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王黎夫的天堂家园
  查看图片
王黎夫
1911-11-19 ~ 2014-01-31
 
到访:65832  墓地祭奠:53   留言:63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王黎夫传奇色彩......
晓阳  2017/6/11 18:59:00  浏览:250

王黎夫传奇色彩......
        1929年参加革命,1939年打入重庆国民党内部从事地下情报工作,1949年解放后全身而退,10年潜伏生涯完美谢幕。他叫王黎夫,他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奉周恩来之命加入国民党  
        王黎夫生于1911年,原籍河南新乡,他家是地主,有200多亩地,日子很好过,但王黎夫还是走上了背叛家族阶级的道路。他18岁在北平求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投身革命。  
        抗战爆发后,时在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办公厅调查室二科当科员的王黎夫,接到周恩来的指示,让他加入国民党。可能是因为他出身富家,在共产党很多穷苦出身的干部中,确实非同一般。
        康生后来谈起王黎夫时曾这么评价:“王黎夫啊,此人我见过,戴着金丝眼镜,就是个官僚资本家!”  
        1943年,王黎夫从恩施带了200多名学生到重庆,交给陈立夫、陈果夫受训。交接时,邂逅国民党中央训练团教育委员会主任秘书、三青团中央团部人事组长郭骥。他俩是同年好友、陈诚手下的同事。郭是中央大学学士、伦敦大学硕士、朝鲜庆熙大学博士,做过陈诚随从秘书,当时攀上了国民党中央执委直属的社会部,高就人事室主任之位。两人谈得十分投机。郭骥盛邀王黎夫留在重庆,在他管辖的社会部工作。社会部的主要工作是组织民众训练、收养战争孤儿。王黎夫去请示组织,认为重庆社会部虽是个清闲机关,但部长谷正纲却是政要、CC骨干(此人原任浙江省党部主任委员、三战区政治部主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情报潜力大,因此被批准了。  
        王黎夫被郭骥安排在社会部人事局暂时做机要秘书工作,他因此得以进入位于江南黄山的国民党中央党部区域。他千方百计从谷正纲那里获取有价值的情报,然后向延安传送。

掌握国民党军需发放清单  
        1943年11月,陈诚被蒋介石唤回重庆,委以军政部长重任,负责整理国民党的所有军队,准备在抗战结束后与共产党打内战。陈诚回来了,郭骥也便立刻回到了老长官身边效劳,坐上了军政部人事局中将局长的高位。有此机会,郭骥也拉了王黎夫一把,让他当上了军政部储备司专员。
        抗战时期,蒋介石独裁,实行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训政制,没有国防部建制,只有军政部,军政部下辖的储备司职权之大可想而知。这在物资匮乏的战时,可是份肥缺,王黎夫明知,下拨军需费额上多添一个“0”,这份巨大的数额多半便是自己的,甚至批文中改个标点号也能变出钱来。在大后方抢发国难财,在国民党官家已成时风,但王黎夫牢记周恩来“守职”教导,也严守一个共产党人自洁自爱本性,他更秉承陈诚治军清廉作风,严把发放军饷和调拨军需之关。而这点正为郭骥看中,很快提拔王黎夫,升任其为储备司办公室上校主任。  
        虽说王黎夫不在参谋部,也不在司令部,无权制订作战计划、调动军队,但经过储备司办公室上校主任手里流出去的军饷、军需,他就知道了拨向这些物资的部队番号、驻地、编制人数、主官姓名,乃至装备、补给等等,他把这一系列数据和账簿一一比对,像账折一样一一交给了共产党。特别是军政部从优从速配发的军饷物资,接收的部队无疑是老蒋的嫡系,其番号、驻地、流动去向以及团以上主官姓名等情报,价值更大。  
通过军需推算情报  
        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王黎夫也来到南京,升任联勤总部储备司少将代司长。  
        不久后,国共两党大决战开始。1947年,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撤离。身着美式少将军服、体貌挺拔英俊的王黎夫辗转找到周恩来,请求回延安。周恩来深思熟虑后回答他:“舍尔其谁?要不王黎夫同志你去找一个可以顶替你的人,找到了,你可以跟我走。”
这是革命。当时正是最黑暗的时候,为了迎接黎明来到,要作殊死战斗,党的分派就是纪律,必须执行。王黎夫在情报战线上已是老兵了,他接受了周恩来的新命令,将他的情报工作纳入吴克坚系统,具体线人是何以端,或华明之。  
        1948年深秋,国共淮海大会战在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组建的总前委,急需掌握国民党军徐蚌兵力部署情况。中共多条情报管道齐射南京、徐州。  
        王黎夫以联勤总部储备司少将代司长身份,两次亲临徐蚌前线,视察刘峙、杜聿明的“徐州剿总”粮      草、被服存储和补给情况,透过吃穿的这些军队要素,他了解并推算出了杜聿明麾下的7个兵团一的军力状况。蒋介石在千里冰封的陇海、津浦两大铁道相交的“十字架”上投入了80万人的兵力。王黎夫回到南京,迅速将上述情报交给线人。  
        1948年4月南京解放后,上海风声鹤唳,国民党普遍感染末日恐怖,各种机关、单位、人口慌不择路迁东南海岛和台湾。上峰发来命令,联勤总部上海被服总。厂撤到台湾。该厂规模宏大,有5个分厂共计4000台缝纫机、7000名工人,每季常规生产量120万套军服。  
        王黎夫思忖,这笔财产应该回归人民。乘国民党兵荒马乱,大亨小官自顾不暇之际,实施拖延办法,置命令不办,并暗地劝导各分厂朋友厂长,勿轻易迁厂或撤厂贻误身家。上海被服总厂终于在上海解放时完好回到人民手中。(晓 阳)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