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科尔沁孝庄园
  查看图片
恩师安艳
1963-03-07 ~ 2016-01-14
 
到访:823490  墓地祭奠:5123   留言:5938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教育需要师德新的内涵
灵魂剪霜女华佗  2018/1/17 0:58:00  浏览:239

    1、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今天的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是知识的容器和学习的机器,而应当蹲下来欣赏学生,创造机会,创造情境,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摒弃“严师出高徒”和“师道尊严”的师德要求。
    2、创新工作方法,培养创新人材。 
    教师在今天的教育实践中,要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广泛地开展教法的创新和学法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过程的创新,教学思路的创新,及教学效果评价的创新,切忌因循守旧千篇一律的工作方法。只有教师本人勇于创新,才能培养创新型人材,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保护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意识,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材。
    3、乐教勤业,献身教育。
    教师的职业有苦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乐教勤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任务,以育人为乐。才能自觉的强化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献身教育是一种精神境界,教师必须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教师不仅仅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在照亮别人得同时,也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苦的为教育献身。
    4、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广泛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育学生感情的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实践证明,教师热爱学生会带来师生关系的和谐,心理的相融,情感的相通,乐于相互交往,易于相互沟通,伴随着这种气氛,各种教育影响就会涓涓细流进入学生心田,各种教育因此就会发生作用。然而,在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的。 
    教师切切不可成为“学生自卑的制造者”,教师因爱而过分的苛刻的要求学生,什么都要求做的完美,达不到就严加批评、训斥,甚至以各种形式的惩罚,这是苛刻的爱,畸形的爱。这种情况表面看似“爱之深,”所表示出来的“恨之切”的行为常常有可能带来对学生身心的摧残和伤害。这种所谓“恨铁不成钢”的行为虽然可能“出于好心”,但其本身已失去了道德意义和教育意义。所以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做法对待每一个学生、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位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5、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的要求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示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的感召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学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谈吐文雅;要求学生衣着朴素大方,自己就要端庄整洁;要求学生说实话,自己就要表里如一。 
    6、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传统意义的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今天的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着深刻地变化,从“传道者”变为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从“授业者”转为解决问题的参与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重分数而不注重能力,学生成为分数的奴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从分数奴隶转为学习的主人,要从教师的“教”为出发点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的场所。
    7、终身学习,不断进取。 
    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网络信息面前,人人平等。今天的学生完全可以从多种途径获取知识,他们记忆力强,想象丰富,接受新鲜事物快,如果我们教师不及时学习,及时更新知识,我们就会知识老化,跟不上形势。如果我们用用即将淘汰的知识去教育学生,学生不仅不接受,而且还会瞧不起我们,我们就会被淘汰。所以教师要养成终身学习的品质,及时的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8、与时俱进,完善自我。 
    教师要摒弃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品质,而应当与时俱进,认清当前形势,不断完善自我,力争使自己的文化知识能够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使自己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自己的能力成为时代的主流。教师也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充实自我,才能终为人师,而立于不败之地。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