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韩万华的天堂家园
  查看图片
韩万华
1937-12-25 ~ 2017-04-14
 
到访:14370  墓地祭奠:41   留言:74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愿您在天堂微笑
陈满平  2017/6/4 14:19:00  浏览:260

        又一次,我又一次拜伏在了肃穆的灵堂之前,而这次跪拜的则是我的岳父。虽然我万分虔诚地三跪九拜,但依然感到无法充分表达对逝者的敬意,不能排遣心中难以名状的忧伤和空寂,而身边孝衣包裹的躯体捶胸顿足、呼天抢地,川流不息的亲朋好友和邻里故旧纷纷上香吊唁,更是让我难以自持。抬起强忍着泪水的眼睛,我面对的是岳父的遗像,遗像后面的灵柩中,七尺白布裹体的岳父止息长眠,看不见我们的叩首,听不见我们的哀哭。
        岳父溘然长逝。在与病痛进行了近三年的不屈搏斗之后,终于不屑再和没有理性、随时准备贪婪地撕咬人类躯体的恶魔继续纠斗,而选择了坦然地摊开双手,安详地合上双目,止息长眠。
        他的选择,是勤劳一生的人最后的必然选择;他的坦然,是勇士艰苦搏杀之后才有的坦然;他的安详,是善良一生的好人叩开天堂之门去迎接永远的清净时应有的安详;他的安眠,是一生无愧之人可以傲然享受的权利。
        在他80开外的年纪 ,天堂之门为他打开,应该不算过早。然而,哪个儿女不希望父母永远和他们一起在人间同苦同乐,而不要前往遥远的来生啊!哪个儿女不希望再有哪怕一点点的时间来为病痛中的父亲喂一次水,揉一次腿,尽一次哪怕是最不起眼的孝道啊。然而,时间却不会让病魔无休无止的肆虐,而弥留总是太过短暂。所以,岳父的离去,对于我们而言,是那样突然,那样不合情理,那样碎人心肠。
        于是,永久的思念将伴随我们今后的日子,在这日子的空隙里,忧伤也将犹如利刃,冷不丁地在我们尚未平复的心上留下新的刀痕。
        岳父走了,两手空空地走了,但是却留下了让人反复抚摸的岁月,让我永远缅怀的恩情。那幢前楼临街后楼傍海的四合院式的两层围楼,一砖一瓦都浸透了他的辛劳与汗水,诉说着他孩提时进山凿石的心酸、年轻时缩衣节食的艰苦挣扎和老年时那老骥伏枥的雄心。如今徘徊在这楼房里,似乎可以听到砖瓦之间还在发出他劳做时喘息的回声。这楼房,不仅仅是我们假期时的安乐窝,更是在向我们说明一个道理:人不怕穷,只要有志气,肯吃苦,就能创造足以自傲的财富,更是形象地阐释了中国父母恪守的一种责任:自己年轻时日子不论多苦,也要自食其力,以便为孩子们营造幸福的家和富裕的生活;自己不论如何勒紧裤腰带,节俭持家,吃粗茶,咽淡饭,穿旧衣,用老床,也要让孩子们光鲜亮丽。
        耳畔,似乎有又响起了岳父唤我吃饭的声音,眼前又浮现着他老人家亲自替我挂蚊帐的身影,飘忽着他在闷热的中午剥蟹肉为小儿煮粥时的形象……
        这样憨厚慈祥的老人,更是以他与疾病搏斗时的那份坚韧,让我敬佩和感动。他辞世前好长一段时间内,是靠胃管进食的,更是无法自理个人卫生的。那该是怎样的一种痛苦和委屈啊。但是,我却从来没有听到他说过一句消极和抱怨的话,表情也总是那样的平淡。如果我们只要想想自己平时会因一个小感冒或是不小心割破了手上的一点皮或是被鱼刺卡时的反应,就能体会到岳父病重时是多么坚韧和勇敢了。那么,我们能不因为生命的坚韧而肃然起敬吗?
        岳父走了,走得坦然,安详,傲岸……
        前来吊唁和送葬的不计其数,有他的学生,有他的同乡,更有许多他生前并不认识的人。
        是什么让他赢得了如此隆重的礼遇?
        是他在苦难的生活中表现出的不屈意志和苦干精神,让世人怦然心动;是他言传身教而培养出的鹤立鸡群的儿女为他挣来了荣光;是他与世无争、吝啬于自己而慷慨于亲友邻里的处事方式,把他的一份温情洒遍了他足迹所至的校园、街道和社区,从而吸引着人们从各地赶来。
        他有资格享受人们最后的礼遇!
        人们送走了他,更是希望他的子嗣们能够善用他所留下的精神财富,让和气、友善、勤俭、奋斗的家风继续传承!
        人总是要死的,这几乎可以说是人生的终极目的。但是,只有勤劳善良的人才可以死得坦然,死得安详,死得震动乡野;只有搏斗过的人,才可以傲然叩击天堂之门,只有无愧于父老乡亲、亲朋好友、满堂子孙的人,才会在天堂里微笑。而岳父就是这样的人。
        岳父,前往天堂和来生的路上,不必招惹病魔,再也不要对自己过度苛刻,拒绝苦涩,饱尝甘甜。愿你在天堂一切安好,微笑每一天。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