,亲自组织抢险。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冬夜,那也是一个令所有参战者难忘的冬夜,整整一个晚上,占鳌恩师和所有参战者彻夜未眠,望着满头白发仍坚持在现场的恩师,望着不惧严寒的战友,一种发自心底的敬意油然而生, 在阳泉矿务局,有多少像恩师这样的工程技术人员在默默奉献,有多少像他们这样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在拼搏,正是这些奉献者的存在,方才铸就了阳泉矿务局的企业之魂。
就是在占鳌恩师的指点下,我编就了矿区供电改造工程的所有供电关系示意总图,将该工程中所有的倒接关系、相序关系集于一图,给矿区供电工程以有力支持。
1986年5月9日,我处南山提升立井遭遇严重的提升机断轴事故,导致提升系统发生墩罐,罐内29人受伤。事发后,占鳌恩师体现了勇于担当的风范,在主动承担责任的同时,对提升机断轴的原因作了深刻反思,在最短时间内设计出防治提升机断轴的保护装置,并即刻组织现场实施。之后,又迅速将此项技术大量应用在全处所有的提升机上,从那时起到后来的新型综合保护装置出现前的近20年中,我处所有的提升机采用的都是恩师当年主持研制的这种断轴保护装置,成功的防治了事故的再次发生,恩师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的《JK型提升机断轴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方法》一文,被评为山西省煤炭企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6年,恩师第一个在全处范围内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导沐宝秦、齐宗涛等同志设计开发了大型提升机的大电阻优化设计。
1987年,占鳌恩师主持了阳煤第一个回风立井改装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从防爆帽的设计,到漏风率的计算,他都处处把关,笔笔精细,他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1988年4月,贵石沟矿立井装备即将开工,恩师派我带队前往陕西澄合矿务局王村矿学习当时国内先进的立井井筒装备施工技术。出发前,占鳌师傅千叮咛,万嘱咐,叮嘱一定要把人家的关键技术学到手。回来后,在占鳌师傅的主持下,这项技术得以很好的推广应用,贵石沟矿立井装备得以又快又好地完成。此后,在占鳌恩师的指挥下,贵石沟矿井的供电系统、副立井和排矸井提升系统、贵石沟选煤厂等也如期告竣。
1992年初,二矿选煤厂投产迫在眉睫,恩师带我上筒仓、下地道、攀高楼、越走廊,硬是拖着一条伤腿,走遍了二矿选煤厂的角角落落,从一堆堆的施工图中,将所有关键工序、关键路线一一理出,编制了详细的施工进度网络图和施工计划,对该选煤厂的顺利投产起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1997年的三矿改扩建移交阶段,已到退休年龄的恩师被返聘到移交指挥部,他丰富的经验、冷静的判断,使芦南提升系统顺利实现过渡,通风系统按期投运。
于占鳌副总既是带我走入工程技术领域的前辈,也是在专业上指导我时间最长的老师,从1981年师从恩师,到他1997年退休,我在其麾下工作了16年,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学习上,他是给我关心和帮助最多的恩师之一。他为人忠厚,经验老到,一向低调而从不张扬,遇事沉着冷静,一旦考虑成熟,当以全部身心倾注之,在全局工程界素以儒将著称。在做人上他更是我可以信赖的良师益友,不仅原则性强,而且非常灵活且很有修养,颇具长者风范,在如此环境中工作和学习,能得到这样恩师的指点,我感到非常充实也非常幸福。
二、 退而不休求知不止 师徒之间情同父子
1997年底,功成名就的恩师于占鳌光荣退休,分别在北京、阳泉和西安的三个儿子家轮流居住,我经常以各种方式表达对恩师的思念之情,只要有机会总要前往看望恩师。图片
技术工作者的职业特性,决定着恩师等老一辈技术工作者在求知的道路上永不停步,从恩师退休到去世,恩师在专业技术上始终没有放弃跟踪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无论是大型提升机的自动控制还是最新型的PLC逻辑编程的设计理念,也无论是取代图版和制图仪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或信息化办公系统,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只要见面,恩师总要对我问个究竟。尤其是2002年我担任公司机电副总以后,恩师总是鼓励我要不断地学习,要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本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大量科学技术成果在我公司机电系统的推广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际上都渗透着恩师等老一辈科技人员的心血。
退而不休是恩师留给我的最直观印象,他不仅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等着老去,反而越活越年轻,凭着国人的聪慧和科技人员深厚的功底,恩师很快就熟悉了电脑的应用,还把平板电脑玩的游刃有余,尤其是他对各种手机的熟悉让我大为惊叹,无论是哪款手机,到了他的手中,不过一分钟,就能很快的应用自如。恩师退休的20多年中,无论是在北京、阳泉还是西安,我都要通过电话或与恩师联系,特别是微信技术得到推广之后,通过微信进行视频连线,已经在我和恩师之间形成常态,在我的微信栏中,恩师的微信号始终处于置顶的位置。
2004年,恩师因腰部疾病在北医三院手术期间,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刘崇智同志曾专门和我前往探望。
2005年农历十月初一,适逢于师傅七十寿辰,我上午在河北省的井陉为李世魁恩师扫墓后直接驱车前往北京,为占鳌师傅祝寿。
2015年农历十月初一,适逢恩师八十大寿,我又是采用同样方式驱车北京为他老人家祝寿,我在自己的仕途上从未花过一分一厘,但是,对待恩师们却从来没有吝惜钱财。我认为,金钱固然可能助我仕途“光明”,但是却无法替代我对恩师发自内心的那份纯真感情。
2016年6月11日,恰好是农历的五月端午节,也恰好是刘备山的传统庙会,已经退下来的我驾车拉着恩师来到海拔1272米的刘备山上赶庙,一路上恩师非常高兴,当登上峰顶时,恩师举目四望,环顾他曾经为之付出艰辛的阳泉煤矿:南边的山脚下是他曾担任移交总指挥的阳煤一矿北丈八井,更远处是阳煤三矿、阳煤二矿,北边的山后面是他曾经指挥矿区供电施工的一矿张华沟风井,再往北则是一矿的高家沟风井。而再往西,则是阳煤三矿的马家坡风井和新景矿的芦南风区和芦北风区。透过脸上洋溢出的那种自豪感、幸福感可以看出,恩师心里有着一种别样的感慨。
2017年12月的一天,在西安三子家中居住的恩师被第四军医大检查出患有胆管肝癌,闻讯后我心急如焚,几次通过电话与力东弟弟联系,急切的想知道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我多么想让现代医学否定这一诊断结果,多么希望这是一次误诊。
然而,凶残的病魔是无情的,2018年1月1日,随着病情的加重, 占鳌恩师被转至北京的解放军302医院进行治疗,期间,病情几度反复,有关恩师的病情一直牵动着我的心。春节期间,我通过微信向恩师表达了前往北京看望的意愿,但恩师执意不让我过去。
2018年4月9日,在李秀彬,冯琪等同志的协调下,恩师由北京辗转回到了阳煤总医院,李秀彬同志还专程带着救护车护送恩师回到阳泉。
看到昔日神采奕奕的恩师如今骨瘦如柴,满身都被仪器的连接线所缠绕,一种酸楚涌上心头,泪水当即就在眼眶里打转。揉腿搓脚,好像总是不能满足,多么想替恩师减轻一点痛苦,多么想让恩师少受一些罪,哪怕是让自己分担也毫无怨言。
2018年6月6日15时30分,现代医学终究没能挽回恩师的生命,敬爱的占鳌恩师在与病魔斗争了半年后与世长辞,享年83岁。
2018年6月7日, 在快速高效处理完北京事宜后,我乘坐北京西开往太原的G619次高铁于当晚20点20分返回阳泉,立刻马不停蹄的赶到恩师家中,我要为敬爱的恩师守最后一夜灵,陪他老人家的遗体度过他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截旅程。
三、楷模映衬光辉人生 师魂永存激励后人
师者,楷模也。
恩,救命之恩、培育之恩、知遇之恩。
师恩难忘。
人生在世,没有哪个人没有偶像,没有哪个人没有楷模的映照,只不过因人,因地,因事不同罢了。在我参加工作至今的48年中,先后与包括占鳌恩师在内的五位恩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情同父子,相伴终身。从当年稚嫩的少年,到如今的“花甲”时节,在我人生的各个不同阶段,恩师们就像明灯一样,照耀着我前进,为我指路、为我清障、为我助威、为我驱寒。恩师的恩德,始终鼓舞着我。恩师的关怀,给我鞭策,给我力量,成为我努力工作的动力之源。能够亲身得到恩师们的指教,是我的一大幸事。我们师徒关系能够维系至今,完全是恩师们高尚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所感化的结果。
父慈子必孝,师仁徒必忠。恩师为人忠厚,做人正统,待人以诚,憨厚而本分。而且非常敬业,非常朴实。
德高方气正,艺精乃留名,恩师因德高而深孚众望,因才高而倍受人们尊敬。德是恩的基础,是前提,是核心、是师魂。恩是德的表现,是形式,是效果。无德自然无才,无德无才自然也就无恩可言。恩师毕生都不同麻将之类赌具有染,更以骄奢淫逸为戒。恩师留下一身浩然正气,也留下一世英名,正是这种崇高的风范,正是这种浩然正气,正是这样的师魂,才使他成为我仰慕的恩师,成为我学习的楷模。成为我愿意为之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生命的偶像。共同的师徒感情把我同他们紧紧地连在一起,这种师徒之情,超越了金钱,超越了物质。超越了年龄、地域、职业的差异,任凭风吹浪打,也无法影响我对恩师的真挚感情。纵然风云变幻,也无法撼动这用真诚凝结的师徒情谊。
阳泉天子庙隧道以东、307复线北侧,巍巍青山下,苍松翠柏之中,一座现代化的大型公募——圣地园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恩师的最后归宿。
2018年6月8日中午,在众多亲朋好友及弟子的护送下,恩师的骨灰被安放在这里的苍松翠柏之中。
安息吧,敬爱的恩师
发光吧,不朽的师魂
您高尚的人格魅力、您正统的道德操守,您不朽的丰功伟绩,都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都将激励后辈们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为伟大的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而努力奋斗!
附、恩师的生平:
1936年——1944年,在河北延庆县农村度过童年
1945年—1951年,在河北宣化师范附小读小学
1950年7月10日在河北宣化师范附小由张核同志介绍加入共青团
1951年-1952年,在燃化部大同煤校附小读初中
1953年—1956年,在燃化部大同煤校煤矿机电专业学习
1956年9月23日参加阳泉矿务局建设工程公司机电科工作
1963年晋升为机电工程师
1981年任阳泉矿务局工程处机电副总工程师
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8年获高级工程师职称
1997年光荣退休
技术成果:煤矿大型提升机传动装置断轴原因分析及改进意见
2018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