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查看图片
南航逝者
1946-01-01 ~ 2017-08-27
 
到访:27017  墓地祭奠:69   留言:103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故事一一传奇
木子  2018/4/4 5:04:00  浏览:397

         
    故事的主人翁老杨是我同班同学和同事,大家管他叫"老棺材"。遗憾的是今后再也听不到"老棺材"这个名字了。

   六十年代中期我们怀着对祖国航空事业的梦想和追求,从四面八方汇集于南航在这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毕业后全心投入到工作中,随后各自有了小家庭,紧张的生活节奏使同学间的交往甚少。偶尔在马路上遇到只是点点头就擦肩而过。转眼间就到了退休年龄,大家从忙碌的生活节奏中解脱出来了。一到傍晚茶余饭后,校园内显得十分富有生机。马路上操埸上成群结队的人们脸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神情闲庭信步,悠闲自在的在马路上谈天说地。他们时而哈哈大笑,时而哼上几句小调,时而高歌一曲,时而又脱口而出吟诵几段诗词。夜幕降临的校园呈现出无比欢乐和蔼友善的气氛。我和老杨同学经常不约而同散步走到一起,边聊天边聆听他讲一些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老杨原籍是江西丰城人,从小过继到伯父名下,在双双父母的关怀和溺爱下 度过了欢乐的童年。他小时有点顽皮任性,长得机灵可爱而又聪明,街坊邻居都非常喜欢他。

      老杨是我们斑上八位(六男二女)南昌同学之一,自入校以来南昌的同学就享着一种特权,他们每逢周末都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我们这些外地同学一到周末却感到特别无赖和伤感,甚至有的同学到周末会偷偷流泪思念家人。不过我们班上南昌同学很精明,特别是二位女生,她们潜意识到我们周末的感受,每次从家返校时总会给我们带来些好吃的东西或者是咸菜,熟食之类的食品来安抚我们的心。吃得最多的是她们自家做的霉豆腐,表面上看上去白的带黄,吃起来香香辣辣的,味道好极了!至今仍记忆犹新。同学老杨有时也会带点吃的东西来给大家分享。记得有一次晚上上自习课,他肩上挎着一个黄色背包突然跑进教室,用南昌话吆喝着:嫩恰毛栗子波?同学们你望着我,我望着你,恰似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听不懂他在那里说些什么。这时他从背包里掏出一包东西放到课桌上,我们急于打开一看,哦!是小板栗,我们这些外地同学以前没见过,于是大家顾不得上自习课了,先赌为快抢着吃起来。

      老杨工作后,由于心脏上的毛病使他的性格悄然发生一些奇异的变化。不但情绪低落沉默寡言,而且不太愿意与人交往,习惯于工作之余一头埋在医学书本里。他家书架上堆积如山的医学书籍,还有一些手抄本。他对中医学颇有兴趣并认真去研究,从书本上学到了许多中医学知识运用到自已的实践中。他经常在自己的面部,耳部贴上大大小小不同的白色胶布条,说是对心脏病穴位的治疗。他对自已身体健康十分关注,每天严格控制饮食和体重,进食与体重密切掛勾,两者之间每天做加减法。这已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习惯。我有时甚至冒昧的问他,你这样做累不累?他却很认真的对我说道:控制体重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须严格控制好。我个人倒觉得许多事情在一般人看来是做不到的,但他能做到而且会认真执着的坚持做下去。校园内无论谁去世,他都详细记录下来,死亡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死亡原因,时间,地点,生前从事的工作等等。

       老杨有个幸福的家庭,膝下一儿一女,妻子是赣南惠女,用现代语言称之为大美女。她原在南昌五金厂工作,离南航一步之遥。老杨在这个家庭中一惯享有极高的威信。家里任何大小事全由他说了算数,可谓是一言九鼎。妻子是绝对服从。儿子小时虽然有点淘气但不敢不从。女儿更是乖巧听话,学习在班上一惯名列前茅,从小学到大学,从硕士到博士,到留校工作,处处出类拔萃。老杨对女儿更是偏爱有加,他曾经因有这么个优秀的女儿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随着岁月的轮回,女儿慢慢长大成人,到了谈婚论嫁名花有主的年龄,她在网上结识了一位男友,倒没想到这件事激怒了老杨,一时间家里闹得像炸开了锅似的。老杨一下接受不了女儿的网恋,担心女儿上当受骗,用他个人的思维,希望女儿能找一个高智商有能力,有稳定工作,有固定收入,最好就地取材找个老师。的确当年凭他女儿的条件在校内找个男友可以说是百里挑一。可是有主见的女儿没有接纳父亲的意见,一直坚持着自己的选择。父女之间经常为此事争论得喋喋不休。老杨没法说服女儿,最后拿出了撒手锏在自家门口亮起了红灯,不允许女儿走进家门,决心断绝父女关系,而且说到做到立杆见影。然而女儿也照样继承了父辈的遗传基因,固执自见坚持不放弃。父女之间这种无情的"战争"由此而产生并不断升级。另一方面作为老杨的妻子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难予面对的父女间的"战争",更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不敢指责老杨更说服不了女儿。她在老杨面前不敢提起女儿的事,连结婚生孩孑老杨也不允许妻子去过问。她心急如焚彻夜难眠,有时偷偷给女儿做点好吃的饭菜送到女儿住的地方去。这种父女关系一直维持了数年,最后借助央视《实话实说》栏目组的调解,父女之间的矛盾才逐步有所缓和。这场情感上的"战争"来自当今社会新旧观念的无情碰撞和砰击。


        在几个月前老杨不幸因病与世长辞,在办理丧事的现場,我看到一个高个的中年男士鞍前马后忙个不停。我身边的人告诉我说他是老杨的女婿。此时我处于好奇心,找机会零距离接近了这个当年因婚事被闹得沸沸扬扬的间接当事人。此人徐姓,身高一米八开外,肤色白白的,浓眉大眼双眼皮,英俊潇洒帅气十足。小徐主动地走过来彬彬有礼的给我打招呼。接着自我介绍:父母原是南昌人,他小时候在南昌长大。父⺁亲年青时参军,后复员到江西东乡某公安部门工作,母亲在银行工作现已退休,他在家排行老三,上有一兄一姐,学建筑专业,本科毕业后到杭州××x建筑集团公司工作,所在单位属全国同行十强之一,从事管理工作……。他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和罗辑思维能力极强。可以看得出他不是一般普通职员应属白领高管。他一直在杭州工作,每逢节假日回南昌看望家人。老楊最后终于端正了认识改变了态度,喜欢上了这个聪明能干的女婿。


       老杨一生勤俭节约,从不讲究吃穿,身上的衣服除了工作服就是一件休闲衫,他一辈子严于治家,谁的鞋子破了他补,谁的雨伞坏了他修,家里电器坏了他修一修继续用,有的甚至从旧货市场买来修一修就派上用场。过日子精打细算。他对子女教育也是严格要求从不姑息迁就。良好的家风教育促使二个孩子健康成长,姐弟俩工作很努力也很争气。老杨女儿是本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中流砥柱,儿子在本校无人机研究所工作。

     老杨这一生中有许多传奇的故事,这些仅仅只是他生活中的点滴。老杨同学已匆忙地离开了我们,同时也带走了他人生中所有的传奇故事。

     以上所述,来自老杨讲的故事及与他家人闲聊时所获,绝无虚构。
                          
                    木  子    2018.3.11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