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怀念父母
  查看图片
琚恩凤
1911-04-05 ~ 1975-02-07
 
到访:40725  墓地祭奠:97   留言:1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第二十三章 转折
天法  2020/1/17 16:10:00  浏览:124

        第二十三章  转折
        
  在军营里,自己没有一时一刻忘记过亲人,想要报答的急切心情,也从来没敢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一直都很严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几年来的工作和生活之路,却走了个“之”字形。
    刚到部队那阵子,心强气盛,表现出色,入伍不到一年,就在连队里小有人气。首长和同志们,都为吃苦肯干、不摆文化架子、乐于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并于68年底,一致推荐自己为党员发展对象。当时全连有近百个团员青年,能享受此殊荣的只有两个人,我是其中之一。
    跨入第二个年头时,团里要推荐一名优秀同志,到浙江日报社学习和锻练,自己又被作为唯一人选,上报军政治部。
    双喜临门,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一条宽广而又明亮人生道路,摆在了自己面前……。
    但后来的实践告诉我,人等机遇者立,机遇等人者废。机遇从来都只与那些已经准备好,或者准备得相当充分的人有缘。任何稍存侥幸的心理,都会给自己留下深深的遗憾。
    由于文化底蕴不足,经验能力的欠缺,在环境岗位急遽变化时,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显得明显跟不上趟。
    首先,在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上,表现得浅薄和不够成熟,处理起来也过于浮燥。
    其次,不善于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时常让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处在一种不太自然与不甚和谐的状态之下。
    最终,在频繁转换于浙江日报社、军政治部、团政治处等单位和部门后,又不得不重新回到原来生活过的连队。
    在随后的几年里,有过非常的激情,出现过放弃的念头,取得过出色的成绩,重犯过一些错误……。
    在顺利和挫折的交替下,在激情和懊脑的轮换中,曲折艰难地前进着。思想情绪最低落时,曾面临留队还是复员的被动抉择。
    值得庆幸的是,基于太多磨难所孕育和建立起来的信心和决心,在面对人生的种种坎坷和考验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终没有趴下。
  在经过几番痛苦的思想斗争之后,自己丢掉幻想,放下面子,在哪里跌倒,从那里爬起来。对过往的言行,进行认真反思。给发热的头脑,反复浇凉降温。修齐治平,一切从头做起;世故人情,全部从头学起。
    正如所说,思想的改造和进步,象流水一样,不把洼地灌满,是不会向前走的。一个人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更不是只凭良好的愿望,就可以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点一滴的累积,坚持不懈地努力。
    最终拿定主意,远离喧闹和荣誉,不事浮燥与轻取,厚重学识,崇尚实践,投入到了繁杂琐碎的工作与生活之中。
    一年多时间,取得成绩多多,遇到挫折多多。总之,没有半点意外收获,全是靠扎实与勤奋,一步一个脚印,逐渐累积起优势,重树了形象,再次赢得了大伙的信任。
    真实应验了一句话:对于有志者来说,一切磨难都是恩典,一切欢乐均因饱含苦涩而愈加觉得甘甜。
    当时,自己回首往事,感慨万千,曾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人的一生,机会总是有,但不会太多。重要和关键的是,你准备得充分不充分,具备不具备那种素质,能不能及时抓住它。”
    1971年初,三年义务期满。来自金南县、同年入伍、同在南空部队服役的100多号人,绝大多数都走上了复员回乡之路。我在身体并不看好,且做过大手术的情况下,被连队例外留了下来。
    7月中旬,留队5个月后,又被提拔任命为无线电台台长,正式成为一名军队干部,实现了人生的一大转折。
  月收入由原来的津贴费8元钱,一下子升为工资54.5元。这在物价指数低、工资收入低、消费水平低的文革时期,所有人都会为之一惊。
  消息不径而走,很快传回家乡。尽管部队的通知函,是要停止自己作为义务兵时,地方对家里的照顾,但父亲和家人依然兴奋不已,岳母大人更是喜上眉稍。
  村里的大人孩子,都在奔走相告,尽管他们并未完全弄清楚,这个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
  人们也开始对我家另眼相看,为家人突如其来的好事庆幸祝福。同时,更为几个月前刚刚去世的生母,感到丝丝惋惜。
    一时间,田间地头,茶余饭后,人们都在集中议论我家。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联系起,我和玉香当年订婚时的情景,都是赞扬岳母的真知灼见,全是在说玉香如何生带福相。
    有的说:“树花人家就是有主见,看得远!”
    有的说:“不知玉香当年是照着了,还是猜到了,主意咋会那么定。”
    还有的说:“啥也不是,人都在命,命里有的终归有。人家玉香当年找到上法时,可是赤肚肚孩儿一个,看现在还缺啥!”
    很长一个时期,村里人还把我和玉香的经历,拿来教育自家的女儿,叫他们在选择男友时,不要把家庭和眼前情况看得太重,要了解和重视本人的素质条件。
    与此同时,村里那些有文化、有头脑,但家境条件并不看好的男同胞,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需要一提的是,自己的愉快心情,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让一个意想不到的坏消息,把人弄得惶恐不安,心悸气紧。
    那是73年前后,以中央名义出台了一个政策。说是为了支援农业和大三线建设,部队营以下干部,不再安排转业,一律改作复员处理。
    这个消息,象一颗炸弹,在军营中爆炸。
    顿时部队上下人心动荡,情绪不稳,严重影响了军事训练和正常工作。
    很多基层干部,都对中央的这一政策,产生了严重质疑。甚至发牢骚说:“既然团以上干部算干部,营以下干部不算干部,那以后的工作,都让团以上干部去弄吧。”圈内的、圈外的,理解的、不理解的,全都在那儿议论。上上下下,弥漫着浓烈的人为对立情绪。
    其实明眼人都清楚,军队干部更是心明如镜。所有这一切,都是张春桥、姚文元、陈永贵等一伙,把部队看作是他们篡党夺权的最大障碍,对军队干部不放心,心怀不满,蓄意要破坏军队建设的一种罪恶阴谋。他们把与林彪反党集团之间的仇恨与斗争,趁机转嫁到了广大指战员头上,妄图动摇我长城根基。
  由于此项政策本身,严重脱离军队和国防建设实际,遭致了广大指战员的强烈反对和抵制,根本没能推行下去,真正以复员处理的,人数也极少。但是,由此引起的人心动荡和不安,却是大面积的,长时间的。
  说起此事,还得感谢老一辈革命家小平同志,他不愧为战争年代锻练和成长起来的老革命、老将军,深知军队建设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关键作用。
  自从二次出山,主持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工作后,从党和国家的最高利益出发,不顾个人安危得失,冒着再次被打倒的危险,在对交通和工、农、商、学等各行各业,进行大刀阔斧整顿的同时,也没有放松对军队建设的关注。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全方位加强部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75年1月,在他主持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做出了许多重大战略决策,其中就包括干部的转业政策。深深地赢得了广大指战员的心,也使部队的各项工作,重新走入正规。自己那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石头落地。
    尽管如此,这个意外的风波,还是把我吓出了一身冷汗。
    本想着提干以后,再也不会回乡务农了,再也不必担心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了。没想到出太阳大晴天,却打了一声响雷,犁、耧、锄、耙,依然在形进影随。
    看来只要家属和孩子一天不出来,一天不离开那让人心有余悸的农村,迟早难免要回归故里。早晚有一天,自己将重操祖父辈的旧业,日出而做,日落而栖,年年岁岁躬耕陇亩……。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