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宏:你好。来信早已收阅,并于第二天下山与芮老师谈约两小时,因忙于一点私事到下关去了,所以迟迟没有复信,请原谅。
一句话,你把芮老师的心伤透了,症结是面子问题,包括后来的一封信亦然。据芮老师云:已让黄某人给你去信,不知收到没有?此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建议你少打交道。与芮老师的谈话很吃力,但最后还是表示原谅你了。小说原准备发表,据说因你“态度不好”搁下了。我的意见:你再细改一遍后抄出直接寄给芮老师,再附一封口气谦和并表示道歉的信,“苛刻”与向其他刊物投稿的话切不可再提,这很容易刺伤老人家的自尊心。如何?望示。
至于我,你不必过于担心,原因是我也是青年。我倒一贯主张青年人最好个性强一点。怕你悬念,匆匆草就,余言后叙。
祝好!旷源。9月27日晨
显宏:你好。来信收到了,因为我一直出差,告假在外,直到前天才转回山来,所以复信迟了,请原谅。
记得走前曾给过你一信,告你《不比死难》已定三期发表。既已见过芮老师,想来是知道了的。你要写,多写一点,不要松懈,不要自己原谅自己。文学的路一向艰难,并不像局外人所想的那样富有诗意, 不付出百倍的代价,是不易获得成功的。要坚定信心,尤其在苦闷或处境不利的时候。关于这一点,我想你和我会有同感的。形式:以小说为主;内容:民族的,医学的。我想,你应该向这个方向发展。多写一点, 不要为已取得的点滴成绩所陶醉,这是我希望于你的。
我本月份不再外出,如有空请来一游。
项顼处我已回信。
此祝:笔健!旷源。4月13日
显宏:你好。所发两信并稿均已收到,小说稿看后以为尚有风味,所以交杨老师一看。据云稍粗一点,已去信让你修改。我意你径按杨老师意见改好后寄还编辑部,当能发表。
诗稿见面时已述我意见,以为不写为佳。
散文稿也已看过,觉得不甚好,症结在于太散,前半和后半截然分开,联系不起来。散文之散,一般说来要做到形散神不散,你恰恰忽略了后者。开篇用小说笔调,末后又大抒其情,风格也不甚统一,且后半部多为僵硬的说教,也不是文学作品所允许的。因此故,我未送此稿给小报。偶遇杨宏(马樱花副刊编辑)问及你的另两篇稿,他也说是太散,笔力集中不起来,所以无法刊用。
我意:(一)多写,熟能生巧,不必为暂时的挫折所击倒。
(二)仍以写你的小说为主。
二十号我赴大理、腾冲度假,二月底返校。
祝好!旷源。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