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怀念父母
  查看图片
琚恩凤
1911-04-05 ~ 1975-02-07
 
到访:40735  墓地祭奠:97   留言:1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第二十九章 欣慰
天法  2020/1/17 16:04:00  浏览:138

        第二十九章  欣慰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两个儿子的个头儿,一个比一个高,均达到了1.73米以上,父辈身材矮小的历史,从此得以改写。
  尤其是大儿子小强,听话、懂事和有出息,更加让人觉得自豪与争气。
    他的成长和教育过程,始终给人以非常省心的感觉,也真实验证了一种说法:一个人的性情脾气如何,从小看大,三生至老。从这个角度看,生辰八字,看相算命,也并非全无道理。
    回想起来,有许多事情,至今让人记忆清析,感触至深。
    七十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农村生活条件艰苦,买玩具算是一种奢侈。小强从出生到学会走路前,家人没有特意买过象样的玩具。
    有时大人为了誊开手,干点家务活,就让其坐到木制的童车里,面前摆个肥皂盒,这就是唯一的玩具。
  大儿子的听话和乖顺,从小就在村子里出了名,只要大人在跟前,从来不会哭闹,一直不去管他,都没有关系。
  大多数情况下,岳母是一边纺着棉花,一边看着逗他玩。小强在坐车里,一会儿站起,一会儿坐下,两只小手不停地、下意识地胡乱拍打着,碰击肥皂盒所发出的呱呱叽叽的响声,伴随着嗡嗡作响的纺车声,参杂着咿咿呀呀的学语声,祖孙俩一坐就是大半天。
    岳母忙起手中的活,时常会忘记去抱他,往往一连数个小时,都是孩子自己在哼哝喜笑,自娱自乐。后来成香知道后,很是埋怨母亲,说她不知道心疼孩子,让孩子坐得时间长了……。
    为此,岳母长了个记性,每当孩子坐上一、二个小时,或是觉得女儿快要收工的时候,无论手中的活再忙,也赶紧停下,抱起外孙出去溜圈。
    其实,岳母最高兴的事,就是抱着外孙上大街,尤其是想往人多的地方去。因为小时候,小强长得大眼白净,虎头虎脑,特别乖巧,谁见了都会赞不绝口。时常听到的话是:“都说孩子长得很漂亮,来,叫看看到底有多漂亮……”。
  听着人们的夸奖,审视着自己的外孙,老人家的心里,总是有说不尽的高兴。
  为此,成香的两个弟弟,还觉得有点不那个,多次悻气和提醒母亲说,别老抱着小强,往人多的地方站,叫人家说:“又来鬼喳你那漂亮孙嘞!”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岳母的确记住了这一点,不再抱着小强,在村子里东走西串,都是到自家房子后面的小学校操场上,来回溜达和转悠。
  那些年,生产队里总是有干不完的活,队长也从来不管人们劳动的效率如何,每天只知道放羊似地把社员群众都撵下地,就算完事。
  一家家忙得没有半点空闲,一个个累得腰疼腿酸脖子歪。有时实在干不动时,人们就巴不得老天爷能下点雨,也好歇息一下,喘口气。
  当时留传着这样几句顺口溜:“天气黄橙橙,象是要刮风,有风必有雨,下雨就收工;冷热四季天,最盼阴雨天,再急再活忙,不挡稍歇闲。”从侧面反映了整天忙碌的农村人,盼望下雨天的急切心情。
    只要遇到下雨天,一般都不出工,这时作为大人们,最想要的是躺下来睡个懒觉,好好放松一下。但最为难办的,是孩子小不听话,闹腾得大人不能安生。
  小强这点非常好,两岁大的孩子,就好象很能理解大人的心思,特别会顺从大人的意愿。只要成香想睡觉,从来不哭闹。
  有时他已经几觉醒来,完全没有了睡意,看看大人还在睡,就一声不吭,又自动闭上眼睛。村里人听说此事,没有一个不夸,这孩子真乖。
    稍微大点后,小强的表现,更加让人喜爱。不仅听父母的话,从不惹事,而且经常力所能及,帮助大人干活,已然成了父母的一个小帮手。
  那还是75年3月,国家的各种物资异常紧缺,我在部队凭票购置了一台缝纫机,利用探亲机会往老家带。
  小强当时不满三岁。我和成香提的提、挎的挎、挑的挑,根本腾不出手,再去抱他。成香把几个水果,装进一个小塑料袋,让小强自己提着,他高兴得连蹦带跳,一路上跑在前面,没有说过一句叫大人抱抱的话。
    上海站人稠地窄,车人交错,拥挤不堪,进出站有好几里路。他也不知道害怕,掂着小塑料袋,拨着人旮旯往前钻,一步不拉地紧随着大人,吸引了众多路人的目光……。
    81年前后,国民经济尽管有所好转,但市面上各种食品,依然格外紧缺,不仅要凭票供应,而且还得排长队等候。
    那时家属随军才一年多,家里的经济状况,仍然不是太好。现在人们最忌食的猪肉,还不能多买,也不敢多买,豆腐成了一家人的当家菜。
    买豆腐的活,虽然不算重,但由于没有冰箱,一次不能买得太多,天天都得光顾菜场,每天都要起得很早,无形中成了大人的一个负担。
    小强当时才八、九岁,就非常懂事和能吃苦,很知道替大人分忧。为了帮助家里买豆腐,经常是头天夜里,自己把闹钟定好,第二天天不亮,一个人按时起床,悄悄穿好衣服,掂着小搪瓷盆,一路小跑,往来于两里路之外的石弄口菜场。
    春秋天还好,天气不冷不热,起早点,跑两步,不算啥。关键是冬季,天寒地冻,冷风刺骨,有时还下着雪。孩子为了买豆腐,时常把两只小手,冻得通红通红。
    有时买完豆腐回来,天还没有大亮,他看看时间还早,就悄悄钻进被窝,暖和一会,然后再随大人起床,洗漱、吃饭、上学。
  现在城市人经济条件优越,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个大人管一个孩子,还要雇月嫂、保姆,唯恐对孩子照顾得不周,生怕让孩子受了踮割。
  婴儿还在襁褓中,让其看图识物的“撕不烂”,已经买回来准备好;孩子刚站直走稳,就开始哄着领着,不是报这个班,就是上那个队,唯恐耽误了早期教育,生怕露掉了开发项目;几岁大的孩子,脚上蹬的是滑冰鞋,腰间勒的是练功带,手里拿着葫芦丝,肩上扛着绘画板,嘴里还哇啦哇啦,不停地学着鸟语。
  一到上学年龄,更是目标明确,加压加码,全力以赴。
  盯的是重点班,瞄的是名学校,不问远和近,只求前途好;不论是学校规定的,还是生活需要的,只要孩子跌下嘴,家长立即掏腰包。
  真是巴不得子女们,能浑身是艺,恨不得晚辈人,能全方位成材。哪里还肯让独苗娇子,去帮助家里做点事。
  ……。
  每当看到和想到这些,自己的心里,总会有一种难受,总觉得有点愧对孩子……。
    小强表现好,不是一时一事,一贯都非常懂事,从出生到成人,给家人带来的,是无尽的欢乐;让父母感觉的,是由衷的自豪。
    自从上学以后,一直是认真自觉,扎实刻苦,上课注意听讲,课后认真做作业,从不叫大人费心。对于老师布置的东西,从来没有马虎过,从老师哪里传回的,全是让大人高兴的事。
    最为突出的,是他的优秀表现,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听老师话。
  还是在小学时期,就是班上表现最突出的孩子,老师同学对其评价也很高,班主任曾号召全体同学,向他学习,以他为榜样。
  小学升初中时,他毫无争议地被作为母校的唯一人选,保送进入浙江省重点中学——杭州外国语学校。
  该校侧重和擅长于外语教学,有良好的校风校纪,是所有学生家长,渴望和追求的目标。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位居上游。
  进入高中阶段后,排名快速前移,曾经达到前十位。根据该校往届生的情况,百分之二十保送,百分之四十上重点线……,百分之百升学率,进入全国重点大学,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
    整个中学阶段,他都是全日制住校生,除了星期天回趟家外,其余的大部分时间,全是在学校里度过。由于他的懂事和听话,让自己的独立生活,显得轻松又自如。
  唯一出现的一次意外,既是他无法掌控的,也是我们做梦没有想到的。
    那是一个深秋的夜晚,我和成香两人,大概有两个星期,没有见过大儿子了。一是心里实在念得慌,想见见孩子;二是也有心与老师见个面,顺便了解一下小强的情况。吃过晚饭后,两人骑上车子,赶到了学校。不料,在与老师的谈话中,得知了一段惊人内幕。
    发现小强近一段时间内,很少去食堂就餐,经常一个人在宿舍里,喝水啃干面包。当问到为啥不去买饭时,他总是支支唔唔,吞吞吐吐,欲言又止。老师觉得有些蹊跷,就把小强叫到自己的办公室询问。
  原来几个星期前,小强从家里带了一笔生活费,大概是几十元钱,准备交给学校伙上。在途经一个胡同时,被突然冒出的几个不明身份的社会青年,抢了个净光。末了,还把他推向墙边,让脸朝外举起双手……。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惊吓,面对以后一个月生活费的无着落,小强没有及时告诉父母,却在责怪和苛求自己,埋怨自己不走运,碰上了这种倒霉事。
    既不肯增加家里的负担,也不愿叫老师替自己操心,总想一个人扛起来,本不属于他这个年龄段的担子和责任。
    毕业后参加工作,思想变得更加成熟,做事也更加稳重。遵守纪律,团结同事,工作扎实,待人热情,一直表现很好。在单位里没有半句闲言碎语,给领导和同事们,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就职的是一家医疗单位,身份属于国家干部,工资奖金待遇等各方面都不错。按说能有这份工作,也算是可以了。但他志存高远,不愿安于现状,一直想参加研究生考试,而且还做过准备。
    由于我的工作调动,杭州那边只剩下了他和弟弟两人,既要上班工作,又要复习功课,还得照看弟弟的生活。诸多实际问题,干扰了考研计划的落实,想成为一名研究生的愿望,始终未能实现。
    96年5月,从一个赴外访问学者那里,我了解了考研的相关情况,知道研究生毕业后,不仅国内就业路子广,而且有机会到国外发展,甚至运气再好一点,还可能拿到绿卡,长期居留国外,这让人听后,当即动了心。
  说实在话,自己做梦都想让孩子出国,可是一直苦不知途,不清楚从哪里下手。
  得知这个消息,明白了该往何处使劲,该做何种努力。随即拿定主意,要支持和帮助孩子,走出国发展之路。
    诚然,这样做的结果,也不是完全没有顾虑。俗话说得好:“好肉长在骨头边,孝儿常在父母前。”
    根据两个儿子的表现,自己晚年生活的依靠,只能寄托在大儿子身上,也很希望他不要远走,能够长期留在身边。
    自己也清楚记得,上中学的时候,亲眼见过一个母亲,极力阻拦儿子当兵的事。
  孩子已经体检合格了,很多人都还在羡慕,母亲却钻进一个胡同不拐弯,认定一个死理不松口,说什么不让儿子去当兵,带兵人亲自上门做工作都不管用。还满嘴是理地对人讲:“我不想让孩子去部队,也不指望孩子有多出息,将来他有能耐也好,没能耐也罢,只要天天守着家,只要能时时看到他,自己心里就高兴。起码遇上天灾病腿,能有人端碗水。”
  但我更清楚,在国外工作和生活,待遇优厚不说,先进良好的设施与环境,对于有志于建功立业的青年人来说,提供了难得的条件和机遇……。
  老人的起居需要照顾,父母的生活也要考虑,但无论如何,都不应以牺牲孩子的前途为代价……。
    我随即打电话,与远在杭州的小强联系,希望他尽快来郑一趟,详细商量考研的具体事宜。
    小强开始虽然有点犹豫,但最终在大事面前没有糊涂。接到电话后,经过短暂考虑,还是遵从了自己的意见,并于几天内赶到郑州。
    父子俩经过商量,在参加考研的问题上,很快达成一致。小强答应参加研究生考试,我表示不管有多难,一定全力支持到底。
  就这样,在我的大力鼓励和支持下,他重新激起了考研热情,并以高度自觉的精神,超常的意志和毅力,克服重重困难,排除无数干扰,连续三年三进考场,终于获得了郑州大学研究生学习资格。
  随后,继续通过努力和执着,自觉增强危机意识,自我营造危机环境,主动加压,强力驱动,积极面对可能的挑战,取得了中科院生命科学博士研究生资格、美国路易斯安娜州州立大学博士后资格,因在美期间研究成果显著,获得了10万美元现金奖励,并在全美心脏病学会年度会议上用全英文作专题论文学术报告,河南日报2014年1月10日以《留美博士发现DNA损伤修复新功能》为题对此有专题报道。最后成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进一步拓宽了自己的人生道路,铺垫起了更为扎实的基础。
    机遇已经在偏爱着,成功也已露出了一丝欢迎的笑容……。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