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漆春生网上纪念馆
  查看图片
漆春生
1943-05-23 ~ 2017-09-18
 
到访:12321  墓地祭奠:1   留言:80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漆春生作品集
亮哥  2018/2/10 1:38:00  浏览:459

漆春生 贵州籍作家、诗人、杂文家,资深媒体高级记者。

中文名
漆春生作品集


漆春生,贵州籍作家、诗人、杂文家,资深媒体高级记者。1943年5月21日出身于贵州省遵义市。曾出版《山水情》等诗集和杂文集多部、发表 新闻报道若干。漆春生曾服务于《贵阳晚报》《社会问题导报》《贵州画报》《信息新闻报》《新闻出版报》《贵州日报》贵州报业集团等多家新闻媒体。担任过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记者站站长、新闻研究室主任、报社总编、社长等职。现将漆春生部分作品汇集如下,以飨读者。

一、诗歌部分:

息烽情思(三首)2004-03-19

《幽谷沉思》

历史的风雨早已过去,

空留下这十里幽谷。

那些牢房、牢墙、牢门呢?

那些铁栅、铁窗、铁蒺呢?

早已灰飞烟灭了!

唯见灌木丛中

残垣几堆,

继阶数级……

那些披枷的志士、仁人呢?

那些戴镣的英雄、巾帼呢?

他们去得很远了!

仅留下血染的

桃花似火,

芳草如碧……

过去了,历史的风雨,

空留下这十里幽谷……

《息烽烟雨》

初春的息烽,烟雨??,

朦胧了高原上这片褶皱,

朦胧了幽谷里无数荒冢。

如缕的雨丝和情思,

在蓠蓠春草上缠绕;

晶莹的雨珠和泪珠。

在扫墓人的睫毛上闪动。

烟雨中,子规声声,

仿佛在诉说昨夜的梦———

幽谷,贫瘠的黄土地哟!

子夜,他们在这里拓荒,

五更,她们在这里播种。

春啊!春啊!

早在这血染的泥土里

萌动……

望息烽云山,烟雨??,

啊,既朦胧,又不朦胧!

《张露萍烈士墓-幽谷沉思 》

这是一坯新垒的坟墓?

不不!

这是从尘封的岁月里,

捧出的一颗珍珠;

这是从历史的扉页里,

抖落的一滴泪珠。

珍珠、泪珠,

来之不易啊,

它令长辈扪心反思,

它令吾辈清心明目。

历史,庄严公正!

但岁月的草稿纸上,

竟常常出现荒诞与谬误!

字丁被人颠倒,

把是写成非,

把白写成乌!

留给世间如许不平,

留给人心如许痛苦。

但历史不会忘记———

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你们面对屠刀振臂高呼!

把心献给亲爱的祖国,

用血染红山野的泥土……

天亮了,祖国遍地是鲜花,

为什么没有你们的一朵?

天亮了,祖国处处是阳光,

为什么没有你们的一束?

数十年黄土蓑草,

数十年秋霜白露,

数十年无怨无悔,

数十年含冤沉默……

终于,

苍天为你们鸣冤,

大地为你们起诉,

历史为你们作证,

天理为你们昭雪!

珍珠,毕竟是珍珠,

清心明月,光彩夺目。

天道人心呀,

付出太多太沉的代价,

才找回无数颗

失落的珍珠,

嵌进煌煌史书!

息烽烟雨张露萍烈士墓幽谷沉思

———息烽集中营旧址

二、报道类作品:

标题:茅台人至今传唱红军酒歌 2006年10月19日 漆春生(来源:金黔在线)

因为当年缺医少药,曾用国酒茅台为红军洗伤口 数缸美酒,几段佳话;船工后人,弃渡经商…… 70多年前,“茅台酒泡脚”的故事民间流传;今日茅台镇,半数人家开酒坊。昔日皎平渡,风高浪急,追兵围堵,船工9天9夜运红军;今天大桥飞架,村民开矿,运输车队往 来忙。日前,本报记者重访当年红军四渡赤水之地,听到不少与当地风物有关的长征故事,更目睹了今天的巨大发展变化。 茅台酒曾为红军消毒 ●往事:红军四渡赤水后,还将茅台酒随军带上,当作珍贵的消毒药剂留给伤员用。 ●现状:茅台镇几乎每家门口都摆着一口大酒缸,半数居民以酿酒为生,他们仍在传唱红军酒歌。 四渡赤水无疑是毛泽东军事指挥生涯中的“得意之笔”。提起这些往事,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位于今天仁怀市的茅台镇——赤水河就从镇中心蜿蜒而过。 1935年,红军在茅台镇开始了第三渡。对于当年的情景,镇上一些老人仍然记忆犹新。住在河坝的王丛淑老婆婆现已84岁,她说,那一年,茅台镇上上下下住满了红军,沿街两侧,赤水河河坝上都睡满了红军。渡河时,白天黑夜都在过,夜里打起火把,照得满山通红。 “1935年嘛,红三军团11团最先到达茅台镇。我们这里几乎家家都酿酒,有些大户人家还窖藏着上百年的陈年老酒。红军听说用酒疗伤、消毒十分见效,就去河滩上一家开着门的酒店买酒。酒店老板沽完酒,接到红军递过来的四个银洋,顿时惊呆了,哆嗦着嘴唇,一个劲地说:‘当兵的喝酒还给钱,我活了40多岁,还是头一次见!’” “茅台泡脚”的故事在当地流传很广。当年红军住进茅台镇上闻风而逃的富户商家。红军住下后,发现了院里几只盛满清水的大缸时,就舀“水”来泡脚。一个战士先叫起来:“这里的水泡脚真舒服呀!”于是,大家都来舀“水”泡脚,欢笑着,嬉闹着。董必武在院子外听到里面如此热闹,就走出来问:“遇上什么喜事了?”大家大声叫道:“董老,你见多识广,这该不是什么神水吧?”董必武蹙起眉头,摇着头说:“什么神水呀,傻孩子,这是酒,是名贵的茅台酒!” 据说,当年四渡赤水后,茅台酒还被随军带上路,直至陕北会师。“因为红军缺医少药,茅台酒完全就充当了酒精的作用。所有的茅台白酒都由卫生员管理,遇到有战士受伤,给伤口消毒时就来一点。”漆春生说。“没有消毒药,茅台酒代替;没有镇痛剂,茅台酒代替;没有麻醉剂,茅台酒代替。”至今赤水河上,仍传唱着当年红军留下的歌曲——《茅台为我药》。

标题:情系乌江 (来源:金黔在线)

作者: 漆春生

乌江,又名黔江,古称延江。诗人骚客赠它一个雅号:“黔水飞虹”。又因其水流碧蓝深绿,故名“乌江”。 1935年1月,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兵分三路,在回龙场渡口、江界河渡口、茶山关渡口抢渡乌江,以雷霆之势摧毁国民党军150公里的乌江防线。2月至3月,红军四渡赤水,转战黔北,迂回战中,又几次抢渡乌江。乌江因之彪炳史册,举世闻名。今天,站在乌江渡口,望着呼啸而来的千里雪涛,回顾当年血与火的岁月,让人感慨万千。奔腾的乌江发源于黔西的乌蒙山脉和黔北的大娄山脉。这两大山系,奔流出数万条溪泉河流,汇聚成这九曲连环奔腾呼啸的江流。乌江源自这片高原,情系这片高原。乌江全长1050公里,穿越贵州47个县,它一路壮歌,出黔境,入四川,最后在涪陵汇入长江。贵州风光是一幅令世界惊奇的美丽绝妙的山水画,而黔北风光,则是画中之画。且以乌江而言,它流经遵义县境的一百多公里江域,神奇,美丽,惊险,气派。在遵义县乌江渡上下长约138公里的乌江流域,有赤壁峡、碧绿峡、叠翠峡、蝙蝠峡、玉泉峡、鹰嘴峡、猴愁峡等7峡;有黄岩、丰岩、狮子岩、梯子岩、长嘴岩、丰收岩、姐妹岩、赤壁岩、老鹰岩等9岩;有高江峡、雨河滩、十三洞、环石梁、冒水洞、大石梁、环担峡等12险滩。其中,最美的要数亭亭玉立的姐妹岩,泉水丁冬的玉泉峡,四季葱郁的叠翠峡。乌江两岸,山峰险峻。在万丈悬岩之下,在千仞绝壁丛中,峡谷深邃,大峡套小峡,峡中有峡。有时船行峡中,头上的蓝天仅存一线。乌江两岸的洞穴无数,鬼斧神工,奇形怪状,或在岩边,或在岩上。不少悬岩上的岩洞,有清泉向外流淌,形成悬泉瀑布,飞漱两岸。有时红日照耀江流,乌江上空会同时出现无数道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异彩缤纷,让人不知是在人间还是在仙境。民谣云:“乌江水,翡翠水”。乌江流经遵义县域,江水呈现出翡翠色。两岸重重叠叠的山崖似翡翠,一江熠熠闪光的流水似翡翠,漫天湿漉漉的云朵也似翡翠。满目生命的色彩,让天地变得柔和而明媚。当你在船头俯下身来,从江心掬起一捧闪光的翡翠,你会顿觉这盈盈的波光能照透自己的心扉。此刻,谁都会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尘欲尽消,感到生活透明,理想生辉。在乌江渡北岸的岩石上,刻着“黔水飞虹”四个大字,每字三尺见方。我真佩服先人们的预测力和想像力。他们希望有那么一天,乌江上空会出现满天飞虹、光芒万丈的景象。这愿望,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后变成现实。196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修建乌江渡水电站的方案出台,国家投入巨资,让奔流千古的乌江实现它的宏伟抱负;让乌江以它巨大的能量“摇撼贵州的高山大岭”。1970年,浩浩荡荡的水电建设大军开到乌江渡,水电站轰轰烈烈动工修建,历时12年,1982年竣工。乌江渡水电站是我国第一座石灰岩地区的水电站;也是我国第一座高坝水电站,重型拱坝高165米,长395米,坝顶可并行5辆汽车。坝底安装3台机组,装机63万千瓦,年发电量33.4亿度。近年来西电东送,扩机增量,又在坝右山岩中凿出一巨大山洞,新安装2台机组。共装机125万千瓦,年发电量增至40亿度。它是西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乌江渡发电站大坝截断乌江主干流,蓄水22亿立方,水面83平方公里,航程224公里,形成贵州省最大的人工湖。湖内碧波浩荡,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是贵州高原上风光优美的旅游避暑胜地。库区除乌江主干流外,支流有猫跳河、六广河、野纪河、鹿窝河、瓮桶河、潮水河、丰岩河、偏岩河、沿村河等数十条河流。库区有船舶舟楫近600多只,形成了捕鱼、过渡、运输、客运、游览的水运网络。说起乌江的桥,那更是令人津津乐道。乌江天险,山高谷深,江流湍急,难以架桥。乌江渡自古为交通要道,只通以舟楫。清光绪6年(公元1880年),贵州巡抚岑毓英在乌江安皋处兴建铁索桥一座,3年建成,名“修义桥”(意即连通修文、遵义之桥)。清光绪19年,毁于大水,铁索桥与两岸古迹荡然无存。1928年,周西成主持修通川黔公路,在乌江渡架设铁索浮桥。嗣后1939年,在铁索桥旧址又兴修一座公路铁桥。1949年,国民党军队溃逃时将这座公路铁桥炸毁。1950年,解放大军挺进贵州,第四野战军的工兵部队迅速修复此桥。1964年,川黔铁路穿越乌江渡,在乌江渡下游修建一座铁路大桥,桥为9孔,长319.1米,高45.04米,翌年辅轨通车。1969年为修建乌江渡水电站,又在原乌江渡口修建一座公路大桥,1972年竣工通车。1995年,贵遵高等级公路动工,在铁路大桥与公路大桥之间,修建PEC吊拉组合桥。桥长461米,宽14.5米,主跨长288米,塔高56米,雄伟壮观。它是跨世纪的新型斜拉桥,为世界之最。此桥,1997年底通车。乌江天险,终于变成通途。革命老一辈对乌江的桥,情感更是强烈。有一年,我到乌江采访,有幸在乌江渡与一位老将军邂逅相遇。老将军是当年长征队伍中的红军侦察连指导员,直接参加了抢渡乌江的战斗。我和老前辈同住乌江电厂宾馆,聆听他讲述当年亲身参加抢渡乌江的故事:那是1935年2月28日,红军二渡赤水后回师遵义,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在乌江渡设重兵阻挡红军过江,并令江南敌军斩断浮桥铁索。红军直抵乌江北岸,军情紧急,红军在无桥无船的情况下连夜抢渡乌江。国民党军大败。吴奇伟带贴身警卫仓皇南逃……。老将军谈得十分动情,那鲜血与烈火的岁月,那风雷与激浪的往事,他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是夜,明月当空,照得天地间一片明明亮亮,乌江电厂的华灯,把乌江渡照得一片辉煌。老将军要我陪他到乌江边去看看横跨乌江的几座桥梁。在渡头,他深情望着几座桥梁高大挺拔、横空出世的身影;他兴奋望着公路桥上、铁路桥上川流不息、汽笛交响的车群,久久不愿离去。望着望着,始而热泪盈眶,继而泪洒衣襟。他指点着滚滚的乌江水,向我描绘了当年和战友们一起抢渡乌江惊心动魄的战斗情景。他昂首长天,对月感叹:“当年也是明月夜,今晚也是明月夜,而天地变了,乌江也大变了。望着乌江的桥,我好像看见当年的战友们都在桥墩上站着哩……” 老将军的话,使我大受感动。我理解老将军看桥的心思,对桥的感情。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时代能奋进到今天,正因为有无数先烈用血肉之躯组成了长征路上的无数座桥梁,横跨深谷,飞架天堑,铺平道路,我们后来人才能高歌向前,创造出今日之辉煌。当夜,我乘兴以诗体为老将军的回忆作了记录。诗曰:《车过乌江桥》。明月出山坳,车过乌江桥,桥上月色清如水,桥下涛声阵阵高。将军凭窗听水声,水跳心也跳,五十年后重飞渡,心潮逐浪高…… 那年明月夜,红军到乌江,滚滚乌江水,截断长征道,三军江东待渡河,马鸣声萧萧。忙坏红军先遣连,急煞当年的连指导,他曾身披明月光,踏遍了,沿江十里羊肠道,渡船何处找?望彼岸,月色依然清,碧天同样高,却只见,月下战壕密,碉堡知多少?北上抗日救中华,不容缓分秒!指导员,手扶江岸大石头,心头好似烈火烧!啊,乌江水,好无情,为何只知浪滔滔?他,猛然举起江岸石,千钧愤怒向江涛。一声轰响应山谷,激起洪波数丈高!眼望洪峰一闪念———啊!倘若是座桥…… 自古乌江没有桥,踏遍天下凭双脚!几排杉木拦腰捆,三丈楠竹当长篙。炮声弹雨催人急,浪为墩,人是桥,拼将热血洒江水,洪流激处舞战刀,一座“红军血肉桥”,接通万里长征道…… 今年明月夜,将军又过江。无须寻渡船,驱车过铁桥。仍是当年那轮月,明明亮亮当空照;仍是一江翡翠水,直下云天浪滔滔!哪里去听军号响?火车汽笛应山叫;哪里去闻战马嘶?桥上车群何逍遥。炮声弹雨硝烟云啊,而今化成了,乌江电站千幢楼,十万华灯照九霄! 细细听啊,桥下江水甚有情,波波浪浪都在笑。当年的战友哪去了?无须问乌江,将军最知道:在这里————脚踏中流成砥柱,臂挽青山化铁桥!人桥———铁桥,永远崛立长征道。历史车轮桥上飞,乌江波涛推波涛,将军抬头望前路,重重雄关把手招。当年的战士今又来,胸中仍响着冲锋号!愿为桥墩一方石,与战友,铜头铁臂紧相靠,托起天下后来人,长征道,桥连桥……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