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俊山,苏显卿,网上纪念馆
 
查看图片 查看图片
尹俊山
1923 ~ 2015
  苏显卿
1930 ~ 2016
 
到访:33027  墓地祭奠:340   留言:41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分餐制和公筷
东大桥  2022/12/6 3:34:00  浏览:107

分餐制是洋玩意,讲究点的西餐,一道道菜上,每人一盘菜。不讲究的,多盘菜摆桌上,每人巴拉到自己盘中,自己吃自己的。老外没有让菜的习惯,更不喜别人给自己夹菜。
中餐的特点,历来是大家在一起涮口水的混餐。每次吃饭,好几盘菜上桌,大家用筷子,在里面找自己爱吃的菜。讲究点的,只夹自己前面的菜,不吝的,可以在菜盘子里,上翻下挖的淘黄金。如果有长辈,上级,为了显示郑重,用他那涮口水的筷子,给你夹菜,无论菜品高下,还是一种荣誉。
公筷可以说是中国特色,西餐没有这个问题。因为,中餐多是大家聚餐,几盘菜大家共享。而吃中餐得特点是要用筷子。为了防止疾病传染,才有了公筷,进而发展到分餐制。西餐是每人一个盘中,用刀叉将菜夹到自己盘子里,自己吃自己的分餐制。
分餐制是近几年才在国内兴起,估计和最近的流行病多有关,也是年轻一代,更洋化的结果有关。
从小长大,家里吃饭,都是菜在桌子中间,大家的筷子齐上。多人筷子多,说不好,大家的筷子,还会在在菜盘中打架。
原来没觉得这种就餐方式有何不妥,后来上学,工作,因自己吃饭,不用和别人分菜吃,也算伪分餐制。但外出开会,吃会议餐,免不了和认识不认识的人,喜欢不喜欢的人,共享菜,涮口水筷子。好在,会议时,我多是办会务,吃饭也不和代表一起吃,多是我们几个同单位的年轻人在一桌,也还好。
我家的就餐方式,也曾经历了几次洋务革新,可惜几近流产。
我家老妈是使用公筷的积极推行者。起因是,她不幸染上乙肝。她自己推出的原因是,回老家探亲,外出和亲戚吃饭传上的。这不无道理。四川是乙肝大省,乙肝患者占到20%,5个人里就有一个乙肝。
因老妈得了乙肝,我家人吓得都去打疫苗,没打疫苗的,也去查乙肝抗体。结果是,我家人都有乙肝抗体。我们回京前,丈夫还特意去打了乙肝疫苗,我去查了抗体,虽然好几年没打加强针,抗体还在。
尽管全家人都有铁布衫,有了抗体,但老妈还是非常小心。吃饭时,和我们分餐,用公筷。每次都是,菜上桌后,用自己专用筷子夹菜。这麽多年,我家没人得乙肝,和老妈使用公筷,分餐制分不开。
我家后来也赶时髦,在饭桌上多摆上一双筷子,作为公筷,但效率不高。因家里其他人,用公筷的兴趣不大。
老爸对用公筷不感冒,还非常反感。主要是怕麻烦,每次夹菜还要换筷子。老妈每次督促他用公筷,他都不理,说多了,他还烦。老妈无法,只好将菜夹出一些,放到他眼前的盘中。老爸对此不买账,还生气。几次后,老妈也放弃了。
老弟对用公筷也比较抵触。但经不住大家的打压和碎嘴子,他开始还用几次公筷,以后就不用。最多,吃饭时,一次多拨些菜在饭碗里,也算变相用了公筷。
小弟和我是公筷的积极推行者,家庭聚餐,总会用公筷。每次吃饭,都尽量用公筷。但看着其他人都不用公筷,其实,我俩用公筷的作用也不大,因用公筷必须全体人都用,才能起作用。
如果外出旅游,我会选择没有团餐的旅游团,或者吃饭是自助餐。那么多人,五湖四海,肯定有病人,可不想和他们一起涮口水。
但外出和同学聚餐,看情况。如果大家都用公筷,我也用。大家不用,我也不用,不过就少夹菜,或者在别人没动过的地方夹菜。所以,我不太喜欢聚会吃饭。
用公筷其实是个好习惯。俗话说,病从口入。筷子入口,肯定会沾上口水,如果是病人,也会沾上病菌。大家一同用餐,染病的几率更高。再者,中国是乙肝大国,得乙肝的人成千上万,外出吃饭,不用公筷,肯定会得病。
现在,年轻人里,用公筷的人比老年人多,城里人比农村人多,所以说,用公筷是一种更先进,更卫生的生活习惯。应该推广。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纪念馆链接:
分享按钮
纪念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