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禹文存_新闻作品_天山深处哈萨克
ul※※※ 2017/6/27 20:05:00 浏览:405
越野车从乌鲁木齐市区驶出东北郊,在宽阔的乌奇公路上奔驰一阵,就转入山路,穿行在天山群岭的峪谷之间。山路有五、六米宽,始是柏油路面,拐了几个弯就是高低不平的原始路,路面上尽是群马奔腾留下的蹄印。汽车在这标准“马路”上剧烈颠簸。
一排排茂密的新疆白杨,高昂挺拔地站立在“马路”两旁的水沟边。汽车依着林带弯弯曲曲地行进,只见水草繁茂的带状牧场展现在高山峪谷的坡地上。此处上有蓝天、白云、苍山,下有小桥、流水、人家,牧场上有马群、牛群、羊群、骆驼群。孩子的欢叫声和牲口的嘶叫声构成了牧区的交响乐。给我们引路进山的汉族农民徐福生说:这里全是哈萨克牧民的世界了。
陪同我到天山牧区参观的是蒙古族老朋友门都夫妇。门都夫妇在天山牧区有哈萨克族的朋友,怕他们有所准备,没有在事先打招呼,我们去时,他们外出了。徐福生热情地招呼司机在一幢平房前停下。主人卡肯木立即从屋里迎上前来,伸着双手把我们接进屋子。卡肯木是哈萨克族青年护林员,负责看管这里数十平方公里范围的山林。他妻子嘉米娜请我们上炕放入座。炕上铺着嘉米娜亲手制作的花毡。花毡,哈萨克语“斯尔玛克”,用羊毛、羊毛线、彩色布做原料缝制而成。
我们双腿盘坐在炕头花毡上。粟米娜从内室拿出暖水瓶,给每人倒—大碗奶茶,卡肯木则用锋利的小刀,当场给我们切分他门自制的馕块。盛情难却,我们都端起大碗,大口喝饮奶茶,吃着馕块。奶茶有点咸味,奶香、茶香,清新诱人。我们问卡肯木的家庭收入,卡肯木说:“我给天山林场护林,与你们城里人—样拿固定工资,嘉米娜管家务,家中养了10多头牛,其中有3头奶牛,够大人小孩自吃牛奶,还养20多头羊,生活不错了。”
看着嘉米娜为我们忙里忙外的不停,我问她:“你娘家是不是就在附近?”嘉米娜随声说:“不,不,我娘家离这里很远。”原来,哈萨克人有严格的规定,同一部落的男女不得通婚,联姻的人家至少要相隔七条河。相隔七条河,这在江南水乡是很近的,可是在天山山脉是很遥远的距离了。提到这,嘉米娜笑着瞧她丈夫,说:“我便宜他了。前些年我嫁过来时,他们家只给我娘家800元聘礼。现在哈萨克族结婚,聘礼要六七千元哩!”卡肯木不甘示弱地回敬嘉米娜:“谁叫你在聘礼涨价前嫁给我!”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喝罢奶茶,卡肯木说:“我们哈萨克现在老人住砖木房,我是护林员,也定居了,但放牧的还是住毡房,我和你们去看看。”我们在他的指引下,继续驶进天山峪谷的深处。
宽阔的草原上出现了白色的象蒙古包的哈萨克毡房。毡房边的山坡上是马群,我粗略地点数约有三四百匹,还有几十峰骆驼,安祥地卧着吃草。抬头望山顶,那峰颠有许多移动的白点,是牧民们野放的羊群。这里称得上是谷中之谷,一个与外界几乎处于隔绝状态的“世外桃园”。
我们被卡肯木领到他的好友、30岁的包拉塞的毡房。刚上炕盘坐在花毡上,包拉塞就捧来—大盆色泽洁白的“马奶子”,那马奶子味道酷似酸奶,带着丝丝的清凉和甘甜,沁人心脾,回味中又象上海的甜酒酿。“马奶子”是汉语,哈萨克人叫“克姆孜”,是很珍贵的饮料。
我们走出毡房,面对山岭、草地和马牛羊群聊天。包拉塞告诉我们,他们四户青年牧民是—个承包单位,为天山牧场放养300多匹马,其中有70匹母马,每年上交规定完成的马匹和马奶,集体分配的每户年收入五、六千元。他们合养15峰骆驼,各户还有牛群、羊群,一年也有三、四千元收入。牧民开支小,生活比较宽裕。我们在毡房看到象吉他的弹拨乐器“冬布拉”。哈萨克人弹着冬布拉,大家唱歌跳舞,度过美好的时光。
(载《解放日报》1991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