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王黎夫的天堂家园
  查看图片
王黎夫
1911-11-19 ~ 2014-01-31
 
到访:65925  墓地祭奠:53   留言:63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敌 营 10 年
晓阳  2017/7/30 17:32:00  浏览:1625

敌 营 10 年     杭州网 2010-08-17 00:00
口述: 王黎夫     记者: 张藜藜
1929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重庆国民政府内部从事地下情报工作,1949年解放后全身而退,10年潜伏生涯完美谢幕。如今,100岁的王黎夫在西子湖畔安享晚年。
宝石山下1号大院。武警把门,对于非本区的住户,有严格的进出审查程序。哨卫跟王的夫人庞女士通了电话,仔细确认了访客信息,然后迈着正步,把我带到一个单元门入口处。
经过了将近半小时的隆重梳洗,王老出现在我的面前。满头银发,腰板笔直。
   学生队伍里,我拳头一握,高喊口号,就被抓了。大牢一扔,整整四个月,受尽酷刑。
你要问的,都是些秘密呀。以前,是不能说的呀……
我出生,正赶上辛亥革命,1911年。
我的家在河南新乡,我家是地主,有两百多亩地,父亲抽70块一两的大烟。他得子晚,我是家里的宝,那日子过得可好了!
我在县里读小学、中学。六年级时,我就跟左派人士来往,我们一起在县城教堂里用“两只老虎”的调子高唱:清除列强,清除列强,除军阀,除军阀……我从小就有志于革命事业。1929年,我18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不是因为苦大仇深去革命的,是因为信仰。
我在北大读书(夫人插话:你是旁听的……),对,我跟毛泽东主席一样,是北大的旁听生。我还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学习(夫人:都是旁听的),对,我就跟《青春之歌》里的林道静一样,东听听课,西听听课。
1930年,我进了监狱。啥原因?学生活动。活动队伍里,我拳头一握,高喊着:变反军阀战争为反军阀的革命战争!气壮山河,满脸通红。就被抓了。
是国民政府抓的我。往大牢一扔,整整四个月,受尽酷刑。
出狱后我回到新乡,父亲已经去世,家里没钱了,我做了小学教员。才华嘛我还有点儿,吹笛子拉弦儿我样样会,《中庸》、《大学》、《诗经》背得很熟,“文革”前还是省网球协会会长。我学拉丁文学世界语学日语,虽然都只学了一半,半拉子,但毕竟懂点儿皮毛。
过了几年,我又去省会开封找工作,工作还没找着,“七七事变”就发生了。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我要去陕北!我要去延安!我要抗日!
去陕北,“云阳”是个关口。这一边是国民政府,往北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接待人员得知我出身地主家庭,迟疑了一下对我说:日本人打到保定了,你还是回家组织民众抗日吧,不要去延安了。
没法子,只得回新乡。家里人问我这段日子去哪儿了,我没敢说。
在家没住几天,就有人来告诉我,国民政府第一战区在新乡成立了,建议我过去。我是新乡的地头蛇嘛,他们看中我人头熟,果然录用了我。我摇身一变,成了国民政府第一战区政训处下属豫北民众动员委员会宣传人员。写标语、贴标语,动员民众抗日,我干得蛮卖力。
第一战区司令部司令叫程潜,湖南人,国民政府元老,但他是反对蒋介石的。后来起义的就是他。政训处处长叫李世璋,他俩关系很好,住在一起的。
有一天,一个叫王伯评的人来到第一战区。他点了根烟,告诉我,想找个人,但一直没找到。 
此人西装革履,皮鞋锃亮,拖只大皮箱,派头大得很。他跟我住一个屋整整两个星期,彼此一句话都没说。有一天晚上,他往床头一倚,突然问我:你怎么一句话都不跟我说?我一愣,马上接口说,你派头这么大,我不敢高攀啊。他点了根烟,告诉我,来了两个星期了,就想找个人,但一直没找到,行头嘛,只是个掩护。我问,你找谁呀?他说,王黎夫。
我愣住了。但很快恢复了镇定。这人你不认识?不认识。他摇摇头。我说,那好,我帮你找找。
后来我才知道,此人是中国共产党人魏文伯的侄儿,王伯评是化名。几天后我又问他,王黎夫找着了没?他叹着气,摇头。我觉得此人不像有恶意,就说,他就在你面前呀!王伯评眼睛一亮,站起来一把握住了我的手:我听伯伯说起过你,你愿意和我们一起工作吗?
当然愿意!我本来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人么。
中国共产党在国民政府第一战区有个半公开的代表:朱瑞。我的组织关系便转到朱瑞这里。谁也不知道。这是秘密。
1938年日军进攻开封、郑州一带,新乡沦陷。我随程潜、李世璋等人从新乡撤到郑州。在郑州,我秘密参加了工人运动。
那时,我身穿国民政府军装,挎着武装带,武装带上有个大大的“熊”字,这是程潜司令部的标志。那些国民政府官员一瞅,个个都买我的账。夜里,我去纱厂,去工会发展中国共产党员,组织工人运动,每天都忙到凌晨。
这时候国民政府在武汉召开政治会议,会上,我的顶头上司李世璋被免职了,因为他是左派。军统袁守谦接替李世璋的位子,他的上台,标志着国民政府右派势力的增大。我跟军统很多人合不来。形势所迫,我得走。
    李世璋找到农工民主党的丘学训,把我调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办公厅调查室二科当科员。同时我费尽周折找到了周恩来、董必武,终于跟组织接上了头。高兴啊。 
   但周恩来的指示来了:请王黎夫同志加入国民政府。 
    哎呀,我不要加入啊!这我怎么愿意啊!周恩来开导我:加入了国民政府组织,你就是他们信任的人,是他们的亲信,所有活动也都让你参加了。 
    为什么偏偏是我呢?我出身富家,一米八几的个儿,在中国共产党很多穷苦出身的干部中,确实非同一般。康生以前谈起我时这么评价:“王黎夫啊,此人我见过,戴着金丝眼镜,没一点中国共产党员的味道,就是个官僚资本家!” 
    我立马明白过来。1939年,我加入国民政府,国民政府政治部主任陈诚做我的介绍人。 
    调查室一科管组织训练,我所在的二科主要调查国民政府军队的内部情况,在全国各战区都设有调查站。你知道这个科有多厉害了吧,各个战区,一有情况都要向我们汇报的。 
    你懂吧?厉害吧?国民政府军队内部一有啥风吹草动,我第一时间知道。我一知道,中国共产党就知道!迅速得很呐。我只是个小科员,但我掌握的动向遍及所有国民政府部队,通过我的脑子、笔杆子,传递给中国共产党。啥叫情报?这就叫情报! 
    印象很深的是,周恩来给我讲毛泽东的《论政策》。交代我做地下情报工作必须要交好朋友,要灰色隐蔽,不与左派人士接触等等。周恩来还对我说:在里头工作,有时候,中国共产党你也可以反对的嘛。这样,国民政府就信任你了嘛! 
   《论政策》你读过没?《潜伏》里的孙红雷看的就是这本书。那都是指导地下情报工作的精髓啊,我建议你去读一读。  
    险情?有啊,有几次差点暴露。 
    有个姓臧的,从一份外泄的资料中得知我是中国共产党,立即向重庆发电报:王力(黎)夫是中国共产党。我那会儿正好分管电报,第一个看的人就是我。他把我的名字写错了一个字。但我知道检举的肯定是我。哎哟!我一下子愣住了。 
    怎么办?周恩来秘密指示我:不承认,要应付。 
    我争取主动,把电报拿给农工民主党的丘学训看。他是我们调查室的主任。 
    有这事?他问我。我说,臧排斥我,所以诬陷我,他连我名字都不知道怎么写。丘学训自言自语说,你是李世璋介绍来的,你怎么可能是中国共产党呢?我当然不是。我立马接上去说。 
    丘学训点点头,按规定把电报内容向政治部的张秘书长汇报。张说:我要会会此人。 
    张一见到我,就说:电报我看了,你是中国共产党。他的语气极其肯定。我说,我不是。他盯着我,不说话。这时,让我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丘学训突然开口说:他不是中国共产党,他是我们的人,农工民主党的。 
    哈哈哈,原来是这样!张突然笑了,大手一挥,说,没事了,你们都走吧,好好工作!丘是张非常信任的人,我的危机就被丘的一句话给化解了。走出去的时候,我手心里全是汗,但还是有点想笑。好玩吧? 
    还有一次,我的新四军朋友写信给我,信被特务刘培初截下了。他开始每天侦察我。他侦察,我反侦察。怎么着?每天在图书馆蜗居,哪儿都不去。刘培初就是要我露馅。我哪儿都不去,他拿我没办法,哈哈,我就赖着,小心翼翼地赖着,到他失去耐心为止。 
    第三次遭遇险情是1941年初,袁守谦调来重庆了!袁有个情人叫杨锈怡,这里还涉及一段历史公案。1938年初,杨的丈夫去黄河以北策反土匪失败,被土匪杀了,当时我正好也在那一带,她就认定是我杀的,因为我势力大嘛。她视我为杀夫仇人,一直想报仇。周恩来让我尽量躲着她,但躲来躲去,躲了一个月,还是遇上了。她满脸堆着笑,说他乡遇故交难得难得。谁跟你故交呀!她还说,要和袁守谦一起,请我吃饭。分明是鸿门宴。 
    组织上指示我:赶快离开。我去哪儿呢?郭沫若,郭老手下,当时他是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 
    偏偏这时,“爱情”来了。 
    她叫徐慧,是我在调查室二科的同事。当时,她上尉,我少校。 
这人有文才有相貌,我当时也想过找她谈恋爱的。不过,有点儿担心。在二科的时候,我们之间还不熟,有一天,她突然问我:有一个报告会,你肯定去的吧?我说:谁的报告会?她说:周恩来啊。我心里一咯噔。没说话。 
    我后来秘密去了郭老手下,谁也没告诉。但是第二天,她就来看我了。她怎么会知道我在这儿?怎么会?此时爆发了皖南事变。我怀疑她是个特务。我怕了。郭老那儿也不能待了。 
    我离开了郭老,前往陈诚那儿——第6战区。没多久,徐慧又出现在了我面前。原来,在我走后,她立即发电报给陈诚,要求也来第6战区。 
    我一开始的确喜欢她,但为什么每次我换个新地方她都那么快知道?为什么她总是跟着我?我对她的喜欢逐渐被害怕和警惕冲淡。 
    问过,当然问过。我说,为什么每次我走到哪儿你都那么快知道啊?她笑笑,捋捋头发,没回答。也许她什么都不知道却只是单纯地喜欢我?她到底是不是特务?这些,至今都是谜。 
    后来,她结婚了,我也结婚了,我们参加了彼此的婚礼。直到我去了南京,我们才分开,再也没有见过面。只知道她最后去了台湾。 
    当上储备司办公室主任,所有国民政府部队的军饷、物资调用发放我都一清二楚。 
    1943年,我被调到国民政府中央社会部人事局工作。是郭骥调我的。郭骥是陈诚的亲信、侍从秘书,上世纪80年代曾任国民政府中常委。他当时在人事局当局长。我一开始没地儿住。郭骥叫我别住旅馆,住他家。他太太是学西洋美术的,还有个女儿,一家三口住一栋小洋楼。我吃住都在他家,他家人对我很好。住了一星期,不好意思再住,就联系了社会部的宿舍。 
    同年,国民政府中央部委开会,社会部部长谷正纲去参加了。几个人的小型会议,绝密。会议结束后,谷正纲要接着去做个简短的演讲,他手提包得先找地儿搁一搁。郭骥说,给黎夫吧。我接过包,心里狂喜。国民政府中常会的材料、文件都在包里呐! 
    赶紧找了个无人的地儿,如饥似渴啊。演讲只有半小时,文件材料却厚厚一堆。我一目十行,一二三四全记脑子里,不敢抄,也来不及抄。国民政府的上层人事任命、地下人员名单我记得一字不拉。我口述给联系人张友渔,毛泽东主席立马就知道,延安周边哪些人是特务。 
    我现在100岁了,记忆力出奇的好。都是年轻时练出来的。 
    做地下情报工作,最忌讳的就是留下证据。啥证据?就是纸条、字儿。我一般都靠脑子记。也有写下来的,很少。当然不会白纸黑字。拿张雪白的纸,毛笔蘸上牛奶写,看起来啥都没有。回去用火一烤或水里一泡,字儿就出来了,清爽得很。 
    1944年,郭骥跟随陈诚去军政部任人事局局长,我也随郭骥到军政部储备司做了专员。我很细心,逗号句号分号的使用搞得十分灵清。“须”与“需”如何区分你懂不懂?同志仍须努力,不能写成“需要”的“需”。下拨某某军15万块,这类命令,多个“0”就要造成贪污,要认真把关。郭骥很欣赏我。不久我就当上了储备司办公室主任。 
    这个岗位,你想想,多重要啊。所有国民政府部队的军饷、物资调用发放我都一清二楚。部队番号、编制人数我也烂熟于心。好的武器给了哪些部队,我都很清楚,从而就知道哪些部队是蒋介石的嫡系。我知道,中国共产党就知道。这个道理跟你说过了。我那会儿的单线联系人依旧是徐冰、张友渔、钱瑛、冯乃超。  
    1945年,我结婚了。组织上要求的,这时我也正好有一个对象,她是省民政厅的会计,不问政治的,我当时就希望找一个这样的人。周恩来同志对我说:结了婚,可以有个人照顾你,也可以掩护你。 
    结婚那天,我请了国民政府部队很多人,只要我认识的,都请来了。从认识到结婚后的很多年里,我夫人从来没有问过我的身份。但她经常会哭,我想她心里肯定是有感觉的,很害怕,只是没说。 
    抗战胜利后,我作为第一批人员到达南京,当时被称为“接收大员”。我任联勤总部储备司代理司长。周恩来住梅园新村,那里也是中国共产党南京办事处。我时常要去那里汇报工作。 
    这一路上也真够惊险的,得制造好多假象。国民政府在梅园新村附近有宪兵监视,我先坐吉普到宪兵跟前,下车,对司机吼两嗓子:你先回去吧!不用等我了!我上同事家打麻将去!然后,我不能进梅园新村,我得直走,去同事家,从另一条路绕回梅园。 
    周恩来办公室一角有个观察口,很隐秘,恰好可以看到宪兵把守处的动静。我那一吼,里面的人自然明白了。绕到门口,里面接应的立马开门,我一转身,一闪,动作极迅速,啪,闪进去了!有点儿像电视里的武林高手吧? 
    回去也得想法子。不能直接往家走,得往反方向走。那儿有去上海的夜班火车。我前门上车,一边穿过车厢一边向后看,确定没人盯梢,再从后门下车,回家。每次都从晚上8点谈到深更半夜。凌晨一两点回到家,我夫人又是在哭,担心我啊,唉。我们在一起生活了21年,有三个儿子。她是“文革”中含冤而死的。她跟了我,舒心的日子不多啊。 
    我那会儿有司机、警卫员、佣人,还有厨师。但厨师是大材小用。我在外面吃多了好吃的,回家只想吃炒萝卜丝。他们都说我这人一辈子福气好,吃穿不愁,当年在国民政府部队里看起来也算舒服的。但我这神经绷得紧啊,比一般人都紧。弄不好就要掉脑袋,让中国共产党情报系统遭受重创。 
    1947年,中国共产党南京办事处撤退。周恩来也要走。临走前,我苦苦央求,把我也带走吧,我要去延安。求了半天,没用。周恩来将了我一军:你走了,谁来接替你?你找一个可以接替你的人,找到了,你就走! 
    他都这么说了,我怎么还能走?我服从组织安排。 
    解放战争中,每次,只要蒋介石一着急,陈诚就召开紧急会议,我就有了情报。 
    抗战胜利后,我的工作其实变得更加重要。 
    淮海战役前,我两次去徐州,视察“剿匪总司令部”所属部队粮草、被服装备补给以及存储情况,然后写成材料,秘密交给我的线人何以端,再转交吴克坚。多少兵吃多少粮,吃多久,都是我管的。前不久刚刚逝世的女地下情报员沈安娜(国民政府中央的速记员)的丈夫华明之也是我的线人。解放后,他写了篇关于情报工作的文章,里面提到我。 
    你看过《渡江侦察记》吗?里面讲到江阴要塞,这是非常重要的军事战略地啊。我当时利用视察配给的机会,绘制了长江沿岸江阴要塞军队布防图表,有多少炮台,都布置在哪里,一一标明,交给了何以端。 
    还有陇海铁路沿线,蒋纬国的装甲部队,一公里一列,不允许中国共产党过黄河。我也是假装视察配给,牢牢记住了装甲车的分布情况,画了一张精确的布防图。当时邓小平、刘伯承正带着部队准备过黄河到大别山啊!收到情报,他们立即改变线路,不从徐州走,避开了装甲车…… 
    这个太多了,有空慢慢说,可以说一天。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我的家那时也已搬到了上海,就在提篮桥附近。我担任中国共产党上海情报委员会办公室书记、主任。刚解放的一天中午,我从情委开会回来,就被解放军“请”了去。 
    你曾经的部下将你检举了,你是国民政府的少将吧,你上午去哪儿了?开会了。我回答。什么会?我没正面答。我说你们打电话到吴克坚的办公室问问,号码多少多少,就知道我开的什么会了。其间,他们一直在小声讨论,疑惑我怎么还大大方方在上海,不到台湾去。 
    他们挂断电话,立即向我敬礼,说:现在,请您马上离开。 
    我搬家了。站在我旧居的阳台上看出去,好多形形色色的女人,她们一直看着我,我怕了,我怕里面有特务。我从上海的银闸路搬到岳阳路,普希金铜像那里,解放军派了一个班,十几个人住我楼下,一住就是半年,日夜保护我。我的房间在2楼,窗外拖条绳子。如果有特务来暗害我,我立即攀爬下去,逃走。那会儿,上海的很多老旅馆都有绳子。 
    后来有一天,何以端带我去北京的一家“四川饭店”吃饭。席间,老板娘走过来看着我,笑盈盈的。何以端说,你们是老朋友了。黎夫,她就是当年你的线人!你给我的情报,我要转给她。 
    快有20个年头了吧,那天我再婚的夫人特意告诉我,在报上看到郭骥在台湾去世的消息。我心里蛮难过的。我很想发一份电报去吊唁,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发。
    我最想看到的是两岸统一。这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这愿望啊,太迫切了。 
补记 
    解放后,王黎夫任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情委办公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办公厅主任。 
    1955年初调任北京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常务)。 
    1958年调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代秘书长,兼任办公厅主任、外办主任。

敌 营 10 年  
 杭州网 2010-08-17 00:00
口述 王黎夫 记者 张藜藜
1929年参加革命,1939年打入重庆国民党内部从事地下情报工作,1949年解放后全身而退,10年潜伏生涯完美谢幕。如今,100岁的王黎夫在西子湖畔安享晚年。
宝石山下1号大院。武警把门,对于非本区的住户,有严格的进出审查程序。哨卫跟王的夫人庞女士通了电话,仔细确认了访客信息,然后迈着正步,把我带到一个单元门入口处。
经过了将近半小时的隆重梳洗,王老出现在我的面前。满头白发,腰板笔直。
游行队伍里,我拳头一握,高喊口号,就被抓了。大牢一扔,整整四个月,受尽酷刑。
你要问的,都是些秘密呀。以前,是不能说的呀……
我出生,正赶上辛亥革命,1911年。
我的家在河南新乡,我家是地主,有两百多亩地,父亲抽70块一两的大烟。他得子晚,我是家里的宝,那日子过得可好了!
我在县里读小学、中学。六年级时,我就跟左派人士来往,我们一起在县城教堂里用“两只老虎”的调子高唱: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我从小就有志于革命事业。18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9年。我不是因为苦大仇深去革命的,是因为信仰。
我在北大读书(夫人插话:你是旁听的……),对,我跟毛主席一样,是北大的旁听生。我还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学习(夫人:都是旁听的),对,我就跟《青春之歌》里的林道静一样,东听听课,西听听课。
1930年,我进了监狱。啥原因?学生游行。游行队伍里,我拳头一握,高喊着:变反军阀战争为反军阀的革命战争!气壮山河,满脸通红。就被抓了。
是国民党抓的我。往大牢一扔,整整四个月,受尽酷刑。
出狱后我回到新乡,父亲已经去世,家里没钱了,我做了小学教员。才华嘛我还有点儿,吹笛子拉弦儿我样样会,《中庸》、《大学》、《诗经》背得很熟,“文革”前还是省网球协会会长。我学拉丁文学世界语学日语,虽然都只学了一半,半拉子,但毕竟懂点儿皮毛。
过了几年,我又去省会开封找工作,工作还没找着,“七七事变”就发生了。
他点了根烟,告诉我,想找个人,但一直没找到。我问,你找谁呀?他说,王黎夫。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我要去陕北!我要去延安!我要抗日!
去陕北,“云阳”是个关口。这一边是国民党,往北是共产党。共产党的接待人员得知我出身地主家庭,迟疑了一下对我说:日本人打到保定了,你还是回家组织民众抗日吧,不要去延安了。
没法子,只得回新乡。家里人问我这段日子去哪儿了,我没敢说。
在家没住几天,就有人来告诉我,国民党第一战区在新乡成立了,建议我过去。我是新乡的地头蛇嘛,他们看中我人头熟,果然录用了我。我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第一战区政训处下属豫北民众动员委员会宣传人员。写标语、贴标语,动员民众抗日,我干得蛮卖力。
第一战区司令部司令叫程潜,湖南人,国民党元老,但他是反对蒋介石的。后来起义的就是他。政训处处长叫李世璋,他俩关系很好,住在一起的。
有一天,一个叫王伯评的人来到第一战区。此人西装革履,皮鞋锃亮,拖只大皮箱,派头大得很。他跟我住一个屋整整两个星期,彼此一句话都没说。有一天晚上,他往床头一倚,突然问我:你怎么一句话都不跟我说?我一愣,马上接口说,你派头这么大,我不敢高攀啊。他点了根烟,告诉我,来了两个星期了,就想找个人,但一直没找到,行头嘛,只是个掩护。我问,你找谁呀?他说,王黎夫。
我愣住了。但很快恢复了镇定。这人你不认识?不认识。他摇摇头。我说,那好,我帮你找找。
后来我才知道,此人是老共产党人魏文伯的侄儿,王伯评是化名。几天后我又问他,王黎夫找着了没?他叹着气,摇头。我觉得此人不像有恶意,就说,他就在你面前呀!王伯评眼睛一亮,站起来一把握住了我的手:我听伯伯说起过你,你愿意和我们一起工作吗?
当然愿意!我本来就是共产党的人么。
共产党在国民党第一战区有个半公开的代表:朱瑞。我的组织关系便转到朱瑞这里。谁也不知道。这是秘密。
康生评价:“王黎夫啊,此人我见过,戴着金丝眼镜,没一点共产党员的味道!”
1938年日军进攻开封、郑州一带,新乡沦陷。我随程潜、李世璋等人从新乡撤到郑州。在郑州,我秘密参加了工人运动。
白天,我身穿国民党军装,挎着武装带,武装带上有个大大的“熊”字,这是程潜司令部的标志。那些国民党官员一瞅,个个都买我的账。夜里,我去纱厂,去工会发展共产党员,组织工人运动,每天都忙到凌晨。
这时候国民党在武汉召开政治会议,会上,我的顶头上司李世璋被免职了,因为他是左派。军统袁守谦接替李世璋的位子,他的上台,标志着国民党右派势力的增大。我跟军统很多人合不来。形势所迫,我得走。
    李世璋找到农工民主党的丘学训,把我调到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办公厅调查室二科当科员。同时我费尽周折找到了周恩来、董必武,终于跟组织接上了头。高兴啊。 
    但周恩来的指示来了:请王黎夫同志加入国民党。 
    哎呀,我不要加入啊!这我怎么愿意啊!周恩来开导我:加入了国民党,你就是他们信任的人,是他们的亲信,所有活动也都让你参加了。 
    为什么偏偏是我呢?我出身富家,一米八几的个儿,在共产党很多穷苦出身的干部中,确实非同一般。康生以前谈起我时这么评价:“王黎夫啊,此人我见过,戴着金丝眼镜,没一点共产党员的味道,就是个官僚资本家!” 
    我立马明白过来。1939年,我加入国民党,国民党政治部主任陈诚做我的介绍人。 
    调查室一科管组织训练,我所在的二科主要调查国民党军队的内部情况,在全国各战区都设有调查站。你知道这个科有多厉害了吧,各个战区,一有情况都要向我们汇报的。 
    你懂吧?厉害吧?国民党军队内部一有啥风吹草动,我第一时间知道。我一知道,共产党就知道!迅速得很呐。我只是个小科员,但我掌握的动向遍及所有国民党部队,通过我的脑子、笔杆子,传递给共产党。啥叫情报?这就叫情报! 
    印象很深的是,周恩来给我讲毛泽东的《论政策》。交代我做地下情报工作必须要交好朋友,要灰色隐蔽,不与左派人士接触等等。周恩来还对我说:在里头工作,有时候,共产党你也可以反对反对的嘛。这样,国民党就信任你了嘛! 
《论政策》你读过没?《潜伏》里的孙红雷看的就是这本书。那都是指导地下情报工作的精髓啊,我建议你去读一读。  
    险情?有啊,有几次差点暴露。 
    有个姓臧的,从一份外泄的资料中得知我是共产党,立即向重庆发电报:王力(黎)夫是共产党。我那会儿正好分管电报,第一个看的人就是我。他把我的名字写错了一个字。但我知道检举的肯定是我。哎哟!我一下子愣住了。 
    怎么办?周恩来秘密指示我:不承认,要应付。 
    我争取主动,把电报拿给农工民主党的丘学训看。他是我们调查室的主任。 
    有这事?他问我。我说,臧排斥我,所以诬陷我,他连我名字都不知道怎么写。丘学训自言自语说,你是李世璋介绍来的,你怎么可能是共产党呢?我当然不是。我立马接上去说。 
    丘学训点点头,按规定把电报内容向政治部的张秘书长汇报。张说:我要会会此人。 
    张一见到我,就说:电报我看了,你是共产党。他的语气极其肯定。我说,我不是。他盯着我,不说话。这时,让我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丘学训突然开口说:他不是共产党,他是我们的人,农工民主党的。 
    哈哈哈,原来是这样!张突然笑了,大手一挥,说,没事了,你们都走吧,好好工作!丘是张非常信任的人,我的危机就被丘的一句话给化解了。走出去的时候,我手心里全是汗,但还是有点想笑。好玩吧? 
    还有一次,我的新四军朋友写信给我,信被特务刘培初截下了。他开始每天侦察我。他侦察,我反侦察。怎么着?每天在图书馆蜗居,哪儿都不去。刘培初就是要我露馅。我哪儿都不去,他拿我没办法,哈哈,我就赖着,小心翼翼地赖着,到他失去耐心为止。 
    第三次遭遇险情是1941年初,袁守谦调来重庆了!袁有个情人叫杨锈怡,这里还涉及一段历史公案。1938年初,杨的丈夫去黄河以北策反土匪失败,被土匪杀了,当时我正好也在那一带,她就认定是我杀的,因为我势力大嘛。她视我为杀夫仇人,一直想报仇。周恩来让我尽量躲着她,但躲来躲去,躲了一个月,还是遇上了。她满脸堆着笑,说他乡遇故交难得难得。谁跟你故交呀!她还说,要和袁守谦一起,请我吃饭。分明是鸿门宴。 
    组织上指示我:赶快离开。我去哪儿呢?郭沫若,郭老手下,当时他是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 
    偏偏这时,“爱情”来了。 
    她叫徐慧,是我在调查室二科的同事。当时,她上尉,我少校。   这人有文才有相貌,我当时也想过找她谈恋爱的。不过,有点儿担心。在二科的时候,我们之间还不熟,有一天,她突然问我:有一个报告会,你肯定去的吧?我说:谁的报告会?她说:周恩来啊。我心里一咯噔。没说话。 
    我后来秘密去了郭老手下,谁也没告诉。但是第二天,她就来看我了。她怎么会知道我在这儿?怎么会?此时爆发了皖南事变。我怀疑她是个特务。我怕了。郭老那儿也不能待了。 
    我离开了郭老,前往陈诚那儿——第6战区。没多久,徐慧又出现在了我面前。原来,在我走后,她立即发电报给陈诚,要求也来第6战区。 
    我一开始的确喜欢她,但为什么每次我换个新地方她都那么快知道?为什么她总是跟着我?我对她的喜欢逐渐被害怕和警惕冲淡。 
    问过,当然问过。我说,为什么每次我走到哪儿你都那么快知道啊?她笑笑,捋捋头发,没回答。也许她什么都知道却只是单纯地喜欢我?她到底是不是特务?这些,至今都是谜。 
    后来,她结婚了,我也结婚了,我们参加了彼此的婚礼。直到我去了南京,我们才分开,再也没有见过面。只知道她最后去了台湾。 
    当上储备司办公室主任,所有国民党部队的军饷、物资调用发放我都一清二楚。 
    1943年,我被调到国民党中央社会部人事局工作。是郭骥调我的。郭骥是陈诚的亲信、侍从秘书,上世纪80年代曾任国民党中常委。他当时在人事局当局长。我一开始没地儿住。郭骥叫我别住旅馆,住他家。他太太是学西洋美术的,还有个女儿,一家三口住一栋小洋楼。我吃住都在他家,他家人对我很好。住了一星期,不好意思再住,就联系了社会部的宿舍。 
    同年,国民党中央党部开会,社会部部长谷正纲去参加了。几个人的小型会议,绝密。会议结束后,谷正纲要接着去做个简短的演讲,他手提包得先找地儿搁一搁。郭骥说,给黎夫吧。我接过包,心里狂喜。国民党中常会的材料、文件都在包里呐! 
    赶紧找了个无人的地儿,如饥似渴啊。演讲只有半小时,文件材料却厚厚一堆。我一目十行,一二三四全记脑子里,不敢抄,也来不及抄。国民党的上层人事任命、地下人员名单我记得一字不拉。我口述给联系人张友渔,毛主席立马就知道,延安周边哪些人是特务。 
    我现在100岁了,记忆力出奇的好。都是年轻时练出来的。 
    做地下情报工作,最忌讳的就是留下证据。啥证据?就是纸条、字儿。我一般都靠脑子记。也有写下来的,很少。当然不会白纸黑字。拿张雪白的纸,毛笔蘸上牛奶写,看起来啥都没有。回去用火一烤或水里一泡,字儿就出来了,清爽得很。 
    1944年,郭骥跟随陈诚去军政部任人事局局长,我也随郭骥到军政部储备司做了专员。我很细心,逗号句号分号的使用搞得十分灵清。“须”与“需”如何区分你懂不懂?同志仍须努力,不能写成“需要”的“需”。下拨某某军15万块,这类命令,多个“0”就要造成贪污,要认真把关。郭骥很欣赏我。不久我就当上了储备司办公室主任。 
    这个岗位,你想想,多重要啊。所有国民党部队的军饷、物资调用发放我都一清二楚。部队番号、编制人数我也烂熟于心。好的武器给了哪些部队,我都很清楚,从而就知道哪些部队是蒋介石的嫡系。我知道,共产党就知道。这个道理跟你说过了。我那会儿的单线联系人依旧是徐冰、张友渔、钱瑛、冯乃超。  
    1945年,我结婚了。组织上要求的,这时我也正好有一个对象,她是省民政厅的会计,不问政治的,我当时就希望找一个这样的人。周恩来同志对我说:结了婚,可以有个人照顾你,也可以掩护你。 
    结婚那天,我请了国民党部队很多人,只要我认识的,都请来了。从认识到结婚后的很多年里,我夫人从来没有问过我的身份。但她经常会哭,我想她心里肯定是有感觉的,很害怕,只是没说。 
    抗战胜利后,我作为第一批人员到达南京,当时被称为“接收大员”。我任联勤总部储备司代理司长。周恩来住梅园新村,那里也是共产党南京办事处。我时常要去那里汇报工作。 
    这一路上也真够惊险的,得制造好多假象。国民党在梅园新村附近有宪兵监视,我先坐吉普到宪兵跟前,下车,对司机吼两嗓子:你先回去吧!不用等我了!我上同事家打麻将去!然后,我不能进梅园新村,我得直走,去同事家,从另一条路绕回梅园。 
    周恩来办公室一角有个观察口,很隐秘,恰好可以看到宪兵把守处的动静。我那一吼,里面的人自然明白了。绕到门口,里面接应的立马开门,我一转身,一闪,动作极迅速,啪,闪进去了!有点儿像电视里的武林高手吧? 
    回去也得想法子。不能直接往家走,得往反方向走。那儿有去上海的夜班火车。我前门上车,一边穿过车厢一边向后看,确定没人盯梢,再从后门下车,回家。每次都从晚上8点谈到深更半夜。凌晨一两点回到家,我夫人又是在哭,担心我啊,唉。我们在一起生活了21年,有三个儿子。她是“文革”中自杀的。她跟了我,舒心的日子不多啊。 
    我那会儿有司机、警卫员、佣人,还有厨师。但厨师是大材小用。我在外面吃多了好吃的,回家只想吃炒萝卜丝。他们都说我这人一辈子福气好,吃穿不愁,当年在国民党部队里看起来也算舒服的。但我这神经绷得紧啊,比一般人都紧。弄不好就要掉脑袋,让我党情报系统遭受重创。 
    1947年,中共南京办事处撤退。周恩来也要走。临走前,我苦苦央求,把我也带走吧,我要去延安。求了半天,没用。周恩来将了我一军:你走了,谁来接替你?你找一个可以接替你的人,找到了,你就走! 
    他都这么说了,我怎么还能走?我服从组织安排。 
    解放战争中,每次,只要蒋介石一着急,陈诚就召开紧急会议,我就有了情报。 
    抗战胜利后,我的工作其实变得更加重要。 
    淮海战役前,我两次去徐州,视察“剿匪总司令部”所属部队粮草、被服装备补给以及存储情况,然后写成材料,秘密交给我的线人何以端,再转交吴克坚。多少兵吃多少粮,吃多久,都是我管的。前不久刚刚逝世的女地下情报员沈安娜(国民党中央党部速记员)的丈夫华明之也是我的线人。解放后,他写了篇关于情报工作的文章,里面提到我。 
    你看过《渡江侦察记》吗?里面讲到江阴要塞,这是非常重要的军事战略地啊。我当时利用视察配给的机会,绘制了长江沿岸江阴要塞军队布防图表,有多少炮台,都布置在哪里,一一标明,交给了何以端。 
    还有陇海铁路沿线,蒋纬国的装甲部队,一公里一列,不允许共产党过黄河。我也是假装视察配给,牢牢记住了装甲车的分布情况,画了一张精确的布防图。当时邓小平、刘伯承正带着部队准备过黄河到大别山啊!收到情报,他们立即改变线路,不从徐州走,避开了装甲车…… 
    这个太多了,有空慢慢说,可以说一天。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我的家那时也已搬到了上海,就在提篮桥附近。我担任中共上海情报委员会办公室书记、主任。刚解放的一天中午,我从情委开会回来,就被解放军“请”了去。 
    你曾经的部下将你检举了,你是国民党的少将吧,你上午去哪儿了?开会了。我回答。什么会?我没正面答。我说你们打电话到吴克坚的办公室问问,号码多少多少,就知道我开的什么会了。其间,他们一直在小声讨论,疑惑我怎么还大大方方在上海,不到台湾去。 
    他们挂断电话,立即向我敬礼,说:现在,请您马上离开。 
    我搬家了。站在我旧居的阳台上看出去,好多形形色色的女人,她们一直看着我,我怕了,我怕里面有特务。我从上海的银闸路搬到岳阳路,普希金铜像那里,解放军派了一个班,十几个人住我楼下,一住就是半年,日夜保护我。我的房间在2楼,窗外拖条绳子。如果有特务来枪杀我,我立即攀爬下去,逃走。那会儿,上海的很多老旅馆都有绳子。 
    后来有一天,何以端带我去北京的一家“四川饭店”吃饭。席间,老板娘走过来看着我,笑盈盈的。何以端说,你们是老朋友了。黎夫,她就是当年你的线人!你给我的情报,我要转给她。 
    快有20个年头了吧,那天我再婚的夫人特意告诉我,在报上看到郭骥在台湾去世的消息。我心里蛮难过的。我很想发一份电报去吊唁,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发。
    我最想看到的是两岸统一。这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这愿望啊,太迫切了。 
补记 
解放后,王黎夫任中共上海市委情委办公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办公厅主任。 
1955年初调任北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常务)。 
1958年调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代秘书长,兼任办公厅主任、外办主任。 
来源:杭州网>倾听
发表于: 2014-02-19


杭州网 2010-08-17 00:00
口述 王黎夫 记者 张藜藜
1929年参加革命,1939年打入重庆国民党内部从事地下情报工作,1949年解放后全身而退,10年潜伏生涯完美谢幕。如今,100岁的王黎夫在西子湖畔安享晚年。
宝石山下1号大院。武警把门,对于非本区的住户,有严格的进出审查程序。哨卫跟王的夫人庞女士通了电话,仔细确认了访客信息,然后迈着正步,把我带到一个单元门入口处。
经过了将近半小时的隆重梳洗,王老出现在我的面前。满头白发,腰板笔直。
游行队伍里,我拳头一握,高喊口号,就被抓了。大牢一扔,整整四个月,受尽酷刑。
你要问的,都是些秘密呀。以前,是不能说的呀……
我出生,正赶上辛亥革命,1911年。
我的家在河南新乡,我家是地主,有两百多亩地,父亲抽70块一两的大烟。他得子晚,我是家里的宝,那日子过得可好了!
我在县里读小学、中学。六年级时,我就跟左派人士来往,我们一起在县城教堂里用“两只老虎”的调子高唱: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我从小就有志于革命事业。18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9年。我不是因为苦大仇深去革命的,是因为信仰。
我在北大读书(夫人插话:你是旁听的……),对,我跟毛主席一样,是北大的旁听生。我还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学习(夫人:都是旁听的),对,我就跟《青春之歌》里的林道静一样,东听听课,西听听课。
1930年,我进了监狱。啥原因?学生游行。游行队伍里,我拳头一握,高喊着:变反军阀战争为反军阀的革命战争!气壮山河,满脸通红。就被抓了。
是国民党抓的我。往大牢一扔,整整四个月,受尽酷刑。出狱后我回到新乡,父亲已经去世,家里没钱了,我做了小学教员。才华嘛我还有点儿,吹笛子拉弦儿我样样会,《中庸》、《大学》、《诗经》背得很熟,“文革”前还是省网球协会会长。我学拉丁文学世界语学日语,虽然都只学了一半,半拉子,但毕竟懂点儿皮毛。
过了几年,我又去省会开封找工作,工作还没找着,“七七事变”就发生了。
他点了根烟,告诉我,想找个人,但一直没找到。我问,你找谁呀?他说,王黎夫。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我要去陕北!我要去延安!我要抗日!
去陕北,“云阳”是个关口。这一边是国民党,往北是共产党。共产党的接待人员得知我出身地主家庭,迟疑了一下对我说:日本人打到保定了,你还是回家组织民众抗日吧,不要去延安了。
没法子,只得回新乡。家里人问我这段日子去哪儿了,我没敢说。
在家没住几天,就有人来告诉我,国民党第一战区在新乡成立了,建议我过去。我是新乡的地头蛇嘛,他们看中我人头熟,果然录用了我。我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第一战区政训处下属豫北民众动员委员会宣传人员。写标语、贴标语,动员民众抗日,我干得蛮卖力。
第一战区司令部司令叫程潜,湖南人,国民党元老,但他是反对蒋介石的。后来起义的就是他。政训处处长叫李世璋,他俩关系很好,住在一起的。
有一天,一个叫王伯评的人来到第一战区。此人西装革履,皮鞋锃亮,拖只大皮箱,派头大得很。他跟我住一个屋整整两个星期,彼此一句话都没说。有一天晚上,他往床头一倚,突然问我:你怎么一句话都不跟我说?我一愣,马上接口说,你派头这么大,我不敢高攀啊。他点了根烟,告诉我,来了两个星期了,就想找个人,但一直没找到,行头嘛,只是个掩护。我问,你找谁呀?他说,王黎夫。
我愣住了。但很快恢复了镇定。这人你不认识?不认识。他摇摇头。我说,那好,我帮你找找。
后来我才知道,此人是老共产党人魏文伯的侄儿,王伯评是化名。几天后我又问他,王黎夫找着了没?他叹着气,摇头。我觉得此人不像有恶意,就说,他就在你面前呀!王伯评眼睛一亮,站起来一把握住了我的手:我听伯伯说起过你,你愿意和我们一起工作吗?
当然愿意!我本来就是共产党的人么。
共产党在国民党第一战区有个半公开的代表:朱瑞。我的组织关系便转到朱瑞这里。谁也不知道。这是秘密。
康生评价:“王黎夫啊,此人我见过,戴着金丝眼镜,没一点共产党员的味道!”
1938年日军进攻开封、郑州一带,新乡沦陷。我随程潜、李世璋等人从新乡撤到郑州。在郑州,我秘密参加了工人运动。
白天,我身穿国民党军装,挎着武装带,武装带上有个大大的“熊”字,这是程潜司令部的标志。那些国民党官员一瞅,个个都买我的账。夜里,我去纱厂,去工会发展共产党员,组织工人运动,每天都忙到凌晨。
这时候国民党在武汉召开政治会议,会上,我的顶头上司李世璋被免职了,因为他是左派。军统袁守谦接替李世璋的位子,他的上台,标志着国民党右派势力的增大。我跟军统很多人合不来。形势所迫,我得走。
李世璋找到农工民主党的丘学训,把我调到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办公厅调查室二科当科员。同时我费尽周折找到了周恩来、董必武,终于跟组织接上了头。高兴啊。
但周恩来的指示来了:请王黎夫同志加入国民党。
哎呀,我不要加入啊!这我怎么愿意啊!周恩来开导我:加入了国民党,你就是他们信任的人,是他们的亲信,所有活动也都让你参加了。
为什么偏偏是我呢?我出身富家,一米八几的个儿,在共产党很多穷苦出身的干部中,确实非同一般。康生以前谈起我时这么评价:“王黎夫啊,此人我见过,戴着金丝眼镜,没一点共产党员的味道,就是个官僚资本家!”
我立马明白过来。1939年,我加入国民党,国民党政治部主任陈诚做我的介绍人。
调查室一科管组织训练,我所在的二科主要调查国民党军队的内部情况,在全国各战区都设有调查站。你知道这个科有多厉害了吧,各个战区,一有情况都要向我们汇报的。
你懂吧?厉害吧?国民党军队内部一有啥风吹草动,我第一时间知道。我一知道,共产党就知道!迅速得很呐。我只是个小科员,但我掌握的动向遍及所有国民党部队,通过我的脑子、笔杆子,传递给共产党。啥叫情报?这就叫情报!
印象很深的是,周恩来给我讲毛泽东的《论政策》。交代我做地下情报工作必须要交好朋友,要灰色隐蔽,不与左派人士接触等等。周恩来还对我说:在里头工作,有时候,共产党你也可以反对反对的嘛。这样,国民党就信任你了嘛!
《论政策》你读过没?《潜伏》里的孙红雷看的就是这本书。那都是指导地下情报工作的精髓啊,我建议你去读一读。
政治部的张秘书长一见我就说:电报我看了,你是共产党。他的语气极其肯定。
险情?有啊,有几次差点暴露。
有个姓臧的,从一份外泄的资料中得知我是共产党,立即向重庆发电报:王力(黎)夫是共产党。我那会儿正好分管电报,第一个看的人就是我。他把我的名字写错了一个字。但我知道检举的肯定是我。哎哟!我一下子愣住了。
怎么办?周恩来秘密指示我:不承认,要应付。
我争取主动,把电报拿给农工民主党的丘学训看。他是我们调查室的主任。
有这事?他问我。我说,臧排斥我,所以诬陷我,他连我名字都不知道怎么写。丘学训自言自语说,你是李世璋介绍来的,你怎么可能是共产党呢?我当然不是。我立马接上去说。
丘学训点点头,按规定把电报内容向政治部的张秘书长汇报。张说:我要会会此人。
张一见到我,就说:电报我看了,你是共产党。他的语气极其肯定。我说,我不是。他盯着我,不说话。这时,让我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丘学训突然开口说:他不是共产党,他是我们的人,农工民主党的。
哈哈哈,原来是这样!张突然笑了,大手一挥,说,没事了,你们都走吧,好好工作!丘是张非常信任的人,我的危机就被丘的一句话给化解了。走出去的时候,我手心里全是汗,但还是有点想笑。好玩吧?
还有一次,我的新四军朋友写信给我,信被特务刘培初截下了。他开始每天侦察我。他侦察,我反侦察。怎么着?每天在图书馆蜗居,哪儿都不去。刘培初就是要我露馅。我哪儿都不去,他拿我没办法,哈哈,我就赖着,小心翼翼地赖着,到他失去耐心为止。
第三次遭遇险情是1941年初,袁守谦调来重庆了!袁有个情人叫杨锈怡,这里还涉及一段历史公案。1938年初,杨的丈夫去黄河以北策反土匪失败,被土匪杀了,当时我正好也在那一带,她就认定是我杀的,因为我势力大嘛。她视我为杀夫仇人,一直想报仇。周恩来让我尽量躲着她,但躲来躲去,躲了一个月,还是遇上了。她满脸堆着笑,说他乡遇故交难得难得。谁跟你故交呀!她还说,要和袁守谦一起,请我吃饭。分明是鸿门宴。
组织上指示我:赶快离开。我去哪儿呢?郭沫若,郭老手下,当时他是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
为什么她总是跟着我?我对她的喜欢逐渐被害怕和警惕冲淡。她是不是特务?
偏偏这时,“爱情”来了。
她叫徐慧,是我在调查室二科的同事。当时,她上尉,我少校。这人有文才有相貌,我当时也想过找她谈恋爱的。不过,有点儿担心。在二科的时候,我们之间还不熟,有一天,她突然问我:有一个报告会,你肯定去的吧?我说:谁的报告会?她说:周恩来啊。我心里一咯噔。没说话。
我后来秘密去了郭老手下,谁也没告诉。但是第二天,她就来看我了。她怎么会知道我在这儿?怎么会?此时爆发了皖南事变。我怀疑她是个特务。我怕了。郭老那儿也不能待了。
我离开了郭老,前往陈诚那儿——第6战区。没多久,徐慧又出现在了我面前。原来,在我走后,她立即发电报给陈诚,要求也来第6战区。
我一开始的确喜欢她,但为什么每次我换个新地方她都那么快知道?为什么她总是跟着我?我对她的喜欢逐渐被害怕和警惕冲淡。
问过,当然问过。我说,为什么每次我走到哪儿你都那么快知道啊?她笑笑,捋捋头发,没回答。也许她什么都知道却只是单纯地喜欢我?她到底是不是特务?这些,至今都是谜。
后来,她结婚了,我也结婚了,我们参加了彼此的婚礼。直到我去了南京,我们才分开,再也没有见过面。只知道她最后去了台湾。
当上储备司办公室主任,所有国民党部队的军饷、物资调用发放我都一清二楚。
1943年,我被调到国民党中央社会部人事局工作。是郭骥调我的。郭骥是陈诚的亲信、侍从秘书,上世纪80年代曾任国民党中常委。他当时在人事局当局长。我一开始没地儿住。郭骥叫我别住旅馆,住他家。他太太是学西洋美术的,还有个女儿,一家三口住一栋小洋楼。我吃住都在他家,他家人对我很好。住了一星期,不好意思再住,就联系了社会部的宿舍。
同年,国民党中央党部开会,社会部部长谷正纲去参加了。几个人的小型会议,绝密。会议结束后,谷正纲要接着去做个简短的演讲,他手提包得先找地儿搁一搁。郭骥说,给黎夫吧。我接过包,心里狂喜。国民党中常会的材料、文件都在包里呐!
赶紧找了个无人的地儿,如饥似渴啊。演讲只有半小时,文件材料却厚厚一堆。我一目十行,一二三四全记脑子里,不敢抄,也来不及抄。国民党的上层人事任命、地下人员名单我记得一字不拉。我口述给联系人张友渔,毛主席立马就知道,延安周边哪些人是特务。
我现在100岁了,记忆力出奇的好。都是年轻时练出来的。
做地下情报工作,最忌讳的就是留下证据。啥证据?就是纸条、字儿。我一般都靠脑子记。也有写下来的,很少。当然不会白纸黑字。拿张雪白的纸,毛笔蘸上牛奶写,看起来啥都没有。回去用火一烤或水里一泡,字儿就出来了,清爽得很。
1944年,郭骥跟随陈诚去军政部任人事局局长,我也随郭骥到军政部储备司做了专员。我很细心,逗号句号分号的使用搞得十分灵清。“须”与“需”如何区分你懂不懂?同志仍须努力,不能写成“需要”的“需”。下拨某某军15万块,这类命令,多个“0”就要造成贪污,要认真把关。郭骥很欣赏我。不久我就当上了储备司办公室主任。
这个岗位,你想想,多重要啊。所有国民党部队的军饷、物资调用发放我都一清二楚。部队番号、编制人数我也烂熟于心。好的武器给了哪些部队,我都很清楚,从而就知道哪些部队是蒋介石的嫡系。我知道,共产党就知道。这个道理跟你说过了。我那会儿的单线联系人依旧是徐冰、张友渔、钱瑛、冯乃超。
中共南京办事处撤退。我苦苦央求周恩来,把我也带走吧。求了半天,没用。
1945年,我结婚了。组织上要求的,这时我也正好有一个对象,她是省民政厅的会计,不问政治的,我当时就希望找一个这样的人。周恩来同志对我说:结了婚,可以有个人照顾你,也可以掩护你。
结婚那天,我请了国民党部队很多人,只要我认识的,都请来了。从认识到结婚后的很多年里,我夫人从来没有问过我的身份。但她经常会哭,我想她心里肯定是有感觉的,很害怕,只是没说。
抗战胜利后,我作为第一批人员到达南京,当时被称为“接收大员”。我任联勤总部储备司代理司长。周恩来住梅园新村,那里也是共产党南京办事处。我时常要去那里汇报工作。
这一路上也真够惊险的,得制造好多假象。国民党在梅园新村附近有宪兵监视,我先坐吉普到宪兵跟前,下车,对司机吼两嗓子:你先回去吧!不用等我了!我上同事家打麻将去!然后,我不能进梅园新村,我得直走,去同事家,从另一条路绕回梅园。
周恩来办公室一角有个观察口,很隐秘,恰好可以看到宪兵把守处的动静。我那一吼,里面的人自然明白了。绕到门口,里面接应的立马开门,我一转身,一闪,动作极迅速,啪,闪进去了!有点儿像电视里的武林高手吧?
回去也得想法子。不能直接往家走,得往反方向走。那儿有去上海的夜班火车。我前门上车,一边穿过车厢一边向后看,确定没人盯梢,再从后门下车,回家。每次都从晚上8点谈到深更半夜。凌晨一两点回到家,我夫人又是在哭,担心我啊,唉。我们在一起生活了21年,有三个儿子。她是“文革”中自杀的。她跟了我,舒心的日子不多啊。
我那会儿有司机、警卫员、佣人,还有厨师。但厨师是大材小用。我在外面吃多了好吃的,回家只想吃炒萝卜丝。他们都说我这人一辈子福气好,吃穿不愁,当年在国民党部队里看起来也算舒服的。但我这神经绷得紧啊,比一般人都紧。弄不好就要掉脑袋,让我党情报系统遭受重创。
1947年,中共南京办事处撤退。周恩来也要走。临走前,我苦苦央求,把我也带走吧,我要去延安。求了半天,没用。周恩来将了我一军:你走了,谁来接替你?你找一个可以接替你的人,找到了,你就走!
他都这么说了,我怎么还能走?我服从组织安排。
解放战争中,每次,只要蒋介石一着急,陈诚就召开紧急会议,我就有了情报。
抗战胜利后,我的工作其实变得更加重要。
淮海战役前,我两次去徐州,视察“剿匪总司令部”所属部队粮草、被服装备补给以及存储情况,然后写成材料,秘密交给我的线人何以端,再转交吴克坚。多少兵吃多少粮,吃多久,都是我管的。前不久刚刚逝世的女地下情报员沈安娜(国民党中央党部速记员)的丈夫华明之也是我的线人。解放后,他写了篇关于情报工作的文章,里面提到我。
你看过《渡江侦察记》吗?里面讲到江阴要塞,这是非常重要的军事战略地啊。我当时利用视察配给的机会,绘制了长江沿岸江阴要塞军队布防图表,有多少炮台,都布置在哪里,一一标明,交给了何以端。
还有陇海铁路沿线,蒋纬国的装甲部队,一公里一列,不允许共产党过黄河。我也是假装视察配给,牢牢记住了装甲车的分布情况,画了一张精确的布防图。当时邓小平、刘伯承正带着部队准备过黄河到大别山啊!收到情报,他们立即改变线路,不从徐州走,避开了装甲车……
这个太多了,有空慢慢说,可以说一天。
我最想看到的是两岸统一。这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这愿望啊,太迫切了。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我的家那时也已搬到了上海,就在提篮桥附近。我担任中共上海情报委员会办公室书记、主任。刚解放的一天中午,我从情委开会回来,就被解放军“请”了去。
你曾经的部下将你检举了,你是国民党的少将吧,你上午去哪儿了?开会了。我回答。什么会?我没正面答。我说你们打电话到吴克坚的办公室问问,号码多少多少,就知道我开的什么会了。其间,他们一直在小声讨论,疑惑我怎么还大大方方在上海,不到台湾去。
他们挂断电话,立即向我敬礼,说:现在,请您马上离开。
我搬家了。站在我旧居的阳台上看出去,好多形形色色的女人,她们一直看着我,我怕了,我怕里面有特务。我从上海的银闸路搬到岳阳路,普希金铜像那里,解放军派了一个班,十几个人住我楼下,一住就是半年,日夜保护我。我的房间在2楼,窗外拖条绳子。如果有特务来枪杀我,我立即攀爬下去,逃走。那会儿,上海的很多老旅馆都有绳子。
后来有一天,何以端带我去北京的一家“四川饭店”吃饭。席间,老板娘走过来看着我,笑盈盈的。何以端说,你们是老朋友了。黎夫,她就是当年你的线人!你给我的情报,我要转给她。
快有20个年头了吧,那天我再婚的夫人特意告诉我,在报上看到郭骥在台湾去世的消息。我心里蛮难过的。我很想发一份电报去吊唁,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发。
补记
解放后,王黎夫任中共上海市委情委办公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办公厅主任。
1955年初调任北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常务)。
1958年调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代秘书长,兼任办公厅主任、外办主任。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