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江苏省太仓师范九秩华诞,每个学子都是以兴奋的心情庆贺,感谢亲爱的母校对自己的培育之恩。
在校庆当天,大阶梯教室校友云集。我见到了影响我成长、引导我走上革命之路的许多战友,如南京来的陆瑛、北京来的杨汝模、无锡来的虞贻钲、上海来的潘慧南、马名驹,以及许多追随党参加革命活动的朋友们。
我们见到了想念的樊立生老师。樊老师是我们的级任导师。当时,他从重庆北碚的复旦大学毕业不久。来到太师,就和我们朝夕相处。他当级任导师作风平和、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培养大家的学习自觉性,为人也很正直,对一些事物不隐瞒自己的观点,确实难能可贵。我们师生关系比较平等、亲切、融洽。他的有些讲话,如讲他故乡河北正定,讲他在抗日战争“八年离乱”的经历,讲国民党政府陪都重庆和远离重庆的北碚,所见所闻,离今半个多世纪,却一直在我的记忆之中。这次,樊立生老师从我们班的同学中间走过,大家争相与他握手,他还能一个个叫出名字。他一见我就问:“校庆筹备会等你来,怎么没有来?”(我因去了河南而缺席)老人记忆力这样强,令我高兴。听他在大会上简洁又直率的发言,我发现樊老师对当前师范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了如指掌,我为他的思想还在师范教育前沿而感动。更想不到的是,校庆第2天,我们嘉定和太仓的几个同学在龚铭家里,天南海北地漫谈中美就中国加入WTO签订协议和台湾海峡两岸形势等问题时,樊老师来到我们中间,还饶有兴趣地听我们发言。如今师生均在“七上八下”,相聚时竟又似50多年以前,显得师生情深,生气盎然。
看到樊老师,令我们不由想起其他当年在班级任课的老师们。他们都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教学态度,还有着爱国反帝的高尚风范。我们从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可说终生受用。我想起钱式嘉老师的国学功底,他上国文课时讲一口很有韵味的太仓话,把文章读得抑扬顿挫,诗情画意尽在其中,使我用心于文学和写作,立志表达人民大众的喜怒哀乐,为后来从事新闻工作和新闻教育工作有着源流联系。周彦伯老师教我们国语(普通话),是那样认真负责,注重字母,注重发音,记得国庆10周年前我随一个代表团去北京下榻西苑大饭店,一位服务员一口认定我是北方人,还有京味,而说其他朋友都是上海人、南方人,可惜受环境影响,以后我的普通话逐渐退化。姚宝德老师讲地理课,在黑板上几笔就能勾勒一个省的地图,无论山脉、河流、铁路、城市,使人一目了然,我从此对中国和世界地理产生了兴趣,至今仍有收藏地图的爱好。叶彦彬老师的数学课撇开书本,讲得清晰有序,使我至今头脑中保持“数”的观念。武奋先老师的音乐课精心教学,她的声乐和风琴(当时没有钢琴)演奏是最好的示范,她不仅教给我们乐理知识,更使我领悟到一首好歌对于振奋整个民族精神产生的巨大力量。当然,没有给我们任课的老师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吴攸之老师的儒雅举止,石少逸老师书法潇洒而秀丽……这一切,都使我们感受到母校的老师是学生的楷模。
龚铭新居的大客厅,成了我们班级欢庆母校华诞的场所。苏州的樊惠芬、虞伟英来了,上海的常国华来了,南通的樊娟明是由她的儿媳翁海兰相陪,请人驾驶汽车前来的。我又和樊娟明、樊惠芬、龚铭四个嘉定华亭人相聚,共话当年在学校参加地下党领导的进步活动,毕业后经常交流各地社会动态,还组织过一台文艺演出,受到数百农民欢迎的往事。在太仓、嘉定解放时,四人都走上革命岗位,如今都已离休。回首往事,都深切地感受到母校是一所革命的熔炉。我们到会的班级同学,十分珍惜母校校庆的良机,留下了一张又一张难忘的合影。
(载《太师校友通讯》第47期,1999年12月1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