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护日志 -彬彬
2019.3.2
我轻轻抽出妈妈腋下的体温计,37.6°C,心中如释重负。发烧第六天,温度渐降。
妈妈睁开眼看着我,平静地说:
“该吃饭了。”
我惊喜道:“哎呀妈妈,肚子饿了吗?”
妈妈微笑,明确出声,“嗯!”
陪护的日子送雪花迎春花,相伴的时光笑床头忧床尾。第一次听妈妈说“该吃饭了” ,第一次见妈妈呈现智慧的笑脸。
“好、好、好,可怜的妈妈知道饿了,妈妈真聪明!”
我当年带孩子,也没像今天这样大喜过望。孩子越大越会说,妈妈越老越难言。
护工正午睡,闻声即起身,“我马上做饭!”
老廖被妈妈的瞬间清醒惊懵了,“哎呀妈妈,你真饿了?”
他把下滑的妈妈往上抱,重新调整好妈妈的卧床体位。
妈妈又笑,眨眼羞颜。
我们正高兴地夸老人进步了,会提要求了,妈妈鼾声又起,已进入沉睡状态。
营养糊还没做好,我们都期待沉睡的妈妈再清醒时,真的是肚子饿了。
护工用榨汁机加工了营养糊,我们把妈妈的病床摇起来,老人吃的很顺,喂一口吃一口,真是饿了。
妈妈讲话有技巧,她不说肚子饿,只说“该吃饭了”,不谈感觉,只提要求。
护工打趣:“ ‘老共军’ 今天才知道该吃饭了!”
老廖赞道:“妈妈是文化人!”
妈妈自幼嗜书如命,她的国文常常是学堂的范文。面对“范文”妈妈的严格要求,我从小就怵她,至今口笨舌拙。
我轻言:“妈妈是知识分子。”
妈妈闭着眼睛边吃边笑,不予回应。
吃,是最基本的恢复。
笑,是最明白的回应。
妈妈能吃,我们看着比自己吃还香。
妈妈一笑,我们自然都开心。
电视在播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妈妈听不懂,却凝神。
“妈妈,你这个老党员以前最爱学习了!现在习主席号召全党要学习理论,我读了习主席的文章,也简单留言了。”
妈妈不懂,我不能无知。妈妈无言,我留感言。
老廖关心询问:“你写认识了?”
我坦言,“病房事多,时间有限,今天只读了一篇习主席论学习的讲话,归纳为四句话,全党要全面系统学理论,及时跟进学政策,深入思考学创新,联系实际谋发展。”
对答,有思考。
互动,是复习。
人老了,童年事忘不了,身边事记不住。通读原文浅学偶思,三言两语概括认识。思想跟上时代节奏,自觉律己不至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