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我生平第一次走出西域边陲,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七大古都之一,并被誉为人间天堂的杭州,看望才恢复工作不久的您——王黎夫。
您老在百忙之余,带我们游览西湖。
在植物园,我指着一种像棉花叶子树开的花问您老 :这是什么花?
您老对我说:“这叫芙蓉花。
我说:“文革时,每个省市自治区成立革命委员会,都要在《人民日报》头版发文庆贺。其中,湖南省刊发题为《芙蓉国里尽朝晖》的文,就是这个芙蓉吗?”
您老说:“是的。”
我问:“为什么湖南要用芙蓉国一词称谓呢?”
您老告诉我:“唐宋时期,湖南遍地都是木芙蓉,所以古代就称湖南为芙蓉国。”
您老问我:“你可知道‘芙蓉国里尽朝晖’的出处?”
我答:“这个我知道。文革期间,我们没有语文课本,临时代课的老师就让我们背毛泽东语录和诗词。‘芙蓉国里尽朝晖’出自《毛泽东 七律 答友人 》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但那时,年少的我对诗中的含义一知半解。
我还记得,您老不厌其烦地说:“‘芙蓉国’指湖南,还可见唐人谭用之诗“秋风万里芙蓉国”,芙蓉是指木芙蓉,不是水芙蓉,水芙蓉是荷花。后边这两句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着一‘尽’字,意境全出,你看——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初晨的阳光照耀着开满芙蓉花的大地,全湖南都沐浴在一片朝晖之中。”
时过境迁。
每当我在江南看见绽放的芙蓉花,往事一幕幕就浮现在眼前。仿佛听到了您老那朗朗的笑声,您老亲切的音容在眼前呈现,而这一切都已成为了一种记忆,温馨的回忆。
如今,已是花甲的我在人生之旅上跋涉,心中有太多的不舍与思念。那情、那景、那物在我脑海里刻下了深深的记忆。
可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晓 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