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微信公众号2019年7月1日发布文章
2019-07-01
今天是党的生日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每一次翻开历史、回顾往昔,我们总会被一些人一些事深深打动。他们的家国情怀、他们的执著坚守、他们的傲然风骨、他们的人格魅力,都让人肃然起敬。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的。这种精神,就是生命消逝后留给世人的不倒的脊梁。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一段段不平凡的经历,汇聚成了哈工大的发展史,缔造、积淀了哈工大的精神文化。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撷取了陈光熙、洪晶、徐邦裕、王铎等几位老先生不忘初心、许党许国,在白发苍苍之时仍执着追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共同瞻仰哈工大“八百壮士”的精神丰碑。他们将自己的命运毫无保留地融入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之中,把爱国爱党作为毕生追求,实现了教育报国、科学报国的人生夙愿。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精神,都值得我们铭记,值得世人传颂——
陈光熙:88岁的新党员
1991年12月6日,在哈工大计算中心会议室里,88岁高龄的陈光熙教授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宣读了入党申请书,表达了他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心。党支部大会经过认真、充分讨论,一致同意接收他为中共预备党员。那天晚上,陈光熙教授高兴得一宿没睡着觉,因为“党理解他这个孩子,党接受了他这个孩子”。
在讨论陈光熙教授入党的支部大会上,这位88岁的老教授,在40余位20多岁、30多岁、40多岁、50多岁、60多岁党内外同志面前,在自己的学生及学生的学生面前,激动得两次流出了热泪。
陈光熙教授曾经非常坦诚地表示:“我以垂暮之年申请入党,年轻同志会问:你以前哪里去了?其实,我以前也作过申请,当时的党组织对我的申请表示欢迎……”
陈光熙教授在入党宣誓仪式上
作为我国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哈工大计算机专业创始人,陈光熙教授是一位从旧社会过来的老知识分子。他出生于1903年,亲身经历过满清政府、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和新中国的成立。新旧社会的对比,使他深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他早年抱着“技术救国”的理想,远赴重洋求学深造,海外学成后带着一腔爱国热情回到祖国的怀抱,用执著的求索精神实现了“科学救国”的理想,用坚定的脚步谱写了计算机领域的奇迹,用一颗赤子之心敲开党的大门,用“垫脚石”精神塑造了一批批杰出的计算机人才。
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让陈光熙教授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感情逐渐发展到对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于是,20世纪60年代初,他就提出入党申请,并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但是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他的入党愿望没能实现。直到88岁高龄,他再次郑重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表达了他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学生在教师节时送给陈光熙教授的字幅
陈光熙教授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和伟大的党有着很深的感情。“当年在社会上提出了‘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口号,多少有志青年为之奋斗。可是在旧中国,没有科学、教育的地位,何谈救国?现在看来,光靠科学教育是不能救国的,只有革命加上科学教育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回首往事,陈光熙曾感慨万千。他坚信:在中国,除了共产党,谁也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只有社会主义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他决心将毕生的追求和自己的余生全部融入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中。
陈光熙教授以对党无限的热爱和深情,以一颗无私无畏、无拘无束、无尘无染的赤子之心,以一种比海洋和天空更博大的胸怀,终于在耄耋之年扣开了党的大门,留下一段让一代代哈工大人感动的故事。
洪晶:赤胆爱国真如铁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两次海外求学、辗转回国的洪晶教授响应党组织的号召,来到天寒地冻的祖国北疆,不为名利,将自己全部的青春、热血与生命献给了伟大的教育事业,成为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哈工大光学学科创始人。
这一切,缘于她对祖国深沉的爱、对理想的执著、对信念的坚定。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认识坚定了她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心。因此无论经历怎样的痛楚,都从未动摇她爱国爱党的信念,反而更坚定了她献身共产主义的决心。
出生于1917年的洪晶教授,少年时代就深受当时爱国、进步思想和民主、科学精神的陶冶,立志成为追求进步光明、报效祖国的人。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愿望,她曾两次赴海外求学,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祖国需要之时,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物质生活和博士学位,破除重重阻力,辗转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后,她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孜孜不倦地追求人生最高的境界。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艰苦岁月中,她就在家里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细心领会其中的真谛,并庄重地写下入党申请书,交给党组织。
洪晶在归国的船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洪晶教授在校党委召开的学习会上,再次表达了自己的执著追求:“我要以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去奋斗!”不久,她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二份入党申请书,里面的每一句话,都饱含着一位老知识分子的情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道路上,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是了不起的胜利,是广大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排除私心、抛头颅洒热血的结果。这个历史过程,使我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作用、共产党员的伟大形象和崇高品质。”
当物理教研室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全体党员一致同意洪晶同志入党时,她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饱含深情地说:“党在我心目中有崇高的威望,我参加党组织是对我的鞭策,能使自己对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
洪晶教授指导学生做实验
1986年9月30日,69岁的洪晶教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党组织输入了新鲜血液。洪晶教授入党的经历深深感染了身边的其他教师。她如一缕轻风,影响着众多青年人的人生道路,激励着他们奋勇前进。“洪晶先生对于祖国是多么忠诚,对养育她的神州大地是多么眷恋,她对祖国如此深刻的热爱,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她的学生对老师爱国爱党的崇高品质与执著追求无不称道。
徐邦裕:一份迟来的入党志愿
1985年5月1日,徐邦裕教授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一年,他已68岁;为了这一刻,他期待了整整30年。
在这份入党申请中,他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写道:“60余年的坎坷生涯,历经一条起伏崎岖的道路。看过挣扎垂死的封建残余,闯过狰狞的殖民主义的关口,尝过资本主义的辛酸苦辣,也走过社会主义不平坦的一段旅程。从纯粹的爱国思想出发去追求理想社会,始终是在动荡中奔波。后来慢慢发现,个人的工作对人民的贡献的确太渺小了,为什么呢?是否与个人没有一个终生不渝的信仰、没有向一个坚决的目标前进有关?”
“过去我是跟党走的,今后更应像电子绕原子核转动一样,永远受核的引力而做有规律的旋转,永不做一游离子,这样就能有更大的能量。我一生碌碌无所依附,随遇而安,未向着希望的最终归宿。现在有限的生理生命已经不太远了。因此,特别在此时,热烈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恳请党组织能以母亲般来接待这样的老儿子,让我投入怀抱,再继续哺育我。我虽年已近古稀,光暗热微,但仍想籍此增加绵薄之能,为壮丽灿烂的伟大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添砖加瓦,更渴望在有生之年能为党、为国家、为社会主义建设多做一点工作,我一定战斗到最后一口气。”
徐邦裕教授在指导研究生
出生于1917年的徐邦裕教授,少年时代经历水深火热、战火纷纭、内忧外患,让他抱定“科学救国”的理想,他梦想着利用科学振兴实业、富国强兵,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早年留学德国的他,在民族危难之际,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抱定“爬也要爬回祖国”的坚定信念,冒着生命危险,吃尽千辛万苦转道回国,谋求科学救国之路,在多年的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中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人才,留下了不朽的业绩,不仅成为我国首位进入国际制冷学会的著名空调制冷专家,也从一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
1955年,徐邦裕教授所在单位要求他听党课并参加市委组织的党史辅导报告会。欣喜万分的他本想立即请求加入党组织,但考虑到没有为祖国做出较大的成绩,同时自己受旧意识影响太深,新意识还很浅薄,而共产党员为“特殊材料”所组成。思虑再三,他最终没有申请,而是想等经受足够考验后再说。这一考验,就是漫长的30年。
徐邦裕教授在实验室
1986年,年近古稀的徐邦裕教授被党组织接纳,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为了这一天,他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
王铎:永远跟党走
1980年4月12日,60岁的王铎教授正式成为中共预备党员。他激动地说,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解放以后,在党的教育和关怀下,使我对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有了正确的认识,我要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大道上,和同志们一道奋勇前进,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迅速改变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状态。我要学习周总理“春蚕到死丝方尽”、鞠躬尽瘁为人民的精神,贡献出我余年的全部力量。
1920年出生的王铎教授,生长在内忧外患的旧中国,从小就立下了发愤读书、强国富民的志向。他在一篇《永远跟党走 “四化”定实现》的自述文章中讲述了自己追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心路历程。他说自己在旧社会里看到祖国像一盘散沙,受尽帝国主义的宰割与欺负,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虽然在学生时代他就有过救国救民的理想,但是解放以后新旧社会的对比,让他认识到只有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把贫穷落后的中国改变为独立、自主、先进的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崭新面貌让他更加坚定了信心:“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我相信在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能够不断地前进,‘四个现代化’一定能够实现。”
“现在我虽然已经入党,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要牢记必须不断改造世界观,对照《党章》、《准则》,贯彻《党章》、《准则》,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不辜负党的关怀与培养……”
王铎教授给学生答疑
作为我国著名力学家和教育家、哈工大力学学科奠基人之一,王铎教授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已是花甲之年。他说,人总是要老的,这是自然的规律,怎样才能发挥自己暮年的作用呢?他认为应该尽力培养“四化”建设人才。“我甘愿做一名人梯、做垫脚石,看到中青年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上做出成绩,我心里高兴,因为那里凝聚着自己的一份心血。”每每看到中青年教师在科研中崭露头角,甚至已经超过他,王铎教授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欢喜,他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科学向前发展的必然规律,“支持中青年教师成长、为他们创造条件是我的责任,在有限的余年中,我一定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王铎教授的劳模奖章和证书
2010年,王铎90岁、入党30年时,老同事黄文虎院士赋诗《颂王铎教授九十华诞》。诗云:“长忆同窗六十秋,亦师亦友旧情稠。高山仰止垂典范,润雨无声舒细流。道德文章传盛世,春风桃李满神州。童颜鹤发身心健,百秩再添海屋筹。”现在读来不免让人唏嘘不已。
向一生许党许国的哈工大人致敬!
来源 | 《八百壮士第三卷·一代师表卷》《哈工大报》
制图 | 孟晓辉
责任编辑 | 刘培香 商艳凯
值班编辑 | 李烨丹 郭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