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变故使她卧床8年,被病魔折磨得骨瘦如柴,死神频频地向她招手。为了拯救自己,更为了生死情爱,她几乎翻便了所能接触的医书,尝尽了偏方,闯过了一道道死亡关卡,终于研究出奇方。她说:如果不是为了爱情,也许不能坚持到现在,如果不是为了与他地老天荒,也许不能挺到今天......
我不知怎样评价这个女人,她是我采访的所有女人当中最值得敬佩和深思的人,尤其在我修补坎坷人生以及乖舛命运中千苍百孔的伤痕而怨恨难消时,她使我的心灵受到了极为强烈的震撼。这时我才明白作为一个男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她是个知识型女性,有思想、有品味、有独到的人格定位,有宁折不弯的个性,有百转迂回的丰富情感。她的身世坎坷而又富于传奇色彩。她有着非同一般人对生命的渴望,也许只差一步,她就该草草地离开人世。也许正是这种经历和心性使得她心胸特别豁达。她说自己牵挂的事情太多,所以命不该绝。
一张病危通知书
原沈阳市文联办公室副主任李波怎么也想不到病魔来得那么突然。一天,她的右上腹一阵阵剧烈疼痛,并且牵扯得五脏六腑被撕扯般的难受。全家人急急忙忙地把她送进了医院,所有能检查的部位都做了检查,可就是未发现异常。4天后,她莫名其妙地高烧,且数日不退,医生和家人对此一点办法都没有。最后,一张病危通知单递到了她丈夫的手上,全家人悲痛欲绝。她强忍着疼痛挣扎着欠起身子,看到丈夫和未成人的儿女们流露出来的凄凉的面孔,她一遍又一遍地告诫自己,绝不能在这个时候倒下去。也许是一种信念支撑着她挣扎着抓紧割舍不下的亲情,也许是老天可怜她这帮孩子不忍让她就这么撒手人寰。正当全家人束手无策心情沉重并默默思虑如何为她准备后事时。她的病情又突然有了一线转机,医生告诉她的丈夫寇玉亭,李波终于度过了危险期,但病情还有待作进一步观察。也就仅仅几天的时
间,李波的体重从110斤降到了不足80斤,白血球由5000降到2000。她体质虚弱,面容憔悴,从那时开始,她一直卧床了8年,生活几乎不能自理,可那一年她才33岁。
战火中的浪漫姻缘
1930年,李波哇哇坠地,她的父亲是东北军的一个将领。第二年正赶上1931年“9.18”事变,她父亲带着部队去前线,就再也没有回来。她母亲那年才22岁,把她交给外祖母照看,自己另谋生路去了。她舅舅当时也是东北兵,也跟着上了前线。她舅妈也把她的表姐撇给外祖母后就走了。外祖母因为同时要负担两个孩子有困难,又把她送给姨妈抚养,养父对她非打即骂。这种寄人篱下的滋味使她对家庭和亲情有一种恐惧感,时刻寻找着机会想要逃走。她14岁那年,终于有一天,八路军正好打到海城。她悄悄的收拾好包袱偷偷地跑了出去。她找到部队首长诉说自己的身世和苦难家史,以期唤起同情好收留她。部队首长嫌她年龄太小,不同意。她下定决心,死活不走,最后跪在地上言语夹杂点威胁性的口吻说:“你们要不收留,我就死在这里!”首长看她这么坚决,也实在没有办法,就让她当了一名卫生员。在那战火纷飞的年月里,李波参加过好几次战斗,并曾多次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受到部队首长的多次嘉奖。
1946年秋天,同在解放军第4野战军卫生部工作的李波和卫生部副政委寇玉亭,相识的非常偶然。有一次,在前线指挥抢救伤员的寇玉亭不幸身中流弹被抬了下来,而护理他的正是李波。李波一边精心护理着寇玉亭,一边与早就仰慕的这位英雄探讨人生,交流着各自的理想与追求。经过李波一个多月的精心护理,寇玉亭终于出院了。而在这期间,两个人都互有好感,情意绵绵。寇玉亭博学多才,性格刚毅而又儒雅倜倘,一派学者风度;李波则贤惠漂亮,性格温纯而又善解人意。两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并初步确定了恋爱关系。然而,由于战事频繁,这对恋人很快便天各一方。寇玉亭随部队奔赴前线,李波则留在了战地医院。这一别就是两年,并且音信皆无。辽沈战役全面结束后,也就是1948年11月2日,李波和寇玉亭在沈阳终于又相聚了。受尽了相思之苦折磨的一对恋人再也不想分开了。
11月15日,经过部队师部领导的批准,李波和寇玉亭终于喜结良缘。由于条件所限,他们根本就没有置办什么,一床被、两件洗漱用品以及两只柳条箱便是全部家当。李波清清楚楚地记得,在沈阳市小河沿一间非常简陋的平房里,两支点燃的红蜡烛映着两张年轻的脸,四目默默而深情地相视着。寇玉亭轻轻地握住李波的手说:“能和你在一起,是我这辈子的造化,我一定会让你幸福的!”李波含羞地说:“无论天底下发生多么大的事情,生生死死,我们都永远在一起!”两人在心底发誓,这辈子生死相依,携手白头到老。
1955年,李波转业到沈阳市文联工作,寇玉亭则调到了普兰店空军部队工作。那时,他们已先后有了4个子女。由于丈夫不在身边,李波既要忙于工作,又要操持家务,照顾孩子,没白天没黑夜地劳累着。作为女人,她没有一丝怨言,只是瘦弱的身体感到有些支撑不住了。寇玉亭则每月只能回来一次看望她和孩子一眼,第2天便又匆匆返回部队。八年的夫妻两地分居生活,使李波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用她的话说简直是一言难尽。寇玉亭曾多次劝她做随军家属,可是李波为了孩子将来能有个安稳的学习环境,始终没有答应。她宁可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也要咬牙挺住。
丈夫为救妻子毅然转业
多年的生活负担以及积劳成疾,使李波的体质越来越差,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终于降临到她的身上。1963年7月的一天,李波的右上腹突然疼痛剧烈,她被送到某空军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经医院诊断为患了胆道感染合并败血症,其实是肝胆结石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但在医疗水平比较落后的60年代初,这种误诊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况且就算是胆道感染,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也可以说是一种绝症,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在空军医院,李波整整躺了一年,病情仍然不见好转。
1965年底,组织上把她转到北京中苏友谊医院治疗。这所医院在当时是我国医疗条件最好的医院,可是依然查不出真正的病因。病痛在折磨着她,绝症的阴影也似乎预示着这种病等于宣判她的死刑。
李波哭了,泪雨滂沱。她实在舍不得离开丈夫和未成年的孩子啊!她拉着丈夫的手说:“玉亭,我对不起你。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可怎么办?”寇玉亭这位硬郎的汉子止不住流着眼泪安慰她说:“不要瞎说,你一定会好起来的!”。看到妻子被病痛折磨得有些憔悴的面容,寇玉亭心事重重地在医院的花池旁徘徊着,他感到这么多年以来,他欠妻子的实在是太多了,他在内心深处有一种负疚感。他决定要留在妻子的身边,一定要救活妻子。回到部队后,他跟部队领导提出要转业,部队领导一愣,感到很突然。寇玉亭说明了事情的原委。部队领导劝他说:你现在正是在部队风华正茂干事业的时候,有什么困难组织可以帮助你解决。然而为了妻子,寇玉亭毅然地放弃了这些。
1964年,在寇玉亭的一再要求下,他终于提前转业到了沈阳市文化局任副局长。他非常高兴,今后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和陪伴妻子。当李波知道了这一切后,流着眼泪对他说:“对不起,我拖了你的后腿。”寇玉亭安慰她道:“这是我心甘情愿的,别忘了我们当初的誓言!”从此以后,寇玉亭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妻子和孩子。那时,他的孩子大的七八岁,小的才两岁。家里的担子整个儿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这时才真正领略到柴米油盐、吃喝拉撒睡以及洗洗涮涮缝缝补补等总也干不完的活。这期间,他学会了做饭,学会了春夏秋冬为孩子裁剪衣服,并且几乎隔三差五,他就要抱着一大堆脏衣服一洗就是半天。他每天早早就起来生火做饭,之后把李波和孩子的手脚脸擦洗干净,等孩子和李波吃完饭后,也就快到上班时间了,寇玉亭再把屎盆尿盆端到妻子的床前。晚上回来后,他都要为卧病在床的妻子擦洗身子,怕她感染上褥疮。之后,便一边与李波闲聊,把每天听到和看到的事情说给她听,一边手不停顿地为李波煎熬中草药。幸福,就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滋润着病中的李波,滋润着夫妻间的感情。
第一次逃过了死亡关
史无前列的“WG”开始后,北京中苏友谊医院很快便处于瘫痪状态,寇玉亭只好把李波接回家中。时间不长,寇玉亭就被揪出来批斗,有时被打得鼻青脸肿。他白天被游街示众,政治上的压力和思想上的压力很大,但无论受了多么大的委屈,晚上依然要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照顾妻子,给她讲一些听来的花边新闻。他默默地告诫自己:一定要挺住,挺过去前方就是一方蓝天。然而,心思缜密的李波从丈夫不经意流露出的眼神中,明白了事情所发生的一切。每当看到丈夫拖着沉重的步履走出家门后,她都要悄悄抹着眼泪。他感到长期如此下去,丈夫总有一天会被拖垮的。绝对不能这样,为了丈夫,为了孩子以及为了这个家,她也要活下去并且把病治好。有了这种信念,她便积极地拯救自己。只要听说一种偏方,她就尝试着去试验。
几年来,她不知吃过了多少偏方。寇玉亭看到妻子顽强的生活意志,心里十分高兴,他剜门盗洞、求爷爷告奶奶地四处打听偏方,求亲属托战友采购不易买到的药材。听说动物胆可治疗肝胆病,他便四处托人连要带买地往回“整”动物胆。据粗略统计,几年来,李波吃了大约200多个猪苦胆、600多个鸡胆、50多个蛇胆。李波也在心里坚持一种信念:不管是道听途说的偏方,还是别人介绍的民间密方,吃好了算自己有福,就算吃死了也无怨无悔。有人告诉她注射鸡血能治这种病,她便让丈夫买几只活鸡,从鸡身上抽出血再往自己的静脉上注射。一天,寇玉亭又被揪去挨批斗。李波硬挺着身子从鸡身上抽出血后开始往自己的静脉上注射。想不到不大一会儿,她就感到心跳过速,眼睛发直,舌头发木,当时便休克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她迷迷糊糊地慢慢苏醒过来,但身子却动不了。她意识到自己可能要不久于人世,有话说不出来,丈夫又不在身边。她流着眼泪默默地躺在床上,其实是在等死。也许是命不该绝,也许是爱支撑着她的意志,李波终于熬过了危险期,又一次逃过了死亡关。过后她翻医学书籍才知道,这是动物血清反应,比青霉素过敏还厉害,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又一次逃过了死亡关
除了尝试一些偏方,为了控制病情,李波每天都要注射治疗,并且半个月要做一次胆汁引流,以便观察是否胆汁病变。为了尽量减少给医生添麻烦,一次,她请求自己做引流。她把小手指粗一米多长的胶皮管一点一点地从嘴里插进胃里,再下到十二指肠,折腾了2个多小时才引出胆汁,那滋味与上刑没有什么两样。每引一次胆汁,她都要疼得出一身汗。她始终都在怀疑自己的病绝非几家大医院所诊断的那样。这期间,她借阅了大量的有关医学书籍,又拜了某中医学院等几位老教授为师学习中医,她尝试着配制了各种中草药方治疗自己的病。她发现自己的胆汁与患此病的其他病人的胆汁不一样。她断定自己的病绝不是单纯的胆道感染,可能还有结石,她决定冒险做一次剖腹探查。
1970年初春的一天,李波说服了丈夫和医生,躺在了手术台上。因为李波的体质太弱,不敢保证她能否下手术台。寇玉亭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他的心都快要提到嗓子眼了。手术非常成功,医生发现,李波的胆囊已经坏死变黑,肝脏左叶纤维化萎缩并长满了大小不等的结石。手术切除了肝左叶及胆囊,切开胆总管取出了结石。至此,她才得到了真正的确诊。第2年,李波的病情又有反复,诊断中发现胆汁中有絮状物,如果不根除,还要生结石,并且动一次手术就要遭一次罪,还不能彻底去根。病根既然已经找到,李波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治好自己的病。此后,李波开始埋头研制奇方异剂。她一种药方一种药方地尝试,并详细纪录了各种药方效果和服药后产生的药理生理变化。几年来,李波收集了各种民间治疗胆病的怪异偏方,并且一边尝试一边比较,之后再根据情况重新配制。1980年大年三十,她服完配制的药后静等反应。第二天,她突然发现眼前什么也看不见了。寇玉亭慌忙把她送进医院,多亏抢救及时,否则,李波很可能就要失明。寇玉亭再也忍不住了,他第一次冲着李波发火道:“你还要不要命了?你是不是不想要这个家了?”李波久久地注视着他,眼圈含着泪说:“正因为我想还你一个健康的妻子,还孩子一个健康的母亲,我才要试下去,一直到病根去除为止。”
为这种爱而顽强地活着
夫妻感情处到这个份上,还需要说什么?还能够说什么?看到妻子日渐消瘦并虚弱的身体,寇玉亭感到必须要增强她的体质,但家里的条件又不是太好。他省吃俭用节衣缩食,自己宁可天天吃咸菜,也要给妻子做点好吃的。听说胎盘能提高病人的体质,寇玉亭便跑到医院妇产科的门口,等到护士出来后,他就围前围后,满脸堆着讨好的笑容,一边又一边地向护士陈述自己的理由和困难。护士看到一个大男人不便启齿却又不得不启齿的窘状,便同情地把留下的胎盘给了他。拿到了胎盘后,寇玉亭非常高兴地回到家里,一遍又一遍地把胎盘洗干净后,再剁碎了和着韭菜或芹菜包成饺子给妻子吃。后来,寇玉亭几乎成了几家医院的常客,并且与那些护士混得相当熟。有时他来到后,护士已经把胎盘给他准备好了。寇玉亭说,他非常感谢那些好心的护士,没有她们的帮助,他的妻子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体质。这种独一无二的胎盘饺子,李波吃了能有几十斤。慢慢地,李波的面容有些红润,体质也比以前有所增强,活下去的希望也越来越强烈。
相伴到地老天荒
1983年夏季的一天,第198服药又配了出来。李波喝下约一小时后,肝部曾折磨她死去活来的各种疼痛竞奇迹般地消失了。第2天,又排出了许多黄色结石。成功了,终于成功了!夫妻俩欣喜若狂,紧紧地相拥在一起。怎能不激动?整整20年与病魔的抗争,期间8年卧床。这20年来道不尽的酸甜苦辣,说不完的坎坷磨难。李波接着又放声大哭,哭得凄婉悲壮,哭得痛快淋漓。有句诗叫“十年生死两茫茫”,她可是20年啊!不屈不挠的李波以生命作为赌注,阅尽了人生的辛酸和苦难终于获得了成功。她的身体很快便告痊愈,她说:“我这辈子欠丈夫和孩子的债实在太多,我要好好活着加倍补偿!”20年来对妻子无微不至的关照及呵护,20年来对家庭沟沟坎坎琐琐碎碎等大事小情处心积虑的操持和劳累,使得寇玉亭的头发白了,面容也益发地憔悴。为了这个家,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忙碌着,无怨无悔,无休无止。寇玉亭说:夫妻既然是同林鸟,就应该风雨同林、苦乐同林、生死同林。为了所爱的人,哪怕自己有再大的委屈,也能够忍辱负重去奋进人生,去挣扎不幸,去支撑一方天地。李波,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人对记者说:“若不是为了这个家,我也许不能坚持到现在,若不是为了与他地老天荒,我也许不能挺到今天!”
值得一提的是,曾在1994年的秋天,全国妇联历经一年的评选,在1.7万对婚龄超过45周年的夫妻中,首次评选出10对恩爱夫妻为“中华蓝宝石婚佳侣”,而这10对夫妻中,最令人感动,得票又最多的就是富有传奇色彩的李波和寇玉亭夫妻。如今,李波用自己发明的药治好了很多此类病患者,只要有人向她讨药,她都一一满足。1987年,李波的发明参加了第36届尤里卡发明博览会;1989年,李波荣获辽宁省发明三等奖;1992年7月15日,中国专利局授予她发明专利权;1995年北京世妇会期间,她的发明入选“中国妇女与科技发展”展览会。10余年来,李波用她自己发明的“利胆涤石剂”,免费为患者治愈2万余例。她愿意把这种历尽磨难后研制出来的奇方无偿地奉献给那些受尽这种病痛折磨的患者!她说,为了这种感情,也为了能与丈夫天长地久,自己可以说是遍尝“百草”,闯过了一道道生死关。如今,身体早已恢复健康的李波,每天与丈夫或伺弄花草,或街头漫步,或吟诗作画,享受着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