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转折
正所谓,人生多坎坷,节奏有快慢,大难能躲过,不怕来日晚,十日滩头坐,一日行九滩。
入伍不到一年,自己就在连队里小有人气。首长和同志们,都为吃苦肯干、不摆文化架子、乐于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并于68年底,推荐自己为党员发展对象。当时全连有近百个团员青年,能享受此殊荣的只有两个人,我是其中之一。
跨入第二个年头时,要推荐一名优秀同志,到浙江日报社学习和锻练,自己又被作为全团唯一人选上报,并获军政治部批准。
双喜临门,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一条宽广而又明亮人生道路,摆在了自己面前……。
但后来的实践告诉自己,人等机遇者立,机遇等人者废。机遇从来都只与那些已经准备好,或者准备得相当充分的人有缘。任何稍存侥幸的心理,都会给自己留下深深的遗憾。
由于文化底蕴不足,经验能力的欠缺,在环境岗位急遽变化时,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显得明显跟不上趟。
首先,在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上,表现得浅薄和不够成熟,处理起来也过于浮燥。
其次,年轻气盛,脾气不够平和,不善于换位思考,不能兼顾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
最终,在频繁转换于浙江日报社、军政治部、团政治处等单位和部门后,又不得不重新回到原来生活过的连队。
在随后的几年里,有过非常的激情,出现过放弃的念头,取得过出色的成绩,重犯过一些错误……。
在顺利和挫折的交替下,在激情和懊脑的轮换中,曲折艰难地前进着。思想情绪最低落时,曾面临留队还是复员的被动抉择。
值得庆幸的是,基于多年磨难所孕育和建立起来的信心和决心,在面对人生的极端坎坷和考验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终没有趴下。
在经过几番痛苦的思想斗争之后,自己丢掉幻想,放下面子,在哪里跌倒,从那里爬起来。对过往的言行,进行认真反思。给发热的头脑,反复浇凉降温。修齐治平,一切从头做起;世故人情,全部从头学起。
正如所说,思想的改造和进步,象流水一样,不把洼地灌满,是不会向前走的。一个人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更不是只凭良好的愿望,就可以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点一滴的累积,坚持不懈地努力,建立起扎实的思想基础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最终拿定主意,远离喧闹和荣誉,不事浮燥与轻取,厚重学识,崇尚实践,投入到了繁杂琐碎的工作与训练之中。
一年多时间,取得成绩多多,遇到挫折多多。总之,没有半点意外收获,全是靠扎实与勤奋,一步一个脚印,逐渐累积起优势,重树了形象。
真实应验了那句话:对于有志者来说,一切磨难都是恩典,一切欢乐均因饱含苦涩而愈加觉得甘甜。
自己回首往事,感慨万千,曾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人的一生,机会总是有,但不会太多。重要和关键的是,你准备得充分不充分,具备不具备那种素质,能不能及时抓住它。”
1971年初,三年义务期满。来自济源县、同年入伍、同在南空部队服役的200多号人,绝大多数都走上了复员回乡之路。我在身体并不看好,且做过大手术的情况下,被连队例外留了下来。
7月中旬,留队5个月后,又被提拔任命为指挥连无线电台台长,正式成为一名军职干部,实现了人生的一个根本性转折。
月收入由原来的津贴费8元钱,一下子升为工资54.5元(当时大学毕业生的月工资是42.5元)。这在物价指数低、工资收入低、消费水平低的七十年代,所有人都会为之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