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夫生于1911年,原籍河南新乡县。1929年在北平求学时从事左联活动,参加中国共产党。1939年奉命加入中华民国党,开始了长达十多年卧底的特工生涯,至新中国成立,归队前,已是中华民国国防部联勤总部储备司少将代司长。由于他在特殊战线上出色工作,有关部门称他是“战斗在敌人心脏”。
诚然,王黎夫的写实故事,虽不惊心动魄,却颇多传奇色彩……
王黎夫“战斗在敌人心脏里”,如履薄冰,险象环生。中统分子怀疑他,军统特务截查他信件,乃至异性感情纠缠也是花环下的陷阱、鲜艳的罂栗。一度王黎夫避趋郭沫若的政治部第三厅,但终非长久之计。
1940年6月宜昌失守,军事委员会决定第三次建制六战区于恩施,管辖鄂西、鄂中、鄂南及湘北、川东、黔东战事,陈诚再任司令长官,赴任视事,指挥鄂西会战。
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派出慰抚宣传队去恩施演剧 《为国忘家》(夏衍作)、《国家至上》(老舍作)。王黎夫因之名正言顺离开陪都这个是非之地,追随陈诚到湖北战事省会去了。
他打开社会部长谷正纲的公文包
1943年,王黎夫从恩施带了200多名学生到重庆,交给陈立夫、陈果夫受训。交接时邂逅中央训练团教育委员会主任秘书、三青团中央团部人事组长郭骥,(历任台湾警备总司令部、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办公室主任,国民中央改造委员会第五组副主任、中央委员会第一组副主任、副秘书长,“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是国党第九至十一届中央常委)。他俩是同年好友、陈诚手下的同事。
郭骥是中央大学学士、伦敦大学硕士、朝鲜庆熙大学博士,做过陈诚随从秘书后,就攀上国民中央执委直属的社会部,高就人事室主任。他俩一接谈,谈得十分投机,此时王黎夫在重庆无家室,就被郭骥遨去他家吃饭,住了下来。郭丧妻不久,两个光棍一起吃住了一个礼拜。“ 黎夫,我看你也不用再到大山重叠、蛮獠杂错的恩施去了,就留在重庆,我这里社会部不是很好吗?组织民众训练、收养战争孤儿,不一样为抗战出力! ”
王黎夫去请示了组织,认为重庆社会部虽是个清闲机关,但部长谷正纲却是政要、CC骨干,此人原任浙江省党部主任委员、三战区政治部主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情报潜力大,因此被批准了。王黎夫就被郭骥安排在社会部人事局,暂时做机要秘书工作,宿舍也在社会部。他就因此进入江南黄山国民政府中央党部区域。
一天,谷正纲挟着公文皮包到中央党部开会,这是一个小型的绝密会议。会毕,谷出来说: “ 等下还要到社会部的一个集会上作演讲,但涉及机密的公文包不便带去会场。”正在自言自语找地方搁置。此时郭冀随口说了,“ 让黎夫保管着吧,万无一失。” 谷就随手将皮包付于王,王黎夫一副忠诚样子接包。
这可是如获至宝呀! 他在自己办公室,锁了门,打开包,靠平时刻苦练出来的本领,加上聪明强记的天资,一目十行地翻阅包内文件和记录,植入脑中。事后,王黎夫不留任何文字痕迹,向线人张友渔口头汇报。
这份情报对延安颇为重要,70年后的今天,王黎夫还记得皮包里的某些细节,如军统、中统布置在延安周边绥德等地的专职特工,什么也没捞到,如军统西北站派遣一名叫汪克毅的电信特务,以陕西省电政管理局的名义派任延安电报局长,做陕甘宁的卧底等。
中国共产党社会部部长康生因此说,“ 王黎夫啊,此人我见过,一米八高,戴着金丝眼镜,没一点共产党员的味道。”
延安的社会部是保卫和情报机构,1939年2月组建,副部长中有王稼祥、叶剑英、李克农。
他眼中的军需谍报
1944年7月,因军统密告的“清君侧”事件,被任一战区司令长官改任卫立煌)。是年11月,陈诚又被蒋介石唤回重庆,委以军政部长重任,负责整理所有军队,准备在抗战结束后与其共产党打内战。陈诚返来了,郭骥立刻回到老长官身边效劳,坐上了军政部人事局局长的高位。
“ 陈诚有五大亲信秘书,” 王黎夫对笔者说,“ 张泽君、郭骥、施建生、吴锡泽和邓达章,当然此时他们都高升了。这个龙泉小子 (郭骥),竟官至人事局中将局长。当然他也拉了我一把,我当上该部储备司专员。”
抗战时蒋介石独裁,实行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训政制,没有国防部建制,只有军政部,军政部下辖的储备司权大可想而知了。物资匮乏的战时,可是份肥缺呀。王黎夫明知,下拨军需费额上多添一个“ 0” ,这份巨大的数额多半便是自己的,甚至批文中一个“ ,” 变“ ;” ,也能变出钱来。在大后方抢发国难财,在国民政府官家已成时风,但他牢记周恩来“ 守职” 教导,也严守一个共产党人自洁自爱本性,他更秉承陈诚清廉作风。王黎夫说,陈诚“ 抗日坚决,剿共坚决,生活简朴”,王为此严把发放军饷和调拨军需之关。而这点正为郭骥看中,很快提拔王黎夫升任储备司办公室上校。
王黎夫说:“ 我不在参谋部,也不在司令部,无权制订作战计划、调动军队,但经过我眼我手流出去的军饷、军需,我就知道了拨向这些物资的部队番号、驻地、编制人数、主官姓名,乃至装备、补给供等等,这一系列数据我都一一掌握了。我把这本账簿一一比对,像账折一样一一分段交给了党。特别军政部从优从速配发的军饷物资,接收部队的无疑是老蒋的嫡系,其番号、驻地、流向等等。
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王黎夫也来到了南京,升任联勤总部储备司少将代司长,以接收官员身份往返京沪杭一代富庶地区。
你知道原司长是谁吗?王黎夫神秘地说,就是那个白云深。
白鑫你该知道,中国共产党的叛徒。1929年上海新闸路事件,他去告了密,逮捕了正在开会的共产党江苏省委、军委书记彭湃,他因此而牺牲。后来周恩来指挥我们特科的红队,在上海弄堂里处决了白鑫。白司长就是白鑫的胞弟!”
他接受了周恩来的新命令
中国的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大决战开始了。1947年2月,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撤离。身着美式少将军服,体貌挺拔英俊的王黎夫驾着美军吉普车,吼吼嚷嚷地骗过宪兵警戒线,又绕了好几个圈子,才在总统府附近拐入梅园新村。
面见周恩来时像孩子那样哭了,“ 周副主席,带我去延安吧! 让我回家吧…… ” 周深思熟虑回答他:“ 舍尔其谁? 要不,王黎夫同志你去找一个可以顶替你的人,找到了,你可以跟我走。”
这是革命。现在正是最黑暗的时候,为了迎接黎明来到,要作殊死战斗,党的分派就是纪律,必须执行。王黎夫在情报战线上已是老兵了,他接受周恩来的新命令,将他的情报交给曾是中国共产党特科“ 红队’ 队员、莫斯科、巴黎留学回国后,抗战伊始做过周恩来的副官,从业新闻,在重庆任《新华日报》总编辑。胜利复原,负责京沪浙地下情报联络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成为国统区潘汉年系统(华南、香港)之外又一地下情报系统。何以端,1924年老党员,资深红色特工,策反香港“ 两航” 起义、重庆号军舰起义、四川邓锡侯起义。华明之,中国共产党特科出身,是中国共产党著名女卧底沈安娜的丈夫,沈的情报准确无误的传递人。
“ 我还有一个领导,是有名的滕代远将军。” 王黎夫说,人们都知道,滕代远是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怎么会涉及地下情报战线? 王黎夫周详思索了一阵,拍下大腿说:“ 对了,是他夫人林一同志。林一是中国产党中央社会部的情报科长。”
考证抗战胜利后北平国共军事调停那段历史,滕代远曾是中国共产党方叶剑英将军的中将军事顾问,1946年两次去南京,协助周恩来与张治中、马歇尔谈判。
他在陇海线画了蒋纬国的装甲战车图
“ 徐州剿总” 会战,粮草、被服存储和补给情况,透过吃穿的这些军队要素,他了解并推算出了杜聿明麾下的七个兵团,邱清泉部二兵团6个军、李延年部六兵团4个军、黄百韬部七兵团6个军、刘汝明部八兵团2个军、黄维部十二兵团4个军、李弥部十三兵团4个军、孙元良部十六兵团2个军及冯洽安部第三绥靖区4个军,总共30个军75个师及“ 剿总” 直辖的炮兵、工兵、通信兵、铁道兵、战车、空军、高射炮、辎重汽车、宪兵等20团,蒋介石在千里冰封的陇海、津浦两大铁道相交的“ 十字架” 上投入了80万人的兵力。
啊哈,老蒋的精锐尽入我彀矣! 王黎夫回到南京,迅速将上述情报交给线人何以端大哥,转吴克坚系统。蒋介石总是吃败仗,做“ 运输队长” ,他的军队急需给养。
在繁复的粮草被服调拨中,精细的王黎夫注意到了几百里津浦铁路线上还部署着一支神秘的战车部队。深入现场后,才知道是二公子蒋纬国的战车一团。这位装甲兵上校参谋长把他100多辆坦克车、铁甲车遍布在徐州至蚌埠间曹老集、固镇,每隔一公里就有一辆,待命援救杜聿明。
12月4日,果然投入战斗,北上支援李延年,但刚开战,就被蒋介石命令撤出刘汝明部战斗序列,实力保存了下来。
王黎夫以视察配额为名,从蚌埠北上沿线侦探,绘制成战车一团布防图。这份重要情报有助于刘邓二野大军跃进大别山战略决策,改变了绕开徐州的进军路线。
他将军产完整回到人民手中
王黎夫不畏危险往前线跑,实地调查储备,保障军需供给情况,如此“ 勤政” ,为联勤总部上司所赏识,1948年初,又派给他一份新官职:总部经理署(即前军政部经理署)驻上海少将代表,这样一来,多家军需工厂都在王黎夫掌握中了,而且为他进一刺探军情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是年1 0月,辽沈大战第一阶段锦州战役开战。此战要截断中华民国政府军逃向关内的退路,关门打狗,全歼于东北境内。林彪部队已攻入锦州城内,巷战正酣,中华民国党政东北“ 剿总” 为不使锦州被服厂大量军需物资落入解放军手,下令即刻海上南运。而葫芦岛外辽东湾,一片忙乱。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空军总司令周至柔正乘着“ 重庆号” 巡洋舰海空督战。 王黎夫趁混乱,将命令捆住,迟迟不发。等到前线白云公园、中央银行两据点我军胜利会师,锦州解放。解放军顺利接收了这批军需物资,计有18万套棉军服,20万双胶鞋,1万匹布,6万条军毛毯,都是全新完整的。
“ 叫我悲痛的是,我的恩师朱瑞将军在这次战役中牺牲了! ” 王黎夫说。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司令员朱瑞10月1日在义县前线,一炮轰开城垣,打开冲锋缺口后,亲自去打扫战场,脚触地雷,不幸身亡,年仅43岁。
辽西营口拉锯战,最终为我攻占。四进三出时,王黎夫“ 雪中送炭” ,将六千担棉花调拨到该地一个被服供应站,很快为我东野九纵接收。1948年冬至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战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结束,蒋介石南京下野,中华民国政府军政中枢南迁广州。此际,王黎夫乘苏南京沪一带乱象,借口江防军需储备与调拨,冒着凌厉的朔风,去江阴要塞走了一遭。
千里长江奔东海,跃到下游江阴是。江面最窄处,仅1500多米,被称作“ 江海门户”“ 锁航要塞” ,也正是解放大军渡江必选之地。王黎夫在这里走了六十多里,掌握了中华民国政府国防部江阴要塞的军事部署、炮兵总台、守备总队、游动炮团、工兵营等的总兵力有7000多人,相当一个军的建制。他还强记了100毫米榴弹炮、加农炮、战防炮、机关炮等武器种类、数量与部署,并绘制了图表,交给吴克坚系统。
1949年4月21日,在解放军二野十兵团( 叶飞、韦国清部) 领导下,中华民国政府军江阴要塞起义了。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后,上海风声鹤唳,中华民国政府普遍感染末日恐怖,各种机关、单位的人慌不择路,迁东南海岛和台湾。此际,上峰发来声音,联勤总部上海被服总厂作好准备,令其即撤台湾。该厂规模宏大,有5个分厂遍布沪郊东、南、西、北,共4000台缝纫机、7000名工人,每季常规生产量120万套军服。王黎夫思考这笔财产应该回归人民。
他乘中华民国政府兵荒马乱,大亨小官自顾不暇,逃之夭夭之际,实施拖延办去,置命令不办,并暗地劝导各分厂朋友厂长,勿轻易迁厂或撤厂贻误身家。农工民主党地下组织也在沪北分厂开展护厂斗争。上海被服总厂终于在上海解放时完好回到人民手中。
1949年5月27日,上海是人民晴朗的天下了,王黎夫归队了。起先安家在提篮桥附近,接着从银闸路又搬到岳阳路普希金铜像附近,受到应有的警卫待遇。
他当时是华东军政委员会办公厅主任,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情报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党支部书记。1955年调任全国人代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常务副主任。三年后离京,调任浙江工作。
——晓 阳 摘自《检察风云》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