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我们聊一聊您6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事吧。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我笑着问他。老人停顿了一下,突然眼睛放光,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笑着说:“我记得当时校报专门对此进行了报道。”
后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查阅了当年的校报。果不其然,在1980年4月17日的校报第一版左下方,《王铎教授入党》的标题格外醒目。这篇报道还记录了王铎入党后说的一番话:“为了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迅速改变我国科学技术的落后状况,我愿贡献出我余年的全部力量。”
王铎教授是这么说的,也一直是这么做的。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他淡然面对文革期间所受的苦难,在从农村返回学校后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工作中。
那时正值1972年,学校尚未复课,他抓住学生尚未到校的时机,带领教师到工厂找课题。有一次到锅炉厂调研时,一位老师傅提出了生产中遇到的一些困惑。王铎回去查阅国外的文献,发现老师傅的困惑可以通过研究断裂力学得以解决。他如获至宝,立刻投身到这门国外新兴学科的研究中,成为国内倡导断裂力学研究和应用最早的专家之一。他带领的断裂力学研究组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方面曾多次获得科技进步奖。
1992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写的《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力学卷》选登了周培源、钱学森、钱伟长等57位当时在世的力学家传略,王铎名列其中。我校入选的还有后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王光远和黄文虎。
王铎不仅在学术前沿研究方面敢为人先,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是身体力行,甚至达到了殚精竭虑的程度。在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第一年,他就一次招收了6名硕士研究生,并亲自精心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开展每周一次的学术活动日活动,组织研究生和有关教师参加,互相交流、讨论研究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我校复合材料研究所梁军教授是王铎指导过的一名博士研究生。他回忆起这样一件小事:“1993年我刚读博士,一次学术研讨会正赶上下大雨,路面泥泞不堪,我有些打退堂鼓,但还是去了。而王老师很早就到了,从鞋到脚全是泥巴。后来我才知道,他是骑自行车来的。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对自己说,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参加研讨会。”
国家教学名师孙毅教授从本科到博士都是王铎的学生。他如此评价恩师:“王老师不仅能把知识传播好,在做人方面也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王老师为人淡泊名利,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他从一点一滴做起,并最终达到了这样一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