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夫与石函路七号
座落在西湖断桥景观旁的石函路七号,不仅仅只是蒋经国旧居。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原主任王黎夫,曾在此居住了16年,可谓是在石函路七号居住年月最长的一位。没有任何人比王黎夫在这里住得更久,没有任何人比王黎夫对这幢房子更熟悉,没有任何人比王黎夫对这幢房子更有感情。
西湖美景,天上人间。春雨夏荷,秋月冬雪。看不尽的水光潋滟,读不完的山色空濛。今日向各位看官推荐一处好地,这地方背靠宝石山,东北依石塔儿头,西湖正在西南,断桥西泠桥全收眼底,保俶塔玉皇山尽在画中。真个是,楼对断桥残雪,窗含湖光山色,真真是西湖边地理位置绝佳的别墅住所。
住所出身不凡,追寻此间住过的人,发生过的事,却也能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巨变钩沉出个轮廓大概来。
这地方正是和断桥一路之隔的石函路七号——蒋经国旧居。
但这幢房子,绝不仅仅只是蒋经国旧居。
一、里西湖1号、2号
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位上海商人买下断桥对面两亩地,那是当时杭州价格最高的地皮。商人用这块地,建了一主一副两座楼组成的别墅,就是现在的“蒋经国旧居”。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的一天,一位上海的烟草商人来到西湖边,考察多日,在风水先生的指点下,买下断桥对面的两亩地,他决定在此处建一座别墅。
地价每亩大约8000到10000银元,是杭州当时价格最高的地皮。懂得换算的人说,大约相当于如今200万元人民币。
买地的商人叫王相恒,来历不详,背景不详,生卒年月不详……关于他的资料,仅仅知道和这所房子有关,如果不是这幢房子,恐怕鲜有人记得这个王姓商人。
1931年,别墅建成,门牌为里西湖1号、2号。羡煞杭城达官名流。别墅背靠宝石山,遥望玉皇山,东北近石塔儿头,西南面断桥残雪,依山伴湖,坐东北而朝西南,呈不规则多边形,当真是一处无敌湖景别墅。
别墅占地1333.3平方米,上下两层。主楼344平方米,14个房间,完全西洋风格,当时西湖边中西合璧的房子很多,但纯西式这是第一家,开杭城西式别墅之先。副楼207平方米,六七间房,完全中式。两楼中间通过连廊连接起来。围墙周围全部用红褐色块石垒成,据说八十年来从未清洗。主楼外墙是三十年代最负盛名的上海“倪增茂”青砖砌成。楼内过道长条柚木地板,墙壁青砖勾缝,用进口水泥完成,屋内地板门窗都由美国红松做成,水泥磨石子砌成地面,中间嵌铜条,光可照人。
别墅厚墙重基,用了大量的钢条,还有隔离防潮层,很是坚固耐用。八十年后,一些名声显赫的建筑师们来到这里,依然对别墅一流的设计,一流的建材赞叹不已。
那时,这座别墅是杭城西式别墅标杆,之后,杭城此类别墅方才亦步亦趋。
房子建成后,主人并没有怎么居住。这在当时杭州,甚至整个中国都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建别墅不是自住,而是借给达官贵人。
就像澄庐,在成为蒋介石夫妇杭州行辕前,是晚清官商盛怀宣四子盛恩颐的别墅。又如陈布雷,在杭州至少有过七处住所,都不是其名下房产。
这其中有房主对名士人品才学的仰慕,如陈布雷的情况;但更多的是趋炎附势追名逐利之徒,即便到今天,这种现象依然存在,其中勾当,大家都懂。
二、圣塘路152号
这处房产曾经登记在汪伪政府特工总部掌门人、大汉奸、杀人魔头“李士群”名下,没有任何人知道这幢房子被李士群用来做过什么。
1947年,抗战胜利两年后,当时的国民政府发现,这幢房子是“杀人魔王”李士群的房产。
李士群,浙江遂昌人,曾经是共产党员,公开身份是蜀闻通讯社记者,在王相恒别墅建成的差不多时间,李士群投靠国民党,几年后投向日本人。成为上海极司菲尔路76号、汪伪政府特工总部二号人物。
一号人物就是电影《色戒》主人公的原型丁默邨。在汤唯饰演的郑苹如刺杀梁朝伟饰演的丁默邨失败之后,李士群利用刺杀事件巧妙地将丁默邨排挤出76号特工总部,登堂入室,成为76号的掌门人。76号恶名远扬,里面都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即便是残酷无情的国民党军统头子戴笠,也曾被李士群的狠毒激怒得暴跳如雷。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接收大员来到杭州。1947年,他们查出这幢房子是李士群密室,浙江高等法院按照《惩治汉奸条例》开出一份刑事裁定书予以沒收。刑事裁定书还特别注明:李士群从王相恒手中买下房产时,这里的门牌号为“里西湖1号、2号”,1947年5月2日房产被没收时,这里的门牌号已经是“圣塘路152号”。
李士群曾担任汪伪政府的警政部部长、伪江苏省省长,在上海、南京都有豪华官邸,并不保密,只有杭州的这处房产从未向外界公开过。李士群买下这套房子做什么用?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当时,这幢房子的东北面紧靠日本驻杭州的领事馆,就是如今的浙江省旅游局内,而李士群当年的后台老板是日本特务机构——“梅机关”,梅机关在杭州的办公处就设置在领事馆内。至于梅机关,那是日本军部在中国大大小小的特务组织、分支机构的领导核心,也是“汪伪政府”的顶头上司。
基本上,李士群买这处房产的目的已经明了——便于和自己的主子梅机关勾结,也借日本人的势力范围躲避仇家的追杀。
不过,李士群最后还是死在了日本人的手里,被毒死时整个人缩成了猴子般大小。
至今,没有任何人知道那段时间的圣塘路152号内发生过什么事,那是一段无从追问的诡秘历史。
蒋经国的妻子蒋方良和一对子女蒋孝文、蒋孝章在这里住了大约一年多,蒋经国经常到杭州看望妻子儿女,休假玩乐。
1947年5月之后的某一天,别墅从当时的浙江省高等法院转到杭州市市长周象贤手中,这位蒋介石的老部下、宋美龄的老同学很快将房子拨给了蒋经国一家居住。
望过湖去,是蒋介石夫妇在杭州的行辕——澄庐;不远的地方,是国民政府杭州行辕——黄郛故居,即膺白楼,就是现在的1917天上人间-花园餐厅。周市长为讨好蒋氏父子,花了一番心思。
原来汽车可直抵别墅内的风雨廊棚,后来修缮断桥,圈走了一块地,车子就开不进去了。进入楼内,右边朝北依次是储藏室、用餐间和卫生间;左边朝南为大套间用作客厅,是当年少壮派、青年军的聚会场所。有时,因为蒋方良爱打麻将的缘故,也是打牌的场所。楼上东南角的一个套间是蒋经国夫妇的卧室,其余则为书房和家属卧室。主楼楼上有天桥与北面副楼相通,副楼成L形,规模小于主楼,为侍卫、佣人所用。大多时候,是蒋方良和一对儿女蒋孝文、蒋孝章住在杭州,前者在蕙兰中学,后者在弘道女中。当时外国代表团到杭州,都是蒋经国的混血儿女来迎接致辞,两个混血儿,很是可爱,十分活跃,喜欢出头露面。
两个孩子经常在西湖附近游泳、划船、打猎,蒋经国秘书张令澳有一次到杭州,看到蒋经国儿女和警卫坐着吉普车拿着双筒猎枪在打西湖的野鸭,游人对两个外国小孩捕猎西湖野生动物的行为很是生气,出面制止,警卫员解围说是委员长的家属,张令澳赶忙说不妥不妥,把两个孩子叫回去了。
当时,杭州市长周象贤为“皇孙”们的扰民问题、安全问题头疼得睡不着觉。
蒋经国好美食,喜欢热闹,爱养花,杭州的别墅给他提供了这种方便。他和妻子一对儿女住在院内主楼,有时会在一楼的会客室和高官名流喝茶聊天吃饭,有时,他在不远处的菩提精舍摆上几桌,请客人吃饭。有一年夏天上海市长吴国祯到杭州,蒋经国陪同到玉皇山道观吃了素斋,捐1000元。
闲散时,蒋经国在院子里种了一些花草,有棕榈、梧桐、红枫、泡桐、玉兰、桂花什么的。但这种闲情并不多,后来愈发地少了,尤其是在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的日子里。
1948年8月,国民党形势告急,上海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商人投机倒把、官吏贪污勒索成了普遍现象。为了挽救日益崩溃的财政,蒋介石决定对上海进行经济管制,蒋经国以“太子”身份带着一帮少壮派官员到上海督战,时称“打老虎”。
这一年,由于上海工作繁忙,蒋经国无暇回杭州与家人共度中秋,蒋孝文蒋孝章去上海探望,让蒋经国喜出望外,
几个月后,蒋经国声泪俱下认输,他痛斥“上海是奸商和流氓的社会。他们有组织地破坏限价政策。他们有后台”。
11月6日,“打老虎”失败,“太子”不敌“流氓”,蒋经国悄悄离开上海,回到杭州。彼时,蒋经国意志消沉,已毫无斗志,天天喝酒,喝得大醉,甚至狂哭狂笑。
蒋经国没有在西湖旁的这处别墅内久留。住了两天后,11月8日,蒋经国一家出现在奉化溪口。
蒋介石最后一次来杭州,是1949年4月23日左右,解放军过长江前后。蒋介石在笕桥机场紧急召开国民党中常会,讨论是签和平协议,还是不签?
蒋介石在西湖边逛了一圈后,住进当时的外宾招待所,就是现在的省旅游局,当他从蒋经国故居门前经过的时候,这幢房子见证了一代枭雄“最是仓皇辞庙日,垂泪对宫娥”的落魄和无奈。
三、北山路24号、25号
1955年,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源在这幢房子里主持策划了《十五贯》的改编,北京演出时,毛泽东周恩来都看了两次。这幢房子,是“一个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的幕后策划地。
1956年4月17日,黄源接到了远在北京演出的浙江国风昆剧团打来的报喜电话,电话那头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声音说:“毛主席看了戏,感觉很好,拍手,他是举着双手在头顶上拍的。”
那出戏叫《十五贯》,就是那出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一个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的《十五贯》。
历史背景是建国初期,“镇压反革命运动”过程当中有些案子由于人的主观臆断,造成了一些冤假错案。1955年,毛泽东提出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定案的时候要慎重,要根据事实调查研究,反对主观主义。
就在1955年,鲁迅先生的学生黄源调到浙江,担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化局局长。省委宣传部当时的办公地点正是现在的蒋经国旧居,当时的门牌已改为北山路24号、25号。
事情顺理成章发生了:黄源某一个晚上看到了昆曲《十五贯》,马上意识到《十五贯》的内容非常符合主席当时的思想,也符合我党当时所提倡的一种党风,回家后马上找出梅兰芳送他的戏剧原本研究。第二天一上班,和当时文教部的同志商量,如何对这出戏进行改编。很快,一个《十五贯》改编小组成立,黄源总负责,小组里面有剧作家郑伯永、陈静,还有《十五贯》的主要演员周传瑛、王传淞,以及乐队的主要笛师,舞美等等,一共14个人。
在北山路24号,省委宣传部里,黄源主持开了几十次讨论会议,几个月后,《十五贯》完成改编的时候,接到了赴北京演出的通知,20多天后,新戏排出,先在杭州演出,下午演老的版本,晚上演新的版本。在杭州获得认可,《十五贯》忐忑进京。北京的演出,梅兰芳自己买票,送给许多观众看。报纸上,田汉夏衍发表了文章,宣传这部戏,满城争说《十五贯》。它在北京待了46天,演了46场。7万多人看。
毛主席看的时候,数次大笑,结束后站起来,双手举过头鼓掌。后来,抽空又看了一次。周恩来看完,说了那句著名的话——一个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周总理也看了两次,还亲自到剧场地下室和演员们畅谈昆曲艺术,把它誉为“江南兰花”。这些演员日后都成了国家一级演员,“人民的艺术家”。
《十五贯》获得巨大成功后,剧团被改为国营浙江昆苏剧团。上海、江苏、北京、湖南都相继成立了职业昆剧院团,浙江还成立了文艺学校,艺校开设昆剧班,培养昆曲后继人才。
蒋经国旧居,新编《十五贯》的策划之地,见证了一个剧种是如何神奇复活的。
四、石函路7号
数学家陈建功住过,琼崖革命武装和根据地创建人、“红色娘子军”的老领导冯白驹住过,一位叫王黎夫的地下工作者曾经住过……
2011年夏天的一个上午,断桥上熙熙攘攘,石函路三岔路口车来人往。
斜对面蒋经国旧居主楼铁门紧闭,门牌号改成了“石函路7号”。面湖的副楼像往日一样热闹,沿街一个小门上挂着拍照和出租自行车的招牌,两个中年男子坐在门口热烈地讨论着什么。进门,是一家杂货店,院子里面堆满了各种杂物,愈发显得凌乱而破败。副楼这时的主人姓管,正在海南的房子里度假,杂货店内自称主人侄女的中年女子拒绝了记者上楼参观的请求,也不愿意回答任何关于这幢楼的问题。
2011年末,一位白发老人敲开了旧居主楼那扇日日紧闭的大铁门,院子外墙,主楼副楼外墙还和以前一样,青砖上“倪增茂”的字样依稀可辨,院子里的花草树木依然能让人想起蒋经国住时的情景。
老人记得,这幢房子数学家陈建功曾住过,琼崖革命武装和根据地创建人、“红色娘子军”的老领导冯白驹也住过。后来,住的人多了杂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年,楼里的住户丢失了一些东西,大家就在主楼和副楼之间的连廊砌了一堵墙……
没有任何人比老人在这里住得更久,没有任何人比老人对这幢房子更熟悉,没有任何人比老人对这幢房子更有感情。
进入主楼,老人忍不住“啊”了一声,变化太大了:年代久远的缘故,地板门窗重新换过了,家具像模像样帝王气象,灯具换过了,楼上楼下南边大房间的隔断都打掉了,房子富丽堂皇,焕然一新。
有人介绍,2004年修葺时,特意到上海考察了上海和平饭店和蒋介石、蒋经国住过的地方,这幢房子完全参考民国风格和蒋家风格重新做了装修。
老人说,重新装修一下也好吧。老人想起,1988年的时候,房子就有些简陋,也是做了简单装修的。那个时候,房间里什么也没有,他住进去的时候家具什么的全是自带。
老人叫王黎夫,1929年参加革命,1939年打入重庆国民党内部从事地下情报工作,潜伏十年,1949年解放后全身而退。1988年到2004年,老人一直住在这里。2011年,老人101岁。
这样也好,不能让它烂掉啊。老人有些惋惜,又有些欣慰地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余加新 仲向平 201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