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1921年麦子秀穗的季节出生于林县大河村故名麦秀,历经94载风雨沧桑逝于2015年麦子收获后的季节。老人的生卒时节昭示了她一生由艰难创造始到无私奉献而终的人生轨迹。
大河村位于豫冀交界的深山区,出门见山十年九旱,劳动强度大生存条件恶劣。姥爷是典型的中国农民,以勤奋忠厚和精湛的农技闻名全村。母亲姊妹六个她排行老大,因家中缺少劳力,当别家女孩学女红时她小小年纪随姥爷干起繁重的农活,栽种搂耙割麦扬场样样在行。到了缠足的年龄,她忍受着脚趾被裹变形的疼痛农活一天不能停,白天瘸拐着干活,晚上打开血肉模糊的裹脚布无异于受刑。天亮忍着钻心疼痛照样下地。农闲时翻山越岭割草喂牲口沤肥,山高路远回不来只得住山洞。村民和深山开荒人都知道李家有个能干的小姑娘。从小超强度的劳作磨砺出她超越常人的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长女的地位造就了她争强好胜敢于担当的性格,姥姥姥爷忠厚勤奋善良的品质传承给她,奠定了母亲一生为人处事的基础。
十五六岁时母亲嫁到了王家。当时爷爷已去世,父亲还在上学姑姑年幼。家里没人撑事没有强劳力,无米下锅时无处可借,整个家穷困、窘迫、苦难交织。尚未成年的母亲告别了娘家辛苦但衣食无忧的日子,勇敢地撑起了破败的家。她起早贪黑下地耕种,晚上挑灯纺线,纺成线到集市卖掉补贴家用,艰难地维持着生活。弱小的母亲成为王家的主心骨棒劳力,为全家带来生机并惠及先人。父亲从小父母双亡,因无力修墓二老长期丘在崖边。母亲筹划为从未谋面的公婆建了墓,自己钻进崖里,从淤泥中扒出爷爷奶奶的遗骨,置办好棺木寿衣风风光光将公婆葬入墓地。姑姑出嫁时按风俗要陪嫁妆,若不陪会被婆家看不起。家中实在无钱购买,母亲毅然将姥爷陪嫁她的衣柜腾空,把衣物堆在炕头,将自己心爱的衣柜陪嫁了小姑。农忙时还帮着族人干活,她诚实大气、勤奋助人的性格赢得大家的尊重。
母亲养育了七个子女,备尝艰辛。长期超负荷的劳作加严重营养不良透支了她的身体,曾虚脱到一度失明,因没有奶水孩子个个羸弱,两个哥哥夭亡。她拖着病体终年为全家衣食操劳,对子女要求严格到苛刻。她虽没有上过学,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入骨髓,她言传身教,从小要求我们正直、无私、诚实、勤奋、勤俭做人。大哥自幼聪颖活泼,稍大即勤劳懂事,替母亲分挑生活重担。娘响鼓也用重锤敲,丝毫没有放松对他的管教,和我们同样挨过打。我曾经问娘为啥那么喜欢哥还打他?娘说怕他懒被人看不起。母亲受文化和生活条件限制,用她的言行举止向孩子们灌输着朴素正统的做人准则,用粗暴严苛的方式督促我们做人成才。八十年代一些老干部夸父亲教子有方时父亲说:我没管过,他娘管的严。
母亲思想解放勇于接受新生事物。五十年代初新中国刚生产出缝纫机,她怀抱不满周岁的姐姐步行往返百余里到县城学习缝纫。学成买回机器服务全村,成为最早掌握缝纫技术的人并带出许多徒弟。日后随父亲进城,缝纫机成为她助人的利器,在新乡、安阳为亲友、邻里、职工义务缝制缝补衣物无数分文不取。沉重的生活负担没有影响她为人分忧解难的爱心。父亲的姑姑癌症晚期无人照顾,母亲带着刚满周岁的姐姐住到姑奶奶家日夜守护照料。腐烂的癌肿恶臭难耐,病人的呻吟加孩子的哭闹令她难以入眠,娘精心为病人喂饭翻身洗涮直到去世。我问娘如何熬过这段日子,她淡淡地说:“你姑奶奶太不容易太可怜了。”子女未必都能做好的事身为侄媳的娘做的那么周到那么心安理得而且完全无偿!不知天下这样的侄媳能有几人?
母亲进城后仍然贫病交加。父亲微薄的工资养着全家八口人,母亲常生病住院全自费。小弟出生在新乡,地委办主任为给娘解困曾想收养我和他。娘哪个都不舍,坚韧地带领我们艰难度日。到安后搬到荒凉一片的养猪场(现二十中),门前是城墙屋后临护城河。娘带领我们在城墙河岸边种下玉米、蔬菜、蓖麻等作物,菜除自足外邻居随便分享,蓖麻叶用来养蚕,蚕茧蓖麻成熟后换钱,南泥湾式的生活缓解了困境,但与普通家庭相比仍很拮据。父亲从未到过理发店,常年借推子自己理发。学校看电影5分票钱我发愁无法向母亲开口。那年春节母亲一毛钱给我和姐买了朵绒花算是奢侈品直记到今天。
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是母亲最典型突出的本性,也是她最受人称道的闪光点。当年的故乡贫穷落后,乡亲们进城找工作、看病、生孩子、买东西借钱的络绎不绝常年不断,不仅本村方圆一带慕名都来找,来后吃住家里,善良的母亲不仅没把乡亲当成负担,反倒生怕大家吃不饱,专门买了大碗供他们用。当时粮食定量供应不够吃,父亲不得不常找专员批条子买高价粮,钱不够只能借债使清贫的家雪上加霜,债务直到文革后才还清。娘的厚道传遍乡里,常有用土产换旧衣的十几个妇女结伴而来,地下铺满席子住人。娘买来大铁锅在院里垒灶台为她们烧火做饭。来了一拨又一拨娘终于累到住院,治好了又乐此不疲。多年来每天午饭都多做两个人的量几乎不落空,我家被邻居戏称为免费旅店。娘不仅是服务员,病号产妇住院还得送饭,重病去世的帮助收敛返乡。
门前的城墙是市民取煤土的地方,塌方埋人时发,邻家女孩因此丧生后引起娘的警觉,她充当了义务安全和抢险员,看到哪里有隐患提醒劝阻人们避开,一旦遇有塌方她立马冲上前救人,几年间城墙挖完她救人无数。隔壁邻居因经济问题闭门上吊,老婆发现后坐在地上只顾哭天抢地,娘破窗而入将濒死的大汉救活。一位做医生的邻居父亲去世后不敢为他穿衣,娘二话不说帮他穿妥。学校建成后老师大多为家在县里的单身,娘常帮他们缝补衣裳有求必应。
母亲光明磊落胸怀坦荡性格直爽,从不说假话不玩心机更不搞阴谋诡计,大家都知道她是刀子嘴豆腐心。她豁达贤明在处理家庭关系上对子女从严要求,对媳婿非常真诚大气。大嫂初进家门娘欣喜难掩,生怕家里条件不好儿媳受委屈,担心她吃饭不便命我送饭到房间。二嫂婚前丧母,娘怜惜有加常叹息海菊没娘,对她倾注了母爱和心血。二哥脾气暴躁时会动手,娘知道了不问缘由对哥一顿训斥,只要嫂子告状他必遭娘的教训成为常态,家里利益向她倾斜,大家都知道娘是二嫂的保护伞。她的亲属来安娘盛情款待,她的父亲病后住东岗娘会去探望,病故后因二嫂与两个叔叔有隙,担心丧事受刁难。娘全然不顾民间不得与亡故亲家见面的风俗,叫上父亲回去住到武家为二嫂撑腰,直到顺利安葬。事后她叔讲:没见过哪个亲家做的这样当紧!弟媳到家又是个没娘的闺女,当时父亲已退休家中少了许多客人,娘腾出手和她生活在一起包揽了家务,全力支持媳妇干工作。父亲曾说她在这里又享受到了母爱。弟媳在外地工作的哥哥回安,先到娘那里吃了饭才回家。母亲对我们异常严厉但对媳婿非常宽厚,她待两个女婿胜过亲子。我丈夫犯原则性错误激起公愤被免职,娘没有指责他反而再三教育外孙尊敬他。许多家庭厚女薄媳,娘对我和姐立的规矩是吃苦干活在前,享受在后。七十年代娘去北京,一向节俭的她给两个嫂子各买件奢侈的丝质上衣,我和姐一双袜子。我俩谨记娘的教诲,为家做贡献已成多年的自觉行动。姐秉承娘的特性重活累活干的最多,家里有事她总是冲在前从不计得失,她回安恨不得把东西全搬回娘家。我因家里事求助同事被质疑:你自己已经够难了,娘家事有哥,你花钱费力瞎操心何苦呢?我告诉他们母亲树的家风如此。我没有姐做得好也受到大哥表扬:“俩闺女一个比一个顾家。”娘病后大嫂曾深情地说:娘对我们向亲娘一样。姐夫也不止一次说:父母带出你们一家好人。
六七十年代是家里来往客人最盛时期,娘一天到晚忙的团团转,人走了她才能歇歇自己的病体。孙辈陆续降生了娘异常欢喜,以她的心劲恨不得全包揽看护所有孩子,可心有余力不足,身体、精力、家庭环境根本不允许。但娘仍千方百计为每个孩子尽力,她从老家请来奶奶帮看孙子,搬到永安街后牵挂之心难平,不时让姐去帮忙或骑车带她过去。小孙子出生时家里客人少多了,父亲也退了休,母亲得以全力照顾。
八十年代至父亲去世前是母亲一生最幸福的时光。随着经济条件好转和劳务减轻,娘的身体也逐步好转了。家里四世同堂儿孙绕膝,子女个个成单位骨干。周末假日一家人欢聚一堂,母亲忙着为全家做饭,她最拿手的油饼、菜角、饺子百吃不厌。夏季厨房似蒸笼,娘站在炉前烙着炸着汗流浃背,做十几口几十口人的饭是常事,看着大家香甜的吃着她笑开了花,吃完了再带走。父亲血糖高娘常年为他单做饭,大孙子伤食不吃大肉,娘每次包饺子都为他另做素馅从不马虎。
母亲的手艺源于大厨指点后自己揣摩,我吃过许多饭店和人家的油饼菜角无法和母亲相比。我家在土改时被错划为地主成分,父亲和子女长期受影响。七十年代母亲到县乡上下跑几十回终于改为中农。
母亲走后小民哥抚棺哭道:“你心里谁都有!”哥的话道出大家的心声,也是母亲的真实写照,她一颗爱悯之心装遍亲朋邻里。四姨受尽欺凌娘找恶婆理论,进城后放心不下接姨来安治病,我暑假返乡娘会捎去营养品。二舅身体有疾娘特别疼爱,他在城里安排了工作常在身边。有了侄儿娘做衣做鞋,妗子带孩子来家成了娘最高兴的事,这时我们也不用挨吵了欢天喜地。舅遭意外后如何安排好孩子成为父母的心病,父亲努力后仍有诸多不如意娘总掉泪。大舅孩子多,娘督促父亲安排工作,受政策限制尽力安排一个后娘嫌少耿耿于怀。姑姑几个子女从小常来常往,娘对他们诸方面支持,重感情的表兄弟姐妹敬重母亲的人品,在她病后伸出援助之手。父亲堂、表兄弟多,有些在最困难时期曾歧视我家,父亲进城后都找上门来事特别多,大度的娘不计前嫌以礼相待,为他们帮了太多的忙。家庭是母亲的事业之舟,每个成员都是她的心头肉,身边所有人的幸福是她的一生追求。
母亲关心的不止家人。老乡孩子小娘不时帮把手,至今仍在感恩。有些乡亲来办事带点土产娘不忍收让人带回,实在推不过娘会给人换成老家没有的东西,大哥笑着说换去的价值高几倍,她从不算经济账只管送。母亲喜欢穿衣大家都给她买,姐买的最多。娘更喜欢送人,衣帽鞋什么都送,往往姐买来不见穿她就送出。她给自己做过许多件寿衣,有人需要她陆续送出去。她不能自理后我发现质地好的都送了人,其中最好的一件是文革破四旧时买的一条新戏装罗裙,绿地锦缎绣满金丝牡丹非常漂亮,做工质量现在根本找不到,她很喜爱准备做寿衣也被送掉。只剩下廉价布做的棉衣,姐嫌不好给她重新做了件。娘的真诚无私不仅被亲人铭记,回到老家常有不相识的人打听娘的身体并嘱咐我们:她是个好人你们可得照顾好她。地医老院长为母亲看了半世的病深知娘的经历和为人,见面即告诫我们:你娘受了一辈子苦办了一辈子好事太不容易好好善待她。
常说相由心生,母亲的善良仁慈、大气厚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形成同代人少有的端庄气质。同事见到母亲称她象知识分子,告知她娘是文盲怎么也不信,父亲玩笑说大街上找找这样的老太太还有没?2013年公安厅摄影采风,片警选中轮椅上92岁的娘,我告诉他们已患严重脑萎缩时大家无不惊叹。
2003年父亲去世后成为母亲晚年生活的转折点。两位老人相濡以沫六十余年,她成了孤雁失去方向,常跑到父亲住了一年的病房,找不到的打击很快使她脑萎缩,开始找不到家了。一年后灭顶之灾降临,她最钟爱的长子走了!家失去舵手后的母亲经历了许多精神肉体的痛苦后驾鹤西去,和天堂的父亲大哥团圆了,将曾经的伤痛永远留在了人间。
娘是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他和千万个平凡的家庭妇女一样相夫教子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业,伟大在于她一生占据着精神和道德的高地。她象一把尺子衡量出做人境界的高低;她象一面镜子照出人性的善恶美丑;她象一座高山后人无法企及。她所做的许多事看似平凡,却将民族美德和高尚品质彰显的淋漓尽致。特别是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的情况下,也是国家社会亟需传承发扬的美德。看遍全国树立的道德模范,敬老孝亲、见义勇为、诚信待人、乐于助人等等都有她的影子,放在今天他该受表彰几回?树立的最美教师、的哥、保安等等事迹集母亲于一身,她该有多少个美称?
母亲走了她留下了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的道德精神,成为我们家的宝贵财富。我为伟大的母亲骄傲自豪!也为她美德和精神的流失而堪忧。
为天堂的母亲祈祷,愿她安息!
2016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