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木疙瘩 ▏回望“八一”
原创 榆木疙瘩 大院子女 2021-07-30
人生和“八一” 有缘,军装与灵魂相伴。
生在军营,长在“八一”。校园如军营,军事化管理。师长如家长,集体中看齐。前辈奋勇杀敌的集合号,是“八一”学校的上课号。先辈壮烈牺牲的英雄史,是“八一”子女的读书史。
冲锋号把我吹入军营,告别校园奔入队列。上课号又将我吹入军校,服务院校面向师生。
在平凡岗位上体验对军旗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践行对军装的理解。光阴荏苒,白驹过隙。冲锋号吹得青丝染霜,宿营号吹得皱纹上头。解除警报号把我吹回家,军营退休回望“八一”。
父母年迈,陪护高堂。晚年相伴,伺奉晨昏。
老军人,老传统。老党员,老作风。父亲九十高龄,翻山越岭搞调研。我们沿途陪护,耳濡目染亲乡民。
我熟悉墙上的父母,一张合影伴童年。
我感怀年迈的父母,白发苍苍忙扶贫。
我也两鬓染霜,不时凝视身边银须冉冉的父亲,极力搜寻、猜度、想象,跨越了我人生成长期、青春期、中年时代的疏离成因。
一天,爸爸翻阅报纸,不经意相问:
“彬彬,你找什么?”
爸爸不动声色,漫不经心。我被识破,一时无语。
时光飞逝,找不回来。认识父母,不解亲情。回归家庭,都已白首。心理缺失,一言难尽。
“爸爸,我小时候没有你的印象。”
毕竟是父女,直言无障碍。身边的爸爸比墙上的爸爸距离近,平视比仰视真切亲近。
爸爸放下手中报纸,摘下老花镜笑起来: “弥补、弥补,要弥补!”
一句笑言,几多慈爱。成长的生疏感瞬间拉进,晚年的互相陪伴,彼此填补了两代人的家庭空窗期。
翌日,爸爸带我们专程到武汉东湖,重返“八一”。
学校变成了大石碑,校园已成军营。南望山下,东湖碧波承载着“八一”子女的成长记忆。
爸爸伫立在纪念碑前,仔细阅读每一个字。他轻声诵读碑文,我努力搜寻童年,脑海深处竟找不到爸爸来“八一”看我的任何记忆。
绿夏妈妈骑着自行车从东湖大堤方向过来的那个春天,曾令我羡慕多年。
巧林父母常伴她左右的早年生活,是我至今难忘的温馨画面。
“好! 碑文写得好! 红色教育基地,很有纪念意义!”
爸爸高声赞扬,我蓦然回首。
他忙碌一生难顾家,我白发相伴终醒悟。
(图片)
党旗下行得远,军旗下立得正,国旗下站得稳。爸爸心中插红旗,千里万里为人民。我们心中飘红旗,脚踏实地讲奉献。
人的精力有限,他无暇顾家。人的年龄不同,我更新认识。
父母的军装染硝烟,我们的军装飞战歌,儿女的军装敢亮剑。打天下,挥战旗。守江山,举红旗。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前辈精神。
(图片)
父亲已逝,军装存念。我已退休,军装留念。儿子转业,军装纪念。三代军人,永远向心中的军旗敬礼!
作者军旅照
往期精彩:
榆木疙瘩 ▏清明遥思
榆木疙瘩 曲词 ▏陈保国 书法
榆木疙瘩│悠远的缅怀
榆木疙瘩│晨昏戏言
榆木疙瘩│回忆爹爹(外祖父)
榆木疙瘩|护工小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