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河胜景韵德州——李伏源画作《运河十景图》
Andi 2017/6/16 17:02:00 浏览:423
德州运河被称为“御河”,这有典籍记载为依据:作为永济渠,是隋唐御河;作为南运河,是明清御河;而整个宋代,“凡漕粮入津、芦盐入汴,率由此道”。运河全程称御河。御者,皇家所有之意也。正是由于明清两代帝王的高度重视,造就了运河沿途的辉煌。当然也就造就了运河重镇、古城德州的辉煌。
李伏源先生的《运河十景图》(又题作“九达天衢图”)所表现的,就是康乾盛世时代的德州城市风貌和市井生活。这幅画是长达五米六的巨幅长卷。是他继鸿篇巨制《长河形胜图》之后的又一佳作。德州运河十景分别是:九达天衢、浮桥烟岚、城郭胜境、皇家码头、恩泉行宫、千帆竟发、华亭数帆、春秋繁露、水馆驿舍、镇河祥瑞。富于古典文学素养的伏源先生,以罹病之身,为他的家乡德州选定、命义、创作了四十景绘图,并且配了他写的诗作。收在这里的十景,都是与运河有关的;是四十景中的精华之作。如果说,运河是缠绕在古城德州的一条美丽的丝带,那么,这十景就是装点在丝带上的十颗明珠!
且看伏源笔下的十景之一“浮桥烟岚”诗作:“翠柳和风报春晓,晨雾暮霭锁断桥;车水马龙云中渡,景入诗画更添娇……”绿柳掩映的运河岸边,和风轻轻吹拂,雾霭的纱帘被掀起一条缝隙,天光云影映衬中的千重帆影、春风杨柳回护下的百艘漕船,一齐映入人们的眼帘!德州运河胜景,被活灵活现地再现于纸上。
如果说上述诗作还只是描写了运河上的美丽风景,倾向于一种山高水远式的民间的审美意趣,那么,乾隆御码头的描画,无论是画笔还是诗作,都在碧波银浪、御舟摇曳中,透出了充满了一种华贵雍容的皇家气派:“春浓柳生烟,和风荡漪涟;碧波翻银浪,摇曳御楼船!”
“华亭数帆”与“镇河祥瑞”,记载了康熙乾隆年间德州文化地位的辉煌与繁盛。也记载了那时候的德州运河的风俗画面:“一二三四数船帆,四面亭台三面观;傍岸樯如林,远望帆连天;日过多少只,谁能计得全……”
“数帆亭”是德州名士田香城(田雯之弟)出资兴修的一处名胜,也是德州著名景观。皇家码头就是乾隆帝多次登临的御码头。康乾二帝对德州有特殊感情,一生中多次下江南巡视,都要驻跸德州。爷孙两人留下题咏德州的诗作近百首,这些诗作多数都在题目中就有德州或德州运河字样,是德州开展旅游文化研究的宝贵资源!把御码头再现于世,是老德州市民的一桩心事,伏源兄的画作,为这个景观的再造提供了参考范式。
“十景图”的点睛之作,在《九达天衢图》。和其他九幅画作一样,作者也为他配了诗作:隋兴京杭大运河,至元南北一线通;从此九达天衢路,神京门户负盛名……
天衢,直接的含意就是通往天子居住的地方的大道。九达天衢,或可作两种解释:九为阳数之最,意谓有许多条道路可以通往京城;又,德州为九河胜地,所谓禹迹茫茫、尽在于是!就是说大禹开挖的九条河流,多在德州境内。而他的疏九河而利万民的遗迹和精神,也在这里汇聚而通往帝都,实在含有“九九归一”之意!这幅画作正是以大运河东岸的官驿道为主线,展开一幅康乾盛世时期的德州古城风情画图。天上有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的朵朵祥云,地上有着大运河的波光帆影相映生辉,大运河的乳汁滋养着这方百姓,这里的人民过着富足安康的生活。
好一幅安康静谧的盛世民生图:河边的驿道上,店铺林立,商业繁盛,鸿盛楼、又一村、扒鸡店、颐寿药店、火神庙、杂货铺、盐业专卖……再现于画作中的,康乾盛世中的德州居民,令人产生出一种“天上人间”的无尽暇想……可以说,这幅画作颠覆了一些历史习见,还再现了一段历史真实!全画构思精到,气势磅礴,布局合理,浑然天成。几达从心所欲、胸有成竹之境!
伏源先生以年近七旬的罹病之身,历数年艰苦创作完成了他的这幅呕心沥血之作。而他的这些诗作,还有古韵德州中其余作品,均曾在未面世之前征求我的意见,并许之于修订之任;迄今思之,仍然觉得与有光荣。现在他又把这幅画作拿来,希望我为文赞襄。而我于诗画评论,所知甚少,而盛意难却,只有直抒己见,作为我的评论。容有失当之语,则诚惶诚恐,不胜愧赧之至!让我们记住伏源兄在他的《古韵德州诗画大观》留给我们的希望之辞,也作为这篇评论的结语:“历史是先辈的智慧,是传承的血脉,是地域发展的魂。发扬光大是历史使命,保护她是子孙的责任……”
历史将记住这些不凡的画作和这些寄意深长的智慧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