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王黎夫的天堂家园
  查看图片
王黎夫
1911-11-19 ~ 2014-01-31
 
到访:65939  墓地祭奠:53   留言:63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廖承志给王黎夫画像
晓阳  2019/8/11 17:18:00  浏览:262

    1959年春,根据杭州市委、市人委部署,市文化局讨论并制定了庆祝建国十周年计划。其中除戏剧创作、电影周、参加国庆游行的文艺大队,以及组织文艺晚会外,还有几项新的任务,成立杭州书画社,就是其中一项。

    当我把该项计划向市委汇报时,王平夷书记非常重视,并认真听取汇报,还不时作些指示。当我汇报到我们要办类似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那样的书画机构时,王平夷很高兴,连说:“好!作为知识分子聚谈之所,一定要办成文化人感兴趣的地方,要做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因此,这个单位,要有古今书画,线装图书,可欣赏,可买卖,也可比装裱字画,经营文房四宝……”

    当我请示:这个单位起个什么名字时,王平夷说:“名字由你起,任务由你定,干部由你派。”

    当我汇报,这个单位须要有个优美环境时,王平夷说:“现在市委正抓紧解放路、湖滨路的房子改造工程,今年秋天完工。到时候你可来看房子,由你挑选你认为最合适书画欣赏的一幢建筑,预计可给你们三四百个平方米的面积。”

    局党委经过讨论,该机构正式命名为“杭州书画社”,并请 郭沫若副委员长书写了匾额。

     经过紧张筹备,按时于1959年国庆前夕开张,同时在书画社大厅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书画展,展出当代大家马一浮、张宗祥、 潘天寿、 沙孟海、邵裴子、 吴茀之, 诸乐山、阮性山、 余任天等书画精品100余幅,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为国庆十周年增加了热烈隆重气氛。

    从这以后,杭州书画社热闹非凡,十分兴旺发达。后又陆续陈列、展出了许多大名家字画,如吴昌硕书画展,赵之谦书画展,西泠印社藏品展等等。每次展出,都引起轰动。

    据此,很多文化界名人大家以及高级干部都经常到这里参观欣赏。例如 王个簃, 程十发、 方介堪、 方去疾、陆维钊、 余任天、阮性山、 吴茀之, 诸乐三等书画篆刻家经常到这里参观或购买字画物品。他们说:“这地方好极了,背城西湖,闹中取静,果然是欣赏字画的最佳去处。”

一次,省委书记林乎加同志带领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来到书画社。他们参观欣赏半天后,谭启龙挑选购买了一批现代书画,满意而去。

于是,省内外以至全国的名人、学者接踵而来,应接不暇。

    一日,省人委秘书长王黎夫,带领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廖承志,来此参观欣赏。休息时,廖承志见文房四宝现成,提出要给王黎夫画张肖像。王黎夫很高兴,于是整衣端坐,廖承志则凝神挥毫,三笔两抹,几分钟工夫,一幅王黎夫肖像画成了。我看时,虽是大写意,但还真画的有点像王黎夫呢。此时只见廖承志微微一笑,提笔迅即在画面右上角题写“大酒鬼”三字,引起众人哈哈大笑。

......

(孙晓泉 于2003年3月27日)

    此文作者孙晓泉,曾任杭州市文化局局长、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等职,也是杭州书画社的创办人,对杭州书画社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篇文稿原版是手写版,乃孙老2003年为杭州书画社所作,一直未曾发表。杭州网记者在寻访杭州书画社时,现任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产业发展处处长兼西泠印社有限公司总经理金鸣,小心翼翼地翻出这份文稿,复印后送给我们,并多次强调,这是非常珍贵的,不能随意发表,但同意发表在杭州网《回望六十年走红解放路》专题中,权作献给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礼物。

    这篇回忆录将杭州书画社成立之初的情况以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状况都立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看到了杭州书画社曾经的繁荣。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