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西湖,自然指我在西湖山水间的几次采写往事。其中《洪春桥,王黎夫笔谈潜伏生涯》印象颇深——
2013年仲春,笔者75岁,应邀前往杭州洪春桥浙江医院,看望100多岁的红色特工王黎夫先生(1911—2014)。洪春桥古名行春桥,南宋时是左军步兵驻札三寨之一寨兼总教场,这一氛围,倒颇契合现在住养中的一些老干部,他们曾为中华民族和新中国浴血战斗,现代的枪炮声和历史上冷兵器的金戈声,相互呼应。
我来到6号楼二层的一间套式病房,见鹤发童颜的王老正端坐在客厅沙发上等候。我倾身向他问候,说:“王老,我与您这位寿翁神交已久,十多年前曾托人说项,想采访您,不料遭到婉辞,今天……”我观言察色,发觉他没有什么反应。正在疑惑时,他大声呼道:“爱英,给朱先生沏茶。”一位年轻端庄的女士在泡茶时对我说:“他失聪,两耳全不中了。”庞爱英是他的夫人,一位红军四方面军军人的女儿。
所以,采访全程都是笔谈,七八张A4纸正面反面都写满了。这样的采访进行了两次,既吃力,又兴味盎然。当然收获极大,王黎夫,21世纪一位硕果仅存的红色特工,他的传奇生涯,可以说是电视剧《潜伏》的真实版。
王黎夫的一生五彩缤纷、斑驳陆离。他出身豫北新乡一大富家,1929年在北平加入中共,坐过牢,追随“湖畔诗人”潘漠华筹建北方左联。1937年他奔赴延安,被八路军方劝返,在三原邂逅魏文伯,返新乡后,在《豫北日报》任编辑,戏剧性地与受彭德怀派遣来新的魏梦龄(魏文伯族侄)接上关系。投身一战区长官部李世璋的政训处。参加八路军帮助举办的游击干部培训班,是朱瑞将军的学生。奉命到石友三部张友渔的政治部任科长。1939年赴重庆报到,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办公厅调查室二科科员。就在这一年,他纳入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范围,周恩来指示他参加国民党,行止灰色,为党多提供情报。王黎夫的线人有:张友渔,徐冰,钱瑛,冯乃超等。
从1939年开始,王黎夫开始了精彩的“潜伏”人生,扫描如下——
军委会政治部调查室是陈诚直接伸手于中央军、杂牌军的一家独立情报机构,二科职责是情报汇总,王黎夫虽仅是科员,但国民党军队一有风吹草动,就首先入耳。
1943年,王任社会部人事局机要秘书。一次,部长谷正纲参加中央党部小型机密会议后继去出席社会部公众会议,将公文包暂存王处。王黎夫捷速阅读包内文件与笔记,强记内容,将情报交线人张友渔。情报中有军统派遣特务打入延安电报局。
1944年,王先后任军政部储备司专员、办公室上校主任,管辖国民党军队军饷、军需的配给,因此掌握各支部队的番号、驻地、人数、主官、流向及装备、补给等情报,及时提供给中共。他还递送了抗战胜利后美军军援物资动向的重要情报。
1946年,王任联勤总部储备司少将代司长,纳入中共吴克坚情报系统,线人之一是华明之(“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国民党中央党部速记员沈安娜的丈夫)。他还有一个领导,是北平军调中共方叶剑英将军的中将军事顾和滕代远。
1948年冬,淮海大战前夜。王以储备司主官身份前往“徐州劋总”刺探了国民党军7个兵团30个军75个师80万兵力的军机。又在陇海铁路线上绘下了神秘的蒋纬国的装甲车兵力部署图。
王黎夫兼职联勤总部驻上海经理署少将代表,运用此职,他截留了锦州18万套棉被服、营口6千担棉花等军需品,供给解放大军。又在上海战役前,艰苦做工作,将联勤总部上海被服厂暨5个分厂军产完整回到人民手中。
王黎夫归队后,历任我华东军政委员会办公厅主任,中共上海市情报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常务副主任,浙江省政府代秘书长兼外事办公室主任。享受省长级医疗待遇。
拙稿以两期分载,在上海一家知名期刊面世,王老看到样刊,十分开心,又隆声呼他的爱妻:“爱英,快取我的画册,我要题写,送一本给朱先生嗳!”这本题名为《我的画册》的画集,8开130页,都是他颐龄湖上的硬笔画作,藉西湖山水及花草鸟虫,抒发性情,歌唱生活,其中一页题款是,“艾英买来的桃子特别美丽”。
(文:朱文楚 杭州都市快报刊发时间:2017-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