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护日志
二女儿 彬彬
2021.6.13
病房端午,寂静如常。
沉睡的妈妈突然在梦中笑出声,“咯咯咯,咯咯!”
空调凉,我忙给妈妈掖紧被角。
前几年妈妈在梦里常常惊悸呼叫,恐惧抽搐。 我轻拍轻哄,想起儿时四姨拍墙变花生哄我的朦胧往事。
我出生后被忙碌的父母送到爹爹(姥爷)家养育,四姨和爹爹是我童年最初的亲情意识。
如今妈妈睡眠大多安稳,常有笑声。想必是爸爸常入梦,毕生至爱又回身边。
妈妈幼年丧母,童年刺激影响心理发育。十一岁(登记为1940年,实为1939年)入伍,爹爹宠溺呵护个性渐强。16岁(1945年)入党,誓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17岁(1946年)参加五师突围不幸被捕入狱,她隐藏身份,对党忠诚。
历经风雨,人生坎坷。极左错误,压抑精神。历史噩梦,惊扰一生。接受组织考验,是妈妈一辈子的心理救赎。
22岁(1951年元旦)结婚,心灵港湾爸爸庇佑。十年艰难生育八个,放养操持阔口大家。忍辱负重心理失衡,劳累疲惫暴戾惊恐。
妈苦,全力支持爸爸。爸难,拼力支撑妈妈。爸爸是妈妈的精神支柱,妈妈是爸爸的生活支撑。
儿女也苦也难,心理阴影伴随成长。有的高压下低能,有的吵闹中逞强。也有追求人生阳光,更有践行信念理想。人生路,自己走。自立自强幸福长。
妈妈的噩梦,是战火硝烟一纸处分。儿女的噩梦,是爸爸去世家庭离析。三观不同,分道扬镳。守护病榻上的妈妈,告慰天堂里的爸爸。
夕阳日短,岁月情长。梦里笑声,相伴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