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家庭照片时,一幕幕场景立刻浮现在脑海里,我们家人在孩童时期的照片特别的少,只因过去想照张照片真的没有那么容易。令我们惊诧的是家里居然保存着一张珍贵的老照片,我们姊妹几个都知道的,那就是妈妈儿童时期的照片,里面有妈妈的阿婆和另一个不知身份的亲戚,妈妈站在她们两人的前面,穿着从泰国寄回的时髦裤子“象腿裤”,神采奕奕,这张照片应该拍摄于1946年左右。
妈妈1940年出生在梅县金盘桥张作泉(我们的外公)家,妈妈是外公外婆的第三个孩子,那时外公在家做衣纸,外婆种地,家里没有什么钱。在妈妈两岁左右时外公经常生病,久医不好,于是外婆就找来算命先生算出妈妈和外公的八字不合相克。外公外婆不知怎么想的,居然相信自己的亲生骨肉会和他们相克,于是就开始对妈妈不好,那时妈妈比较爱哭,这也是女孩子的通病,本来没有什么的,可是外公外婆一看到妈妈哭就骂妈妈并把妈妈丢到门后角落里让她哭。后来经过别人介绍就把妈妈送给了梅县东较场八角井附近的黄家做养女,那时妈妈名义上的养父养母已经在泰国了,妈妈只是到了1992年才第一次见到了她,既我们常听到的“泰国姥姥”。
妈妈到了黄屋后她的阿婆(我们的阿太)特别喜欢妈妈,对妈妈很好,从此妈妈过上了比在金盘桥好的多的生活,那时泰国阿公阿婆经常让水客从泰国带来吃的、用的,所以家庭条件相对就比较好。阿太不会重男轻女,供妈妈读书,妈妈读小学的时段为1949年9月至1955年7月,在这期间读过几所学校,其中在梅县实验小学读的时间最长,在这期间还跟二舅妈是同学呢。二舅以前跟我提起这段事情,二舅上学时经常在路上会碰到妈妈和二舅妈结伴而行,那时妈妈也知道这是自己的哥哥,可是出于女孩子的腼腆,只是对着二舅笑一笑就过去了,都不好意思讲话,妈妈的这种性格一直伴随了她的一生。
1955年9月至1958年7月阿太又把妈妈送到了梅县华侨中学读书,这所学校当时在梅县属于比较好的学校了,可见阿太对妈妈确实很好,一是阿太的儿子、儿媳及孙辈都在泰国,基本上是回不来的。二是妈妈那时很乖,长得又可爱,妈妈以前经常跟我们讲她放学后就跟同学上山“割芦棘”,即干枯了的茅草,背回去给她的阿婆烧水煮饭用,才读小学就会替阿太分忧,那阿太自然更加疼爱妈妈了。妈妈的勤俭持家的优良作风跟那段时间的磨练是分不开的,妈妈跟大山也结下了缘,我们在白芨沟生活时,妈妈总喜欢带我们上山逮蚂蚱、摘山杏胡、遇到雨后还带我去捡过地衣菜、发菜,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妈妈被从张家送到黄屋本来是件不幸的事情,却由于阿太的疼爱变成了万幸的好事情,也许在张屋妈妈会受到不好的待遇,有可能连书都读不到。你们注意到了吧,咱们的妈妈下巴上也有颗福痣,妈妈确实是个有福气的人,妈妈读高中后,张屋阿公阿婆可能也后悔了,也开始对妈妈好些了,经常让二舅带些吃的用的给妈妈,这件事是前几年妈妈因为住院二舅来我们家,我送他去虎门高铁站回家时跟我讲的,所以后来二舅跟妈妈在他们众多兄弟姐妹当中感情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