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怀念父母
  查看图片
琚恩凤
1911-04-05 ~ 1975-02-07
 
到访:41769  墓地祭奠:97   留言:1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第十章 冲 刺
天法  2020/1/17 16:45:00  浏览:119

第十章  冲 刺

    进入高三年级后,学习任务更加繁重,生活作息愈加紧张。为了做好高考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我制定了详细的学习复习计划,对自己的要求,也倍加严格与苛刻。
    每天除了要学习掌握新课外,还必须按计划复习一些旧课,打算在高考前,把所有学科的内容,至少复习一至两遍,弄通弄懂,不留任何死角。
    回想整个过程,自己的学习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和完成,多得益了济源一中特有的校园环境。
    该校坐落于金南县西北2公里处的马街村,原址是个济渎庙。规模宏大,布局有序,古朴典雅。院内朱门重重,庭院深深,古柏参天,杨柳依依,给人一种僻静、幽雅和舒适的感觉,也是拜师求教的理想场所。
    学校后面有个小渤海,旁边是一大片绿阴丛丛的葡萄园,身处那个环境中,总能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这是自己每天课后必去的地方。说来也怪,只要一到这里,心情便立刻平静,神志也高度集中,学习效果格外的好。
    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除了少数同学会留在教室做作业外,大多数人都会去到操场上,打兰球、跑步、做单双杠等。一些男同学玩得投入时,时常会累得满头大汗,甚至到了吃晚饭的时候,还不想离去。
    在多数情况下,我都是习惯性地步入葡萄园,一边欣赏着园中风景,一边默背着课本上的内容。
    其实自己也很喜欢打兰球,曾经还参加过班上的篮球队。看着同学们在球场上开心地玩耍,有时心里也是痒痒的,时常还会觉得难以自制。但只要一想到差点辍学的经历,念头便很快打消,立刻坚定脚步,走向葡萄园……。
    自己也深刻懂得,身体是学习的基础,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身体,要想取得优异学习成绩,是不可能的。完全放弃体育锻练,始终埋头于紧张的学习之中,更是不可想象的。
    为了保证学习锻练两不误,我对自己的时间,作了合理的安排,锻练以学习为目的,学习以效果为前提。
   除了学校规定必需参加的活动外,课外活动的时间,主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一般情况下,只要是头脑清醒,就不去锻练和玩耍,静下心来复习功课。假如感觉精神疲倦,学习效果不甚好,也决不勉强自己,硬去做时间的奴隶。
    在课程内容的掌握方面,力求弄通弄懂所有课文、复习题和辅导题。既要理解它本身的含义,又要弄清楚为什么,还要尽可能预想到,在未来考试时,因为紧张忙乱,可能导致出错的几种可能……。
    那些日子里,自己对时间的珍惜,不亚于对生命的珍视,不管是生病休息,还是节假日,从来没有随便虚度和放弃过;无论是炎夏,还是寒冬,坚持看书学习的习惯,始终没有改变过。对功课的认真程度,就象是加工精密器物一样,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惟恐哪里弄得不够称心,生怕什么方面还留有死角。
    当时的态度和心情,恰如汪国真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
  记得春节前后,天刚下过一场大雪,大地上白茫茫的一片,所有人都呆在家里,围着火炉说笑谈天,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之中。
  不时传来的鞭炮声,孩子们的嬉闹声,以及村里业余剧团的锣鼓声和演唱声,让所有人都显得异常兴奋和激动。这时候,要想静下心来,是不太容易做到的。
  我却显得异常平静,好象置身于节日之外。大年初一那一天,依旧没有半点想耍的念头,对枯燥单调的看书复习,仍然兴致不减。
    一大早起来,按照多日养成的习惯,进行简单的洗刷后,便夹上书本,踏着厚厚的积雪,来到村南头的老柿树下。几分钟的伸展跳跃后,又开始复习功课。
    面对已经看过多遍的书本,实在难以找出什么生疏之处,但自己的心里,却始终有种不踏实感,总觉得还缺少点把握,很希望能再发现点什么……。
    自己还在等待高考来临的过程中,一边继续不厌其烦地揣摩着功课,一边留心着有关高考的各类信息。
    学校的阅报栏里,贴满了许多关于高考的文章和信息,我是每期必看。其中有一篇,让人至今印象深刻。
  它讲的是古代绘画考试的故事,考题是:“深山藏古庙。”
  面对五个字的绘画考题,许多考生把心力都用在了藏字上。绞尽脑汁,浓墨重彩,把山画得又高、又大、又多,让山后的庙宇,要么露个顶,要么露只角……,结果都名落狲山。
  其中有一位考生,他超常思维,独出心裁,画了一些大山,山上有千年古树,在通往山下的崎岖小路上,一个看上去年纪很大的老和尚,笑哈哈地正挑着担子下山取水。
  就是这么一幅画,一幅根本没有庙的画,最终却得了最高分……。
    这让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心灵感悟,也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总之到了后来,自己对于所有功课,都能做到内容精通,没有死角。随便问个题目,马上知道该如何下手,甚至连这道题的类型题,在所学课本的哪一页,在那一页的什么位置,也能说出个一二三。
  按照上年度一中毕业生,95%以上的实际升学率概算,考上大学虽不能说是囊中取物,把握也应该是十之八九,家人、亲戚和朋友,都充满了期待。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