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革命一世情
原创 榆木疙瘩 大院子女 2020年4月29日
1939年冬,陈少敏任鄂豫边区党委组织部长时,爹爹(外公)为躲避家乡国民党政权的威逼利诱,带着年仅十岁的妈妈到大别山投奔了共产党。爹爹(外公)在边区行政公署任职,妈妈后来入抗日实验小学学习。
1945年夏,日本投降。大别山军民欢欣鼓舞,边区政府组织庆祝大会。李先念司令员率五师部分代表参加抗战胜利大会,爸爸所在的五师司令部机关人员骑马进城。妈妈和战友们站在欢迎的人群中,她看见一个英俊青年御马而过,“雪白的衣领”投影心池。战争年代,这种一闪而过的文明烙印,从此在她心中不曾磨灭。直到离休后,她在长江边对我深情回忆,当年第一眼看见爸爸时 ,过目难忘。
江水长流,岁月无痕。“马上看英雄”的少女情怀,成全了妈妈一生的幸福。
1946年元旦,鄂豫边区露天晚会锣鼓喧天。妈妈和两位同伴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引颈相望,一堵矮墙紧贴身后。浑浊的马灯放大了青春的身影,犀利的目光追随着妈妈的脚步。爸爸在她斜后方紧相随,妈妈在他注目下不知情。
鼓声响,人群挤。那堵矮墙被背面人群突然挤垮,倒塌的瞬间爸爸飞身向前,一把将妈妈奋力拽离死神的突袭。她身边同伴,不幸被坍塌的石块压断双腿。
倾慕,以命相救;倾心,以身相许。直至白头偕老,晚年忆旧,祸起萧墙成了“灯下看美人”的趣闻。
1946年初夏,内战风起云涌,边区军民齐奋战。国民党三十万大军包围中原解放区,共产党兵分两路实施大突围。
分别前夜晚风凉,一轮圆月照山岗。妈妈送给爸爸一只派克钢笔,宣化店的明月见证了战斗的青春盟誓。
爸爸随五师部队从柳林以北、信阳以南突破平汉线,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下,西进桐柏山,转战鄂西北,一路突围打到陕南。凄风苦雨中,爸爸做了最坏的准备。他把怀里带着体温的派克钢笔深藏于秦岭山石下,绝境中不留任何暴露身份之物。爸爸带着妈妈的希望,拼死向前战顽敌。
岁月风云卷银丝,回首苦忆秦岭石。宣化店信物最难舍,革命者信念自不移。钢笔不复存,山河天地春。父母携手并肩,脚踏实地,用奉献精神践行党旗下的誓言,一辈子奋斗在为理想而战的光明道路上,他们共同书写了共产党员的革命人生。
2017年,爸爸不幸身患绝症。病榻上,他常常轻抚妈妈的手 ,反复哼唱 “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小心路上就有石头……”
电视剧《井冈山》回放插曲,革命人战火情牵出回忆。秦岭奇石多眷念,梦回炮火飞山巅。
扛枪的人最爱唱军歌,爸爸声音浑厚响亮有气势,威武雄壮带磁力,特有鼓动性。他和妈妈唱起新四军军歌,极有年代感。那种独特的硝烟味儿,只有从战火中走来的勇士,才能从胸腔共鸣中震荡出英勇不屈、昂扬奋进的精气神儿。歌声,唱斗志;心曲,传精神。
一生革命一世情,千里长歌千层波。爸爸生前唱给妈妈的歌,常常在我耳畔回响,激荡起心中战鼓擂,猎猎军旗迎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