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深切怀念母亲袁莲芳
  查看图片
袁莲芳
1912-10-25 ~ 2006-02-02
 
到访:14176  墓地祭奠:81   留言:67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纪 念 母 亲
Jnmq※※※  2017/3/22 16:38:00  浏览:257

纪 念 母 亲
  我们怀着十分感恩的心情,深情纪念我们的母亲袁莲芳大人。
母亲大人生于1913年农历9月12日午时,因年迈体弱,终因呼吸衰竭和心脏衰竭在上海第八人民医院抢救无效于2006年农历正月初五下午5点41分与世长逝,享年94岁。
  母亲的出生在浙江慈溪祝家渡小镇上的一个富裕的经商家庭,外公是一个出了名的戆厚老实的好好先生,一家子过着平稳的生活;爷爷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善于书画,但22岁就早年英逝,留下父亲还在祖母的腹中,当时,祖母以靠祖传的田佃为生,因此,母亲在14岁时过早地出阁嫁给了时年20父亲严尔昌,在上世纪20年代当时的乡下,祖母的思想是非常开明的,她还能让刚进门的媳妇(母亲),与父亲的堂弟、妹一起去学校念书。这在当地还传为佳话,以后父亲在宁波盐务局工作,那时候家里的日子还是过得比较富裕和充实。
  但在1934年,父亲却因风湿患病在身,卧床不起,多年来,母亲克勤克己,尽心尽责对父亲是精心照料,悉心护理,担负起一个贤妻良母的责任,同时还协助祖母操持家业。
1944年,母亲33岁耗运又一次降临,前一年刚刚失去女儿痛苦的母亲又遭受了更大的打击,这一年接连失去太祖母、祖母、和父亲三人,我们的母亲,一个弱女子却要默默地承受起这天崩地裂般的悲哀和沉痛,同时还要肩负起护养和培育我们兄弟四人的责任,而当时我们兄弟最大14岁,最小才三岁啊,在这战乱纷飞的年代,依靠祖传家业维持生计,母亲含辛茹苦、任劳任怨、精打细算、细心安排,用她那勤劳的双手和智慧使这一个破碎的家庭逐渐走出了困境,生活开始逐渐稳定,母亲为了我们四兄弟,以她的善良慈爱之心,把她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我们兄弟四人身上,让我们能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得以健康幸福地成长。
   1949年解放后,我家被划为地主,田被分了,家里没有了祖传的家业,母亲为了家庭生计,50年到上海给人家做帮佣,受尽了千辛万苦,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此时我们弟兄也已经开始长大,一家人逐渐来到上海发展,老大和老三人参加了工作,老二参加了志愿军,一起撑起了这个家。
    1952年母亲到民改工作队食堂工作,得到了大家的好评,民改工作结束后,母亲为了让我们兄弟四人安心工作和学习,放弃了介绍给她其他工作的机会,从此担负起烦琐的家务劳作,开始养育起第三代8个孙儿、孙女的艰巨重任,受到过这样艰难困苦生活折磨的母亲,尽管她体弱多病,从不嘀咕一声,默默耕耘,坚持了再坚持,五十多年来,为了养育第三代,她做着理不清、做不完、说不尽的家务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着她想做也得做,不想做也得做的平平凡凡的事。母亲很会当家,用她那勤劳的双手把家里的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我们的衣服虽旧却干干净净,缝缝补补却整整齐齐,用最少钱办最好事,她量入为出,合理安排,家里再困难,从不向人借钱,还要节约一点留有余地。她克勤克俭一生,甚至把自己办后事的钱也为儿女作了准备。
  母亲的辛苦劳作支撑着整个家庭;
  母亲的勤劳压弯了她那笔直的脊梁;
  母亲的沧桑种植了她那日渐稀薄的白发;
  母亲的故事印满了她那深深的皱纹;
  母亲的幸福是儿孙们学业和事业上的成功。
  感恩的心不需言语,包容的心宽厚辽阔。母亲的宽容,包容了我们兄弟以及下辈的好,也包容了我们的不足。
  母亲的爱是最真挚的,最细致入微的,母亲的爱是最伟大的,我们的母亲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慈母一去眇无影,怜儿千声唤不醒,梦里依稀慈母情,母亲,我们永远永远想念您!

                       
                          纪  萍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