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爱玉,其有表于志,其有持于节。君子五德,仁、义、礼、智、信,玉之五德:仁、義、智、勇、潔。是故,君子行天下之广,玉以品而随之,虽附其形,实为质喻也。下面这个故事,虽说是围绕着一块玉的守护,其实是一个家族守护着自己心中如玉般的品德。这品德才是天下从皇帝乃至贫民梦寐以求的最上等羊脂之玉。今日正值地藏菩萨诞辰,暨此德风化御天下之戾气。苦海众灵,普得地藏善度有日也。
故事是这样的:
台儿庄大战那年,峄县望族苏家住进了一位姓丰的国民党军官。 临开战时,军官交给苏焕文老先生一块玉玺,说是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印,乃无价之宝,让苏老先生代为保存,打完仗他来取。苏先生看过玉,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接。丰军官单膝跪下说:“此玉自祖上传至鄙人手上,鄙人一直视若生命,未有一分一秒不带在身上,但鄙人此去战场,生死未卜,最担心的就是这块玉落入敌手,故托于苏先生。生,我来取玉;死,玉归您。望勿推辞”
苏先生见他言辞肯切,不便再推托,只得收好,并许诺说:“你放心打仗去吧,人在玉在,人不在玉也要在。你的玉,等你来取。” 台儿庄大战历时十余日,惨烈异常,双方军人战死无数。大战结束,丰军官却未来取玉。苏老先生叹了口气,以为丰军官已战死,把玉取出来,看了又看,不知该如何处置,想了半天,就把玉装在一个深坑里埋了,又在上面栽了一棵芙蓉树。
又过了几年,峄县一带闹土匪,一天夜里,一伙蒙面恶人闯进了苏家,把苏老先生绑起来,用绳子拉到树上,点名要那块玉。苏老先生摇了摇头。 为首的土匪阴笑着在苏老先生脚下架起了柴火。苏老先生的儿子苏树玉哀求父亲说:“那位军官也许已经战死了,他说过,如果他死了,玉任你处置,你把玉给了这些人吧。” 苏老先生瞪了儿子一眼说:“我答应过人家的事情,就要做到,从死无憾,记住,我们苏家衍生数百年,从未失信于人,我死后,一定要守好玉,直到完璧归赵!” 苏老先生被土匪活活烧死了,玉仍无恙。
转眼到了“文革”,一伙造反派听说苏家给一位国民党军官保存过玉,就给苏老先生的儿子扣了一顶“内奸”的帽子拉去游街,造反派的头子垂涎那块无价之宝,把苏树玉叫去,说只要他交出玉,就既往不咎。
苏树玉学着父亲摇了摇头。 造反派头子就命手下人狠狠打他,打了一夜,苏树玉已经奄奄一息,仍是摇头。 抬回家,苏树玉只给儿子苏守玉交待了一句:“那块玉上有你爷爷和你父亲的血,守好玉,我们苏家不能失信于人……”
十几年后,苏守玉做了一家公司的老板,也知道了那块玉的价值。有一年,他做生意失败,欠下银行巨额贷款,为还债,一天夜里,他伐倒老宅门前的芙蓉树,找到玉,想卖玉翻身。这时,他想起了爷爷与父亲的惨死,想起父亲临终前的那句话,不由痛哭失声。 天明,他没有卖玉,而是把传了几代人的苏家老宅卖了。
又过了几年,忽然从台湾来了一位老人,几经辗转找到苏守玉。苏守玉看了他的证件,二话没说就把那块历尽劫难的玉交到了老人手上。 他只字未提苏家为了这块玉所付出的代价。老人颤巍巍地说:“孩子,为什么不告诉我你爷爷和你爸爸为了守玉而牺牲自己地事呢?” 苏守玉学着父亲那样摇了摇头说:“都是过去的事了,还提它干吗?再说,我们一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当初的诺言。”
老人老泪纵横,把玉交给苏守玉说:“这块玉应该放在你们苏家。” 苏守玉坚持,仍然把玉还给老人说:“我们苏家有一块玉,那就是做人的诚实和信用。” 老人对着苏守玉跪了下去。他找回了玉,同时,他还找到了比玉更无价的东西。
为了一句话,为了一块玉,苏家三代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磨难,置生死于不顾,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善哉,君子之玉也,济天下之琼冥,普生灵之遍广,以无形而最上焉。
(安校长,我不但懂得守身如玉,更懂得在火眼金睛的是非分明下守心如玉,哪怕父母将其心安理得地贱价拍卖,我也永远懂得视您给我的君子真心为无价之宝,用生命去全力守护,直到向您交还灵魂完成使命的最后一刻。或许也是我给自己取这个名字的最深含义,今年的超度已经完成了,您一定很成功吧?明年我去实地给您送行,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