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老师,我们来看您了!”12月1日,在南河一座普通小区内,一位白发苍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身边围满了各个年龄段的男女老少,虔心问候和照顾,他们都是老人的学生。
这位老人叫蒲永川,执教一生,桃李满园。他去过青海边远地区支教数十年,回到绵阳后,率先开设属于本地的高校公关专业,随后又开拓性掀起打造企业文化浪潮,成为绵阳开设公关专业、摸索企业文化第一人。在八十年代,一切都在起步的绵阳,书写了“敢为天下先”的一代传奇佳话。
老师家的饭桌就是你们的食堂
“郭姐,你也在啊!”“小莉!你也来看老师了。”
.....
11月底,记者来到蒲永川老人家采访。为养病蒲老一家从北京刚回到绵阳,本以为家中会比较清净。没想到,走进蒲老家中,才发现往来者不绝,都是来看望蒲老先生的,其中不乏绵阳教育、媒体、企业等行业翘楚。
此番情景,不禁让记者生出好奇:这位老人生平有何种经历,会让如此多优秀人物聚集于此?
“蒲老师对我们学生的好,影响了我们一辈子,读书的时候,蒲老师家的饭桌就是我们的食堂。”在座的几名蒲老师的学生的感慨,将回忆拉回了五十年前,蒲永川在教育战线奔走的时光。
1937年,蒲永川出生于绵阳铁牛街一个普通的人家,因为家庭负担重,蒲永川从读大学起,就靠自己写作的稿费、奖学金维持生活,从不问家里要钱。1958年,从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为支援国家建设,蒲永川主动请命,去青海边远地区任教。
到了当地,看到挣扎在温饱线、贫困落后的当地孩子,善良的蒲永川几乎掉下泪来,每月的工资,除了寄给家里的生活费,他全部拿出来,给当地学生购买皮球、篮球、作业本等生活、文体用品。
1979年,蒲永川从青海调回到绵阳,并应聘到绵阳师专(现绵阳师范学院)任职。他用有教无类、专注负责的育人态度,赢得了学生的喜欢和尊重。
在绵阳广播电视台工作的杨小莉,至今还记得,当年蒲永川批阅学生的作业细心负责的态度。班上几十名学生交作文,蒲永川不仅一一批改,还能随时与任何一个学生交流他们的作文。
当时的学生,用钱和粮票换各种面额的饭票和菜票。一次,班上的一名学生刚买完饭票菜票,粗心秩序不慎全部丢失,这下,一个月什么也没得吃了!蒲永川知道后,回家拿了30张粮票,15张饭票给了那个学生,并告诉他,“我家的饭桌就是你们的食堂,有困难就来找老师。”
这句话成为许多学生心中的温暖火把,丰满了那个缺衣少食年代、贫瘠的物质生活,直到许多年后,依然温暖着学生们的心。
绵阳开创公关专业第一人
除了高度负责的育人态度,蒲永川还是一名十分有“远见”的教育工作者。八十年代的绵阳,仅有绵阳师专、四川建材学院两所高校,开设的专业也都以中文、数学、历史、外语等传统专业为主。当时的中国大陆,开设出现“公共关系”的概念,在沿海一些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中,率先设立了公共关系部。
“改革开放以后,成千上万的公司不断涌出,提升企业形象,加强品牌管理不可或缺,设立公关专业势在必行!”通过不懈的专研、实地考察,蒲永川决定在绵阳师专设立公关专业。随之他也相继出版《危机公关》、《公关写作艺术》、《基础写作》等专著,主编全国高校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写作与文选》。还曾多次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讲课、举办学术讲座和演讲。
20多年来,中国的公共关系从无到有, 不断的蓬勃发展,也印证了蒲永川的远见卓识。
1997年,极具开拓精神的蒲永川,又地积极与四川大学联系筹办爱达管理学院MBA研究生班,这个班是绵阳首个“MBA”班,现在的铁骑力士集团董事长雷文勇、富临集团总经理李忆中等诸多绵阳本土企业的高层,都是当时的第一批学员。李忆中说,蒲老师学识渊博而又为人谦逊,对学生们更是关怀备至,他始终充满激情、斗志昂扬,给年青人巨大的精神鼓舞。
同样也是蒲永川学生的北京天九幸福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卢俊卿专程从北京飞回绵阳看望蒲老师,他说,蒲老师之所以一直以来深受我们的尊敬,不仅仅是他渊博的学识和诲人不倦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为人师表之师,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楷模!
“绵阳师范学院有一批像蒲永川老师这样的教师,很荣幸,是教育之福!”2日,绵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海滨也来看望了蒲永川,他动情地说,现在很多四五十岁的人都是蒲永川老师的学生,对于蒲永川的细心教导和细致关怀,学生们都铭记在心。
企业文化引路人
在铁骑力士人心目中,蒲永川是年长者的挚友,年轻人的导师,他乐观向上、孜孜以求、乐于分享、诲人不倦。相识22载,铁骑力士从创业时一个仅有6人、3.5万元资金的小饲料厂,到现在拥有员工6000余人、分子公司51家的大型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蒲永川是最有力的见证者。
1992年,铁骑力士在安昌江畔诞生。虽然当时它只是一个几十号人的小饲料厂,却有着无穷的进取热情。员工们白天忙生产,跑市场,晚上就坐在一起学习。正是这份真纯,让有着同样性情的蒲永川对她惺惺相惜。
在绵阳师专任职时,蒲永川经常受邀到各地讲课,幽默风趣的台风、博学多才的学识,引起了铁骑力士的注意,于是开启了蒲永川为铁骑力士授课的学习之旅。
从企业标志的含义,到“诚、勤、和、搏、情、实、学、新”八字精神的理解,从“三个一”文化的诠释,再到“铁骑力士一、二、三、四、五”文化理念的完善,蒲永川的字字剖析,奠定了铁骑力士的文化理论基础,蒲永川渐渐成为铁骑力士文化的引路人,也成为率先在绵阳研究探索企业文化的第一人。
今年10月,铁骑力士人为蒲永川八十大寿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庆祝会,并召开蒲永川思想文化座谈会,回顾蒲老这些年闪烁智慧光芒的思想精髓,铁骑力士人感慨万千,董事长雷文勇说,蒲老就是我们的定海神针。
由他而启“车灯奖”:鼓励更多好学之士
1994年的夏夜,蒲永川第一次铁骑力士员工作培训。课上了没多久,突然停电了。怎么办?好学的铁骑力士人并未因此作罢,而是将培训从屋里搬到了室外。雪亮的汽车大灯照耀着年轻人坚毅的脸庞,蒲永川便在这特别的课堂上,饱含激情讲了整整两个小时。
夏夜的蚊虫不胜烦扰,白天的炙热化为地面蒸腾的热气,雷文勇在一旁为蒲永川打着蒲扇.....这一幕“经典”的化画面,深深印在铁骑力士人的心中。也是从这次之后,铁骑力士决定开启著名的“车灯奖”:奖励公司热爱学习、学有所成的人。
在铁骑力士,有一个“十元爱心基金”,由大家自发捐助帮助困难员工。20周年厂庆时,蒲永川捐出10万元爱心款到基金。
“我捐的不是钱,是一份真情,一份与铁骑力士血浓于水、亲如一家的浓浓亲情。”蒲永川动情地说。
此情此景,恰如那首:
金沙峭岸一株松,干劲枝遒塑祖龙。 师表才情堪敬仰,耄耋不愧焕神容!
(闫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