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孝:尊亲死后,服满以前,居住在家,断绝娱乐和交际,以示哀思,称“守孝”。简单的说,守孝就是为父母哭丧。
守孝时间:儒家的实际守孝时间为27个月,因为母亲用母乳哺育孩子要27个月。
按照孔子的说法,父母去世,君子的心情是悲痛的,追求享受君子内心会不安。宰我认为“安”,孔子也没有办法,只好说,如果你安,你就去做。言外之意是,孔子不会安,只能行三年之丧礼。
守孝三年,要守灵堂,不贴对联,不去给别人拜年,不放鞭炮,过七又称"做七",就是从人死的那天算起,每隔七天,丧家要设宴祭祀,一直到七七(共计49天)为止,民间称为"过七"。还有"犯七"之说,若是亡者生辰八字与"七"冲撞,家人还要用白纸剪制小三角旗、小雨伞各49支。
俗传,新鬼进入冥村后,每隔七日要受阎王拘传鞭挞,家人为保护亡灵,制备小旗小伞让其躲避,在每个"七"做法事祭坟时,在路途插小旗小伞,孝子口呼"阎王打你躲起来"等语,直呼七七四十九遍。如路途近插不完,剩余部分可插到坟头四周。
亲人去世后每七天为一次祭拜的重要日期, 烧一期纸时烧金山银山,三期金斗银斗,五期女儿买的五朵花,浅粉色、淡黄色、红色、大粉色、紫色;七期烧船和靠岸树, 百天提前烧纸,头年晚几个烧。旧时有钱人还要在各七请和尚做道场进行祭奠,以超度亡灵快快转生。一七又叫"头七",最后一七称"尽七",其他各按序称。过头七和尽七都要到坟地祭奠,其他各七在家中立牌位焚香烬表。负责祭拜者的身分也不同,俗称「作七」,共有七个日期,分别是「头七」,由孤哀子负责准备祭品;「二七」由媳妇负责;「三七」由出嫁的女儿负责;「四七」由侄女负责;「五七」由出嫁的孙女们负责;「六七」由出嫁的侄孙女或曾孙女负责;「七七」或称「满七」由孤哀子负责! 【时间】-每逢作七的凌晨子时开始作七,到中午才拜菜。一般作头七、三七、五七、七七时供品会较为隆重。 【供品】-作七拜菜时先准备一份三牲拜土地公,如猪肉、公鸡、鱼、酒。拜死者时有五味碗或十二道碗,如米饭、米粉、春乾(象征有余)、韭菜(天长地久)、豆乾(做大官)、芹菜(勤劳)、鱼丸、肉丸(中状元、当议员),肉片、菜头(好彩头)、猪肠(生男孩)、鸡翅前膀(易谋生)等;以及其他果品、红圆、发粿(象征子孙团圆兴旺)、面头山(又称子孙山或女儿山)。 【金银纸】-拜土地公,用福金。拜死者,用银纸。
有的地方讲究 头七馍馍,二七糕,三七通来吃火烧,四七桌儿,五七角儿(即饺子),六七饼子,到了七七不用等。烧的有“五七花”、“百日斗”,谁家烧上谁家有(“五七花”是按故者的年龄,每岁一枝,外加一对。如故者活至60岁,则烧62枝花,以此类推。用白纸、绿纸剪做花样插为两树。“百日斗”是一黄一白,用花纸糊成,并成一对) 因各地的风俗不同,祭拜时的物品和形式也不一样。
古代丧制规定,人死后,守孝期为三年,凡祖父母、父母死后,嫡长子祸承重孙(长房长子)都要守孝三年。在守孝三年期间,对守孝者有以下要求:1、 不得任官;2、 不得应考;3、 不得嫁娶,要在家守孝三年,闭门读书,谢绝世务;4、 居官者一律解除职务,在家守孝二十七个月(不计闰月);5、 民间还规定:守孝期间不能贴春联,后代对死者还要逢七日时上坟烧纸,五七后结束,后要守孝三年。守孝年份中,逢年不能贴红对联。第一年不贴对联,第二年贴黄色纸或蓝色纸,第三年贴粉红色纸。守孝三年结束时,上坟给死者送纸扎房和金童玉女,烧纸后即全部结束。
居丧期间,不能结婚,做官,考试,唱歌跳舞,不能娶妻纳妾,不行房事,不生孩子;上层贵族出入不能走正门,上下不能走中阶;孝子应在父母墓旁搭棚而居。在棚内要求做到"言而不语"、"对而不答"、"不与人座";前三日不饮食,前七天内只能吃粥,七天后才能吃蔬菜水果,过"二七"14天后才能吃肉。一般认为,居丧三年之内都不宜饮酒。也有说头三天不能吃饭。三天后,可以早晚各喝一点稀粥。一百天后可以吃点蔬菜。一年后可以吃点瓜果。两年后可以在菜里放点油盐酱醋。三年守孝期满后,才可以吃肉。而且这三年,无论是在茅庐中,还是在房子里,都不准睡在床上,只能睡在草堆和草席中。三年期满,要举行一次隆重祭祀,然后方能起灵除孝。
按中国古代的丧葬祭祀仪式:
新丧之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古称“丁忧”。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居丧。出殡以后守孝之礼如下:
复三礼:也叫“圆坟”,“暖墓”。是在下葬第三天举行的祭礼。殡葬之日,坟头草草堆起,待“复三”之日,孝子及亲友带上祭品上坟、磕头、烧纸,整修墓丘(注意看墓向是否与棺向一致)。“复三”礼毕,孝子返家,忌走来时路,据说可避免死者灵魂跟随返家。
一般来说,死者的家属在一百天之内,均不剃头。百日内不要到亲友家拜访,过年不去给别人拜年,不放鞭炮。第一年过春节时,家中不扫房,不贴对联,第二年春节时,可以贴红对联。有的地方是第一年贴白色,第二年贴黄色、第三年贴粉红色,三年期满转为正常。
祭七:人死从咽气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也叫“祭七”或“过七”。第一个七天叫“头七”,第二个七天叫“二七”,直到第七个七天叫“尽七”。“三七”、“五七”、“尽七”比较隆重。“过七”家人及亲友多在坟头烧纸祭奠和煨火。为什么要“过七”?传说,阴间有“十殿阎罗”,人死后的灵魂,每一个“七”就到一个“阎罗”那里去过堂、受审,常言说“阎王好见,小鬼难见”、“有钱能使鬼推磨”。所以,每隔七天人们就要上坟烧纸“送钱”,意为买通“小鬼”,贿赂“阎王”,使亲人的阴魂免受灾难。若配偶一方先亡,须给生者“留七”,即六天为一“七”。
百日:人死后一百天,家人为其举行的祭奠活动,参加人员主要是死者的儿女,穿孝衣,拿酒食上坟哭吊亡灵,烧化纸钱,进行祭奠。
小祥之祭 小祥是指父母死后一周年的祭祀。"小祥,祭名。祥,吉也"。这就是说,到了小祥之祭后,孝子可渐除身上的丧服,换上吉服。例如男子可以除去头上的丧带,换上熟丝织成的练冠,所以小祥之祭又称"练祭"。小祥祭祀的重点是以练服代替丧服。
大祥之祭 大祥之祭是指父母死后两周年的祭礼,称"大祥"。在古代,儒家经典规定,卒哭祭后,孝子只能吃粗饭饮水,小祥祭后才可以吃菜和果子,到大祥祭后饭食中则可用酱醋等调味品。
禫祭 禫为丧家除去丧服的祭祀。禫,祭名也,与大祥间一月。自丧至此,凡二十七月。"禫之言澹,澹然平安意也"。禫祭时,在向死者叩头跪拜、上供祭品、烧纸钱之后,要宴请宾客。此祭举行后,丧事才算办完。丧家生活归于正常。
三周年为“谭祭”,行释服礼,俗称“除服”。祭礼极为隆重,亲友皆至,所送祭品大致与下葬时相同,富裕人家要请吹鼓手,并请道士做斋醮、立墓碑,有的还举行“三献礼”。孝子家门上早晨贴白纸对联,午饭前改贴红纸对联。孝子全身穿白戴孝,到坟前烧纸祭奠,祭毕,当场脱掉孝服,换上常服,并将换下的孝服在火上一燎,回到门口,从墙上扔至院内,以兆“服去福来”。
二、祭祀祭品.
祭祀时,祭品是不可省略的。因为人们想象亡魂在阴间也像人一样要吃、要喝、要穿、要交易买卖。所以要经常供上食品供鬼魂吃喝,焚化纸钱使他们有钱可花,焚烧纸做的衣服器具使他们有穿有用。一般说来,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日用品,都可以作为祭祀品。祭品,可以是实物,也可是纸或其他材料做的象征性的实物。人们认为鬼魂享用祭品只是一种精神、气息上的享用,只吸取祭品的精气而不食其实体,大多数情况下祭品是可以为祭祀民食用的。
送祭品的方法主要有二种:一是用火烧掉祭品使气息上腾于天空以便亡灵享用。二是将祭品置于死者灵前或墓前以待亡灵自己来享用。另外,在中国古代,身份不同的死者,祭品也有不同的等级规定,不可逾越。
古代连皇帝也要守丧三年。譬如说丧其中是不准结婚的,年轻皇帝登位前若要结婚,除非由皇太后下命令才可以。在唐代、宋代、明代、清代都有,老皇帝一死,新皇帝没有就位以前,丧事没有发布,先办婚事,第二天再发丧,否则就违犯礼制。这种古礼连皇帝都要遵守,这是中国文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