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一事 终一生 德寿齐高——记哈工大力学学科奠基人之一王铎教授
“一代宗师,吾辈楷模。吾辈当继承老先生未竟之业。”
“先生与哈工大同龄。沉痛哀悼力学泰斗,先生名垂千 古。”
“用过您编写的经典教材《理论力学》,老人家一路走好, 永垂不朽!”
“王铎教授一生诠释的正是哈工大的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四十年了,还记得您讲课时的样子。王老师,我们永远怀念您!”
……
2018 年 1 月 11 日 8 时 18 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和教育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学科奠基人之一王铎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山东省荣成市逝世,享年98 岁。在哈工大官方微信平台推送的讣告下面,大家纷纷留言深切缅怀。
王铎同志一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公正廉洁、无私奉献。他的不幸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是学校的巨大损失,也是我国学术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我们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献身科学和教育事业的精神,学习他严谨治学的品德,发扬他规格严格的作风, 为把哈工大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科技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强国富民 一切为了祖国发展建设
1920 年 4 月 1 日,王铎出生于河北省深泽县一个渐趋衰落的书香世家,后随家庭迁往天津、北京。虽然家庭生活困难,他却对知识充满渴求,并在父辈的教导和影响下,酷爱科学,特别是数学、物理。生长在内忧外患的旧中国,又身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压,他从小就立下了发愤读书、强国富民的志向。
王铎所在的高中是北京师大附中内迁的学校,师资水平高,管理严格。在这里,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38 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大学土木系学习,
1942 年毕业后,为了生活,在重庆、汉中等地辗转谋生。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看到了振兴中华的希望,欣喜若狂,立刻奔赴东北地区参加工作。
1950 年,他开始在哈工大任教。学习一年俄语后,1951 年学校成立基础课教研室,1952 年他开始担任全国第一个理论力学教研室副主任,并和同事们一起跟随苏联专家克雷洛夫学习。1954 年,他协助苏联专家培养第三批研究生班教师两名、进修教师两名。
王铎一方面如饥似渴地学习新事物,一方面全身心地投 入教学,1955 年还专门撰写了文章《谈谈讲课方法》,提出首先应该明确本节课的目的,其次确定所要讲的内容的主次, 之后还应掌握主要材料的中心问题,而在备课时必须先了解 学生的情况,然后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来确定教材的深度 和讲授方法……
1956 年,王铎被评为副教授,受学校派遣前往中科院力学所进修,从事板壳方面的科研工作。他发表的学术论文, 受到国内外的重视。1958 年,他参与创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并担任专业委员会主任。1961 年起,他担任理论力学教研室主任,并于 1962 年被教育部聘任为工科理论力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作为我国力学基础教育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主编的《理论力学》教材先后修订了 8 版,形成了“理论严谨、逻辑清晰、深入浅出、易教易学”的风格和体系,引导了国内理论力学课程与教材建设工作。目前年发行量逾 20 万册,是我国发行量和影响最大的理论力学教材,
被全国近 300 所院校采用,是建国以来我国基础力学教学领域的杰出成果,获得首届国家优秀教材奖和国家教学成果奖。1978 年,王铎晋升为教授,当选为中国力学学会理事。1981 年,他被聘为我国固体力学学科首批博士生导师。
“文革”期间,王铎也受到过不公正的冲击和批判,但他毫无怨言和惰怠,白天劳动,晚上学习,始终对祖国、对教育事业充满信心,一直对理论力学专业矢志不渝。1972 年, 他带领教师到工厂找课题,在实践中接触到国外新兴的断裂力学学科。有一次到锅炉厂调研时,一位眉头紧皱的老师傅提出了生产中遇到的一些困惑。王铎回去第一时间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老师傅的困惑可以通过研究断裂力学得以解决。这个发现,让他兴奋不已,如获至宝。他敏锐地认识到这门新学科对工程设计的重要作用。因为只要解决了这一难题,并将之运用于生产实践当中,必定能提高工作效率, 加速国家的建设进程。一切为了国家的需要,他立刻投身到这门国外新兴学科的研究中,夜以继日地查阅文献资料,编写讲义,在国内各地多次举办讲座和短训班,传播断裂力学知识。这使他成为国内倡导断裂力学研究和应用最早的专家之一,无论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方面, 都取得了累累硕果。
王铎 1980 年被授予黑龙江省特等劳动模范称号,
1984 年被授予航天工业部劳动模范称号。
1992 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写的《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力学卷》选登了周培源、钱学森、钱伟长等 57 位当时在世的力学家传略,王铎和我校后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王光远和黄文虎都名列其中。
“国强民富离不开教育。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基础,至关重要,而理论力学又是培养工科技术人才必修的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着最大多数学生今后的发展能力。”王铎极力主张应由学识水平最高的教师从事本科生的基础课程教学。他是这么说的,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作为新中国第一个理论力学教研室的组建者之一,王铎身体力行,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年逾古稀依然常常登上讲台,为本科生讲授理论力学课程。
教书育人 培养祖国新时代的栋梁
“王老师的讲课风格不属于热情洋溢,滔滔不绝类型;也不是精于遣词用字,娓娓动听类型。他讲课的真正优越之处在于对所论问题有深刻理解,精心地为听众剪裁出一条简捷的路线,自自然然地引导你进入认识之门并登堂入室。朴实无华的语言避免了华丽词藻分散你的注意力;用语不多,句句重要,使你集中精力于主线;讲授中没有惊人之语,但险阻处皆有舟桥相济;从而达到了行其当行,止其当止,深入浅出,想象丰富的认知境界。”这是“全国模范教师”何钟怡对王铎教学艺术的评价。
“王老师的讲课也很有特点,一是语速较慢,一句是一句, 没有废话,便于记笔记;二是概念清楚,一步接一步,推理严密;三是板书工整,文字和图画在黑板上错落有致。怪不得老校长李昌认为听他讲课是一种艺术享受,原国务委员宋健说‘王铎老师的讲课使我终生难忘。’我听了王铎老师的课后,就决心学习王老师的讲课风格。直到我退休了,我的讲课虽然有很大进步,但还是没学到家。”这是王铎的学生、同事邹经湘对他讲课特点的总结。
“王老师的讲课艺术可谓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语言精炼,毫无废话,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他板书清晰, 文字漂亮,内容讲完,黑板写满,往往是才写满最后几个字, 刚好下课铃响,神了!”“王老师讲课的板书、插图之漂亮, 一下子就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他讲课语言从容、简明、 深入浅出,既为学生留下了做笔记和思考的余地,内容又很丰富。我学了一辈子也还未能达到此种境界。”王铎的讲课效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凡是听过他的课或学术报告的学生和教师,没有一个不赞叹的。他讲课内容深入浅出,条理清晰,言简意明,板书精美,堪称知识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老先生为人谦和,平易近人。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一个长者的风范,一个学者的博学。他把知识传给自己的学生,也把爱给予自己的学生。我们想告诉老师:我们把母校的名字和老师的名字连在一起。我们把弟子今天的成就奉献给老师当年的耕耘。”除了学术上的地位让学生尊崇,王铎还以他的高尚品德、精神风范,为学生作出了榜样。
学生胡益平说,当年王铎老师专门为自己和师弟开了一门“断裂动力学”的课。老师以近 70 岁的高龄面对他们两个学生,每次都是站在讲台上一边讲一边写地把课上完,尽管他们给老人家准备了一张椅子,但每次 4 节课老师从没有坐下过。这件事直到今天,胡益平还经常对自己的学生们说,王铎老师那种严肃认真的师品真是让人肃然起敬!
国家级教学名师孙毅是当年哈工大 77 级力学师资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王铎的理论力学是他们上的第一门力学课。从本科到博士,他都是王铎的学生。“王老师不仅能把知识传 播好,在做人方面也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王老师为人淡泊 名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他 从一点一滴做起,最终达到了崇高的境界。”孙毅如是说。
王铎是中国第一任工科理论力学教材编委、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小组成员,他积极参加全国理论力学教学研究工作,广泛联系同行教师,特别是东北地区的理论力学教师, 并且认真为全国理论力学教师学习班讲课,以提高广大基础课教师的业务和教学水平。一次在无锡市暑期学习班上,他冒着 39 度的高温,带着满头痱子为国内理论力学教师讲课, 令参加者深受感动。
“讲课是门艺术,学术水平愈高,愈要注意教学方法。” 王铎不仅重视具体的教学实践,还认真研究总结方法经验, 并诉诸笔端与人分享。在《怎么讲好一堂课》一文中,他强调讲课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要有自己的风格。为了表彰王铎和他所在的理论力学教研室,
1990 年国家教委授予其优秀教学成果奖,
2001 年教育部授予其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王铎严谨的治学作风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为师生们 树立了楷模。他先后培养博士、硕士和青年教师逾百名,其中十几位已经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国家“千人计划”等人才计划。这些人都在追寻自己老师的足迹,在教育、科研等各领域,为力学和相关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献身力学 一生为科研鞠躬尽瘁
哈工大的力学教学与科学研究的成就,无不凝聚着王铎的心血与奉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曾带领教师进行板壳稳定性研究,当时薄壳稳定是固体力学的前沿与热点问题, 他采用两个参数,用摄动法给出扁锥壳大挠度失稳问题解。 他更突出的成就是在断裂力学方面。上世纪 70 年代初,他抓住契机,带领中青年教师进行当时最前沿的固体力学分支
——断裂力学研究。
断裂力学是传统力学与材料、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综合性边缘科学。传统力学认为结构一旦出现裂纹就不宜使用, 但是,先进的检验手段却越来越多地发现各种结构普遍含有裂纹,这就应该按断裂力学的新观点来评定含裂纹结构的可用性以及剩余寿命,从而对焊接、锻压等工艺过程和使用环境提出新的要求。功夫不负有心人,王铎带领断裂力学研究组锲而不舍地真抓实干,承担了工程结构有关断裂分析的许多课题,解决了诸多工程实际问题,取得了巨大的效益。
作为我国断裂力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王铎在复合型断 裂准则、断裂动力学和宏微观断裂力学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他十分注重理论与工程相结合,他领导的有关导弹发动机和压力容器缺陷评定标准的课题组先后获得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奖和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同事杜善义回忆说,他在当时有两个重要观点:一是断裂力学不仅涉及力学也涉及材料,重点关注材料的断裂和失效行为,这其实就是学科交叉和融合的观点;二是从事断裂力学研究,既要研究其理论,同时又要考虑其应用,提倡理论和实践交融。这两点今天看来,很有预见性,是现在大家提倡的观点。
王铎在学术研究中才思敏捷、作风严谨,并善于捕捉国内外研究的新趋势。他与杜善义合作的论文《关于最大应力复合型断裂准则的修正准则》于 1980 年在美国召开的第二十一届“结构、结构动力学与材料”国际会议上发表,这是我国“文革”以后首次进入国际学术界的力学论文之一。
上世纪 80 年代末,王铎又以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陶瓷等工程新材料为背景,开展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断裂问题研 究,他们用下限法求出含微孔材料的屈服轨迹,并用以求解 金属材料的剪切失稳,得出的结果比现有实验结果更符合实 际。他还应用随机点场理论研究含随机夹杂物的非均匀介质, 对于陶瓷等复合材料能计算出合理的结果。
王铎与哈工大是“同龄人”,2010 年哈工大 90 周年校庆之际,学校专门召开“固体力学研究进展——庆祝王铎教授 90 华诞学术报告会”,并出版论文集。在书中的序言里,杜
善义院士专门提到了王铎在断裂力学研究的主要贡献是:
一、复合型断裂准则。过去的准则有一定局限性,他与合作者进行了修正与完善,有理论与应用价值。
二、动态断裂问题。 给出了多种形式,裂纹弹性波散射和传播的解析解,这是个在数学与力学上有相当难度的问题。
三、微观断裂力学。提出解决断裂问题的位错和微裂纹扩展问题。
四、解决了高强钢含焊接裂纹的断裂问题。
五、撰写了《断裂力学》专著, 是我国较早的有关断裂力学教学与科研用书,推广了断裂力学的研究与应用。
王铎热爱党、热爱祖国,积极参政议政,曾任哈尔滨市民盟宣传部长、黑龙江省政协常务委员。1980 年,他以 60 岁高龄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4 月 17 日的校报头版刊登了《王铎教授入党》的报道,文中记录了王铎入党后的一番话:“为了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迅速改变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状况,我要学习周总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鞠躬尽瘁为人 民的彻底革命精神,贡献出我余年的全部力量。”
2010 年,王铎 90 岁、入党 30 年时,老同事黄文虎院士赋诗《颂王铎教授九十华诞》。诗云:“长忆同窗六十秋,亦师亦友旧情稠。高山仰止垂典范,润雨无声舒细流。道德文章传盛世,春风桃李满神州。童颜鹤发身心健,百秩再添海屋筹。”现在读来不免让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