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4月1日,小强在群里呼唤:“老表们,一年一次踏青开始了。”大概是希望大家去江西祭祖吧,我于是立刻做出回应:“初步计划:定在本周五(即4月4号清明节那天,这也是多日前姐姐约下的日子)去马村垟(老祖宗)和五十二后半山公墓(赵松衡小叔)上坟。”
之所以作出回应,一是表示自己清明已有任务,二是表示江浙两地祭祖分工明确和就近祭祖原则,随后还发布了多条历年祭祖文章,王表兄看见后评价说我“有心了”。
我回应说:“血浓于水,永远不能忘祖!每年一次是必须的。”表兄随后表示自己想和我们一起去马村垟祭扫外公的墓,但4号要到双桂祭扫忙得很,3号5号都是有空的,叫我定个时间给他,于是初步约定于清明之后的5号上午9:00到坟山集合。
在随后的四五天,表兄多次打电话问我祭扫之事,比如问我要他准备些什么,要他带些什么,锄头扫把要不要他带,香烛鲜花要不要他买等等,直到5号上午8点多,我没来得及电话打给表兄,表兄又电话问我出发了没有,我说都准备好了,早就早点吧。于是我从花园先行出发去龙川岳父家,拿来锄头草刀,到龙川母亲家和早已在此等候的姐姐一起带着被姐姐刚刚热过的清明果,而姐姐带着老妈去龙川菜场买鲜花和水果贡品,我到望耕店买香烛、金银纸等,先到马村垟坟山路口,发现从遥远的新车站出发的表兄已等候多时,随后我们赶紧利用空闲等待时间在毛竹园自制扫把一把。此时,老妈、姐姐、妻子、儿子均已到齐,于是共赴坟山。
坟山并不高,但对于80高龄的母亲,对于77岁的表兄,走路并不轻松,年龄稍微小的姐姐,但腿脚不灵便,登高似乎更难。可能是清明已过,山上各处墓地冷冷清清,纵观四处墓地,大概就只剩我们的一块墓地没有祭扫了,我们用锄头的用锄头,用草刀的用草刀,用“扫把”的用“扫把”,折纸币的折纸币,各忙各的,一刻也不得闲。等摆好贡品,纸钱还没完全烧好,时间转眼已快到10:30了,姐姐说:“我腿脚爬不动,小叔那里就不去了,我和老妈在这里殿后烧纸钱,你们去小叔那吧。”我想:“反正赵杰那一车挤不下6人,就按姐姐说的这么办吧。”
小叔那里自然也少不了花篮,我盘算着姐姐买一篮干花最便宜也要33元,我去花园路口那里买会不会便宜一些呢?店老板指着店前面摆放的干花告诉我:“这些便宜一些,今天15元一篮。”我看着一盆盆“鲜艳”的花篮,疑惑地问:“这些都是同样的价格吗?”“都是卖15元。”我又指着另一边两个鲜菊花花篮问:“这些鲜花卖多少呢?”“就剩这最后两个花篮了,今天便宜卖,昨天卖35,今天30卖了就好了,两个一起买的话50元也可以。”最后,我选择了15元的干花,因为,十五和五十,意义是一样的。匆匆来到公墓地,不料偌大的墓地居然空无一人,停车场上也不见祭祀车辆,太出人意外了。我们火急火燎祭祀完毕已经快11:30了。
这个清明,祭祀还真费时间。这个冷清的清明,其实并不冷清!(20250407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